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經營好你的人脈:教你從零開始做人脈

一定要經營好你的人脈:教你從零開始做人脈一個人的成功,85%歸功於他的人脈關係。看似幸運之神「巧合」地降臨,其實多半是努力經營人脈的結果。有良好人脈的人,總是看上去呼風喚雨、無所不能。而那些成功的企業家、職場精英,也無一不重視經營自己的人脈。  不過,假如你是剛剛走進社會的「職場新鮮人」,在人脈方面「一窮二白」;或者長期信奉「萬事不求人」,直到打拚多年才突然發現,自己人脈幾乎為零。沒關係,經營你的成功人脈,不論早晚都可以「從零開始」!  當前社會上,對於「人脈」這件事,基本上存在兩種不同的看法。  第一種人,他們非常看重人脈,非常想獲得「關係」,非常想藉助「人情」為自己未來事業的發展打通道路。  為此,他們會鍥而不捨地努力著,但凡有「活動」 一定去參加,每一個社交場合都不過放,甚至像患上「社交強迫症」一樣,生怕少參加了一次「活動」,就會錯過改變自己命運的「重要人物」。  他們經營人脈的方法,無外乎「請客吃飯」、「禮尚往來」。然而,沒完沒了的「應酬」,種種「人情」的維持,耗費了他們大部分的時間、精神和金錢。他們常常感到身心疲憊,但一想到人脈的重要性,想到自己某個朋友新近遇到了「貴人」,獲得了成功,他們就會重整旗鼓,不屈不撓地把「人情」進行到底。  而第二種人則完全不同,在他們眼裡,「人脈資源」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因為,一個人有怎樣的老爸、老媽,怎樣的叔叔、舅舅,怎樣的老鄉,怎樣的同學,這都是「命運的安排」或者「隨機碰到」的事情,不是人力可以改變的。而只有當一個人「碰巧」與有權有錢的「大人物」成為親友,人們才紛紛跑來與他結交,和他進行所謂的「資源交換」,從而為他帶來越來越豐厚的人脈。  在他們眼裡,所謂「人脈」,不過就是「你欠我一個情,我還你一個人情」,我拿我的資源和你交換,你拿你的資源「套走」我的資源,僅此而已。所以,人脈的作用,根本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大。而且人脈也不是每個人想有就有的,不是可能經營出來的。  所以他們信奉「萬事不求人」,既便遇到困難苦於無人相幫,但也要保持自己的尊嚴,絕不輕易欠下別人的「人情」,因為別人的「人情」早晚是要還的!  實際上,這兩種看法,都是錯誤的,都已經不適應21世紀新「職業人」的生存規則了。  甚至我們完全可以這麼說:在當前的社會,重視人脈的人很多,但絕大多數人經營人脈的方法是盲目的!  很少有人認真的考慮過:到底什麼是人脈?為什麼要經營人脈?他們只是盲目地認為:多結識一些人,多參加一些活動,就會有人脈。至於方法,他們會覺得:除了請客、喝酒、送禮、多說些恭維以及「必要時幫別人一個忙」,還能有什麼呢?  正是這些「過時」的觀念,使我們白費很多力氣,而「重要人脈」或者「貴人」卻遲遲不肯出現。  其實,經營人脈,像做任何事一樣,也需要先進的理念、科學的方法。這些科學的方法,能使人事半功倍,快速培育出適合每個人事業發展需要的「好人脈」,幫助每個人早日迎來「機遇」的降臨!  這些科學的方法,來自於那些「聰明」人的經驗總結。其中包括那些在人際關係方面具有「天賦」人,那些「既努力做事,又努力做人」的人,那些通過人脈經營在事業上取得了成功的人。  觀察這些人,我們會發現,他們好像「生來」就是人群中的「明星」,人們都會不由自主地喜歡上他們。他們不一定總是請客、送禮,但每到關鍵時刻,總會遇到「貴人提攜」。不僅如此,甚至很多人都把「能幫上他們的忙」看作自己的榮耀和快樂。  那麼,這些人到底有什麼「高招」沒有透露給我們呢?  自然,把這些「最有效率」的人脈經營術介紹給每一個人,是本書的使命。希望每個讀者在讀完本書之後,都能有所啟發,從而開拓出「最適合自己」的豐富人脈。  要知道,不管你是哪種專業、哪種背景、性格如何,其實每個人都有做人脈的天賦潛質。通過從零開始的學習,你也可以掌握最有效的溝通技巧,讓自己變得更有吸引力,讓你在無論求職、推銷、談判、演講、求婚等各方面都「如有神助」。  也許你是剛剛走進社會的毛頭小子,在人脈方面「一窮二白」;也許你長期信奉「萬事不求人」,打拚多年才突然發現,自己人脈幾乎為零。或者,你曾誇耀的「熟人多」等等,但你的人脈,對你事業發展並無幫助。這一切都沒關係,經營我們的成功人脈,不論早晚都可以「從零開始」!  你更需要用全新的方法,去開拓你的嶄新人脈。從零開始,只需一些恰當的技術,你的人脈就可以快速「豐滿」起來。而當你的人脈無處不在時,你就已經邁出了走向成功的關鍵一步一流人脈高手的「秘密武器」  為了擴展自己的人脈,我們也付出過種種不懈的努力,卻都收效甚微。比起那些所謂「熟人多」、「路子廣」的人脈高手,我們究竟欠缺了什麼?他們有什麼獨特的高招,是我們沒有想到的?他們走了什麼「捷徑」,是我們不曾發現的?  其實,從起步點上,比如對「什麼是經營人脈」的理解,這些人脈高手們,就與我們「一般人」有著很大差別。這種差別,既來自他們天賦的直覺,也來自他們經驗的積累,或者就像他們說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不過,在本書的第一章,會把他們「與眾不同」地方歸納出來,讓急於拓展人脈的你先睹為快!本書決不「賣關司」,從一開始,我們就告訴,所謂經營人脈的「捷徑」是什麼?誰的《通訊錄》價值千金?  你相信嗎?那些「世界500強」知名企業,在提拔高層管理者或選拔CEO時,他們並不只考察選拔對象的個人能力,還要看他有沒有過硬的《通訊錄》?  不管你相信不相信,現實中,很多世界知名企業做法就是如此。這是因為,一個高層管理人員的《通訊錄》,意味著他認識哪些人,他有怎樣的人脈?而對一個企業來說, CEO認識哪些人,高層管理人員認識哪些人,這必將左右企業今後的發展。  對於一名CEO來說,他的人脈,比他的能力更重要!因為,如果僅僅看他自己個人具備的知識和經驗,那只是他一個人的知識和經驗;而他的人脈,卻意味道著他所能動員的一切知識和經驗。具體地說,一名CE0可能擁有不同的關係網,而在不同的關係網中,他的個人價值也有所不同。所以,他在每個關係網上的總值總和,構成了他的總體價值。  正因為如此,紐約市銀行的總裁凡特立伯,就向世人表示,自己在僱用任何一位高級職員時,第一步要了解的便是這個人是否有為人稱道的人脈。  韓國三星經濟研究所旗下的SeriCEO,曾在會員中進行了一項調查:你認為成為CEO需要具備的最重要的品德是什麼?  最後的結果顯示,多數被調查者認為,成為CEO最重要的品德,就是「待人接物」的能力。所謂待人接物的能力,如果用一句話來解釋,就是建立和管理人際關係,也就是建立關係網的能力。  如果一個人在人脈管理方面能力出眾,那就表明,他具備了成長為一個CEO的基礎;相反,如果他這方面能力不足,就無法成為CEO。  對於這一點,國內外的企業家都有同樣的看法。比如,上海威順康樂體育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榳華則直言:自己有兩三千個朋友,其中,每年都會見三四次的朋友,就有1500多個,而經常聯繫的則有三四百人之多。目前吳榳華的個人資產已經超過八位數,對此,吳榳華感言,自己的事業是因得到朋友的幫助才會這麼順利。他說:「包括開公司、介紹推薦客戶和業務等,各種朋友都會照顧我,有什麼生意都會馬上想到我。」  莫洛擔任美國摩根銀行股東兼總經理的時候,年薪高達100萬美元,後他又擔任了美國駐墨西哥大使,一時在美國聲名鵲起。而莫洛一生中最大的轉折點,就是他被摩根銀行的董事們看中,被推上摩根銀行總經理的寶座,一躍成為全美商業巨子。  據說,摩根銀行的董事們選擇莫洛擔當此重任,不僅是因為他在企業界享有盛名,更因為他在企業界和政府官員中具有良好的人脈關係。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總經理吉福特,本是一個小小的店員。他常常向人們介紹自己的成功經驗。他認為人脈是一個人成大事的主要因素,人脈在一切事業里都極其重要。一點沒錯,擁有好的人脈關係是我們事業成功的必備條件,是我們一筆不可多得的無形資產。  想做一名成功的企業家,一名工作上有建樹的CEO,毫無疑問,你必須拿出你的《通訊錄》,也就是拿你的人脈來說話!而對於那些成功的管理者來說,他們的人脈,是他們一生奮鬥過程中所積累下的最優勢的資源,其重要性,足可以超過他們的種種「有形資產」。他的《通訊錄》,可謂價值千金!  當然,不是我們每個人都能當上CEO。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職業道路、不同的專業選擇。那麼,對我們這些普通職業人來說,人脈,又意味著什麼呢?其實,不管職位高低,職場人的價值都取決於一個人「關係網」的大小。要知道,職場上流行著這樣一句話:「工作中接觸人的多少,與一個人工資的多少成正比。」  企業在選擇、使用人才時,很看重被考察對象的人脈資源。企業在僱傭一個人的時候,不僅需要他從關係網中獲取的信息,還希望把他的關係網同企業聯繫在一起,希望能通過他為公司建立起新的關係網。  而在美國,曾有人向2000多位僱主做過這樣一個問卷調查:「請查閱貴公司最近解僱的三名員工的資料,然後回答:解僱的理由是什麼」。  結果是,無論什麼地區、無論什麼行業的僱主,超過三分之二的答覆都是:「他們是因為不會與別人相處而被解僱的。」  如果我們看看身邊,看看那些從同事中脫穎而出、晉陞到管理層的職業精英,那些「獨擋一面」的人才。我們就會發現,他們不一定是專業能力最強的,但肯定是最善於經營人脈的人。  這是因為,一個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其工作的主要內容,就是將各種對企業發展有價值的人都吸收到企業的「人才庫」、「關係網」中,從而為企業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如果沒有這種能力,他就沒有資格承擔起更重要的工作任務,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知名成功學家陳安之在研究了世界上100多位成功人士後,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成功=30%的知識+70%的人脈——陳安之稱之為「成功的秘訣」。  而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對成功者的調查結果是這樣的:在事業有成的人士中,26%靠工作能力,5%靠家庭背景,而人際關係則佔69%。  可能有些人會說,人脈,對於市場人員、管理人員自然很重要的,而對技術人才來講,人脈是可有可無的東西。有「關係」固然是好事,沒關係也不要緊,專業技術就是最硬的「敲門磚」。  但是,請看哈佛大學對貝爾實驗室頂尖研究員做調查。調查人員發現,被大家認同的傑出科研人才,他們的專業能力往往不是重點,相反,「頂尖人才會採用不同的人際策略,多花時間與那些關鍵時刻可能對自己有幫助的人物結交良好的關係,在面臨問題或危機時便容易化險為夷」。  那些表現平平的科研人員,他們遇到棘手問題時,這才想起請教專家,然後因為苦苦等候沒有迴音而白白浪費時間。而頂尖科研人員則很少碰到這種問題,這是因為他們平時已經建立豐富的資源網,一旦有事請教,立刻便能得到答案。  可見,不論哪一種專業路徑,人際交往能力,對一個人的成就的影響都是極大的。因為現在這個時代,單單擁有超群的個人能力,很難做成大的成績。不論什麼工作,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用於「和人打交道」!  如果說人脈高手與「普通人」有什麼不同的話,第一個不同就是:那些事業上取得成功的人脈高手,平時都把經營人脈看做自己工作的核心內容,不論他從事哪種工作。  「普通人」事到臨頭才想起「找關係」,遇到難題才想到從電話薄里翻找「誰能幫上忙」,開展相關的業務,才想起尋找相關的合作客與客戶。而人脈高手則不一樣,他們隨時都在做人脈,隨著都在想著「人」和「關係」,隨時都在和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既然「手頭工作」再忙,他們也不會忽視周圍的人。  所以,他們的《通訊錄》能價值千金,他們能憑藉人脈為自己創造事業的輝煌!  如果我們也想擁有廣泛的人脈,也想像那些成功人士一樣,總是有各行各業的眾多朋友來幫忙。我們首先應該更新自己的「人脈觀」,把人脈放到自己工作的核心位置上。  要知道,職場,是對人脈的作用評價最高的地方,也是最利於建立人脈網的地方。只有我們從現在開始做起,隨時做個有心人,我們《通訊錄》,也會越來越有用,也會越來越提升它的「含金量」! 用人脈撬開「機遇」之門  人脈,還有一層迷人的色彩,就是「貴人提攜」。  旁觀者從那些成功人士的成功道路上,常常會看到一些特別幸運的「巧合」。就連成功者們自己,在解釋他們己的成功原因時,也常常謙遜地把自己的成功歸功於「偶然」,比如:「幸運」地獲得了被提拔的機會、「巧合」地遇到賞識自己的貴人、「意外」地碰上了對自己產生關鍵影響的客戶……。  其實,如果我們仔細觀察,這些看似特別巧的的事情,十有*是某個人的巧妙運作。而這個人,肯定是他們已有人脈圈中的一分子。  成功不是偶然的,機遇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所謂「偶然的機會」、「幸運地獲得了事業上的轉機」,等等,都是主動經營人脈、主動獲取機遇的結果。  難怪好萊塢流行一句話:「一個人能否成功,不在於你知道什麼,而在於你認識誰。」  然而,也許是那些成功者的謙遜誤導了人們,很多人真的把機遇當成「偶然」。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人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不惜餘力,稱得上「學習狂」、「工作狂」,為的是,一旦某一天「偶然」的機會將臨,自己有能力、有實力抓住這個機會。  這種為提高能力而進行的努力當然沒有錯,然而,遺憾的是,很少有人會有準備、有規劃地開拓自己的人脈。他們總以為,只要自己是千里馬,就會「偶然」地碰到伯樂。實際上,能力的躍升,與人脈資源的培充,其實本來就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甚至可以說,兩者就是一件事。  看看下面這個「人脈狂」的故事,「學習狂」、「工作狂」們會覺得有哪種啟示?  被稱為「美國雜誌界奇才」的埃德沃?波克,小時候卻是一個名符其實的「苦孩子」。他6歲時,就跟著家中長輩移民到了美國,從小在美國的貧民窟長大,一生中僅上過6年學。13歲時,他就輟學到一家*工作。  然而,埃德沃?波克並沒有就此放棄學習,他一直在工作之餘努力堅持自修。更不可思議的事,小小年紀的波克,竟然非常「早熟」地懂得了經營人際關係的重要性。  波克經營人脈的做法很獨特:首先,他省下了工錢、午餐錢,買了一套《全美名流人物傳記大成》。  接著,他做出了一個讓任何人都意想不到的舉動:他直接寫信給書中的人物,詢問書中沒有記載的童年及往事。比如,他曾寫信給當時的總統候選人哥菲德將軍,問將軍是否真的在拖船上工作過?他又寫信給格蘭特將軍,問他有關南北戰爭的事。  那時候的小波克年僅14歲,周薪只有6元2角5分,他就是用這種方法結識了美國當時最有名望的詩人、哲學家、作家、大商賈、軍政要員等。那些名人也都樂意接見這位可愛的充滿好奇心的波蘭小難民。  小波克因此獲得了多位名人的接見,他決定利用這些非同尋常的關係,改變自己的命運。他開始努力學習寫作技巧,然後向上流社會毛遂自薦,替他們寫傳記。不久之後,他便收到了像雪片一樣的訂單,以至於,他需要僱用6名助手幫他寫簡歷,而這時的波克還不到20歲。  很快,這個擅長交際的年輕人,就被《家庭婦女雜誌》邀請作為編輯,並且一做就是30年。而波克,也利於他善於與人溝通的特長,將這份雜誌辦成了全美最暢銷的雜誌之一。  如果問什麼是成功?其實並不難回答。所謂成功,就是幸運地獲得了被提拔的機遇。  而如果問什麼是機遇?那些不明真相的人,常把那些令人羨慕的、又不太可能發生的、偏偏又真正發生的事情稱為「機遇」。其實,機遇就是遇到貴人相助。就是幸運地獲得了他人的較高評價,從而得以擔當更重要的職責。也就是我們中國人平時說的,千里馬遇到了伯樂。  而機遇必須而且只能是不斷努力經營人脈的結果。為了獲得機遇,我們除了增強自身的競爭能力,除了提高個人的專業技能外,還要重要的一項:就是擴展自己人脈,從而給自己創造更多的可能。  小埃德沃?波克就是這樣做的,他通過不遺餘力地結交「要人」,為自己創造了越多越多的機遇。在一位又一位「貴人」的幫助下,他完成了職業道路上一個又一個升躍。  不要把埃德沃?波克的舉動看做「投機取巧」!實事上,想靠投機取巧一步登天,想憑「門路」不勞而獲,這決不是經營人脈的目的。抱著這樣的念頭經營人脈,肯定會遭到失敗!  經營人脈,建立關係網,決不是為了獲得某種「關係」,從而憑著不正當的競爭手段謀取暴力。經營人脈,是一件與提升自己工作能力相輔相成的事,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價值,從而獲得最大限度發揮自己才能的機會。  那麼,究竟怎麼經營人脈,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發揮自己才能的機會?才能更多地遇上「貴人」?才能撬開機遇的大門,甚至讓機遇主動來擁抱我們?才能讓我們也獲得那些所謂 「偶然」的幸運?  為了這個目的,讓我們還是把眼光投向那些「人人願意為他們幫忙」的一流人脈高手,看看他們,到底還有什麼與眾不同的秘訣? 人脈高手從不說出的「秘笈」  我們都知道,想結識貴人,惟一的辦法,就是「結識更多的人」。根據概率原理,認識的人越多,才越有可能從中碰到「有用的人」,比如志同道合的朋友、賞識自己的「大人物」、指點自己成長的良師、協助自己開展業務的客戶……。  和所有想在事業中獲得成功的人一樣,我們自然希望認識更多的人,從而早一點找到改變我們命運的貴人。  為此,我們不辭辛苦參加各種活動,厚著臉皮向會場上的每個人索要名片,也不放過每一次約見「要人」的機會,還把春風般的「客套話」獻給每個人……。然而,在這一系列的努力之後,我們認識的人雖說多些了,可自己的「路子」並沒有寬,工作境遇也依然沒有改變。遇到職業道路上的關鍵 「關節」,在厚厚的通訊錄里,我們竟然找不出能幫上忙的朋友……。  的確,在日常工作中,如果僅僅是「認識」,連互通信息或者互相協助都做不到,這樣的「人脈」又算什麼「人脈」?  可為什麼,有些人總能與「有用的人」交上朋友?他們一次次得到貴人的提攜的,一步步打造了他們現在的成功。他們真的有什麼秘訣,從不向我們透露嗎?  我們會經常聽到他們這麼說:「行業里的精英我全認識!」「我熟人多!」「只想用得上,沒有我聯繫不到的人!」  用管理學的術語來說,他們掌握著被稱為「資本之王」的「關係資本」。  從交換名片到開展業務、互利互惠,在別人看來,這其中是一條漫長而曲折的道路。而在他們,卻好象有「催眠」的魔力似的,讓合作夥伴不知不覺就被折服。  就連包括我們在內的人,也都想和他們這些「路子寬」的人做朋友,因為我們希望通過認識他們,來擴展自己的人脈圈。正是因為大家都爭相向他們靠近,於是,就像滾雪球一樣,他們的朋友越來越多,人脈資源也不斷拓展,不斷壯大。  當我們被他們接納到朋友圈中,我們會從他們待人接物的細節中,感到他們像磁石的一樣的吸引力,我們會覺得,怪不得大家都願意結識他們!  從他們身上,你肯定會得到利益。比如一次生意上的合作;比如通過他們的介紹,你認識了更多的人;或者,每次和他們交談,你都覺得心情特別愉悅,或者特別有啟發。這一點,就是大家都願意認識他們的原因。(對此,你想到了什麼了?這已經接近本節的核心思想了!)  我們真的很想有他們那種本事,或者羨慕他們那種所謂「好運」,我們真想自己的人氣也節節攀升起來。  如果問到他們:「為什麼您能認識這麼多人?」他們會歸功於以下的理由,比如:  「我天生性格就很開朗,還有點『人來瘋』呢!一到人多的地方,我就如魚得水,讓我一個人工作就覺得悶得慌,所以我就認識了很多人。」  「我一直努力工作,為人很講誠信,做什麼事都認認真真,大家都認可我,願意和我長期交往。」  「我工作的性質就是要天天和人打交道,自然而然,不論走到哪,都沒有不熟的人了。」  而更多的說法則是:「人脈,要靠一步步積累,其中道理,很多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啊!」  如果我們也按他們說的那些方法去做,我們也能擁有豐富的人脈資源嗎?  他們的話當然沒有錯,如果我們學習他們為人處事的辦法,堅持努力下去,一定會在自己的工作中取得相應的成就。然而,他們所說的,真的就是經營人脈成功的關鍵嗎?  顯然不是。很長時間以來,我們出席各種與工作相關的場合,參加種種行業內的活動,可是,用這種方式結交到的新朋友們,又有幾個能轉換成重要的「人脈資源」? 我們手頭越來越厚的名片疊,也並不等於真正有用的「關係資本」。  我們顯然忽視了經營人脈最關鍵的一環,這也是人脈高手很少說出來的「秘笈」。其實,經營人脈的實質,與其說「我要認識更多的人」,不如說是「讓更多的人認識我自己」。  換句話說,「貴人」不會憑空青睞你,只有你身上具備了某種能夠引起「貴人」注意的能力與特質,雙方的關係才能難維持下去。  尤其是商務交往的過程中,人們都希望對方身上得到一點實際的利益。所以,如果你想在商務社會場合中被人注意,就必須標註出自己與眾不同的特質與能力,把自己打造成一個「有用的」、「有事必找」的人,這樣,才能有更多的人願意認識自己。由此,你才能獲得更多的成功機會!  那些人脈高手從來不告訴我們的秘密,其實就是對如何經營人脈的理解。這也許改變了我們過去對「人脈」、「關係」的看法。很多人常常以為,人脈,就是儘可能與更多的人「拉上關係」,某一天碰上一個「大人物」,從而一下子平步青雲。  可是,如果抱著這樣的認識去經營人脈,必定是事倍功半,甚至因為收效甚微,最後堅持不下去,放棄了對經營人脈的努力。就像很多年輕人,社會上打拚了一段時間之後,卻得出了這樣的結論:「能不能認識『有用』 的人,全憑自己的運氣!還是順其自然,強求不得。」  其實,如果想學習真正有用的人脈經營術,我們首先應該更新對人脈的認識,從新理解人脈。  經營人脈的實質,不是「拉關係」,或設法「認識更多的人」,而是在與事業相關的圍范內,把自己更為廣泛地「傳播」出去;  人脈經營的目標,就是為自己創造「機遇」。而將自己的能力、價值廣泛傳播出去,被「關鍵」人物所了解,這才是獲得機遇的關鍵;  人脈的經營,與「做事」絕不能分開。一個沒有某方面業績的人,不可能憑空結交眾多「能幫上忙的朋友」。所謂經營人脈,與做好自己的工作、事業,其實就是一回事。  經營人脈,離不開一個良好的工作平台。通過工作,能豐富你在交際圈中為他人所用的「價值」,讓你成為「別人都願意認識」的人。  經營人脈,是一種自動自發的、而非聽天由命的主動獲取機遇的行動,但它絕不是投機,而是堅持不懈地尋找最大限度發揮自己能力的機會。  對那些職業履歷尚淺、又熱切盼望機遇的年輕人來說,明白了經營人脈的實質,就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經營人脈的本領,很大一部分來自天賦,它是一種無形的的能力、一種不經意間的處事方法。所以,很多「關係資本」的掌握者,他們往往是憑著自己的優異天賦,不經意地,自然而然地,就給自己打造了龐大的人脈。  而我們,可以通過分析與學習,把人脈的拓展,變成一種有章可循的技巧。從零開始,一步步做下去,我們也能成為「人脈達人」!  仔細觀察周圍,我們會發現:很多有能力、有經驗、有業績、有資源的人士,因為不重視人脈的經營,羞於「傳播自己的價值」,所以他們在職場的人際關係中,總是「不起眼」,引不起別人注意,白白浪費了自己的才能。  而另一些有「人脈天賦」的人,不管處在事業發展的哪個階段,都能有效地把自己「推銷出去」,讓自己成為人們樂意結識的人。  所以,讓自己成為「別人願意結識的人」,也就是「傳播自己的價值」,這一點,在人脈經營中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果你想認識「一萬人個朋友」,那麼,就從「使別人願意認識你」開始吧!  可是,假如你剛剛步入社會,並沒有許多令人稱到的業績,又該如何「傳播自我」,如果讓別人發現你的價值呢?在本書的後面章節,將會把這方面豐富的技巧提供給你。 要「實心人脈」,杜絕「中空人脈」  的確,正如上一節所說,不管我們多麼地希望結識對方,多麼地想得到對方的幫助,假如我們沒有什麼「價值」,或者價值不為別人所知,對方怎麼會願意認識我們呢?  所以,做為現代職業人,我們必須以更開放的心態融進各種人際圈子,抱著「為他人服務」的態度,積極傳播自己的價值、也就是自己「對別人有用」的地方。同時,我們要努力在工作中做出成績,在職場圈子裡形成良好的口碑,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受別人關注的人、大家樂意結識的人。  我們不能再像過去那樣,漫無目的地到處參加社交,像患上「社交強迫症」一樣,但凡有活動一定去參加,到了會場又呆坐在角落無從適從,雖然和座位旁邊的人交談了幾句,但雙方都不知道,以後還有沒有必要交往下去。  造成這種「社交強迫症」的病根,仍然是那個「認識的人越多越好」的誤區。這個誤區會導致人們盲目地多參加社會活動,最近找到只是空洞無用的「人脈」。  結合自己的事業,我們把人脈分成兩種:實心人脈和中空人脈。  實心人脈,就是那種能和自己分享各種有用信息和工作心得,互相交流工作經驗,在工作方面給予實際性幫助的「圈裡人」。這是通過現代型的人脈管理方式,不斷積累、拓展,最終形成的精華人脈。  中空人脈,就是以舊的人脈理念所形成的看似龐大、華而不實的人脈。是那些種「熟人到處有」,名片滿天飛,經常有酒肉來往,還時常把「感情」、「交情」掛在嘴邊那種人脈圈。通過這些關係結識的人,很多不旦不能成為良師益友,給人積極向上的力量,有的時候還會拖人的後腿。  李強大學畢業後,被分到一家市級銀行的分行工作。剛開始工作,李強十分努力,他也適時地和分行行長交流業務問題,虛心求教。很快,頭腦聰明的他,獲得了行長的賞識。  幾年過去,李強榮升為這家分行的信貸科科長。慢慢地,李強和社會上的一些朋友熟悉起來,你來我往,經常一起喝酒吃飯。這期間,正巧分行行長年事漸高,到了要退下來的時候,他也有意讓李強接替他的位置,於是讓李強做了代理副行長,還經常帶李強出席各類金融會議,結識了許多金融界的重要人物。老行長囑咐李強,要多多學習、多多聯絡,做好各種鋪墊。  但是年輕的李強沒有聽進老行長的一番話,心浮氣躁的他,在一大堆社會朋友的吹捧中漸漸迷失了方向,每天都忙著和社會上的朋友交際。慢慢地,大把的資金通過他的手借給了他的那些朋友。  而最終,許多借款都成為了壞賬。李強風光無限的前途就這樣被他自己給葬送了。  李強之所以自毀前程,就在於他沒有分清人際交往中的主次,沒有主動去掌控那些「實心人脈」——金融界的重要人物,卻花了太多時間,陪那些挖空心思從自己身上獲取利益的人吃吃喝喝。  有句話說得好,你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誰在一起。有句西方諺語說的好,「你認識的人決定你的未來」意思就是說,現在你見到的人是誰,你認識的人是誰,將會決定你的未來。  而中國人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在現實生活中,你和一位賭徒在一起,就會認識更多的賭徒;和一位白領在一起,就會認識更多的白領;和一位商界精英在一起,就會認識更多的商界精英——人脈的神奇就在於此。 關於人脈,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也是我們必須更新的認識,那就是:現代社會的人脈經營,與過去的所謂的「人脈」,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  過去,一提起人脈,人們常說的一個詞是「聯絡感情」。 所謂「打理人脈」,不外乎對同學﹑老鄉﹑親戚等等人士熱情款待,或者是與這些人「禮尚往來」。如果對方有事,要積極地為他們效力,為的是一旦自己需要幫助,能大膽地向對方要求支援。  當然,與親友、同學、同鄉「經常走動」,這是人類天然的感情需要,我們也都需要有幾個能在一起無拘無束地遊戲,能「說說知心話」的好朋友。  然而,做為人脈管理的方法,所謂的「感情聯絡法」已經過時了。特別是在工作層面上,如果指望靠這種「交情」,來為自己建立人際關係,不僅合作關係難以長久,而且會有相當嚴重的副作用。  在過去的千百年間,因為交通、通訊技術的限制,人們的生活半徑很小,認識的人也很少,所以對陌生人會有種本能的恐懼,人們在人際關係上多依賴於熟人、親戚。所謂「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而在現代社會,人們得益於便捷的溝通工具,甚至處在兩個半球的人,也可以藉助網路技術毫無障礙地交談。  這樣一個時代,人們的工作交往更加規範化,在與工作有關的合作中,熟人的「感情」往往是靠不住的,穩定的關係,必須靠工作來建立。  實際上,在現代的商務型社會中,人情並不起作用。真正穩固的人際關係,要通過工作來建立信賴。這的確有些冷酷,可對於想打造自己的職場人脈、商務人脈的人來說,首先必須認清這個事實。  可以假設一下,第一種情況是:某個員工在工作上經常出錯,使公司受到損失,可是他做人不錯,擅長「聯絡感情」,和上司的人際關係很融洽。  第二種情況則是:假設有一位上司,工作上一點也不出色,但因為他是個好人,所以下屬們都擁護他。  這兩種情況在公司中不可能有,就算有,那也不是正常的人際關係。總之,在工作崗位上良好的人際關係,是指「要是他的話,我可以放心交代工作」這樣透過工作能力而建立起來的相互信賴的關係。  李麗是一個相當「會做人」的保險業務員,不論誰,每次見到她,她都會表現得像對方這輩子最要好的朋友一樣,極盡所能關心對方。  可有一次,一位客戶因盲腸炎開刀,請她幫著申請理賠金,她卻一拖拖了兩個月都沒下文,最後甚至索性不接客戶的電話了。  現實中,真的有不少推銷員像李麗一樣,這種「過河拆橋」不負責任的做法,使他們的「職業形象」一落千丈。  所以,不論你再怎麼笑容可掬、舌搖蓮花,可是如果你分內的工作做不好,甚至影響到別人的實質權益,再好的交情都沒用。  做好工作,首先意味你擁有「被別人認識」的價值,你對別人有用,可以用自己的專長來為別人服務。職場間的人際關係,必然以互惠、互助、互利為基礎。如果一個工作認真負責,即使他現在人微言輕,人們也會欣賞他的工作態度和他的潛質。這樣,人們才願意和他長久保持密切的工作關係。  小張大學畢業之後,開始做高端產品銷售時,因為沒有很好的人際關係基礎,又缺乏拓展人際脈絡的經驗,銷售業績很不好。  小張惟一的人脈,就是過去的大學同學了,他只能求助於他們。於是,他經常打電話給自己過去的同學,向他們傾訴自己的煩惱,請他們幫助自己。然而很快他就發現:這些老同學雖然「交情」是沒說的,也都真心實意的幫忙,但因為他們都是和自己初出茅廬的小青年,除了給自己一些安慰和鼓勵之外,並起不到什麼實際的作用。  於是,小張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學打高爾夫球。他不惜花費自己微薄的工資,去參加匯聚大量高層人士的高爾夫俱樂部。因為小張發現,自己的客戶應當是處在中高檔生活階層的人士,而自己平時接觸的人都是一些普通的工薪階層,所以,必須改變自己的人脈圈子。  實施「高爾夫策略」之後,小張的辦公室轉移到高爾夫球場。很快,他通過工作,結識了不少成功人士,他的業績也日漸好轉。這時,他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別人開始主動來找他了!  因為別人發現,小張和高爾夫球場上那些大老闆來往甚密,很多人通過各第三者介紹,來主動結識他。由此,小張進一步通過自己的工作關係,建立了更優質的人脈網路,很快,他便提升為公司的銷售經理了。  強大的人脈與強大的工作能力,這二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千萬不要以為經營人脈的目的,就是有了「好交情」、「硬關係」之後,不學無術也能成功。指望擁有這樣的「人脈」,顯然是不現實的。  在高陽發的小說《胡雪岩》中,作者借胡雪岩的口,道出了經營人脈的真諦:「自己是個半調子,哪裡來的朋友?」  而台灣的投資家楊耀宇也發出過這樣的感慨:「引起別人心中的渴望,就可以為自己建立一個人脈大磁場。」  楊耀宇本人,因為他有投資方面的知識,周圍的人都來向他諮詢,他又對這一點善加利用,於是建立一個廣大的人脈網路。  說到底我們在工作中需要的是自己與對方互惠互利的「win-win」(雙贏)關係。如果不能建立這樣的關係,那麼就無法建立商務上的信任關係。  所以,在商務社會中,人脈的構成要素有以下幾點:  ◆雙方願意進行「利益交換」;  ◆雙方的「期待值」,在某種程度上是一致的;  ◆雙方願意長期來往,但不會把「關係」固定化。  如果打破了這個前提,商務人脈的關係是不能成立的。  的確,所謂「私人關係」的人脈,有時也是很珍貴的。如果我們在商業活動中使用私人關係的話,很多事都可以「開綠燈」。但是,這種「私人關係」的作用也是短時間內、很有限的吧。如果誰,一旦因為藉助「私人關係」往上爬,就會被別人貼上了「不勞而獲」的標籤。在職場人際圈子裡,他很有可能遭到團體的排擠。  只有那些只顧眼前利益的「新手」,才會幻想通過「交情」或者「私人關係」達到不勞而獲的目的。那些一流的人脈高手們,從來不把寶押在這個上面。  因為他們明白,所謂工作人脈,就是在自己所處的工作環境中,與對方共同成長,踏踏實實互相為對方提供利益。而私人的「交情」,與商業活動中有效的人脈,在本質上是不同的東西。有人說,如果專業知識是利刃,人脈,則稱得上威力強大的「秘密武器」。  的確,在當前十倍速知識經濟時代,人脈,已經成為專業能力的「槓桿」和「放大器」。就像一位先哲說的那樣:「給我一根槓桿,我可以撬動整個地球」。人脈的力量也是如此,如果以專業能力為支點的的話,你的「人脈槓桿」越發達,撬起的工作業績就越「有份量」。  不過,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一提到人脈,就會和「鑽營」、「走捷徑」,甚至和「*」聯繫起來。甚至有些人,還把「關係」和「本事」割裂開來,比如有人經常這樣教訓年輕人:「如果你沒有關係,那一定要好好學習,因為你只能憑本事吃飯了!」  所以,這就很有必要為「人脈」和「關係」正名了。  社會上的確有一些「關係」,能憑著不正當的競爭手段,給人暫時的利益。但靠這種方法得來的成功,肯定是不會長久的,這,也不是本書準備告訴你的人脈經營技巧。  實際上,在每個人成長道路中,「本事」與「關係」是不可割裂的,它們其實就是一回事。這裡的「關係」,不是所謂的「私人關係」,或者其它什麼能使人不勞而獲的「關係」,而是一個在自己的事業範圍之內,與形形色色的人所進行的溝通、交流、合作……。  特別是在現代化的企業環境中,對每個職業人來說,「本事」與「關係」一樣也不能少,沒有「真本事」的不斷積累、不斷提高,一個人不可能擁有穩定的職場人際關係;而不重視人脈經營的人,肯定會處在封閉的信息環境中,缺少「良師益友」,工作能力也難以跟得上日新月益的時代發展。  所以,除了庸俗的、不正當關係,我們不排斥其他一切好的關係,多一分好關係,人生就多一份美好,多一份可能。  不僅如此,越是重要的工作,處理人脈、關係等問題所佔的比重就越大。  據統計,管理人員的時間,平均有75%花在處理人際關係上,而80%的企業,其60%以上的開支用在人力資源上。難怪曾任美國鐵路公司總裁的A·H·史密斯說:「鐵路的95%是人,5%是鐵。」  而被譽為「世界第一人脈專家」,暢銷書《與鯊魚共泳》的作者哈維·麥凱則認為,建立與維繫人脈,是最被低估卻最為重要的管理技巧。  西方人已經將熱衷於人脈積累,擅長人脈打理的人稱為「脈客」。在英文中,使用人脈、經營人脈的行動被稱為「man keep」,這個詞引入華人圈後,被形象地譯為「脈客」。  很多中外企業精英,都兼有「脈客」的身份。比如法國億而富(Total Fina Elf)機油的前總裁,他每年都定下目標,要與1000個人交換名片,並與其中的200個人保持聯絡,與其中的50個人成為朋友。  在台灣證券投資界,楊耀宇就是個將人脈競爭力發揮到極致的「脈客」。他從一個台灣南部的鄉下小孩,發展到「統一投資顧問」的副總,身價應該有近億台幣之高。談到自己是如何快速積累財富的,楊耀宇歸功於人脈。他說,「我的人脈網路遍及各個領域,上千、上萬條,數也數不清。有時候,我一通電話抵得上10份研究報告。」  而在國內,在我們身邊,那些和我們一樣每天忙忙碌碌的「上班族」當中,情況又是如何呢?  其實早有人統計過,在國內的上班一族中,越是學歷高的人,越不是那麼看重人脈。根據調查小組的調查,他們發現,不同學歷的人對於「機遇」、「人脈關係」、「個人能力」的重視程度大相徑庭。 學歷 對成功要素的關注度  機遇 人脈關係 個人能力  本科  博士  可見,在我國,擁有高等學歷的人,普遍不重視人脈,而是依賴人個的能力。越是學歷高,就越輕視人脈,同時越迷信個人能力。  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只有少部分人在主動地建立自己的人脈關係。而正是這些人,往往能迅速培養起自己的關係網,然後迅速發展起來。  小李是位業務能力很強的員工,由於天生性格溫順,所以,無論與上司、同事還是合作夥伴在一起,他從沒和別人紅過臉,或產生過任何摩擦,工作也十分順心。  與小李同期進入公司的小馬,雖然在業務能力比不上小李,但他和同部門上司﹑同事之間的關係則要比小李更親熱一些,小馬在其他同事的幫助與支持下,事業也是一帆風順,並且業績蒸蒸日上。  小馬很重視自己在公司里的人脈關係,他每次不管見到上司還是同事,都會熱情地打招呼。他還經常和同事們一起參加聚會,而且消息靈通,同事們家裡的紅白喜事他都知道,每當這時,他會送上一些鮮花、巧克力之類的小禮物,禮雖然輕,但讓同事們覺得心中一喜。  而小李則對公司內部的各種活動表現得有點兒漠不關心,他不希望這些事情影響了他為了「自我提升」而排得滿滿的日程。比如,他每天清晨6點要去參加英語角,下班後則直奔健身房,進行1個小時的身體鍛煉,晚飯會,還要去培訓班上課。所以,公司的各種大小活動中,都很難看到小李的身影,最多只會接到他的問候電話。  在他們進入公司後的第三年,發生一件小李預料之外的事情:一向被認為在業務能力和綜合實力上都比自己低一等的小馬,竟然被提升為部門主管,而自己卻名落孫山,被通知參加下一年的升職考試。  這件事情給了小李一個不小的打擊,他對此感到十分後悔和苦悶,逐漸失去自信,在這樣的心態下,一直讓他引以為豪的業務能力,也慢慢減退了。  我們身邊,可能也經常看到類似「小李和小馬」的現象。有的人非常能幹,公司領導非常重視,同事也非常敬佩他們,但他們總是讓人感覺「有點冷」,不太好接近。不過,和他們巨大的業績比起來,這似乎只是個小缺點而已,所以別人也就姑息了他們。  還有一些人,他們一開始能力一般,唯一突出的特點就是大家都願意和他(她)在一起,和他們相處很愉快。但漸漸地,我們慢慢發現,這些人變得不一般起來:他們好像有「耳聽六路、眼觀八方」的本事,他們無形中影響著公司的「士氣」,甚至左右著公司的決策。  而這些人的能力和見識也在不知不覺中上了一個又一個層次,最後成為公司里不可多得的、能獨擋一面的管理人才。  其實,之所以有很多人過份強調個人能力,而忽略人脈經營,原因在於,經營人脈,並不是投入精力和金錢就能「立刻見效」的事情。人脈,是一項「長遠戰略」。  正像案例中的小李與小馬,擅長經營人脈的人,必然是最有遠見的人。比起專業能力強的人,他們可能一開始不太「顯眼」,但卻是「笑到最後的人」。  所以,我們應該隨時把人脈的拓展,運有到日常工作中去,並不斷提高自己在人際管理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必隨著考察:所謂人脈,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利益?只要我們不斷地做下去,享受於結識更多的朋友,為自己交際能力的提高而欣喜,長久堅持下去,我們必定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  這時的我們會發現,只有人脈,才是將我們推向成功的「無敵競爭力」!你可能羨慕那些 「在人際關係方面有天賦」的人脈達人、超級脈客,可能覺得,我們永遠也不可能達到他們那樣的水平。  其實,經營人脈並不難,只有有了正確的觀念、聰明的方法、充滿熱情的行動,你也能駕馭被稱為「資本之王」的「人脈資本」!  不僅如此,經營人脈的最大好處在於:它不需要「本錢」。如果你初出校門,如果你「人微言輕」,或者你長期以來忽視了人脈的重要性,猛然間才發現,怎麼身邊沒有幾個人能稱得上「朋友」?  ……  這一切,都不能抹殺你天性中的經營人脈的天賦,只要把這種天賦發揮出來,每個人都能開拓出適宜自己職業路徑的職場人脈。
推薦閱讀:

70句松下幸之助在《經營沉思錄》里讓人醍醐灌頂的話
夫妻經營婚姻應把握五個重點
阿里CEO認為雞窩養出鴨子也好是怎麼回事
咖啡館主,該換個活法,經營一家有個性的自家烘焙咖啡館
蘭剛講故事:人力資本的經營

TAG:經營 | 做人 | 人脈 | 從零開始 | 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