【家庭教育】父母的教養方式影響孩子的職業選擇

父母的教養方式影響孩子的職業選擇——

孫雲曉,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研究員,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

2015年5月,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2003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當下社會聲望最高的5個職業依次是: 科研人員、大學教授、工程師、醫生、律師。78.9%的受訪者認為自己職業的社會聲望一般或較低,41.3%的受訪者不願意子女從事自己現在的職業。這份調查報告中,父母不希望子女從事自己職業的比例比國外要高得多,這需要引起我們的思考:父母對自己職業的態度對孩子未來的就業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心理學教授John Holland在其職業選擇理論中提到,孩子的早期職業幻想預示著未來的職業方向。在子女未接觸到真實的職業世界、不了解各種職業的情況下,他們的職業價值觀主要來自於對父母職業的了解。

如果父母對所從事職業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以及有強烈的榮譽感,則孩子更容易對父母所從事的職業產生認同,這在很大程度也是對父母本身的認同。相反,如果父母從小就灌輸孩子不要從事自己的職業,則他們可能從心底上不願意再走上父母的職業道路。

除了父母對職業的態度,父母的教養方式同樣會影響孩子對職業的選擇和認同感。相對西方文藝復興之後崇尚人性的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對於孩子的興趣和個性較為缺乏尊重,父母們在教育孩子時,往往會把自己的觀點和期望強加於孩子,他們在這種教育氛圍中,逐漸養成了盲目聽話,缺少主見的行為方式。這些孩子在職業選擇時,自然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很難找到符合自己興趣和特點的工作,當然也就缺乏對職業的認同感。

還有很多聽話的孩子,到了青春期開始嚴重的叛逆,但這些孩子在之前都是完全服從父母的狀態,很少有自我選擇的機會和自我管理的鍛煉。所以即使他們抗爭成功,挫敗了父母的管教和束縛,也很難找回真正的自己。有些孩子甚至開始自暴自棄,沉迷於網路遊戲,荒廢人生,他們連自己的人生目標在哪裡都不知道,更難找到讓自己滿意的工作。

既然如此多父母不想孩子從事自己的職業,肯定也都希望孩子能找到讓他自己稱心如意的工作,這就需要父母從小尊重孩子的特點,培養他們自我選擇的能力,讓他們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

許多父母都會有樣的體驗:孩子到了三歲突然變得不聽話,容易發脾氣,對父母的反抗很強烈。很多事情,他都想通過自己的方式去做,哪怕父母是善意幫助也會被他們推開。這是因為此時的孩子進入第一叛逆期,這個時期也是孩子自我意識萌發,獨立性增強,想自我做事的開始。這就是培養孩子自我選擇能力的關鍵時期,父母這個時候就要給孩子自我選擇的機會,比如問孩子想穿什麼衣服,想吃什麼飯,想去哪玩,想怎麼去等。這個過程就是讓孩子自我選擇的過程,他們在這種選擇過程中不僅能找到選擇的快樂,同時選擇的結果也會增強他們的責任感。

通過對孩子自我選擇能力的不斷訓練,隨著他們逐漸成長,特別是到了青春期之後,他們就會知道如何在更重要的事情上進行選擇。比如上哪所學校,學習哪個專業,以及最後選擇哪個感興趣的工作。這個自主選擇的過程其實就是孩子自己發現興趣,進而被興趣所引導,最終實現自己職業成功的過程。


推薦閱讀:

命理看你適合做什麼類型的職業?
如何用八字預測職業?
時評┃ 莫讓法律職業共同體建設之路更加漫長
關於定位與聚焦
你的職業發展的動力來源在那裡?

TAG:教育 | 家庭教育 | 職業選擇 | 孩子 | 父母 | 家庭 | 職業 | 教養 | 選擇 | 方式 | 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