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食品安全現狀,淺談監管體制的完善及制度的落實

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問題研究內容摘要:

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而食品安全是關係到人類健康和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提到食品安全,人們心中是非常關心、關注的。因為隨著經濟社會不斷進步,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人們飲食文化多樣化。而隨著食品的多樣化發展,各種添加劑不斷翻新、湧現,不斷被加入食物中來,近年發生的「蘇丹紅事件」、」孔雀綠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等,都無一不牽動著廣大民眾的心。這些事件的發生暴露出我們食品監管中存在的問題。食品安全中出現問題,人們都會首先想到出售商和製造商,製造商作為食品的生產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出售商為食品的安全流通提供第二道防線。但是另一方面消費者自身的防範意識、自我安全健康保護意識也是不可缺少的,它構成了食品安全的第三道防線。本文由三部分構成:

第一部分介紹了食品安全的概念和現狀,食品質量安全狀況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標誌。經過努力,中國食品質量總體水平穩步提高,食品合格率逐年上升,但問題仍然比較突出,不少食品存在安全隱患,食品安全事故時有發生。

第二部分提出食品安全監管生產、流通、消費三個方面分別存在的問題,1、食品生產監管存在的問題,食品監管體制不順,食品添加劑濫用。2、流通環節監管的難度較大,(1)流動攤點食品衛生狀況堪憂,前店後廠、食品小作坊、小飯店無證經營或證照不全現象嚴重。在食品倉儲、運輸問題上,很多經營者缺乏相關知識,導致食品在倉儲和運輸過程中發生破損、變質。(2)農村食品監管體系不健全,農村食品經營者缺乏食品安全意識,人員素質良莠不齊。我市城鄉二元結構明顯。3、消費者環節,消費信息陷阱,消費觀念陳舊,對於食品安全警惕性太低

第三部分針對出現的問題提出解決食品安全監管的三方面措施。「以人為本,安全第一」,讓食品企業、政府部門、消費者三方共同努力嚴守三道防線,打造安全、衛生、有質量的生活。食品生產監管措施. 1、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制。進一步健全「各級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企業是第一責任人」的責任體系。2、完善食品安全舉報投訴工作機制,探索建立食品舉報投訴統一平台。3、建立健全市無縫隙、全覆蓋監管網路。整合監管力量,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食品監管體系。4、加快推進政府檢測向第三方檢測發展。5、揭開食品添加劑神秘「面紗」,讓消費者明白消費。食品流通監管措施.1、制定相關政策的出台為食品流通安全提供了保障。2、提高人員業務素質,保障工作的服務質量。3、工商部門和經營戶兩方面合作監管使食品流通監管力度加強。4、尋求一條改變農村食品進貨渠道的方式,使農村城市食品達到「一致」。食品消費安全的措施。1、相關部門確保消費者個人的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依法訴訟權等。2、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應該注意的事項。

政策建議

在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生產企業是第一環節,政府是第二責任人,抓好這兩部分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而消費者作為食品消費的對象,引導消費者樹立科學飲食觀念、培養正確消費觀念也是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不可忽視的部分。綜上,筆者認為食品安全監管應做好以下三方面措施:

一、食品生產監管措施. 1、 「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要賠償」,進一步健全「各級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企業是第一責任人」的責任體系,實行問責機制,明確責任和義務。2、健全食品安全監管機制,對安全舉報、食品生產來源監督、召回機制形成全面的監管。3、建立健全市無縫隙、全覆蓋監管網路,整合監管力量,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食品監管體系,在農村可利工商所、派出所的幅員優勢,建立食品監管所。4、加快推進政府檢測向第三方檢測發展,由政府批准、個人出資、市場運作,建立獨立專業的第三方食品檢測機構,並保障它們的獨立性、權威性、公正性。

二、食品流通監管措施.1、按照既定的法律法規從事流通監管,在監管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建議不斷完善。2、提高人員業務素質,保障工作的服務質量。定期培訓監管人員,提高監管人員素質和監管水平。3、工商部門和經營戶兩方面入手抓好流通環節食品安全。工商部門要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全社會食品安全意識,重點抓好流通領域供貨、銷售、過期食品銷毀等各環節的監管工作,實施激勵制度,積極鼓勵舉報問題。經營戶要合法經營,提高誠信意識,加強自律意識,嚴格落實索票索證等食品經營方面的相關制度,在發現問題時積極向相關部門反映。4、尋求一條改變農村食品進貨渠道的方式,使農村城市食品達到「一致」。可通過自由競標的方式,選出專業的物流公司為相關片區的食品經營戶配送食品。

三、食品消費安全的措施。1、相關部門確保消費者個人的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依法訴訟權等。例如明確讓消費者了解食品中添加劑的成分以及危害。2、加強消費者的維權意識、安全意識培養和消費常識教育。

全文:

一、食品安全的概念

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影響的公共衛生問題」。食品安全也是一門專門探討在食品加工、存儲、銷售等過程中確保食品衛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隱患,防範食物中毒的一個跨學科領域。

食品質量安全狀況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標誌。

二、食品安全的現狀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事關國家改革發展的大計。中國政府堅持以人為本,高度重視食品安全,一直把加強食品質量安全擺在重要的位置。多年來,中國立足從源頭抓質量的工作方針,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和制度,全面加強食品安全立法和標準體系建設,對食品實行嚴格的質量安全監管,積極推行食品安全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全社會的食品安全意識明顯提高。,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於2009年2月28日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並將於2009年6月1日起施行。制定食品安全法,是保證食品安全的重要舉措,也是全面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具體體現。

不可否認經過努力,中國食品質量總體水平穩步提高,食品合格率逐年上升。從十五六年以前的百分之五六十,現在已經增長到90%左右,食品安全狀況不斷改善,食品生產經營秩序顯著好轉一年比一年好。雖然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總體情況是好的,但問題仍然比較突出,不少食品存在安全隱患,食品安全事故時有發生。我國安徽阜陽的「毒奶粉」、含蘇丹紅的「紅心鴨蛋」、葯殘嚴重超標的「多寶魚」、含三聚氰胺的「三鹿毒奶粉」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嚴重危害了消費者的根本利益。這些食品安全事件暴露了我國食品安全管理的漏洞,使得當前的食品安全問題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食品安全問題關係到我國的民生問題,是政治經濟問題,也是社會科學發展問題。更是為我國的食品安全工作敲響了警鐘。

三、食品監管中存在的問題.

(一)食品生產監管存在的問題。

1、食品監管體制不順。例如,「三鹿奶粉事件」是21世紀中國有組織有規模的一個高科技造假。農民把牛牽到擠奶站擠奶出售,由擠奶站收集起來再把牛奶統一給賣給三鹿。由於三聚氰胺是不溶於水的,農民不懂也沒有機會添加三聚氰胺,而三鹿也不可能自砸招牌,經過調查三聚氰胺就是在擠奶站加入的。在這個過程中不可否認,政府是有責任的,政府的責任在於:第一,奶站沒有人管。因為是分段管理,農業部管農業,工商管流通。奶站處於一個兩不管的尷尬地位。第二,從地方政府來講,出於地方保護主義對於早知道的情況隱瞞不報,而三鹿對於奶源監管力度不夠,所以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這不是一天兩天。安全的食品不是監督出來的,是生產出來的。

每年人大政協兩會有數以百計的提案、議案,裡邊的一個共同的意見就是政府要加強監督管理。但是現在政府管理 「多龍治水」的模式卻造成了監管責任難以落實的局面。「從農田到餐桌」實行分段管理體制,有監管職能的部門多達10餘個,這種執法主體多元化、職能交叉的體制,使得監管責任難以釐清和有效落實,往往造成監管「真空」,造成「十個大蓋帽管不好一桌飯」的尷尬局面。另一方面,監管鏈條長造成監管效率低、協調難度大。「從農田到餐桌」鏈條長、環節多,標準不一,國標、地標、行標、企標並存,形成的銜接點多,監管整體效率不高,儘管設置了綜合監管部門,但協調力度弱,實際上處於「綜合協調無依據,綜合監督無手段,查處案件無處罰權」的狀況。

2、食品添加劑濫用情況普遍。不僅僅是上面說的三鹿奶粉,還有蘇丹紅、孔雀綠等種種關於食品添加劑的事件層出不窮。我國對於食品添加劑的使用範圍,使用限量經及如何標註等都在相關標準中作出了規定,但從企業得到的反饋情況看,企業對食品添加劑的使用範圍及使用限量理解比較透徹,而對於標籤標註問題,認為只要不超過限量值,標註與否並不重要.還有些企業對標籤標準理解不透徹,認為只要不是企業作為配料主動添加的添加劑,可不標註.

(二)食品流通中存在的問題。

食品流通是構成整個食品周轉的重要環節,上連生產領域,下接消費領域,與國民經濟的發展與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國流通食品除了加工的終端產品外,還包括大量的農產品、畜禽產品、水產品和果蔬產品,其流通額估計在3萬億元以上。在食品流通的行業中,包括各類食品批發公司、食品批發市場、食品超市、食品商場、食品冷凍冷藏企業和與其相關的冷凍冷藏設備製造企業、食品流通設備製造企業、食品保鮮器材及包裝材料製造企業等等,是一個龐大的企業群體,監管的難度較大。一些食品經營企業銷售超過規定的保質期以及添加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現象時有發生,食品添加劑超標現象比較普遍,一些農貿市場熟食裸露銷售現象客觀存在,流動攤點食品衛生狀況堪憂,前店後廠、食品小作坊、小飯店無證經營或證照不全現象嚴重。在食品倉儲、運輸問題上,很多經營者缺乏相關知識,導致食品在倉儲和運輸過程中發生破損、變質。

農村食品監管體系不健全,農村食品經營者缺乏食品安全意識,人員素質良莠不齊。我市城鄉二元結構明顯,全市下轄40個行政區縣以農村為主,農村人口佔全市總人口的70%左右。但廣大農村地區食品監管體系尚未真正健全,目前除工商部門在農村設置片區工商所外,其他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在鄉鎮一級都沒有延伸機構。鄉鎮既無食品安全執法監管許可權、又無專門機構和監管人員,只能靠區縣一級有限的監管力量輻射廣大農村,農村食品安全監管頻次較低、監管力度較弱,大多劣質食品主要的傾銷市場都瞄準農村。工商部門在農村食品商店檢查時發現,這些食品在店主進貨時已臨近保質期或是過了保質期,部分食品外包裝上生產廠家、生產口期等標識不清晰、不規範,這些食品來源多是不規範的批發部,一些甚至是從城裡商店拆下貨櫃的食品,也被不法商販送到農村出售。農村經營戶對食品質量安全意識淡薄,食品安全思想觀念普遍存在,放縱了假冒偽劣食品在農村市場泛濫。

(三)食品消費中存在的問題

消費信息陷阱。在當今這個信息社會裡,電視、街頭、雜誌隨處可見信息,而那些虛假信息也時刻包圍著人們。一些別有用心之人,所設下的信息陷阱,欺騙性是很強的,如果不加倍小心注意,就會上當受騙。例如:近年來,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食品越來越成為人們消費的熱點。近年來,這種專門針對老年人的虛假宣傳銷售保健食品的案件在各地頻頻出現。 以「專家」健康講座的幌子吸引老年人來聽課,再由幾個年輕女孩給你量量血壓、做個健康調查,一陣吹噓後就將保健食品當藥品高價推銷給老年人。

消費觀念陳舊。消費者的一些知識誤區也助長了某些企業為盈利濫用添加物的情況。例如,舊的消費觀念認為,小麥麵粉越白越好,這就鼓勵了一些企業對麵粉漂白劑的多量使用;有人誤認為蛋黃越紅越好,使得非法使用蘇丹紅的企業有空可鑽;飲食健康過分依賴所謂保健品,導致所謂補充「各式各樣營養」的保健品食品不窮。

對於食品安全警惕性太低。在消費過程中,未認真查看商品的包裝、生產日期、是否是偽劣商品,在農村常常還有消費者貪圖便宜購買劣質食品,這些不合格食品對消費者身體健康構成威脅。

四、食品安全監管的三方面措施

(一)食品生產監管措施.

1、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制。進一步健全「各級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企業是第一責任人」的責任體系。市、區縣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食品安全負總責,統一領導本轄區內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並將食品安全納入政府工作目標考核內容,評價、考核下級政府和同級職能部門。完善責任追究制,將食品安全納入行政首長問責範圍。各食品監管執法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通過考核、問責、群眾評議等方式,把監管責任落到實處。企業作為獨立的市場主體,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發生食品質量問題和安全事故,由企業承擔一切後果和法律責任,依法追究企業法人、管理者和相關人員的責任。

2、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管機制。(1)完善食品安全舉報投訴工作機制。建立食品安全舉報投訴統一平台,實行「一門受理、即時轉辦、分門處置、按時回復」的工作運行機制,提高舉報投訴處置工作效率。(2)是建立完善食品來源追溯機制。把食品從原料供應、生產加工到市場消費的各個環節納入監控範圍,建立包括產地、種植、加工、包裝、檢測等相關信息的質量安全追溯系統,發現問題可追根溯源,查清原因,分清責任。(3)建立缺陷產品召回機制。加強缺陷產品召回組織管理體系建設,對可能具有安全隱患的食品及時召回和處置。四是構建信息共享的監測網路平台。建立覆蓋食品生產企業的質量動態監管系統,同時整合各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管相關信息,對食品安全事件做出準確的預警預報和及時有效的反應。

3、建立健全市無縫隙、全覆蓋監管網路。整合監管力量,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食品監管體系,下移監管重心,實現監管無縫隙、全覆蓋,真正解決農村監管體系不健全問題。利用公安、工商部門在鄉鎮設置片區派出的機構,在鄉鎮按地域和人口因素分別設置片區「食品監督所」,使食品監督常態化,從根本上解決「看得見的管不著、管得著的看不見」的問題。

4、加快推進政府檢測向第三方檢測發展。在我市食品安全監管體系中迅速建立第三方檢測機制,引入更多獨立測試機構,逐步加大第三方檢測比例,實現食品藥品安全檢測網路化和監管社會化,提高全市食品安全監管技術保障水平。現階段主要發揮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在食品檢測方面的作用,利用這些單位先進的檢測設備和手段為食品監管提供準確、公正的第三方技術支撐,條件成熟時由政府批准、個人出資、市場運作,建立獨立的第三方食品檢測機構。政府加大對第三部門的培育和支持。首先,政府應通過立法確定第三部門的法律地位。目前我國第三部門主體的數量有限,質量不高,不能滿足對食品安全監管的需求,並且我國第三部門的法律地位不高,沒有完全獨立的法律地位,在人事、業務、財務上受行政機關很大的限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第三部門的監管將成為食品安全監管的重要力量,所以要大力發展第三部門,賦予其獨立的法律地位和法律人格,使他們能獨立得做出行為,政府也要把具體的食品安全管理許可權回歸給第三部門,使他們擁有準公共權力,保障它們的獨立性、權威性、公正性;第二,政府培育體系完整的第三部門組織。第三部門組織是監管食品安全的重要力量,要實現監管的作用,必須建立完整的組織體系,即建立制定食品安全標準的機構、食品安全的檢測機構、食品安全的風險評估機構、食品安全信用評估機構、食品安全的信息收集、分析、披露機構,各機構分工合作,相互獨立,相互配合,共同實現對食品安全的監管。第三,政府建立綜合性監管網路,綜合性監管本質是整合社會資源,利用整個社會的力量來實現監管目標,即調動政府立法、執法、司法監管、第三部門具體業務管理、媒體輿論監督、個人的起訴監督等,並利用網路平台,及時通報、發布食品安全的信息,並且實現在各監管主體之間信息共享,降低公眾收集食品安全信息的成本。

5、揭開食品添加劑的「面紗」,讓消費者明白消費。2010年6月1日起,我國首部《食品添加劑生產監督管理規定》正式發布實施。這標誌著食品添加劑首次推行生產許可證管理,市場准入更加嚴格,生產者必須取得生產許可證後,方可從事食品添加劑的生產。使用食品添加劑生產食品,在標籤中應明確標註使用了哪些添加劑,不得隱瞞。這一規定的施行使消費者能正確認識食品添加劑,正確選擇和食用含食品添加劑的食品。

(二)食品流通監管措施.

1、相關政策的出台為食品流通安全提供了保障。 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的正式實施『以及2009年7月30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黨組書記、局長周伯華同志簽署第44號局長令、發布的《食品流通許可證管理辦法》,使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食品流通環節的監管執法更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流通領域的許可證,由工商部門統一受理、審核和發放,這是行政許可新的亮點工作,也是新的形勢和分段監管任務對工商部門提出的新要求。《食品流通許可證管理辦法》的實行,更加明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在食品流通許可受理、核發、審查、批准以及監督檢查中的具體職責,更好地推進食品流通許可工作的制度化、規範化、法冶化、程序化建設,促進人民群眾食品放心消費、維護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這是我國食品流通行業的一件大事,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從《食品衛生法》到《食品安全法》的進步,從《衛生許可證》到《食品流通許可證》的轉變,從食品生產、食品流通、餐飲服務等環節由原先一兩個行政部門線狀監管到逐漸呈現的全社會性網狀監管的遞進。

2、人員素質是工作的基礎,努力提高工商行政管理幹部職工綜合素質是行政指導工作得以具體落實與有效推行的保證。行政指導導入食品流通許可工作,就意味著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在職責範圍內可以採用說服、教育、示範、勸告、建議、協商、政策指導、提供知識與技術幫助等非強制性的柔性手段和方法指導食品經營者依申請報批食品流通許可。要在食品流通許可中導入有效的行政指導,就必須有一支高素質的工商行政管理幹部隊伍。在認真做好乾部職工技能培訓的同時,應緊抓職業道德教育,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才能成為行政指導的推動者;要努力提高工商行政管理幹部職工的食品准入意識、食品安全意識、食品經營責任區監管意識,增強職業使命感;要在全體幹部職工中弘揚奮發向上的精神,積極服務,充分營造「食品經營者的貼心人」、「食品安全法的宣傳者和實踐者」的工作氛圍,充分發揮行政指導非強制性、示範引導性、廣泛適用性、柔軟靈活性、方法多樣性、選擇接受性、溝通協調性、簡便實效性等諸多特點,使其與政府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等其他非強制手段一道,構成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柔性監管行為體系,在經濟與社會管理領域中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同時,在具體工作中提升監管人員的業務素質,定期將食品監管中遇到的各種疑點和難點技術問題進行匯總、分析、學習。開拓基層監管人員監管的思路,積極推動基層食品監管工作方式轉變和創新。

3、兩方面合作監管使食品流通監管力度加強。一方面,工商管理部門要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全社會食品安全意識,重點抓好流通領域供貨、銷售、過期食品銷毀等各環節的監管工作。積極創造條件,確保食品流通許可准入制度順利接軌。加大監管力度,藉助「12315」申訴舉報平台,在有條件的商場、超市、街道、社區、鎮村建立舉報投訴站,發揮好「110」聯動的作用,做到有報必接,接報必查,查必有果。建立巡視員制度,在市內各社區、農村各鄉鎮、村設置1名巡視員,及時反饋和提供有關信息;是落實舉報獎勵制度,在保護好舉報人的基礎上,對舉報有功人員給予一定的獎勵,形成全民參加、人人打假的氛圍。堅持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活動嚴厲查處一批危害社會、造成負面影響的大案、要案,形成威懾力量,震懾違法分子。建立對流通領域的長效管理機制, 嚴格落實片區監管,完善市場巡查制度,確保工商監管執法到位。另一方面,經營戶要充分認識食品監管工作的重要性,要從執法部門的日常監管、經營者自律、消費者的監督配合、社會輿論四方面加強食品監管工作,要合法經營,提高誠信意識,加強自律意識,嚴格落實索票索證等食品經營方面的相關制度。

4、尋求一條改變農村食品進貨渠道的方式。農村的經營戶在進貨時往往選擇價格低廉的次品,追究原因,不難發現是因為農村購買力低、而物流成本也相對城市較高。如果選擇正規廠家的產品經營戶的利潤空間很低。針對這個情況,生產廠家、政府對於農村的經營戶可以採取統一配送的方式、降低物流成本、保證產品的質量。

(三)食品消費安全的措施。

1、相關部門確保消費者個人的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依法訴訟權等。無論是政府主體的監管,還是第三部門的監管,都是由具體的個人來操作,而每個具體的個人都將扮演消費者的角色,最終落實到每個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依法訴訟權,也就客觀上推動政府主體監管和第三部門主體的監管的實施;另外,消費者個人利益受到侵害,也最有動力對政府和第三部門施加壓力,比如,向消費者協會投訴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來促使他們履行監管義務,實現對食品安全的依法監管。第二,建立消費者監管的利益驅動機制。消費者也是經濟人,是市場中的弱勢群體,在維護自己的權利時也要考慮成本收益,尤其是對抗實力強大的企業,所以政府要建立利益驅動機制,用利益來引導消費者的行為,提高消費者監管的動力。政府盡量提供充分的食品安全信息,以克服信息不對稱,促使消費者有能力進行更有的效的監管。減輕消費者在食品安全訴訟中的舉證責任,延長起訴時效,提高受監管主體對消費者的民事賠償標準,使消費者願意起訴維護自己的權利。同時,政府要加大宣傳,正確引導消費者健康消費,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輕輕鬆鬆吃喝。

2、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發現問題需應及時於相關部門反映。購買時注意以下幾點:(1).注意食品包裝上的標識要齊全。要選擇包裝完好、無破損的產品。 (2).選擇購買已獲國家認證的並標註有有機食品、綠色食品、「QS」(食品安全認證)等標誌的食品。(3).注意食品成分表中表明的成分。食品成分表中一般要標明食品的生產、營養等成分,表明食品的特性,有些食品成分還要表明添加的其他物質。(4).注意提高對食品危害性的認識,加強對食品質量相關常識的認識。消費者不要一味貪圖便宜,購買價格低廉的劣質食品,要選擇知名度高、信譽度好的產品,並盡量到證照齊全的商場、店鋪購買。同時,應該學會用各種直觀方法辨別食品質量,掌握各類食品質量方面的相關知識。(5).注意包裝食品的保存。購回的包裝食品如不馬上食用,應按食品包裝的說明保存方法進行保存,切忌食用過期的食品。對嬰幼兒食品,建議家長先嘗試,確保無任何問題再給嬰幼兒餵食。(6).注意購買食品時要索要發票或憑證,並妥善保留,如出現問題可作為投訴或申訴的重要依據。

五、結論

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無論是國家還是各個監管部門、生產企業都應該從百姓餐桌無小事的角度出發,完善政策、加強監管、提高意識。在這個監管系統中生產企業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政府是第二責任人。企業的社會責任兩頭連著食品安全責任和法律責任,而政府應當負責落實企業承擔的安全責任、社會責任、法律責任。另一方面,公眾的監督也是必不可少的,公眾積极參与能夠促進企業和政府承擔安全責任、社會責任、法律責任。相關部門要積極為消費者宣傳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使之形成自覺環保、自覺加強對食品安全知識的獲取,引導消費者時刻注意樹立科學飲食觀念,正確地處理好飲食、營養、健康的關係。

推薦閱讀:

如何輕鬆愉悅地吃掉一張用鉛筆寫滿字的A4紙?
速凍/冷凍食品能夠保留多少營養價值?
食品安全問題嚴重,消費者如何進行自救?
假羊肉是用什麼做成的,應該如何鑒別?
蘋果的蠟到底是怎麼回事

TAG:安全 | 食品 | 食品安全 | 制度 | 體制 | 現狀 | 監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