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百花長恨風吹落,唯有楊花獨愛風。
風雨我獨行 Sprinna - 壯遊山水間
東園桃李芳已歇,獨有楊花嬌暮春。
楊花,據《辭源》解釋為「柳絮」。庾信《春賦》:「新年鳥聲千種囀,二月楊花落滿飛」。古代詩詞中「楊柳」意象不是指楊樹和柳樹,而是指柳樹,一般是指垂柳,這是一個詞,不是楊和柳並列。折柳送別是古人的一個習俗,形成這個習俗大概因為古代交通不方便,遠行走水路居多,而水邊多植柳樹,折柳條最方便,而且柳者,留也,也更能表達送別者的依依惜別之情。
送別詩
隋-佚名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註:這首出自隋朝的《送別》,其作者已無法考證,然而詩中借柳抒發的那份戀戀不捨的心境,卻流傳至今。據說,折柳送別的風俗始於漢代。古人贈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樹速長,角它送友意味著無論漂泊何方都能枝繁葉茂,而纖柔細軟的柳絲則象徵著情意綿綿;二是柳與「留」諧音,折柳相贈有「挽留」之意。而我們今天從詩歌中所看到的用「柳」來表現離情別緒的詩句,要早於這種「習俗」。
晚春二首·其一
唐-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註:這是一首描繪暮春景色的七絕。乍看來,只是寫百卉千花爭奇鬥豔的常景,但進一步品味便不難發現,詩寫得工巧奇特,別開生面。詩人不寫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卻寫草木留春而呈萬紫千紅的動人情景:花草樹木探得春將歸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渾身解數,吐艷爭芳,色彩繽紛,繁花似錦,就連那本來乏色少香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詩人體物入微,發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詩人晚春遲暮之感,摹花草燦爛之情狀,展晚春滿目之風采。寥寥幾筆,便給人以滿眼風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楊花
唐-張祜
散亂隨風處處勻,庭前幾日雪花新。
無端惹著潘郎鬢,驚殺綠窗紅粉人。
註:張祜 字承吉,邢台清河人,唐代著名詩人。出生在清河張氏望族,家世顯赫,被人稱作張公子,有「海內名士」之譽。張祜的一生,在詩歌創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張祜以是得名,《全唐詩》收錄其349首詩歌。
楊花落
唐-楊巨源
北斗南回春物老,紅英落盡綠尚早。
韶風澹蕩無所依,偏惜垂楊作春好。
此時可憐楊柳花,滎盈艷曳滿人家。
人家女兒出羅幕,靜掃玉庭待花落。
寶環縴手捧更飛,翠羽輕裾承不著。
歷歷瑤琴舞金陳,菲紅拂黛憐玉人。
東園桃李芳已歇,獨有楊花嬌暮春。
註:楊巨源,唐代詩人。字景山,後改名巨濟。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濟)人。貞元五年(789)進士。初為張弘靖從事,由秘書郎擢太常博士,遷虞部員外郎。出為鳳翔少尹,復召授國子司業。長慶四年(824),辭官退休,執政請以為河中少尹,食其祿終身。關於楊巨源生年,據方崧卿《韓集舉正》考訂。韓愈《送楊少尹序》作於長慶四年(824),序中述及楊有「年滿七十」、「去歸其鄉」語。由此推斷,楊當生於755年,卒年不詳。
嘆楊花
唐-韋應物
空濛不自定,況值暄風度。
舊賞逐流年,新愁忽盈素。
才縈下苑曲,稍滿東城路。
人意有悲歡,時芳獨如故。
註:韋應物(737~792),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楊花
唐-齊己
暖景照悠悠,遮空勢漸稠。
乍如飛雪遠,未似落花休。
萬帶都門外,千株渭水頭。
紛紜知近夏,銷歇恐成秋。
軟著朝簪去,狂隨別騎游。
旆沖離館驛,鶯撲繞宮樓。
江國晴愁對,池塘晚見浮。
虛窗縈筆雅,深院藉苔幽。
靜墮王孫酒,繁黏客子裘。
詠吟何潔白,根本屬風流。
向日還輕舉,因風更自由。
不堪思汴岸,千里到揚州。
註:齊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號衡岳沙門,湖南長沙寧鄉縣祖塔鄉人,唐朝晚期著名詩僧。
淮上與友人別
唐-鄭谷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註:鄭谷(約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漢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表現士大夫的閒情逸緻。風格清新通俗,但流於淺率。曾與許裳、張喬等唱和往還,號「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雲台編》。
這首詩是詩人在揚州(即題中所稱「淮上」)和友人分手時所作。和通常的送行不同,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別:友人渡江南往瀟湘(今湖南一帶),自己則北向長安。
楊花
唐-吳融
不鬥穠華不佔紅,自飛晴野雪濛濛。
百花長恨風吹落,唯有楊花獨愛風。
註:吳融,唐代詩人。字子華,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吳融生於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於唐昭宗天復三年(903),享年五十四歲。他生當晚唐後期,一個較前期更為混亂、矛盾、黑暗的時代,他死後三年,曾經盛極一時的大唐帝國也就走入歷史了,因此,吳融可以說是整個大唐帝國走向滅亡的見證者之一。
謁金門·楊花落
宋-李清臣
楊花落,燕子橫穿朱閣。
苦恨春醪如水薄,閉愁無處著。
綠野帶紅山落角,桃杏參差殘萼。
歷歷危檣沙外泊,東風晚來惡。
註:李清臣,[公元一0三二年至一一0二年]字邦直,魏人。生於宋仁宗明道元年,卒於徽宗崇寧元年,年七十一歲。七歲知讀書,日誦數千言。稍能為文,因佛寺火,作浮圖火解,兄警奇之。韓琦聞其名,妻以侄女。舉進士,調邢州司戶參軍。應材識兼茂科,歐陽修壯其文,以比蘇軾。治平二年,(公元一0六五年)試閣策入等,授書郎簽書。神宗召為兩朝史編修官,起居注,進知制誥。哲宗朝,范純仁去位,獨專中書,復青苗、免役諸法。計激帝怒,罷蘇轍官。徽宗立,為門下侍郎。尋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卒。清臣以儉自持至富貴不改。居官奉法,毋敢撓以私。清臣所為文,簡重宏放,自成一家。
這首詞通過景物描寫,抒發作者的惜春情懷。上片寫暮春季節,燕子穿閣,楊花飄落,而春醪味薄,難解閑愁。下片寫桃杏凋殘,綠野草長。晚來風急,又不知花落多少。
全詞含蓄細膩地表達了作者惜春傷春之情。宛轉柔媚,新穎別緻。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宋-蘇軾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註:這首詠物詞約作於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時為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謫居黃州的第二年。章楶,是蘇軾的同僚和好友。他作有詠楊花的《水龍吟·燕忙鶯懶芳殘》,原詞曰:「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楊花飄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閑趁遊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蘭帳玉人睡覺,怪青衣,雪沾瓊綴。綉床漸滿,香球無數,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黏輕粉,魚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遊盪,有盈盈淚。」
水龍吟(次韻和質夫、子瞻楊花詞)
宋-李綱
晚春天氣融和,乍驚密雪煙空墜。
因風飄蕩,千門萬戶,牽情惹思。
青眼初開,翠眉才展,小園長閉。
又誰知化作,瓊花玉屑,共榆莢、漫天起。
深院美人慵困,亂雲鬟、盡從妝綴。
小廊回處,氍毹重疊,輕拈卻碎。
飛入樓台,舞穿簾幕,總歸流水。
悵青春又過,年年此恨,滿東風淚。
註:李綱(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紀,號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遷居江蘇無錫。李綱能詩文,寫有不少愛國篇章。亦能詞,其詠史之作,形象鮮明生動,風格沉雄勁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傳信錄》、《梁溪詞》。
小重山(楊花)
宋-趙長卿
枝上楊花糝玉塵。晚風扶起處,雪輕盈。
撲人點點細無聲。誰能惜,撩亂滿江城。
忍淚未須傾。十年追往事,嘆流鶯。
曉來雨過轉傷情。鋪池綠,遺恨寄浮萍。
註:趙長卿號仙源居士。江西南豐人。宋代著名詞人。 宋宗室,居南豐。生平事迹不詳,曾赴漕試,約宋寧宗嘉定末前後在世。從作品中可知他少時孤潔,厭惡王族豪奢的生活,後辭帝京,縱游山水,居於江南,遁世隱居,過著清貧的生活。他同情百姓,友善鄉鄰,常作詞呈鄉人。晚年孤寂消沉。《四庫提要》云:「長卿恬於仕進,觴詠自娛,隨意成吟,多得淡遠蕭疏之致。」
楊花
宋-楊萬里
只道垂楊管別離,楊花一去不思歸。
浮蹤浪跡無拘束,飛到蛛絲也不飛。
註:楊萬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號誠齋。漢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學家、愛國詩人、官員,與陸遊、尤袤、范成大並稱「南宋四大家」、「中興四大詩人」,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官至寶謨閣直學士,封廬陵郡開國侯,卒贈光祿大夫,謚號文節。
楊萬里一生作詩20000多首,但只有4200首流傳下來,被譽為一代詩宗。楊萬里詩歌大多描寫自然景物,且以此見長,為七言絕句,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間疾苦、抒發愛國感情的作品,創造了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誠齋體」。著有《誠齋集》等,代表作有《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閑居初夏午睡起》、《新柳》、《舟過安仁》等。
柳梢青(楊花)
宋-周晉
似霧中花,似風前雪,似雨餘雲。
本自無情,點萍成緣,卻又多情。
西湖南陌東城。甚管定、年年送春。
薄倖東風,薄情遊子,薄命佳人。
註:周晉(生卒年不詳),字明叔,號嘯齋,其先濟南(今屬山東)人,自祖秘起寓居吳興(今浙江湖州)。晉於紹定四年(1231)官富陽令。嘉熙末淳祐初,為福建轉運使干官。累監衢州、通判柯山。寶祐三年(1255),知汀州。晉富藏書,工詞。詞作多散佚。《絕妙好詞》卷三載其詞三首,分別為《點絳唇》,《清平樂》,《柳梢青》。
浣溪沙·楊花
明-陳子龍
百尺章台撩亂飛,重重簾幕弄春暉。
憐他飄泊奈他飛。
澹日滾殘花影下,軟風吹送玉樓西。
天涯心事少人知。
註:陳子龍與柳如是有段哀婉的情緣,時在公元1635年(明崇禎八年)間。由於子龍之妻張氏的不容和其它種種原因,兩人只得分手。於此前後,凡關涉楊柳之吟詠,大致是陳子龍抒露此段情愛之作。這闋小令即借詠物以寫情,是對分手之初的內心複雜難言之苦澀的自我咀嚼。難言每與無以名之的「莫名」共生,人到陷入此類心境時遠較長歌當哭更為不堪。
詞人在此小詞中表述了相思、阻隔、無望之哀,更濃重的是對「他」的憐愛憐惜。倘若沒有一種心音相通的理解的露水姻緣,分手不會有太難磨滅的痛苦。既是紅粉知己,又是兩情投合,卻無力永成連理;更何況明知所愛者際遇哀苦,飄泊不能自主。難以預料亦不堪想像此去將會落得怎樣的命運安排時,其心底之失落和歉疚感交雜摩盪,最無法言語以傳。「憐他」句的動人處,正在於從「理還亂」的情思里抽理出最凝重的一層,傳述了難以盡傳的心靈悸動。
憶秦娥·楊花
清-宋徵輿
黃金陌,茫茫十里春雲白。
春雲白,迷離滿眼,江南江北。
來時無奈珠簾隔,去時著盡東風力。
東風力,留他如夢,送他如客。
註:宋徵輿(公元一六一八年至一六六七年)字直方,一字轅文,江蘇華亭人。生於明神宗萬曆四十六年,卒於清聖祖康熙六年,年五十歲。順治四年(公元一六四七年)進士。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徵輿為諸生時,與陳子龍、李雯等倡幾社,以古學相砥礪,故所作以博瞻見長,《四庫全書提要》云: 「徵輿為諸生時,與陳子龍、李雯等以古學相砥礪,所作以博贍見長,其才氣睥睨一世 ,而精練不及子龍 ,故聲譽亦稍亞之雲。」有《林屋文稿》十六卷,詩稿十四卷,《四庫總目》傳於世。
此詞題為楊花,作者哀楊花,亦是自哀。白絮隨風東西,漫無依託,常使人想起飄忽不定的人生。作者從楊花聯想到自己,字裡行間,隱約流露出內心的感慨。委婉含蓄,耐人尋味。
溫馨提示中國好詩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