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軟弱 好駕馭:慈禧太后相中載灃竟是私作祟
核心提示:載灃之弟載濤在後來的回憶中曾分析道:「慈禧太后執掌政權數十年,所見過的各種人才那麼多,難道說載灃不堪大任,她不明白嗎?我想決不是。她之所以屬意載灃,是因為她觀察皇族近支之人,只有載灃好駕馭,肯聽話……慈禧太后到了自知不起的時候,光緒帝雖先死去,她仍然貪立幼君,以免翻她從前的舊案。」
本文摘自:《國家歷史》(2010年第01期) 作者:庄秋水 原題:《中國一日》
紫禁城的黃昏
1910年的載灃,已經在上一年成功地把心腹大患袁世凱以「足疾」趕回了河南老家。以攝政王為代表的皇族少壯派,貌似左右了1910年的中樞政局。但擺在他面前的,仍然是黨爭陰雲和日益激進的立憲派。
公元1910年1月1日,也就是大清宣統元年十一月二十日,離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的終結只剩下了不多的時光。再過兩年零一個月多,隆裕太后和尚在沖齡的溥儀,將在紫禁城養心殿揮淚對臣工,舉行最後一次朝見禮儀。
但在這一天,重重宮牆遮掩著的帝國的皇帝和大臣們,還在波瀾不驚地處理政務。這已經是新政改革的第九個年頭,帝國的統治者們希望可以整合傳統社會並守住清廷的統治。
這是一個寒冷的北方早晨。
頭天黎明的大風颳走了北京城密布的彤雲和滿天的雪意。什剎海北沿,醇親王府邸的南大門開了,一輛馬車駛了出來。那馬車是由兩匹白馬拉著的四輪轎頂車,兩旁是護衛的馬隊。此時大概是五更天左右,京城陷在一片深藍色的微曦之中。
轎子沿著王府東牆根走進了甘水橋衚衕(今甘露衚衕),然後又轉到了鼓樓西斜街。到達鼓樓的時候,天漸漸放亮。穿著厚重棉袍的行人們縮著脖子走在清冷的街道上。昨日的大風扮演了清道夫的角色,使得京城看上去不那麼骯髒了。馬車經過鼓樓前的一道短牆,轎子里穿著錦繡官府的人掀開了轎簾,瞧了瞧外面。從蒙古高原吹來的寒風撲入了轎子,轎中人打了個寒顫,心裡緊了緊,放下了帘子。馬車接著駛過鼓樓大街、地安門大街,進入紫禁城巨大的紅色宮門。
受命於危難之際
每當走到養心殿附近,攝政王載灃就自然而然地嚴肅起來。儘管只有二十六歲,載灃此時已經是大清帝國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自從一年多前長子溥儀入繼大統成為大清國的小皇帝,治理這個廣袤國家的重任就落在了皇帝的本生父醇親王身上。最近他剛剛得了一個女兒,在有了兩個兒子之後,這個小格格的誕生,令年輕的父親感到了一絲久違的喜悅。
「早朝」是宮廷里最隆重的事,宮裡專用名詞稱「早起」,帝國的最高統治者在養心殿召見軍機大臣、王公、滿漢大學士等最高級核心權力層的官員們,傳達諭旨、聽候奏對、接受覲見,偶爾也在乾清宮召見封疆勛吏。一般要持續兩個小時左右。
在慈禧太后和他的哥哥光緒皇帝死去之前,身為王公、軍機大臣的載灃在無數個冬天的早晨站在養心殿里,恭敬地接受明殿的黃紗屏或者東暖閣的黃幔後面傳達下的旨意。作為天潢貴胄,他的政途也算出奇地順利。1901年,年僅十八歲,載灃就以皇弟身份,出使德國,為上一年德國公使遇難向德國皇帝賠禮道歉。因為據理力爭不向德皇行跪拜禮,為清國贏得了外交上的小小勝利,年輕的親王聲望激增。光緒三十三年五月(1907年)他被授「軍機大臣學習上行走」,不到一年,便成為軍機大臣。但是能夠成為大清國實際上的一把手,載灃大概並沒有想到。
諸多史學家認為,是慈禧的私心讓她選擇了三歲的溥儀「繼嗣同治,兼祧光緒」,同時讓性格軟弱的載灃攝政,準備在接下來的新皇時代繼續垂簾聽政。載灃之弟載濤在後來的回憶中曾分析道:「慈禧太后執掌政權數十年,所見過的各種人才那麼多,難道說載灃不堪大任,她不明白嗎?我想決不是。她之所以屬意載灃,是因為她觀察皇族近支之人,只有載灃好駕馭,肯聽話……慈禧太后到了自知不起的時候,光緒帝雖先死去,她仍然貪立幼君,以免翻她從前的舊案。」
對自己的這位兄長,載濤評價說,「他遇事優柔寡斷,人都說他忠厚,實則忠厚即無用之別名。他日常生活很有規律,內廷當差謹慎小心,這是他的長處」,這樣的一位攝政王,「做一個承平時代的王爵尚可,若仰仗他來主持國政,應付事變,則決難勝任。」(載濤:《載灃與袁世凱的矛盾》,《晚清宮廷生活見聞》,文史資料出版社)
很難說,這是不是歷史的「後見之明」。對某個時空點的歷史行動者而言,擺在他面前的是有限資源和未來的不確定性,所以他所能做出的只能是局部理性和局部信息下的決定。光緒皇帝死時,皇室溥字輩近支中,恭親王溥偉年歲最大,他曾經被輿論認為是最為合適的皇位繼承人。據說,兩宮病危時,他在內盤桓了一晝夜。但慈禧太后在病榻前留下的政治遺囑並非毫無道理。
在他的兄弟和兒子們看來是弱點的謹慎和懦弱,使得載灃在朝廷各種勢力的政治鬥爭勢力中,一直保持著相對超然的態度,表現出謙抑退讓的性格,博得不少人的好感,也易於為各種勢力接受,進而成為總攬全局的統治者。在當時,載灃也是一位與時俱進的人物。他學習西方的自然科學,首先使用汽車、電話,也是第一個穿西服的王公,「頗有不少反對迷信和趨向時新風氣的舉動」(溥儀:《我的前半生》,東方出版社)。自入軍機以來,他參與主持過有關憲政的討論,傾向於立憲救國,容易獲得立憲派的支持,加上他是光緒的胞弟,不得不說,他是整合皇室、立憲派等各種力量的合適人選。
另外,慈禧也有用他來牽制袁世凱的意思。因為戊戌政變中袁世凱倒戈,醇親王府一系的政治勢力和袁世凱有解不開的恩仇。流傳甚廣的說法是,「光緒故後,隆裕在他的硯台盒內,發見有光緒親用硃筆,寫的『必殺袁世凱』的手諭」(載潤:《隆裕與載灃之矛盾》,《晚清宮廷生活見聞》,文史資料出版社)。又傳聞說光緒臨危時拉著載灃的手,叫他殺袁世凱。據載濤回憶,載灃生前沒有說過,所以不曉得是否真有其事。溥儀則斷定,這場兄弟會見是沒有的。
政治經驗豐富的慈禧選擇載灃攝政,也許有個人的私心,也不會是完全的心血來潮、昏庸誤國之舉。
這是慈禧的政治生涯中所犯的最為致命的錯誤嗎?
「當中國最需要一個有經驗、能力和意志力的決策權威人物的關鍵事情,慈禧竟然為了一己的私慾,而選擇了最不適於作為最高執政者的人物來充當此任。」但是,歷史學家的邏輯,不可能正好就是歷史的邏輯。
攝政之初,對以載灃為核心的新權力集團,社會各方還是抱著很大的期望。
推薦閱讀:
※武則天為何敢重用小人,又能駕馭小人,她的手腕有哪些過人之處
※原來不同時間點測血糖背後有大玄機,懂了才能駕馭好糖尿病
※適合50歲女人穿的外套,版型寬鬆,胖瘦都能駕馭,超顯貴氣
※手腳麻木?全身疼痛?感覺減退?......糖友需謹慎駕馭「失靈」的神經!
※這四種「隨便」的女人,男人別輕易愛上,你駕馭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