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講解十九(凈空法師主講)

《太上感應篇》講解十九(凈空法師主講)
雙擊自動滾屏 發布者:管理員 www.510817.com www.25768.com

太上感應篇﹝第一四三集﹞

新加坡凈宗學會 / 檔名:19-12-143

諸位同學,大家好!《感應篇》上面這一段,是說一般讀書人跟平民所造的不善的惡業,從「知過不改」一直到「侵凌道德」,總共我們在一起研究討論過,在此地我們用這一點時間做一個總結。下一段是講「殺生之惡」,是另外講一樁事情。人一定要覺悟,人生在世時間非常短促,縱然活上一百年,也不過只有三萬六千日,所以實在是非常短暫。三萬六千日,實際上真正能讓我們自己使用的時間,非常有限。每天睡眠八小時,就去掉三分之一,一萬二千天就沒有了。除了你的童年、老年,實際上諸位仔細算算,人生在世真正能夠工作,時間很少很少!一百年的壽命,充其量你只能夠使用十年,十分之一。這麼短促的時間,何必要造業?

佛在經上常常教導我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種種難遭遇的機會,我們遇到了;遇到了一定要珍惜它,好好的利用這個機緣修福。不造業,就是修福。人道的壽命短,看看六道裡頭其它任何一道,都比人道壽命長。也許諸位以為這個話不盡然,我們看到許多畜生道的小動物是朝生暮死。沒錯!這些小動物愚痴,堅固的執著它的身形、它的習性,所以很不容易脫離畜生身。釋迦牟尼佛在經典裡面給我們講了個故事,祇樹給孤獨園一窩螞蟻,佛看到了,笑笑!弟子們看到佛看這個螞蟻在發笑,問他什麼原因?佛就說了,「這一窩螞蟻,七尊佛出世過去了,它還沒有離螞蟻身」。不是說螞蟻壽命長,死了以後還在這個窩裡面投生螞蟻。什麼原因?執著,「一切法從心想生」,它不覺悟,以為那個身就是自己的身,以為那個生活環境就是自己生活環境,生生世世作螞蟻,生生世世離不開它的巢穴,很可怕!

所以古聖先賢慈悲到了極處,都是利益眾生,不是利益自己;利益自己何必說這麼多話,寫這麼多字,累死了。自己為什麼不圖個清閑自在?為什麼苦口婆心的教別人?純粹是利他。這個恩德之大,可惜的是世間這些眾生愚昧,不認識恩德。你看諸佛菩薩、世出世間聖賢,他圖我們什麼?我們今天對他們紀念、祭祀、恭敬,其實這都不是他需要的,他不是為這個,他什麼都不為,希望眾生好,學好向善,不要墮在惡道受苦。真正是佛家所說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沒有條件,對我們什麼希求都沒有,我們要認識清楚。我們敬聖敬賢,實在講是尊敬自己的德性,是尊重自己好學,這個裡面的意思很深,現在世間人懂得是愈來愈少了。為什麼?沒人講了,也沒有人肯做。

我們有幸能夠遇到佛法,能夠遇到大乘,七十年代英國人湯恩比宣說,能夠挽救二十一世紀,幫助二十一世紀的,只有大乘佛法跟中國孔孟的學說。西方人聽到這個話,有相當程度的警覺,我們看出來了。英國的學校,從幼兒園到大學都已經有佛經的課程,這是他們警覺了。澳洲在跟進;我們上一次到澳洲去,澳洲政府官員還一再拜託我們,希望我們給他編一套幼兒園跟小學的課本。天主教的教宗,要求他們神職人員與佛教對話,都是受到湯恩比的影響。我們是中國人,我們繼承的就是大乘佛法跟儒家的文化,我們修學比他們來說,緣殊勝多了。語言、文字、意識形態比他們容易,他們要突破這些難關,才能夠窺見大乘與儒家的教學。我們今天生在其中,應當知道認真努力,自己一定要知道自己,古人常講人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根性,這個比什麼都重要,知道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的生活環境,我應該做些什麼?應該學些什麼?確定自己這一生努力的目標跟方向,這樣才能有成就。如果這一生當中,沒有目標,沒有方向,你活到老還是一事無成,這叫真可惜!

我們的生活環境很苦,世間法都不是真實的成就,儒跟佛都是這樣教導我們的,世間法再輝煌,曇花一現,沒有意義,沒有價值;世間人追求這種虛偽,不切實際的。唯有大聖大賢他們清楚,他們明了,他們追求是真實的;真實是道德,道德仁義是真實的。我們要以這個做目標,仔細思惟自己的根性,上台講經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的,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根性,要具備幾個基本的條件。第一個條件是捨己為人,慈悲心!你沒有這個心,你的學問不能深入,不能透徹。自私自利是重大的障礙,佛家常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那個慈悲心是根本,學教的根本是大慈大悲。我們仔細觀察,從釋迦世尊起,到歷代的這些弘法的祖師大德,如果沒有慈悲心,他弘法利生效果有限,影響面不大;真正有卓著成就的,都是大慈大悲。這是具備第一個條件。

第二個條件一定是師承,這一條難!師承是對老師絕對的尊敬服從。老師是過來人,他把他的經驗心得傳授給我們,我們對他不尊重,不肯依照他的方法去修學,那怎麼會成功?那只有自己去摸索,這個難!所以善學的人,一定是借重老師的經驗成就,以他做基礎,完全繼承他的長處,再改正他的缺點,學生就超過老師了。這是儒、佛代代相傳,都是用這個方法教導,時代才進步,文化水平才不斷向上提升。所以尊師重道要沒有這個條件,我們在講台上弘法利生,做不到。

第三個條件要懂得一門深入,長時期的熏修。一門深入,要深入到什麼程度?深入到見性,是以這個為標準;在我們教下講,就是深入到圓解,大開圓解。這個現象就是這一部經通了,通是通了性、見性,一切經都通了,任何經典展開,裡面的義理,你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但佛法通了,世間所有法也通了,這是佛家常講「一經通,一切經通」。我們如果不循著這個原理原則,自己要想去創新,那相當不容易。這個原則原理,在佛門裡面用了二、三千年,這三千年當中,無論在家出家修學成就,都沒有違背這個原則,都是遵照這個路走的,我們想捨棄古人的道路,自己另外開一條路,這個事情不是容易事情。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要認真斷惡修善,把自己惡的習氣,對佛法,對善法,對善友,那種不相信,不肯定,猶疑不決,這都是惡,要真正改正過來,要培養自己成功的條件。

成功還要得到外緣的幫助,內有親因,外頭要有外緣,外緣裡頭最重要的,中國諺語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樣我們就知道「人和」比什麼都重要。人與人之中決定不能夠結怨,念頭都不能有,我們行菩薩道,我們學佛。別人對我們有埋怨,我們對他決定沒有絲毫怨懟的意念,意念都沒有;我們學佛,他沒有學佛。佛家稱修行人、稱菩薩為「仁者」,仁者在佛家裡頭是最尊敬的稱呼,釋迦牟尼佛稱這些菩薩都稱仁者。仁者是什麼?仁慈的人,具足菩提心、慈悲心的人,這個人稱仁者。中國儒家講「仁者無敵」,儒家給「仁者」下了個定義,敵是什麼?跟人家對立,如果你跟任何一個眾生有對立,你就不仁。仁者,確實只有一個真誠仁慈的心,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怎樣會形成對立?主觀觀念太強,不肯讓人,就跟人對立了,彼此不相讓;兩方面有一方面退讓,問題馬上化解了。誰肯退讓?佛菩薩肯退讓。佛菩薩隨順性德,凡夫隨順煩惱,煩惱不會退讓,性德就退讓了。煩惱是惡,性德是善。隨順佛陀的教誨,隨順古聖前賢的教誨,都是隨順性德,我們要懂得,要認真的學習。

積德累功,方法無量無邊;教化眾生的事業,也是眾志成城,不是一個人獨立能做得到的。大家曉得弘法很重要,如果沒有護法,沒有護持外面的條件,弘法的人也是絲毫不起作用。你們在我這一生當中,你就會看得很清楚。我這一生遇到三個好老師,老師是指路,路是要自己去走,走這條道路需要人幫助,就是護法。我要得不到韓館長的護持,這個大家很清楚,我只有兩條路好走,一個就是趕經懺,另外一個就是還俗,沒有別的路好走。你想發心講經,誰請你講經?誰讓你講經?護持的人就太重要了。我在台灣得到韓館長的護持,三十年講台沒中斷。往年在香港講經,每年去一次講一個月,香港有個雷居士護持,我在香港講了七、八年;雷居士往生之後,沒人再請就斷掉了。香港回歸我去參加,遇到老同修:「法師,你好多年都沒有來了。」我說:「不是我不來,沒人請我了。」在新加坡,你們想想如果沒有李木源居士,新加坡這個地方我們沒有立足之處。所以護法不在多,真正有個得力的大護法,弘護要配合,佛法才能夠久住世間。

所以我們自己想想,如果我們自己真正發心弘法利生,講台上條件不夠,做護持的工作,真正發心來護持,這樣密切的配合,佛法就興旺,眾生就有福,功德決定是相等的。千萬不要誤會,台上講經法師的功德大,我們護持功德小,沒那回事情,一樣大。就跟一隻手錶一樣,上台講經是表面上的指針,裡面螺絲少一個,它就不靈了,所以功德是平等的,沒有大小。我們明白這個道理,要互助合作,光大佛法,利益眾生。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這樣做一個總結。

太上感應篇﹝第一四四集﹞

新加坡凈宗學會 / 檔名:19-12-144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看《感應篇》第六十一節:

【射飛逐走。發蟄驚棲。填穴覆巢。傷胎破卵。】

這是惡報第四個段落「殺生之惡」。『飛』是飛鳥,『走』是獸類,『蟄』是還沒有出生的小動物,『棲』是棲息,像鳥棲息在樹枝,獸棲息在洞穴。『傷胎破卵』,「胎」是走獸,「卵」是飛禽。殺生,古時候過游牧的生活,也是不得已的事。所以在中國,古聖先王打獵的時候有「網開三面」,這是仁慈,絕對不是把這些禽獸一網打盡。那個心、行為,設身處地的想想,別人傷害我的時候,我們心裡是什麼滋味?別人殺害我們的親屬,甚至於殺害我們自己身體,決定是懷著深仇大恨,報復的心理永遠不會消失。

學佛的人都明了,人不是死了就完了,如果死了就了了,這個事情就好辦。現代的人迷信科學,說信仰宗教的人是迷信,這個話實在是太武斷了。我們冷靜思惟,這個話講不通。佛告訴我們,這是真理│「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心裏面想神,就有神出現;你心裏面想鬼,就有鬼出現,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有許多的念頭,我們自己都不能夠覺察。微細的念頭從哪裡來的?無量劫以來累積來的。佛給我們說得好,阿賴耶識就像一個倉庫一樣,無量劫來你的念頭統統在裡面落下了種子,種子遇緣就起現行,非常微細。十法界從哪裡來的?從心想生。我不想,有沒有這個事實?還是照樣有。我不想是我現在沒想,我這一生沒有想,前生有沒有想?所以現在人迷信科學,不相信天地鬼神的報應。

而實際上在西方世界,鬼神報應的事情,我們常常聽說,常常在報紙新聞裡面看到。他們也報導,說這是科學不能理解的,科學不能理解的事情多了。這就說明科學並不是萬能的,科學還沒有達到究竟圓滿,今天還在摸索,還在推測。知識的領域是沒有邊際的,今天科學的成就是有界限的。不僅是佛法,所有的宗教家,都具有真實智慧,許許多多宗教家都有相當深度的定功,雖然他不是像禪宗盤腿面壁,他心地清凈,清心寡欲,對於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看得非常淡薄,這種人就有定功,定是清凈心,清凈心就能夠突破時空的障礙,六道裡面他能看得到天道,他能看到鬼道,他能夠看到地獄道。這是什麼?時空的維次突破了。功夫愈深,突破的層面愈大,愈深愈廣,深廣無際。佛法的殊勝,佛的定功達到究竟處,時空的維次破盡了。

佛告訴我們,這種功夫,這樣的見解智慧,不是他獨有的,他也不能夠獨佔,他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佛法講是平等的。問題是你現在的心是亂的,只要你能夠恢復平靜,也像他一樣清凈到極處,宇宙人生的真相,你就明了了。所以佛菩薩跟我們說的,都叫我們去證明、證實。我們可以證實,他說的不是假的。怎樣證實?「息滅貪瞋痴,勤修戒定慧」,你就了解事實真相,了解六道裡面因果報應,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人不但不能殺害眾生,戒經上常常勸導我們,惱害眾生都不可以,無意尚且不可以,何況有意?起心動念,都有報應,善因善果,惡因惡報,明白這個道理之後,自自然然他就斷惡修善了。

人生在世間,上古時代他們就懂得選擇居住的環境,生活環境。什麼是好環境?諺語常講「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是我們選擇生活環境的指針。哪個地方是好環境?人和,這個地方的人和睦,這個地方的人和善,這個地方的人仁慈,不傷害眾生。前些年我初到澳洲,聽說澳洲人愛護動植物。修路要砍樹,修公路要砍樹,看到樹上有鳥窩,這個樹就不能砍,要等鳥長大,等它飛走再砍,有的時候等好幾個月,我們聽了深受感動。其它地方,好象這是公家的工程,哪裡顧及這個。所以從這個地方來觀察,你就曉得那個地方人的愛心,對動植物尚且如此,那何況對人?所以這個地方是好的生活環境。那個時候館長我們一道到澳洲去參學,館長看了之後,她說這才是真正的人間天堂,非常羨慕。她感嘆的說,可惜她在美國投資了,在美國建了道場。

所以我們選擇生活環境,選擇居處,第一個條件是人和,這個地方的人非常善良,非常和睦。在虛空法界裡面人和達到至善,諸佛都讚歎給我們介紹是西方極樂世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是上善,不是普通的善。我們要想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自己要想想是不是做到了上善?如果做到上善,那就是四十八願第十八願講的,十念、一念必定往生凈土。如果不是上善,起心動念還是惡念,言語造作還是惡行,自私自利,貪瞋痴慢,這樣的人念佛,一天念十萬聲也不能往生。這個話不是我說的,古來祖師大德說的,人家講:「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

所以《無量壽經》往生的條件說得很清楚,上品、中品、下品,講「三輩往生」是上中下三輩,都是說的八個字相同,「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八個字就是「止於至善」。什麼是菩提心?菩提心是真正的善心。《觀無量壽佛經》上世尊給我們講的菩提心,「至誠心」是真誠到極處,我們有沒有發這個心?要用這個真誠心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決定沒有欺騙,這是真誠,決定沒有虛偽。「深心」,深心是真誠心的自受用,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離一切相才是深心。古人有解釋「好德好善」,這是深心。什麼是德?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是德。什麼是善?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是善,有這個心。第三個是「迴向發願心」,要把你的善心善行落實,落實才是發願迴向。

沒有菩提心,一向專念也不能往生。往生的條件你只具備了一半,你還缺一半,你怎麼能往生?換句話說,菩提心具足了,就決定有資格往生。後頭為什麼還要一向專念?你要不一向專念,我有這個資格,我不想去,那也沒辦法!所以發菩提心,你的條件具足了,一向專念是我願意去,我有條件又願意去,那當然就往生了。因此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給我們說得好,「能不能往生,全在信願之有無」,信願是什麼?信願就是菩提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真正的條件是菩提心;「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的淺深」,他這兩句話說得好。

真正發菩提心的人,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依照慈雲灌頂法師教給我們「十念法」就可以了。早晨念十念,灌頂法師教給人的一念是一口氣,一口氣裡面佛號不拘多少,念十口氣,這個時間不長;晚上在睡覺之前也修十念法,這個人決定往生。符合經典裡面的教導│不間斷,每天都做,一天不缺,一生不間斷。這個十念法好,時間短,你念佛的時候,「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我教給同修的,用的十念法是十句佛號,更簡單,更容易受持,一天修九次。有許許多多同修用這個方法,這對於工作繁忙的人,不耽誤他的工作,效果很殊勝,這都是說明發心重要。唯有發心念佛才能往生,要斷惡修善,知道什麼是惡的根本,什麼是善的根本。會修的人從根本修,根本是心,是一個善良的心,真誠心、清凈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這是至善。以這個至善的心,對一切人、對一切事、對一切物,那叫修一切善。

不但是動物,連植物都不可以傷害。佛家戒經裡面講得很清楚,「清凈比丘,不踏生草」,草長得很茂盛,你從它上面經過踏它,你就不仁慈,你沒有慈悲心;花開得很好,你把它摘下來,沒有慈悲心。所以戒經上告訴我們走路,有路一定要走路,不能夠走到草地上;除非這個地方你必須通過,又沒有道路,行,這個是有開緣。如果這個地方有路,你再踏生草,你就破戒,你就傷了慈悲心。這些微細小小戒,幾個人還記得?還個人還能遵守?草木尚且愛護,那動物哪有不愛護的道理!我們今天採取素食,這是大善,不跟一切眾生結冤讎。可是不是在飲食的時候,有意無意還要傷害一些小動物,還要使一些動物生煩惱,我們立刻要警覺到,這是我們的過失,知道懺悔,知道改過,這樣就好。好,今天時間到了。

太上感應篇﹝第一四五集﹞

新加坡凈宗學會 / 檔名:19-12-145

諸位同學,大家好!《感應篇》前面講過:

【射飛逐走。】

這四句。這四句是講「殺生之惡」。世間有許許多多的宗教,這些宗教的歷史源遠流長,幾乎沒有一個宗教不勸人戒殺的。「殺、盜、淫、妄」不但是佛家的根本戒條,可以說是世界上所有宗教的基本戒條,都把「不殺生」擺在第一。世出世間古聖先賢,我們一定要尊重,尊重他的德行,尊重他的學問,尊重他修學的功夫,是我們望塵莫及的。

高級的宗教,沒有不修禪定的。我們知道定中有境界,正如同一般人作夢,夢中有境界,夢中的境界是阿賴耶識意識裡面的習氣種子起現行,這是虛幻不實。可是定中的境界跟夢中境界完全不一樣,定中往往能夠看到過去,看到未來,看到我們這個世界,也看到他方世界。佛家講的六道輪迴,其實六道輪迴是古印度,幾乎所有宗教共同的見解。他們怎麼發現的?是在禪定當中見到的,不是一個人見到的,許許多多人見到的。我們能不能見到?答案是肯定的,只要你修定,修清凈心,不需要很長的時間,半年到一年,你就能夠見到餓鬼道。

我過去出家時候有一個同學│明演法師,跟我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在那個年代他跟曲良光(?)老居士學密,大概一年的時間,他告訴我,他在打坐的時候,在用功的時候,見到鬼道。鬼道裡面生活狀況跟人道相彷彿,他說在下午五、六點鐘,這街上就有鬼走路了,那個時候是鬼道的清晨,數量不多,到夜晚十點鐘之後就很多了,很熱鬧,人鬼雜居,人看不到鬼,鬼看不到人,他藉這個修持的功夫見到了。初見到的時候也害怕,到以後習慣了,習以為常,彼此也互相不干擾,而且居住在一起。他那時候住在一個,那個地方修建一個塔,塔沒有修成,只蓋了兩層,大概是由於經費短缺就停工了,他就住在那個塔裡頭,我叫它做半塔,那個裡頭也有幾個鬼住在那裡面,他們相安無事,彼此用功。所以跟鬼打交道,不難!比其它道容易多了。只要小小有一點定功,這個境界就能突破,那不是作夢,作夢不可能天天夢到一樣事情,他那個定功是見到那個鬼,天天見到,所以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們知道,每一個宗教那些領導人,那些教主、大德,都有相當程度的定功,所以他們對於六道情況,了解得很清楚,一直到非想非非想處天。可是這些人知其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世尊出現為我們講經說法,把所以然的道理說出來了,為什麼會有六道?六道從哪裡來的?不但有六道,還有十法界,十法界的四聖法界,在其它宗教說得少,那是要有更高的定功,世間定功達不到。世間定功在佛法裡面講四禪八定,要想突出六道,了解六道以外的狀況,《楞嚴經》上講的,你定功還要向上提升,九次第定這超越六道了,才能見到四聖法界。這個能力,佛說得好,是我們一切眾生自己的本能,並不是他有特權,只有他見得到,別人見不到,不是的。佛說每個人都能見到,你現在見不到,是你的能力受到了障礙,這個障礙就是煩惱、習氣,是非人我、貪瞋痴慢,你有這些習氣把你的本能障礙了,道理在此地。

如果我們把煩惱習氣放下了、捨棄了,我們的能力就恢復了,了解六道的狀況,知道六道裡面的因果關係,諸聖先賢教給我們的這些教訓,我們就懂得了,句句是真實話。殺生是要償命的,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彼此互相都有業緣,緣很複雜,不是單純的,佛把複雜的因緣歸納為四大類:親因緣、所緣緣、無間緣、增上緣,每一條裡面都是無量無邊,佛經裡面說得清楚,說得透徹。人與人的關係,人與一切物的關係,都離不開這四緣,有緣這就相遇,但是緣有善緣、有惡緣,冤冤相報。覺悟的人,如何把惡緣轉變為善緣,把善緣轉變成法緣,這個要智慧,沒有智慧做不到。冤結要化解,所有一切宗教聖賢都是這樣勸導人,「冤家宜解不宜結」!父子、兄弟都是緣份,緣份遇到時候,這是在一家相聚,縱然在這一生遇不到,還有來生,還有後世,因緣聚會時,果報還自受。

現在我們看這個社會,常常聽到兒女不孝,兄弟不和,這是什麼緣?當然是不善的緣,不善的緣如何能夠變善,這是教學,教化。我們聽了聖賢的教誨,心裡明白了,覺悟了,縱然過去有惡緣,想想也就算了,把報復的念頭放下了,怨恨的念頭消除,這樣才能夠生起悲憫的心、慈悲心,來看待一切眾生,看待一切冤親債主,我們自己才能超脫,才能把自己的心性不斷向上提升,這是自求多福。

今天我在此地看到,中國汕頭有一位董小瑛居士來了一個傳真,他現在家裡遇到困難,如何解決困難?解決困難真正有效果的方法,求佛菩薩。我在早年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我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們要真心求,要發願求,自然就得感應。什麼是真心?什麼是妄心?要能辨別,為利益一切眾生的心是真心,為自私自利這個心是妄心。我們學佛學這麼多年,總算把這樁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四弘誓願大家都念得很熟,「眾生無邊誓願度」,有沒有真正想想這句話的意思。「眾生無邊」決定不分種族,不分宗教信仰,不分民族的界限、國家的界限,一律平等,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統統包括在裡面。「度」是什麼意思?度是為眾生服務的意思。所以真搞清楚了,我們人活在世間,要跟諸佛菩薩一樣,要與古今中外的大聖大賢一樣,活在這個世間為什麼?為社會安定,為世界和平,為眾生幸福。

這個希求要落實,那我們就真干,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為眾生服務,為世界服務,沒有私心,沒有希求,沒有任何條件,這是聖人,這是賢人,這是為所有一切宗教公認的。我們以這樣的心愿求佛菩薩,求一切神明,都會得到幫助。絕對不是說,我要信這個教,神才幫助我,才保佑我;不信這個教,神就不保佑我。那是人的觀念,那是錯誤的觀念,我們在許多宗教經典裡頭,它沒有這個說法。真正能捨己為人的人,這個人有福,並沒有說是一定要信教才行。典籍當中有很多精彩的教誨,當然連佛法也不能避免,傳的年代久了,不免後人有自己的意思加進去,這是難免的事情,我們要有智慧,要能看得出來。從什麼地方看得出來?大公無私,那這個是聖賢的教誨。如果裡頭帶一點私心的,可能是後人加進去,那不是佛菩薩的話,那不是神明的教訓,我們可以從這個地方去仔細觀察。所以我們遇到困難,求佛、求神明保佑,求的方法,我們要與佛菩薩,要與天地鬼神,同一個善心,同一個善願,同一個善行,人的心善、念善、行善,就能得諸佛菩薩加持,天龍善神保佑。一切為眾生,不為自己。

家裡面家庭養兒育女,如果說是「養兒防老」,這中國人常講的,這是私心,這得不到佛菩薩保佑的。你養育兒女是為社會,好好的教導他,他將來長大成人,為社會服務,為眾生造福,你有這樣的心愿,你能夠做到,認真負責的做到,這是大賢。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講得很多,世界的安危,印祖說女人做一大半的主宰,但是這個話真正懂得的人不多。祖師說得好,家有良妻,他才有善良的人出來;有賢母,才有孝順的子孫出現,賢能的丈夫,孝子賢孫,必定為社會、為眾生造福。這些大聖大賢、諸佛菩薩從哪裡來的?母親教出來的,所以賢妻良母是社會之寶,國家之寶,眾生之寶。這個話我們在佛門聽到,儒家聽到,其它宗教裡頭也是這個說法,這是我們中國人所謂「英雄所見,大略相同」。許許多多宗教領袖彼此沒見過面,沒在這裡開過會,過去這個社會閉塞,其它宗教的典籍我們也不容易看到。現在科技發達,信息發達,我們有這個緣份接觸到許許多多宗教,一看,大家都同樣的見解,同樣的想法,同樣的看法,同樣的作法,我們這才肯定古今中外大聖大賢,他們的教誨是真實的。我們要求法,要探討,要明了,要深信不疑,依教奉行,自求多福。這也就能夠利益社會一切眾生,達到我們為社會、為世界、為眾生幸福,達到這個目標。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太上感應篇﹝第一四六集﹞

新加坡凈宗學會 / 檔名:19-12-146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看《感應篇》第六十二節:

【願人有失。毀人成功。】

從這以下有八節,都是說的「柔惡」,剛柔兩種。批註裡面告訴我們,「人之有失」,這是一樁不幸的事情;這個「失」是有過失,或者是遇到了損失。人在遭遇到這些不幸事情的時候,賢人君子看到了、聽到了,總是有憐憫之心,決定不會有幸災樂禍,這種心理是不善的。太上在此地告訴我們,這個也是惡,雖然沒有在行為上,這個起心動念就不善了。一個人在世間,災禍是不能夠避免的,這是什麼原因?無量劫來,六道眾生起心動念、造作行為,決定是惡多善少。我們在佛教典籍裡面,最常讀的《百法明門論》,《百法明門論》裡面告訴我們,眾生煩惱的心所有二十六種,善心所只有十一種,可見得煩惱是噁心所,比善心所多了一倍還要超過。又何況惡的習氣勝過善的習氣,所以如果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沒有好的修持功夫,「起心動念,無不是罪」,《地藏經》上說的話是真實的。

不但佛法如是說,其它宗教裡面也是這個說法,也是同樣的看法,所以幸災樂禍是很不好的一個習氣。看到別人有難,看到別人有不幸了,他在那裡拍掌大笑。這些情形,從小朋友就可以看見,對於人的成就、善行,讚歎得少;看到人家有不幸的時候,表現出這種心態,很多很多!我們自己細細的想一想,自己在童年的時候,在做學生時代的時候,是不是常常有這個現象?當我們自己遇到不幸的時候,別人用這種心態來看我們,我們自己作何感想?能夠想到這一層,才知道惡作劇對人心靈、精神上的傷害,這是我們不應該做的。

『毀人成功』,「毀」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毀壞,一個是毀謗。「成功」,功不論大小。在經營的人都希望他有成就,尤其是這種功是為社會、是為眾生的,固然這裡面因緣非常複雜,個人經營的事業,哪一個不希望有成就?我們要是毀壞,這是造業。事業的成就必有前因,毀壞的人只是做增上緣,幫助他也是增上緣,毀壞他還是增上緣。實在講對於經營事業的人,究竟有多麼大的傷害,阻撓是有的,破壞在佛法裡面講是不可能的。你把他的成就延緩,這個有可能;真正是阻擋,那不可能,那違背因果定律了。所以真正通達因果報應的道理與事實真相,人心就平了。他過去種的善因,這一生當中一定有善的果報;現前善的果報被人障礙了,也許五年、十年之後,他善果報還是會現行,這個道理要懂。

如果我們以善行,成人之善,成人之美,我們自己的修德,何必去造業?成人之惡,這造業!障礙別人的好事,幫助別人的惡事,我們自己在造業了。如果人家這樁事情是造福社會的,是有益於眾生的,那你就要看他影響的大小,影響時間的長短;如果影響的面大,時間長,這個罪業就造重了。千萬不要認為,我們自己有意無意造的這個業,大概是不會太嚴重,那是我們自己想錯了;想錯了,往往就做錯了,到自己果報現前的時候,後悔莫及。所以人一定要有慈悲心,要有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起心動念要常常知道省察,我應不應該有這個念頭?應不應該說這些話?應不應該做這個事情?下面一句:

【危人自安。減人自益。】

這個意思都很明顯,都不難懂,而且常常是我們所犯的。遇到有危險的事情總是叫別人去,有利益的事情,總是希望自己多佔一點便宜。『減人自益』就是損人利己,都是錯誤的觀念。這個批註頭一句說得好,「千經萬典,只論個心字」,這不僅在佛教,所有一切宗教,說實在的話,都論一個「心」字。宗教能不能夠和睦相處?族群能不能夠團結?從佛法的理論來講,決定是可能的,決定是肯定的,只要大家覺悟了,只要大家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們可以說世間許許多多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學說,正如我們站在各個不同的方位看一樁事情;事情只是一樁,我們站的方位不相同,所以大家看的不一樣,其實是一樁事情。譬如像這個茶杯蓋,我們這邊拿著,你們兩邊的人看,這邊人看是突出來的,這邊人看是凹進去的,那兩個打架了、爭論了,永遠誰也不服誰,沒有看到完整的。再翻個面掉過頭來看,大家問題不都解決了嗎?每一個宗教裡面看的神、看的上帝就這麼回事情,其實是一個。

佛法講得圓,講得透徹,佛給我們講到最極究竟處,「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個心,一個智慧。所以佛告訴我們事實真相,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這不就全部都包括了。這個事是真的,《華嚴經》上說的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是自己的心,「識」是自己的識,離開「心識」無有一法可得。所以佛法講到真的,真諦都說自性,三寶講自性三寶,念佛的人講自性彌陀,自性凈土。那我們這個世界,你要是明白這句話的道理,豈不是自性娑婆,自性釋迦。延伸到其它的宗教,你也就懂得自性上帝,自性基督,你就恍然大悟,一切妄想分別執著就放下了。

妄想分別執著是從哪裡來的?只看到局部,沒有看到圓滿,是從這裡發生的。這個我們叫誤會,佛法裡面所說的偏見,沒有見到圓滿。所以佛法的教學是圓滿的,不是偏在一邊的,這才能夠解決一切問題。佛法講修行證果和證道,果跟道就是事實真相;真相明白了,妄想分別執著盡了。可是怎樣了解事實真相?必須要破妄想分別執著;換句話說,妄想分別執著要放下,愈淡薄你明了的事實真相就愈多,愈深入。堅固的執著,嚴重的分別,障礙我們的智慧。智慧是本有的,不是從外面帶來的。智慧是能證;法界,也就是事實真相,是所證;能所是一不是二。這個境界是諸佛如來果地上的境界,佛為我們說出,是他證得了,勉勵我們自己也要證得,這樣才能得真實的利益,真實的受用。

從這些地方我們才真正體會到,諸佛如來他們為什麼要幫助一切眾生,而且是無私的、無條件的幫助一切眾生,這我們凡夫無法理解的。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他知道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體,大乘經上講的「法身」,一個法身,像我們的身體一個身體。一個身體有一部分有痛癢了,有麻木了,我們其它的部分要不要幫助它?我們左手這個地方麻木了,右手自自然然去幫助它,還要談條件嗎?還要索取代價嗎?佛知道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體,所以無條件的去幫助他,這才說出利益眾生就是真正利益自己。但是一切眾生無量劫來墮在妄想分別執著,不了解事實真相,不知道法界是一個整體,所以看到左手有痛苦,右手不肯幫助它,幫助它要談條件,要代價,要問「我為什麼要幫助你」?不知道是一體。

佛家講的「無上菩提,究竟圓滿」,就是真正徹底明了,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體,「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這些過失自自然然就沒有了;不了解事實真相,才會產生這些過失。所以佛教導我們認識事實真相,才知道怎樣幫助自己,怎樣使自己得到真實的利益;沒有別的,就是全心全力幫助這個社會,幫助一切眾生。確實有一些迷失自性的眾生,不了解事實真相,所以佛菩薩在所有一切幫助當中,最重要的是幫助眾生明了事實真相,這是我們在經典上常常看到的,真實的慈悲,無盡的慈悲。我們自己修學、修養,也是以這個為中心,這個方向目標就正確了,這一生才可能得到成就。方向目標錯了,在大乘佛法裡面不相應,所成就的不是佛法而是世法。佛法是覺,世法是迷,不同地方在此地。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太上感應篇﹝第一四七集﹞

新加坡凈宗學會 / 檔名:19-12-147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接著看《感應篇》第六十四節:

【以惡易好。以私廢公。】

六十五節:

【竊人之能。蔽人之善。】

我們看這兩段。這些事情,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很容易犯,所謂挑剔。無論在什麼樣的場合,在什麼樣的環境當中,覺悟的人跟不覺悟的人的差別,就在此地。覺悟的人,是為眾生活在這個世間;迷惑的人,是為自己利益活在這個世間。為自己利益活在這個世間,當然他要受輪迴果報,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六道輪迴是他的家。如果為眾生活著的,一切為眾生,六道跟他就不相干了。所以迷的人,無論在什麼環境當中,遇到好的總是要自己佔有,把次一等的、不好的推給別人。我們很冷靜的觀察就能看到,看到之後回頭想一想,我們自己處事待人接物又如何?有沒有犯這個惡?所以冷靜想一想,自己就明白了。我們是輪迴中人,還是真的所謂極樂世界的人?如果真的是極樂世界的人,到這個輪迴裡面來,是幫助別人的,所謂是救度一切眾生。救度一切眾生,要拿行為表現給人看,世間人貪愛,我們施捨;世間人要好的,我們要不好的;樣樣東西你們不要的,我來要,你們要的盡量的供養你們。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僧團裡面出家人穿的衣服叫糞掃衣。什麼叫糞掃衣?人家穿破舊的衣服不要了,丟到垃圾堆裡面去了,出家人把它撿起來,裡面還可以用的這一塊的布,剪下來,裁下來,拼拼湊湊這樣縫一件衣。所以我們看出家人披衣一塊一塊的,那一塊是什麼?是到處撿來的。因此質料不一樣,顏色也不一樣,穿起來很難看,必須重新染一染,所以叫染色衣。這是世尊、佛菩薩做了榜樣給我們看,教化世人,這一個惡的習氣才能夠斷絕。

『以私廢公』也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有一點地位,有一點權勢,就盡量來利用,利用自己的權勢,求取自己的利益。賄賂,不錯,是人家送來的,接受賄賂在佛法裡面是盜戒;我沒有去偷盜,他送來的,他不是甘心情願送來的,他是有求於你,不得已而送來的,盜戒。盜的手段很多,方法很多;換句話說,凡是不應該得到的,無論用什麼手段,你得到了都叫盜戒,偷盜戒。「以私廢公,以惡易好」,要看這個事情的大小,影響面廣狹、影響的時間長短來結罪。所以在佛門裡面,前面我們曾經讀到「壅塞方術」,我跟諸位報告過,這一些幾乎每一句都有連帶關係。

像我們現在流通佛法,無論是流通經書,流通錄像帶,我們以這個做例子。這些事情大眾委託你去辦,這涉及到錢財,你如果偷工減料,在這裡面以這些財物據為己有,這個罪過已經很重。我們印書,你有沒有認真去選紙張,有沒有認真去想一想。考量有很多方面,如果希望這本書能夠傳之久遠,那你一定要想到紙張要好,要能夠保存年代久。西方人的紙張,現在高級的是聖經紙,可以保存兩百年;通常一般的紙張,它的壽命頂多是一百年,到那個時候這個紙變成粉了。但是中國的紙張,中國紙張沒有外國紙張那麼好看,可是耐久,中國的毛邊紙可以保存五百年,中國的宣紙、連史紙,連史紙不知道你們懂不懂?連史紙很薄很軟,都可以保存一千年。所以我們要印書,有沒有考量到這些地方。如果這是善本,希望它保存永久,這個書給誰?給人家圖書館裡面收藏,這是傳之永久,我們對紙張就要考慮,不能計較成本。如果說為普及,這是為宣傳,希望大家很多人都能夠得到,那紙張差一點沒有關係,量要大,所以考量重點擺在那裡。我們要怎樣去做,一定要做到盡善盡美,人家拿在手上時候能生歡喜心。用錢,一分一毫都不能夠糟蹋,糟蹋都是造罪業,所以公私要分辨得很清楚。

佛祖不但教我們要修福,最重要的要惜福,這個世間知道修福的人,有;知道惜福的人太少太少了。可以說在開發中的國家懂得惜福的人愈來愈少,未開發的那些地區,懂得惜福的人很多。為什麼?物資非常缺乏,所以對於物力還能夠愛惜,這些道理我們要懂。《彙編》裡面的批註,他舉了個例子,「以惡易好,如鐵易金,石易玉」,這些事情多了。尤其現在的商場,這個還沒有什麼,把鐵鍍成金,當作金子騙人,把石頭當作玉騙人;人家歡喜買玉的,騙他也無所謂,反正他有錢。可是造業最深重的是造些假藥,這個罪過重,這是眼前雖然圖一點點小利,決定墮阿鼻地獄。你賣假藥,你是害命,這個罪過大了。凡是於眾生百姓生計的這一方面,你要是「以惡易好」,這個罪就特別重。因為它是生活所必需的,生命所依靠的,修德都要從這個地方來做功夫。

此地引四祖一段話,這是禪宗的,「境緣無好醜,好醜從心起,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起」。佛法修的是什麼?清凈心,平等心。你心裏面還有好醜,還有好惡,這是你的煩惱現前,自己一定要覺悟,這在造業。這裡頭還有一段故事,元曉法師這是韓國的一位高僧,唐朝時候人,這也是凈土宗的大德,他到中國來尋師訪友,吃了不少苦頭,夜晚睡在郊外墳地,半夜渴的時候沒水喝,看到坐的旁邊有水,他把這個水捧起來喝,到第二天早晨天亮的時候,起來一看這是死屍流下來的水,他這時一看到這個,心裡就覺得噁心。然後就豁然大悟,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美惡自我,何關水乎?」他喝的時候不曉得,以為是泉水,喝得非常舒服,第二天早晨一看,不對,是死屍流的,泡在水裡頭,從這個地方覺悟;一切唯心造,你心清凈平等,死屍的水也是很好喝。所以「以私廢公」,完全顧慮到自己的利益,自己的方便,不顧大眾,自己多一分方便,大眾就受一分損害。

這個地方很簡單的,我們要建立一個概念,我們是學佛,還是願意繼續不斷再去當凡夫?如果要願意學佛,要作佛,眾生第一,一切為眾生,捨己為人,活在世間都是為眾生,一定要讀經,要解義,要依教奉行,在生活當中去修,離開生活,沒有地方修行。修行,就是說我們對一切人、對一切事、對一切物,把我們錯誤的想法、看法、作法修正過來,叫修行。諸佛如來所表現的完全是性德自然的流露,最完美的德行,沒有一絲毫缺陷。我們凡夫沒有見性,沒有見性就學佛菩薩那種行為。學佛菩薩我們要記住,不是跟那個人學,他的行為是自性自然的流露,我們跟他學,就是我們自性的流露,所以要懂得這個道理。佛法決不是說牽著鼻子跟他走,不是的,那個錯誤了。是他見性了,我們沒有見性,我們學他這個模樣,自己會見性。所以一定要放下自己的成見,放下自己的見解,放下自己的想法看法,聽從佛的教誨這叫皈依。從哪裡皈?自己要曉得。從自己妄想分別執著,從自己錯誤的想法看法回過頭來皈依,依佛菩薩的教誨,我們初學佛沒有見性,一定要用這個方法。下面一句:

【竊人之能。蔽人之善。】

『竊』是偷竊。他舉的例子,也舉得很好。譬如「竊人之文,以為己作」。這個事情自古以來也常見,別人寫的文章,他據為己有,把人家的名字去掉,用自己的名字來發表,人家辛辛苦苦經多少年研究的,發表一篇論文,結果被別人竊取了。我在美國洛杉磯就見過,趙立本居士,他是個大學教授,多少年努力辛苦,寫出的幾篇論文,結果發表一看,不是他的名字,別人的名字。所以他非常不平,以後工作辭掉了,去開餐館,他把這個事情告訴我。諸如這一類的,冒別人的功勞,古今中外,我們在歷史上都看到,這是自欺欺人。我們仔細觀察,看看他有沒有好的結果,大部分晚年都遭遇到果報,縱然這一生當中沒有敗露,《感應篇》裡面講得好,天地鬼神,你能夠瞞得過人,瞞不了天地鬼神;天地鬼神真有,不是假的,那不是嚇人的。這些道理事實,我們都要懂得。

尤其我們生在現前這個時代,諸位只要冷靜觀察各個方面信息的報導,我們就明了我們現在處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災難一年比一年多,一次比一次嚴重,我們還不覺悟,還在那裡造孽,後果不堪設想,而且這個後果會很快就要到臨。我們生在這個時候,共業所感,我們能倖免嗎?如果要求倖免的心,有這種念頭,那也是個錯誤。所以我們很清楚,不可能倖免,我們怎麼辦?我們一定順從佛菩薩的教誨,活著一天,這一天積功累德,斷惡修善,不怕死。人哪個沒死?死很平常,問題是死了以後到哪裡去。世間人不懂,我們懂,抓緊機會斷惡修善,你就決定正確了。什麼是善、什麼是惡要搞清楚,利益社會、利益眾生的是善,利益自己的是惡,一定要把它搞清楚,全心全力為社會、為眾生,捨己為人,為他們服務。你誠心誠意為他服務,他未必感謝你,可是我們知道應該要做的,一定要做,我們並不求人家感激,只把我們自己本份的事情做好,我們本份事情就是捨己為人,為眾生服務。在服務裡面,最重要的一個項目是幫助別人覺悟,幫助別人斷惡修善,幫助別人破迷開悟,我們能這樣做,這是真正佛弟子,真正的菩薩道。所以經不可以不讀,理不能夠不解,明白這個道理之後,一定要依教奉行。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太上感應篇﹝第一四八集﹞

新加坡凈宗學會 / 檔名:19-12-148

諸位同學,大家好!昨天我在居士林,偶然之間看到洛杉磯的一份雜誌│《慕西》,裡面有一個統計表,從統計的數字,實在是令人感到非常憂慮,也會讓我們立刻體驗到這個世間災難不能避免了。我們如何在這個時代自求多福,還得要幫助別人,這是我們當前的急務。佛教導我們斷惡修善、破迷開悟、轉凡成聖,不但是佛菩薩這樣教我們,我們讀讀其它宗教的書,幾乎每一個宗教都是這樣教導。從佛法眼光當中來觀察,每一個宗教的教主,我們肯定都是諸佛如來示現的,就如同《華嚴經》上我們看到許多神眾一樣,我們看到天眾神眾,全是諸佛如來化身示現的。他們的說法雖然不一樣,你仔細再一觀察是相同的,沒有一個不是教人斷惡修善。斷惡修善的教條也幾乎是相同的,西方最有影響力的是基督教跟天主教,他們的「十誡」跟我們的「五戒十善」,可以說是完全相同。近似天主修學的那些原則,跟我們佛法講的「凈念相繼」,也完全相同,我們講「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他們也是這個要求。只是佛法講得透徹,將所以然的道理解釋明白了,我們能夠深信不疑。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災變?世間會有這麼許多不幸的事情發生?今天早晨傅居士告訴我,紐西蘭的南面大水,澳洲外圍發生六?五級以上的地震,看到全世界的災變,我們要提高警覺。聖賢的教育不外乎三樁事情,我們講得很多。第一樁說明人與人的關係,現在我們不懂,不知道做人。中國諺語講得好,「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只要能把人和處好,什麼事情都一帆風順。為什麼我們跟一般人不能相處?相處不好?這是大問題。但是從來沒有一個人把這個問題認真去考慮過,這是真正的學問,真實的功夫。如果真的是個善人,人人都想接近你,人人都想親近你,人人敬愛你,依止你(在佛法裡面講)。如果我們想替人家服務,人家還拒絕,那要回過頭來認真去檢討;我們熱心想去幫助人家,為人家服務,人家還拒絕。如果不檢點,不反省,我們自己的過失永遠不知道,過失不知道是從哪裡改起,就無從改起了。改就自己向上提升一層,改進,進就是進步,超凡入聖。

凡聖的差別,最簡單的說法,凡人是只見別人過,不見自己過;聖人恰相反,只見自己過,不見別人過。六祖惠能大師就講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世間遇到一切事情,他自己反省,過失決定在自己這一邊,佛如是,世法也如是。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提到舜王,堯、舜、禹、湯,「二十四孝」舜王是擺在第一位,中國講孝道,沒有不說大舜的。舜為什麼給我們孝道做第一個好榜樣?就是他不見別人過。我們從歷史上記載,他處的境是逆境,極惡劣的人事環境。他的後母,父親聽後母的話,後母生的這個弟弟,處心積慮要置他於死地。他自己心目當中,覺得他父親、後母、弟弟都沒有過失,過失在自己,為什麼我會叫別人討厭?連父母兄弟都討厭?天天反省,天天檢討,天天改過,終於父母兄弟對他都好了。不但一家人感化過來了,鄰里鄉黨,到最後感動國王,堯王聽到有這麼一樁事情,堯王把女兒嫁給他,王位讓給他,這是聖人,凡聖差別在此地。

凡人就說自我,我是老大,我沒有過失,統統是別人過失,這是凡夫;聖人是一身過失,罪業我的,別人都沒有過失,這是凡聖的差別。世出世間聖賢,不但是教我們,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菩薩自行化他,自度度他,我們就以舜做個例子,舜能夠天天反省、天天檢討、天天改過,他成為聖人,他自己度了,他的父母兄弟也度了。如果不是父母兄弟用這種惡劣的態度,他怎麼會成為大聖?他成聖人那個功德從哪裡來的?父母兄弟給他的。所以自己成聖,他的父母兄弟也是聖人。如果自己處在逆境,起了惡念,自己墮落,他們也一同墮落。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才曉得佛在經上講,菩薩成佛的時候,大地眾生同成佛道,這句話你就懂得了。菩薩怎麼修成佛的?一切眾生做增上緣。他把他的煩惱習氣斷盡了,在哪裡斷的?就在環境當中斷的。無論是順境逆境,菩薩所修的是真誠,別人用虛偽對我,我真誠對他;別人以真心對我,我也用真心對他,永恆不變。修清凈心,修平等心,修覺悟心,修慈悲心,如果沒有這些人事物質環境,你到哪裡修?所以自己成佛了,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曉得事實真相,千萬不要貢高我慢,懂得人倫的道理,人與人應該怎麼相處?古人告訴我們:真誠、謙虛、卑下。儒家講的禮,禮的精神就一句話,「自卑而尊人」,這是禮的精神,把別人抬上去,自己在下面。佛法裡面,諸位在《華嚴》裡面就看得很清楚,你看《華嚴》五十三參,每一位菩薩都是自己非常謙虛,尊重別人,無量法門當中我只知道一個,其它的那些善知識他們知道得很多,我比不上他們,哪有一個貢高我慢的?哪有不謙虛的?我們沒見到。這個病根是什麼?病根就是自我,這是一般哲學裡面講的,可以說六道凡夫,都是以自我為宇宙的中心,生起貢高我慢。所以佛法高明,高明在哪裡?佛法高明在無我,這是真高明之處,無我!所以佛法不是以自我為中心,佛法的中心是法身、是自性,法身遍一切處,自性非空非有,這才真正講到了根本處。可是我們要能證得,如果不能證得,我們就不得受用。

要想證得,要真修!佛給我們鋪好了一條道路,只要我們循規蹈矩,依教奉行,我們不難契入諸佛的境界。佛境界,就是《華嚴經》上講的「佛華嚴」,過佛菩薩的生活,佛菩薩生活是捨己為人。我們講「捨己為人」已經錯了,凡夫的觀念,沒有自己舍什麼自己?人就是自己,為人就是真正為自己,為自己的法身,為自己的慧命。所以說捨己為人已經落到第二意了,不是正覺。什麼是自己?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所以他不是以自我為本位,他以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為本位,這是凡聖在理念上不相同的地方。所以學佛特別是大乘,一定要肯定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的清凈法身,森羅萬象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換句話說,森羅萬象皆是諸佛如來示現的。普賢菩薩教我們「禮敬諸佛」,所以在行門上、功夫上,從哪裡下手?從禮敬下手。十大願王,禮敬諸佛,那個「諸佛」,情與無情統統是諸佛。

我們到錫克教的祭壇,我跟他們一樣跪下來拜,你們感覺得奇怪,我覺得那是諸佛如來的應化。我也曾經跟你們講過,有人問我念佛怎麼個念法?我告訴他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皆是阿彌陀佛,我是這麼念佛。每個人都是阿彌陀佛,每個眾生都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圍在我的周邊,無量無邊的阿彌陀佛。你把我看作凡夫,我把你看作阿彌陀佛,你們是真正的阿彌陀佛,一點都不假。為什麼?心現識變的,這個哪裡能假得了!你要肯定,要契入,我們真誠恭敬心才能生得起來,無量劫來的煩惱傲慢習氣才能夠化解,融化掉了;再有一個心愿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第二條是說明人與自然環境相處之道。現在大家不知道跟環境相處,去破壞環境,很多人說地球生病了,生態環境被破壞了。古時候人,我們從許許多多文學作品裡面去看,愛大自然。現在為了自私自利,破壞大自然,錯了!我們對不起自然環境,自然環境會報復,洪水、地震、颶風是自然環境的報復。不要錯看了,佛經裡面講樹有樹神,花有花神,山川都有神祇,你愛它,它也愛你;你愛護它,它供養你,這個事情不是假的。樹木花草、山川大地,我們常講有靈氣,靈氣從哪裡來的?有神明主宰,所以要懂得怎樣跟自然環境相處。第三是人與天地鬼神的相處。我們說得近一點,就是人應該如何與各種不同宗教的相處。第一條教我們人與人如何相處,要是把它擴大,就是人與不同的族群、不同的種族如何相處,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習慣。這三樁事情,你要是明白了、通達了,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一切眾生都過到幸福美滿,這是聖賢人的教學,我們要懂得。

今天世間人不懂,我們很難過,但是佛已經跟我們說了,《無量壽經》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先人不善(無知)」,就是上一輩,「不識道德,無有語者」,你就不要怪他了。我們看到佛這幾句話,我們心就平了。自己一定要好好的修學,我們很幸運遇到佛法,不遇到佛法,也沒有人教我們,我們也跟人家一樣的無知、愚昧,天天造業。所以想到這個地方,夫子教學第一個是德行,第二個是言語,第三才是政事、文學。可見得德行跟言語是多麼重要!我們今天這兩種教育沒有接受到。心是個好心,表現的態度言語,使人家產生誤會,使人家產生反感,一定要學。所以上一次我跟大家提到,現在教小朋友的《弟子規》,我們能把《弟子規》學會,就不得了!如果我們自己都做不到,教小朋友,小朋友怎麼會服氣?你教我這樣做,你都沒有做到,你來騙我。自己做到了,給他做個好榜樣,大人所做的跟這裡所講的一樣,他相信了,他能接受;自己做不到,叫別人這樣做,不可能的事情。這是我們要記住,要認真,要努力。好,時間到了,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推薦閱讀:

【海濤法師弘法影音】——解決鬼神附體咒輪
發心之初 成佛有餘──信心與學佛·[寬運法師]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第8集 凈空法師講解
凈空法師:你心住在身上病就沒辦法好
大安法師《佛說無量壽經》講記之十八

TAG:凈空法師 | 法師 | 凈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