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北朝詩人的隱逸之情

 

  庾信的隱逸詩    庾信的詩歌以入北為界,分前後兩期,前期受到梁昭明太子的寵信,游賞池苑,應令奉和,創作風格具有綺艷的特徵,號稱「徐庾體」。庾信入北之後,由於顛沛流離的身世以及思鄉的情感,詩歌風格雄健遒勁,晚年時嚮往隱逸求仙。隱逸詩多為晚年所作,從詩中來看,顯然以隱士自居,以隱逸生活為主要表現內容,包括隱居生活狀態與農事活動兩類。  庾信描述隱居生活狀態的詩有《奉報窮秋寄隱士詩》《寒園即目詩》《卧疾窮愁詩》《山齋詩》等,注重對隱逸生活的孤寂、窮愁、寒冷的情感體驗。這類詩在情感基調、內容表現、環境描寫、隱士行為等方面都有相似的特徵,詩人往往選擇一些寒冷、荒涼、幽靜的意象來突出主體感受,但是也會表現閑適之感,這與南朝隱逸生活類詩歌突出主體的愉悅閑適的情調有明顯不同,如《奉報窮秋寄隱士詩》:  王倪逢嚙缺,桀溺偶長沮。藜床負日卧,麥隴帶經鋤。自然曲木幾,無名科斗書。聚花聊飼雀,穿池試養魚。小村治澀路,低田補壞渠。秋水牽沙落,寒藤抱樹疏。空枉平原騎,來過仲蔚廬。  這首詩是為報謝趙王來訪而作。從詩題推測,趙王來訪後可能有詩相贈。創作於北周武成元年九月,地點是長安,無職事官。②詩人選擇先秦兩漢時王倪、嚙缺、桀溺、長沮等隱士事迹起興,以描述自己的隱逸生活為主,高卧藜床、養魚飼雀、耕作補渠,隱士生活的狀態是悠閑、平靜,在秋水淺沙、寒藤疏樹等窮秋景色中,反襯出詩人落寞荒涼的隱逸心態。最後以平原騎過鍾蔚廬,表明自己像張仲蔚一樣隱居。  庾信的《卧疾窮愁詩》《幽居值春》,從內容、風格等方面來看,大約與前一首詩的創作時間很接近。  危慮風霜積,窮愁歲月侵。留蛇常疾首,映弩屢驚心。稚川求葯錄,君平問卜林。野老時相訪,山僧或見尋。有菊翻無酒,無弦則有琴。詎知長抱膝,獨為梁父吟。  (《卧疾窮愁詩》)  山人久陸沉,幽徑忽春臨。決渠移水碓,開園掃竹林。欹橋久半斷,崩岸始邪侵。短歌吹細笛,低聲泛古琴。錢刀不相及,耕種且須深。長門一紙賦,何處覓黃金。  (《幽居值春》)  詩人在隱逸生活中常伴有一種憂患意識,「留蛇常疾首,映弩屢驚心」,以葛洪與嚴君平的隱逸事迹、陶淵明的有菊無酒、有琴無弦的隱逸生活意象,構成庾信自身隱逸生活的意義與情趣。「梁父吟」意象隱含了詩人渴望建立功業的思想。在《幽居值春》中,詩人抒寫了春天來臨時愉悅自得的心情,然後,整理隱居環境,細笛、古琴、短歌等慰藉著詩人遠離世俗的隱逸之心,對隱逸生活中的細節關注是庾信隱逸詩的特色。庾信描寫隱居時務農狀況的詩歌有《歸田詩》:  務農勤九,歸來嘉一廛。穿渠移水碓,燒棘起山田。樹陰逢歇馬,魚潭見酒船。苦李無人摘,秋瓜不直錢。社雞新欲伏,原蠶始更眠。今日張平子,為人所憐。  以張平子隱逸的窘況來說明隱逸的艱難,隱士耕稼原本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生存方式,表現了以農為生的艱難。  庾信的《寒園即目詩》在描述隱居生活之時卻暗示了仕宦的危險狀況:  寒園星散居,落小村墟。遊仙半壁畫,隱士一床書。子月泉心動,陽爻地氣舒。雪花深數尺,冰床厚尺余。蒼鷹斜望雉,白鷺下看魚。更想東都外,群公別二疏。  寒園,即《小園賦》中的所描寫的「小園」,此詩大約作於北周大象二年(580年),這年,趙王招、宇文先後被殺,詩人把自己置於一個荒涼蕭索、遠離塵俗的環境中,半壁畫、一床書相伴,體驗著孤獨、寂寞的隱逸生活,正值寒冬季節,卻是「陽爻地氣舒」,孕育著一種力量,而「蒼鷹斜望雉,白鷺下看魚」的情景中暗含著一種殺機,詩人意識到了眼前的政治危機,因此渴望效仿漢代的二疏,辭官歸隱。庾信詩中,「二疏」意象僅在此處出現了一次。  在尋訪隱士時產生隱逸情懷,如《奉和趙王隱士詩》:  洛陽征五隱,東都別二賢。雲氣浮函谷,星光集潁川。霸陵采樵路,成都賣卜錢。鹿裘披稍裂,藜床坐欲穿。阮籍惟長嘯,嵇康訝一弦。澗險無平石,山深足細泉。短松猶百尺,少鶴已千年。野鳥繁弦囀,山花焰火然。洞風吹戶里,石乳滴窗前。雖無亭長識,終見野人傳。  以隱士事迹起興、用典,然後描述隱士的生存環境――泉水潺潺、野鳥鳴唱、山花爛漫,在這種隱逸環境中,詩人油然而生企慕隱逸的情懷。動植物意象中的鶴、松,均是道教中長壽的仙物,隱逸的道教色彩更濃厚了,隱居處所石洞給人以養生修鍊的,超越世俗、超越生命之有限的感覺。  庾信《和王少保遙傷周處士》,表達了對周弘讓的悼念之情。王褒與周弘讓交往頻繁,多有詩書往來,從庾信和詩來看,王褒應有《遙傷周處士》詩,但現已不存,庾信和詩如下:  冥漠爾游岱,凄涼余向秦。雖言異生死,同是不歸人。昔余仕冠蓋,值子避風塵。望氣求真隱,伺關待逸民。忽聞泉石友,芝桂不防身。悵然張仲蔚,悲哉鄭子真。三山猶有鶴,五柳更應春。遂令從渭水,投吊往江濱。  詩人將周處士之死與自我客居他鄉相比照,借遙傷周處士之際,表達自己的鄉關之思,「同是不歸人」的處境是相同的,追憶無緣交往的過程,對隱士充滿了敬慕之情,傷悼隱士之死,而道教中的「三山」意象暗喻隱士歸仙,「五柳」則是化用陶淵明詩歌意象指出周處士隱居之地,抒發自己無法親自前往悼念,只能遙對江濱投書祭弔之情。  庾信的隱逸詩以隱逸生活與環境為表現內容,體驗隱逸生活的同時,伴隨著對功業理想的渴望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因此,詩歌選擇了表現寒冷孤寂之感的自然意象,展示了詩人客居他鄉的獨特心理體驗。    王褒的隱逸詩    王褒的經歷與庾信相似,都是由南入北。但是他的隱逸思想顯然沒有庾信強烈,因此隱逸詩的數量要比庾信少得多。據《周書王褒傳》載:太祖「於是授褒及克、殷不害等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常從容上席,資餼甚厚。褒等亦並荷恩眄,忘其羈旅焉」③。可能在這種高官禮遇之下,他渴望隱逸的心情也就減弱了。其《贈周處士》表達了渴望隱逸的心情:  我行無歲月,征馬屢盤桓。崤曲三危,關重九折難。猶持漢使節,尚服楚臣冠。巢禽疑上幕,驚羽畏虛彈。飛蓬去不已,客思漸無端。壯志與時歇,生年隨事闌。百齡悲促命,數刻念余歡。雲生隴坻黑,桑疏薊北寒。鳥道無蹊徑,清漢有波瀾。思君化羽翮,要我鑄金丹。  王褒「與梁處士汝南周弘讓相善。及弘讓兄弘正自陳來聘,高祖許褒等通親知音問。褒贈弘讓詩,並致書。」④詩中對自身處境感慨萬分,屈節仕周的無奈,對隱士的思念,對年命短促的慨嘆,甚至以飛蓬來喻自身漂泊不定的生存狀態,渴望能夠與周處士一起隱逸,同鑄金丹,修道養生以求長生不老,其中思念故人的情感更加突出,隱逸之情也在渴望長生之際才略有流露。  王褒的《奉和趙王隱士詩》被收錄《藝文類聚》卷三十六人部隱逸類,但趙王宇文招《隱士詩》,今已失傳。王褒和詩是讚美隱士清虛逍遙的生活情態的:

  鳧鵠均長短,鵬共逍遙。清襟蘊秀氣,虛席滿風飆。斷弦唯續葛,獨酌止傾瓢。菖蒲九重節,桑薪七過燒。

  趙王宇文招、庾信、王褒等曾經一起進山尋訪隱士,詩人描述了一幅隱士生活圖,獨酌、清襟、虛席、斷弦,孤獨卻逍遙的隱逸生活,人與自然的和諧美。隱逸詩此時已經是追求隱士隱居時的一種情調。    其他隱逸詩    北朝隱士的隱逸詩很少,只有李謐的《神士賦歌》。從題名上看,似乎已經將隱士神仙化,但內容則是表達自己的隱逸觀。據《魏書逸士傳》:「(李)謐不飲酒,好音律,愛樂山水,高尚之情,長而彌固,一遇其賞,悠爾忘歸。」⑤乃作《神士賦》:  周孔重儒教,庄老貴無為。二途雖如異,一是買聲兒。生乎意不愜,死名用何施。可心聊自樂,終不為人移。脫尋余志者,陶然正若斯。  詩人追求陶然自樂的隱逸境界,否定了儒道兩家的價值觀,儒道只是表面的不同,實際是二而一的,只有放棄了對名的追求,才能享受到更為自由舒展的隱逸人生。  北周明帝宇文毓《貽韋居士詩》是以征隱為目的的。據《周書》載:韋,「字敬遠,志尚夷簡,澹於榮利。弱冠,被召拜雍州中從事,非其好也,遂謝疾去職。前後十見徵辟,皆不應命。屬太祖經綸王業,側席求賢,聞養高不仕,虛心敬悅,遣使辟之,備加禮命。雖情諭甚至,而竟不能屈。彌以重之,亦弗之奪也。所居之宅,枕帶林泉。對玩琴書,蕭然自逸。時人號為居士焉。至有慕其閑素者,或載酒從之,亦為之盡歡,接對忘倦」⑥。後周明帝即位,禮敬愈厚。乃為詩以貽之曰:  六爻貞遁世,三辰光少微。潁陽讓逾遠,滄州去不歸。香動秋蘭佩,風飄蓮葉衣。坐石窺仙洞,乘槎下釣磯。嶺松千仞直,岩泉百丈飛。聊登平樂觀,遙望首陽薇。儻能同四隱,來參余萬機?  詩中描述了由秋蘭、蓮葉、飛泉、仙洞構成的隱居處所,「四隱」指商山四皓,希望韋能歸來出仕,韋答詩現已不存,表達了願時朝謁之意,周明帝大悅,敕有司日給河東酒一斗,號之曰逍遙公。統治者與隱士之間原本是一種對立的關係,此時卻得到了高度的和諧。  北魏常景《贊四君》詩四首吟詠隱士的同時表達自己的懷才不遇之感。《魏書》載:「景淹滯門下積歲,不至顯官,以蜀司馬相如、王褒、嚴君平、揚子云等四賢,皆有高才而無重位,乃托意以贊之。」⑦  長卿有艷才,直致不群性。郁若春煙舉,皎如秋月映。游梁雖好仁,仕漢常稱病。清貞非我事,窮達委天命。  王子挺秀質,逸氣干青雲。明珠既絕俗,白鵠信驚群。才世苟不合,遇否途自分。空枉碧雞命,徒獻金馬文。  嚴公體沉靜,立志明霜雪。味道綜微言,端蓍演妙說。才屈羅仲口,位結李強舌。素尚邁金貞,清標陵玉徹。  蜀江導清流,揚子挹余休。含光絕後彥,覃思邈前修。世輕久不賞,玄談物無求。當途謝權寵,置酒獨閒遊。  從詩中可以看出,詩人自己才高而無重位,為此詩人選擇了四位懷才不遇的隱士,藉以抒發自己不得志的情感。  北朝隱逸詩的情況大致如此,庾信與王褒伴著思念家鄉情懷的隱逸詩顯示出與南朝不同的風格特點,庾信的詩歌中所包容的對政治形勢的敏感、對北方生活環境的不適應,對隱逸生活的渴望之情顯然要更多於王褒,這個時期征隱詩融入道教色彩卻表現出與南朝隱逸詩更接近的特徵。    ①③④⑥唐令狐德芬等:《周書》,中華書局,1971年版,第544―546、731、731、544頁。  ②劉躍進、范子燁:《六朝作家年譜輯要》,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46頁。  ⑤⑦北齊魏收:《魏書》,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1937、1802頁。
推薦閱讀:

紀念海子,也要反思紀念海子的方式
這個宅子出過一個大詩人、兩個皇帝,和珅曾為了得到它費盡心機
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
歐陽江河:詩人一樣要謀生
歷史上那些偉大的詩人都是怎麼死的?醉酒、吃魚,居然還有中暑!

TAG:詩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