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農曆 日本的舊曆 :同是陰陽曆

中國的農曆,日本的舊曆

同是陰陽曆

陽曆、陰曆和陰陽曆

曆法是用年、月、日計算時間的方法,世界上的曆法大致可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年、日計算依據天象的叫做陽曆,也叫太陽曆,即以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365.24219天)為1年,平年365天,閏年366天(有閏日的一年叫閏年;每四年一閏,在二月末加一天,這一天稱為閏日),年分12個月。埃及曆、波斯歷、瑪雅歷、羅馬歷、儒略曆、格里曆等都屬於陽曆,但是它們之間都有著一些差異。第二種是月、日計算依據天象的叫做陰曆,也叫太陰曆,即以月亮的月相周期,以朔望月(29天12小時44分2.8秒)為1個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12個月為1年,1年354天或355天。回曆(伊斯蘭教曆)是屬於陰曆。第三種是年、月、日計算都依據天象的叫做陰陽曆,也叫太陰太陽曆,即以月亮的月相周期,以朔望月為1個月,設置閏月(三年一閏,五年兩閏,十九年七閏,每逢閏年所加的一個月叫閏月,閏月加在某月之後就稱閏某月;有閏月的一年叫閏年),使一年的平均天數跟太陽年的天數相符,因此這類曆法與月相相符合,也與地球繞太陽的周年運動相符合。巴比倫歷、希臘歷、猶太歷、印度歷、中國曆(農曆)和日本歷(舊曆)等都屬於陰陽曆(太陰太陽曆),但是它們之間存在著地區帶來的差異性。三種曆法各具特色,它們的產生是人類所處自然環境決定的。

曆法既是文明的產物,又是文明的表現。現在國際通用的曆法是屬於陽曆的公曆,也叫格里曆(1582年羅馬教皇格雷果里十三世制定而得名),我們中國人通常所說的陽曆即指公曆,一年365天,分為12個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為大月,每月31天,四、六、九、十一月為小月,每月30天,二月是28天。因地球繞太陽一周實際為365天5小時48分45秒(太陽年),所以每400年中有97個閏年,閏年在二月末加一天,全年是366天。閏年的計演算法是:公元年數能夠用4整除的是閏年(如1960年),能夠用100整除的是平年(如1900年),能夠用100整除也能用400整除的是閏年(如2000年)。紀元是從傳說的耶穌生年算起。伊斯蘭教曆(回曆)是陰曆(太陰曆)的一種,1年分為12個月,單月為大月,每月30天,雙月為小月,每月29天,平年354天,閏年355天,30年中有11個閏年,不設置閏月。以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受宗教迫害從麥加移居到麥地那的第二天,即公元622年7月16日為伊斯蘭教曆的元年元旦。有名的齋月是伊斯蘭教曆的9月。

中國的傳統曆法是農曆,我們通常所說的陰曆即指農曆,相傳創始於夏代,所以又稱夏曆。農曆是陰陽曆(太陰太陽曆)的一種,平年12個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一月大,哪一月小,年年不同)。由於平均每年的天數比太陽年約差11天,所以在19年里設置7個閏月,有閏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據太陽的位置,把一個太陽年分成24個節氣,便於農事。春夏秋冬區分分明,一至三月是春季,四至六月是夏季,七至九月是秋季,十至十二月是冬季。24個節氣是區分四季的標記。閏月放在哪一個季節,是春季還是夏季,還是秋季,還是冬季,取決於季節的調整。紀年用天干地支搭配,60年周而復始。中國的傳統曆法由於是適合於農業的自然曆法,所以得名農曆,並且曾經傳播到朝鮮半島、日本、琉球、越南、蒙古和西域等地。

日本的舊曆源自中國的農曆

明治維新(1867年)只過去5年,到了1872年(明治5年)11月9日,政府突然發布《改歷詔書》和《太政官布告》,宣布至今使用的曆法太陰曆(實際是太陰太陽曆)廢棄不再使用,改而啟用太陽曆的公曆(格里曆),並將明治5年12月3日定為明治6年1月1日(於是自明治5年12月4日至年末這一段時間就從日本歷史上消失沒有了)。該詔書把使用至今的曆法稱為舊曆,並加以批判,將要啟用的太陽曆(即公曆)說成比太陰曆(實際是太陰太陽曆)精確得多,指摘至今曆書上的中下段的歷注荒謬不合理,是無稽之談,阻礙智力的開發。《太政官布告》規定將諸祭典等月日統統不換算直接套用新曆的月日(例如公曆的1月1日就成了正月元旦,公曆的3月3日就成了女兒節,公曆的5月5日就成了端午節,公曆的7月7日就成了七夕,公曆的9月9日就成了重陽節)。這一突如其來的改歷固然有如歐美列強施壓等各種原因和理由,據說其具體直接原因卻是當時窘迫的財政。官員的俸祿當時已經改為月薪制,明治6年正好是閏年有兩個6月,因此一年就要支付13個月的薪金,如果改歷則一方面就可以不支付明治5年12月的薪金,另一方面陽曆的明治6年沒有了閏月,從而用不著多付一個月的薪金,結果是可以少支付兩個月的薪金,從而可以減少財政開支。自然,從歷史潮流來看,改歷也順應了明治維新促使日本擺脫中國文化快速向西方文明靠攏的潮流,順應了日本脫亞入歐的潮流。突然的改歷當然引起了社會的大混亂,已經印好的明治6年的曆書要全作廢,人們一直使用慣了的《天保歷》(江戶時代天保13年即1842年日本在中國農曆基礎上編撰的曆法)被說成不科學、是迷信,而新的曆法又不知道是什麼東西,致使人們感到極大的困惑。於是福澤諭吉等主張文明開化的知識分子啟蒙民眾,福澤諭吉寫了《改歷辯》的小冊子,介紹太陽曆如何如何地好,如何如何地方便合理。該小冊子寫的通俗易懂,得到民眾的歡迎,據說當時就賣了貳拾幾萬冊。

順便提一下,大韓帝國(朝鮮李氏王朝)啟用公曆是1895年,中國啟用公曆是1912年(辛亥革命的翌年)。由此可知,日本講的舊曆是過去使用到1872年12月2日為止的曆法。舊曆日本使用了一千二百六十九年之久,它反映日本的季節變化,是農本時代民眾生產生活的指針。值得指出的是在日本有些人將舊曆叫做陰曆,實際上這是錯誤,因為陰曆和陰陽曆是兩種不同的曆法,日本過去使用的是陰陽曆(太陰太陽曆)中的一種,並不是陰曆(太陰曆)。日本講的舊曆,其基本是中國的農曆,它跟漢字一樣,是從中國引進的。根據日本史書,推古天皇12年(公元604年)甲子1月1日的《政事要略》上寫著第一次使用曆日,這就說從這一天起日本正式有了官方曆法,也就是說公元604年以前日本沒有官方認定的曆法。當時是聖德太子在攝政,據《日本書紀》記載,這一年的4月3日聖德太子制定了十七條憲法。用甲子紀年,這表示一切事情從此開始,這一年就是曆日的起始。

日本正式制定曆法是公元690年(日本持統4年),《日本書紀》記載11月有敕令「施行南宋之元嘉歷與唐之儀鳳歷」。元嘉歷是南宋何承天編撰,儀鳳歷(中國稱為麟德歷)是唐朝李淳風編撰。日本套用的中國的陰陽曆(太陰太陽曆)除了元嘉歷和儀鳳歷之外,還套用了大衍曆(唐朝僧人一行編撰)、五紀曆(唐朝郭獻之編撰)和宣明歷(唐朝徐昂編撰)。日本向唐朝派遣的使節(遣唐使)回國的時候帶回了唐朝的曆法。例如吉備真備於公元717年(日本養老元年)和阿倍仲麻呂一起作為使節前往唐朝,公元735年(日本天平7年)吉備真備回國時帶回了大衍曆1卷、大衍曆立成12卷和測影鐵尺1枚。公元894年(日本寬平6年)由於菅原道真的建議,日本朝廷停止了派遣遣唐使,結果斷了中國改歷的信息資料的來源,致使在八百二十三年間所用曆法與實際產生了兩天的誤差。於是江戶幕府決定改歷,命澀川春海編撰曆法。澀川春海於1685年(日本貞享2年)在宣明歷的基礎上考慮了日本和中國的緯度差異編撰了《貞享歷》,貞享歷使用了七十年。之後有過3次改歷。第一次是1755年(日本寶曆5年)安倍泰邦編撰了《寶曆歷》,該歷使用了四十三年。第二次是1798年(日本寬政10年)高橋至時等人編撰了《寬政歷》,使用了四十六年。第三次是1844年(日本天保15年)澀川景佑等人編撰了《天寶曆》,使用了二十九年。由於貞享歷、寶曆歷、寬政歷和天寶曆等是日本自己編撰的,所以日本人把它們稱作「大和歷」或「國曆」。

日本自公元604年至公元1872年的一千二百六十九年間使用的曆法是陰陽曆(太陰太陽曆),公元1685年以前是套用中國的曆法,公元1685年以後是由於得不到改過的中國曆法,因此只好在中國的曆法基礎上編撰自己的曆法即國曆,最後一部國曆是天寶曆,現在日本人通常所說的舊曆具體而言是指天寶曆。日本人自古以來喜歡曆書,江戶時代有各種各樣的曆書,據說當時發行的曆書竟然達到四百萬冊,有隻寫大月小月的《大小歷》,有專給不識字農民看的《繪畫歷》,有給識字民眾的《文字歷》。舊曆時代,除了京城發行《京歷》之外,官方准許的地方曆書也不少,有丹生歷、伊勢歷、南都歷、泉州歷、三島歷、大宮歷、江戶歷、仙枱曆、會津歷、薩摩歷和南部繪畫歷等。

中國保留了農曆,日本丟棄了舊曆

按現在流行的說法「跟國際接軌」,中國於1912年起使用公曆,但是並沒有因為「接軌」而否定、丟棄農曆,農曆至今還在繼續使用。每天早上電台廣播新聞節目時會先報「今天是X月X日,星期X,農曆X月X日」,既有公曆的月日和星期,又有農曆的月日,遇上節氣時,還會報今天是什麼什麼節氣。報紙的報頭上每天寫有公曆的年月日和星期之外,還寫有天干地支搭配的紀年和月日,如「辛卯年八月初六」,還有節氣的預告,如「農曆八月十一白露」,遇上節氣還會寫上節氣名,如「今日立秋」。日曆則不但有公曆的年月日星期和農曆的天干地支紀年和月日、月大小、節氣,還有紀念日、傳統節日、表示適宜做的「宜XXX」、表示禁忌的「忌XXX」、五行、命祿、吉神方位、時辰吉凶、今日八字等內容,真可作查考的小工具書。公曆和農曆並存,其功能分工,各司其能,很是方便。使用農曆便可知現在是什麼節氣和季節,節氣告訴我們氣候變化和農事季節,傳統節日讓我們既可傳承傳統民族民間文化又可熱鬧過節感受節日底蘊。如果廢除不用農曆,我們就不知節氣,不知傳統節日,傳統民族民間文化就要從日常生活中消失,我們的生活就要變得乾巴巴。我們中國沒有否定和丟棄農曆是值得慶幸的。農曆是我們的祖先留下的珍貴的文化財富,它起著連接過去和現在的橋樑作用,所以農曆不但要使用,而且作為知識還應該學習和掌握才對。

日本的情況則和中國不一樣了,她使用公曆的時候,否定和丟棄了舊曆(實質是中國的農曆),把舊曆說成不科學,含有迷信。所以現在日本只用公曆,不用舊曆。不過,日本用公曆只用了月日和星期,年份卻用自己的年號而不用公元(日本稱其為西曆),這是日本是天皇君主制的緣故。中國是共和制所以只用公元不用年號,這一點中國用公曆比日本用得徹底。雖然否定和丟棄了舊曆,但是日本還保留著舊曆中的二十四節氣,在天干地支和傳統民間節日的習俗里還保留著舊曆。現在日本所出的年曆一般只有日本年號紀年(現在的年號是平成,取自中國的《書經(大禹謨)》「地平天成」和《史記(五帝本紀)》「內平外成」。平成元年為1989年,今年是平成23年)、公曆月日、星期和節日;月曆除了年號紀年、公曆月日、星期和節日外,還每日標有表示吉凶的「六耀星」;日曆除了年號紀年、公曆月日、星期和節日之外,還寫有節氣、舊曆的月日、表示吉凶的「六耀星」和干支。日本人很喜歡用的按年記事小筆記本,上面標的是公曆的月日和星期,有的還標有節氣、節日和「六耀星」,舊曆則沒有標了。

「六耀星」源自古代中國占卜時辰和日子吉凶的六壬時課或小六壬。相傳唐朝天文學家李淳風發明的六壬時課或小六壬在日本室町時代(1336年—1573年,中國元末至明朝後期)傳入日本,日本起先用於占卜時辰的吉凶上,後來到日本江戶時代貞享年間變為占卜日子的吉凶,其名稱、順序和解釋也起變化,逐漸發展成為日本自己的一種占卜。如今的六耀星,其名稱、順序和解釋是這樣的:先勝(搶先必贏的意思,原先叫則喜或速喜,現在是行事上午為吉,下午為凶),友引(殃及友人的意思,原先是無勝負的日子,現在是行事早晚為吉,中午為凶,忌喪葬),先負(與先勝相反,搶先則輸,原先是萬事平靜為宜,僅次於大吉的小吉的意思,現在是行事上午為凶,下午為吉),佛滅(一切徒勞無功的意思,原先叫空亡、物滅,現在是大凶的日子,忌婚禮),大安(也叫大安吉日,萬事大吉的意思,行事無不成功,尤其宜喜慶、婚禮和開業開店),赤口(按陰陽道為凶日,行事早晚為凶,中午為吉,忌喜事,小心火燭)。六耀星按先勝、友引、先負、佛滅、大安、赤口的順序循環。舊曆時代六耀星不受重視,啟用公曆不用舊曆之後反受重視,這是因為按舊曆則月日與六耀星的對應是固定的,如每年1月7日必為先勝,每年3月3日必為大安,每年4月1日必為佛滅,每年5月2日必為赤口,每年5月5日必為先負,每年7月7日必為先勝,每年9月9日必為大安,每年6月15日必為友引,每年7月15日必為先負,每年12月14日必為先勝。但是按公曆則月日與六耀星的對應就不固定了,因而使人感到有種神秘性,於是引起人們的重視。如2008年12月8日為先負,而2009年12月8日則為先勝,2010年12月8日又為先勝,2011年12月8日則為赤口。雖然按科學眼光來看六耀星屬於迷信,但是由於它具有一種神秘性,所以還是深深滲透到人們的心坎里,行事講究六耀星,這跟我們中國人舊時擇吉習慣一樣。例如舉辦婚禮或開張營業等的喜慶活動要挑選「大安」的日子,絕不能放在「佛滅」的日子。再如成田機場(新東京國際機場)的開港是1978年5月20日,正好是「大安」的日子;皇太子成婚是1993年6月9日,也正好是「大安」的日子;1994年9月4日是關西國際機場的開港之日,這一天也正好是「大安」;2001年1月6日是星期六,政府各部門照理放假休息,可是日本政府卻在這一天實行省廳大重組,原因是這一天正好是「大安」。日本人挑選「大安」討吉利的意識還是相當強烈。

丟棄舊曆給社會生活帶來了不少的矛盾。由於公曆與舊曆一般相差一個月,所以原來按舊曆的生活習慣套用到公曆上來就會牛頭不對馬嘴,例如日本人過年寫賀卡,許多人喜歡寫「迎春」、「賀春」、「新春」等賀詞,其實這裡的「春」原來是舊曆上的「春天」,所以直接套用到公曆上來賀新年的話,嚴冬時節怎麼是「迎春」呢?春未來臨怎麼「賀春」呢?如果推遲一個月用於農歷的春節,這就恰如其分,令人感受到春意來臨。但是如今的許多日本人對季節或許是麻木不仁了,所以依舊喜用這些賀詞。再如公曆5月5日是日本的端午節(也是男孩節),家家為兒子升鯉魚旗,諭示鯉魚(兒子)登龍門,可是公曆5月是晴天多,於是出現鯉魚不是在水(雨)中而是在晴空中飄揚(游)的怪事,問題出在把端午節的日期舊曆5月5日直接套到公曆5月5日,原來舊曆5月正好是梅雨季節,因此鯉魚就能在雨(水)中遊了。為了解決產生的矛盾,他們也動腦採取了一些對策,比如有些傳統紀念活動的日期從原有舊曆的日期推遲一個月,如著名的奈良東大寺的「修二會」日期是3月1日至14日,它是從舊曆2月1日至14日推遲一個月而來的;日本人非常重視的盂蘭盆會是農曆7月15日前後為超度祖先亡靈舉行的活動,如今一般都推遲一個月放在公曆8月15日舉行,但關東地區有的地方放在公曆7月15日舉行。由於日本丟棄了舊曆,所以我們中國人(自然也包括日本人自己)閱讀日本的圖書、了解日本的事物時,就要注意時間是公曆還是舊曆(還要注意舊曆中有無閏月和閏月在哪一個月)。

至今有些日本人對丟棄舊曆感到很惋惜,認為不應該丟棄,不應該把舊曆說成是迷信,實際上舊曆是人們生活的指南針,它是祖先留下來的寶貴文化遺產,凝聚著先人的許許多多智慧。舊曆曾經是日本聯繫亞洲的紐帶,可是丟棄舊曆以後,日本就出現蔑視亞洲各國、以為日本比亞洲各國優越的錯誤意識,所以丟棄舊曆是1945年大日本帝國崩潰的原因之一。他們主張作為知識舊曆是必須傳承的,學校應該教授舊曆。 (完)

敬請期待,下期品讀

《江戶文化里的明清文化》


推薦閱讀:

農曆八月二十——紀念鳩摩羅什大師圓寂1603年
農曆幾月出生富貴命
多是多非的農曆十月
農曆是指陽曆還是陰曆?農曆陽曆轉換

TAG:日本 | 中國 | 農曆 | 陽曆 | 陰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