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夏恩蘭教授被譽為「中國的宮腔鏡之母」,

 

夏恩蘭

  夏恩蘭,主任醫師,教授,1955年畢業於西北大學醫學院,從事婦產科臨床、教學、科研工作近60年。

  夏恩蘭教授是我國婦科內鏡醫學——宮腔鏡診治醫學的奠基人與開拓者。宮腔鏡技術嫻熟,經驗豐富,形成了獨特的「夏氏刀法」。

  曾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復興醫院宮腔鏡中心主任,國際宮腔鏡培訓中心亞洲分中心主任;現任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術委員會常務理事,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分會婦科內鏡學組副組長,美國婦科腹腔鏡醫師協會會員,國際婦科內鏡協會終身會員,《中華婦產科雜誌》《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誌》《實用婦產科雜誌》《中國婦產科臨床雜誌》等雜誌編委 【醫路人生】夏恩蘭:將夢想和責任傳承下去分享 | 發布時間:2015年02月27日 點擊數: 913 次 字體:小 大

  時代背景下我選擇了婦產科

  我的祖籍是河北省,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父親帶著全家從東北逃難來到河北,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又從河北逃到陝西,並在陝西定居了18年,直至我大學畢業。

  我的父親曾擔任黑龍江省中東鐵路局工程師,通曉英、德、俄、日語。父親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我5歲時,開始跟隨父親學習英文。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同年7月,上海一所俄語學校招生,我想報考該院學俄語,但父親認為語言只是一種工具,不能作為一門專業,堅決不同意我學習俄語。9月就要進行高考,而我卻看不到自己今後的出路和發展方向,所以在那段時間,我感到很迷茫。接下來我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西北工學院,但此時仍然處於迷茫期。父親認為醫生是自由職業,比起其他職業受限制少,醫學專業可能更適合我。所以在考入西北工學院兩周後,我又報考了西北醫學院,並以第八名的成績考入了該院,就這樣,我踏上了學醫求學之路。

  新中國成立之初,恰逢抗美援朝時期,在澎湃的愛國激情下,我們白天學習、晚上宣傳,不知疲倦。在那個時期,孕產婦和新生兒的死亡率居高不下。政府出台政策要求降低孕產婦死亡率,西北大學醫學院專門開設了婦產科專業,成為了我國僅有的開設了婦產科專業的醫學院之一。在大學三年級分兩個科,一個是野戰外科,適應抗美援朝需要,一個就是婦產科,目的是降低圍產兒死亡率,降低孕產婦死亡率的迫切時代需要。我便選擇了婦產科專業,從此與婦產科結下了一生的緣分。基層婦女的遭遇堅定了我的決心

  1955年大學畢業後,我分配到青海省人民醫院(原青海中山醫院)參加工作。那時候,醫院規模不大,病房擁擠,小病房住12個病人,大病房要住20個病人。上世紀50年代正值我國第一個生育高峰,產科的忙碌可想而知。守產程、接生、拉產鉗、做剖宮產,以至於麻醉都要自己做,我不僅學會了骶麻、腰麻、全麻,還熟練地掌握了氣管插管技術。醫生每天24小時值班,住在病房隨叫隨到。當時,醫生沒有獨立的辦公室,只能把病曆本放在大腿上,一條腿站著寫病歷,以至於後來大家都練就了「金雞獨立」的獨特技藝。

  俗話說「磨難也是財富」,我深深體會這句話是正確的。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我隨北京月壇產院的下放人員來到甘肅省靖遠縣定西地區的一個礦區,雖然該地有黃河支流通過,但依然「十年九旱」,是全國最乾旱的地區之一,工作環境的艱難可想而知。婦產科在當地不受重視,居民沒有科學的衛生觀念,醫療技術也較落後,這些都阻礙著婦產科工作的順利開展。記得當時有一位年輕婦女,失血導致昏迷,檢查後發現病人是子宮連續出血,血色素已降至1.5克,隨時都有生命危險。我們建議馬上切除子宮,可病人的丈夫卻說:「不能切子宮,切了不男不女,成怪物了……」此外,由於技術手段的限制,有些婦女僅因為子宮息肉或肌瘤,就需要切除子宮來保障生命健康,很多病人家屬不理解,認為切除子宮會導致性別變化,切除子宮的病人也感到很自卑。這些病例對我觸動很大,也讓我意識到,一定要找出一種既能治病又不切除子宮的辦法,最大限度地解除女性的痛苦,這也為我今後要做宮腔鏡來改善女性健康事業奠定了基礎。所以這十年,雖然我的生活是艱苦的,但是我的收穫是巨大的。

淺嘗輒止的宮腔鏡之緣

  我能接觸到宮腔鏡技術要感謝我的導師--林元英教授。能結識林元英教授,要感謝當時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李自新教授。當年,我在中蘇友好醫院(現為友誼醫院)婦科進修時認識了李自新教授,得到他很多幫助和指導,後來經李教授的導師王耀雲教授介紹,我與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的林元英教授相識,那時候林教授在舉辦衛生部的婦科癌症的培訓班,每年一期,那是1956年,我們是最後一期。林教授可謂是我國宮腔鏡的創始人。

  當時林教授帶著我們開始研究宮腔鏡,在英國,有一種可以通過窄小的腔道來探測腔道內部情況的內窺鏡設備。最初,這種設備是用來檢查飛機部件的。慢慢的已開始引入醫學界來探查人體的腔道。1965年,我們與上海市第五醫療器械廠合作,成功研製了我國第一套宮腔鏡,並在離體子宮上進行了初步試驗。剛開始進行了3例試驗,那種感覺猶如水下游泳,因為子宮是一個盲腔,鏡子在子宮內完全分不清方向,除了看到一個腔體外,一切的認知都處於混沌狀態。不幸的是,文革時期林元英教授被定為「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並接受勞動改造,宮腔鏡的探索工作被迫停止。

正式開啟的宮腔鏡之旅

  1980年,我國迎來了科學發展的春天,改革開放後,國內引進了很多國外的先進設備。1978年,下放人員陸續接到調令,我被分配到北京復興醫院工作,並繼續研究宮腔鏡治療技術。

  但是,當時關於宮腔鏡技術可用於參考和學習的研究資料很少。1989年,Magos AL教授在BMJ上發表了第一篇宮腔鏡技術相關的文獻。該文報道了16例使用宮腔鏡手術的患者,這些病人都是由於內科疾病(如白血病或血液病)導致的出血,應用過很多常規方法(止血藥或宮縮劑)都無法止血後,Magos AL教授嘗試使用泌尿科的小兒膀胱鏡進行燒灼止血。結果16例病人中,1例在手術操作時因缺乏超聲指導導致子宮穿孔而被迫終止手術,其他15例均成功。Magos AL教授的操作方法、治療原理等方面,竟與我的想法不謀而合。

  當然,萬事開頭難。當時我們醫院有9個科室,手術室很小,而且數量有限,各個科室的手術都安排得非常緊湊,這種新的手術方式自然不在安排的範圍之內,我只能挨個去問各個科室:「哪天沒有手術,手術室可不可以借給我?」,這種做法引起了其他同事的不滿。為支持我開展工作,當時的李德祥院長提出:「凡是配合夏大夫做宮腔鏡手術的同志,每人每台手術加4塊錢!」 在當時,4塊錢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大家都有了積極性。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找到一例合適的病人進行試驗很關鍵,很多病人對這門新技術疑慮重重,擔心手術失敗,我們耗費了半年的時間才找到了第一例願意接受宮腔鏡手術的病人。

  1990年5月4日,第一例功能性子宮出血病人的宮腔鏡手術成功了。這種方法僅切除了子宮內膜,與傳統的切除子宮方法相比,不開腹、創傷小、出血少、恢復快,最重要的是保留了子宮,近期併發症少,遠期也不影響卵巢功能。

  此後,我又成功地完成了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摘除、子宮黏膜下肌瘤切除、輸卵管疏通、子宮縱隔切除等手術。

  這個信息像春風一樣吹遍了全國各地,四面八方的病人慕名而來。2年後,國內外很多廠家開始生產專門用於婦科手術的內鏡設備。25年後的今天,我們的宮腔鏡手術團隊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72張床位,5間具有內鏡設備的手術室,4台超聲儀,醫生隊伍也在逐漸壯大。

  1980年,北京復興醫院被首都醫科大學納為教學醫院,現已成為其附屬醫院,現在復興醫院也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家綜合性的、多學科的三級醫院,僅內鏡病區就有72張床,婦科有36張床,產科50張床。成為教學和附屬醫院後,不僅帶動了醫院的快速發展,也對我們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為更好的教授學生,我們必須不斷學習新的知識來充實自己,自己的專業技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工作已經成為我生活中的一種習慣

  雖然我早已退休,但是退休不退崗。每周一、三、四、五是我的病房工作時間。上午先交班,開晨會和重點病人的討論會,之後進手術室做手術;下午整理手術錄像,給學生講課;晚上複習一下自己過去的工作,整理錄像,看看新的資料,寫文章、編書,翻譯文字,修改學生的文章等等。有人問我:「您這麼大年紀了,不累嗎?」我通常會說:「年輕時就這樣過來了,已經習慣了,現在要乾的事情太多,時間太少了。」

將夢想和責任傳承下去

  國家的改革開放,帶來了科學發展的春天,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也改善了,讓他們有條件追求健康、長壽,我可以將多年的經驗積累傾囊相授給更多的學生。所以,我是幸運的。

  雖如今已年過8旬,但我仍感覺到肩上任務的沉重。感謝林元英教授讓我了解了宮腔鏡,感謝王耀雲教授的介紹,感謝李自新教授的指導,感謝鄭萬育教授在工作初期對我的細心培養,感謝北京復興醫院眾多老教授給予的幫助和指點,老師們做人、做事、對待醫學的嚴謹態度深深地影響著我,值得我終身向他們學習。

  希望,我可以繼續完成老師們未完成的夢想,並將夢想和責任傳承給我的學生;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可以帶更多的學生,更廣泛的傳播宮腔鏡技術,把我國的宮腔鏡技術做精、做大、做好、做強。

  編後語

  夏恩蘭教授被譽為「中國的宮腔鏡之母」,正是她的堅持和努力,讓更多的婦產科醫生了解了宮腔鏡技術,挽救了無數女性的子宮,讓她們如願地成為了媽媽。她總說自己是一名草根醫生,但草根醫生與平民百姓的接觸最多,最能體會普通人的疾苦。

  儘管夏恩蘭教授有著不平凡的經歷,但骨子裡是個單純而質樸的女性,她總是將頭髮梳成馬尾辮,她的眼神清澈、慈祥,她的思維敏捷、記憶力驚人。同事們把她比喻為一盞燃燒的燈,她用心做燈芯,用畢生精力做燃料,照亮了自己的征程,也點燃了他人的生命之光。

  採訪前,並不知道夏恩蘭教授正在醫院休養,但她還是很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夏恩蘭教授說過,她的夢想是希望在有生之年,可以帶更多的學生,更廣泛的傳播宮腔鏡技術。這對我的觸動很大,在此對她衷心地說一句:您辛苦了!

  也許,現在,她又開始了忙碌的工作……

  編輯:張亮 張樹靜 黃曉燕  來源:中國婦產科網

我是一名草根醫生,希望在有生之年,帶

更多的學生,更廣泛地傳播宮腔鏡技術。


推薦閱讀:

孔教授罵錯了嗎?
解璽璋 | 史鐵生的哲學——鐵生67歲生日·鄧曉芒教授演講
★龍氏治脊療法的三步定位診斷法(附:龍層花教授傳授脊柱觸診法視頻)-渡者博客圈
為什麼高銘暄老師被抨擊,辱罵的那麼嚴重?

TAG:中國 | 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