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與毛澤東的老北京城存廢之爭
核心提示:他沒想到當年古城保護者會成為破壞者,他四處遊說、講道理,甚至為拆毀古建築痛哭。毛主席最後拍板說:北京拆牌樓,城門打洞也哭鼻子,這是政治問題!好,政治壓倒一切。
馬鼎盛:北京花多少億金錢修復前門大街、大柵欄等多處舊建築,市政府首次提出兩軸兩帶多中心的發展模式,代替建國後一直沿用的單中心模式,只不過是依照了建築史學家梁思成50年前慘遭批判的觀點。梁思成曾對北京市長彭真說,50年後你會發現我是對的,你是錯的。經過半個世紀的實踐檢驗,真理的確站在梁思成教授一邊。胡錦濤主席總結出歷史經驗是「別折騰」,正是否定極左政治打壓科學和民主的過去。梁思成嘔心瀝血研究和推行中國特色建築學的一生,不是中華民族尋求復興的縮影嗎?吳良鏞院士指出:由於近代中國沒經歷「文藝復興」、「工業革命」,一直貧窮落後。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才有梁思成等力挽狂瀾,興辦建築教育,弘揚建築文化。他們是中國百年磨難後能量的集聚者、釋放者。
解說:梁思成出生在1901年,他的父親梁啟超是當年赫赫有名的維新領袖。1919年,正在國外的梁啟超得知巴黎和會上,袁世凱與日本人秘密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就將消息通報給時任外交總長的林長民,林長民通過上海的《申報》把這個消息告知天下,由此燃起了「五四愛國運動」。
1928年梁思成與林徽因在加拿大結婚,林徽因身穿自己設計的婚禮服
王軍(作家):父親是他小的時候一個精神的導師,梁啟超是屬於一個開風氣之先的人物,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當然包括梁思成。
解說:幫助梁啟超將消息昭告天下的林長民就是林徽因的父親,他是一位著名的外交家和藝術家。
解說:1918年,17歲的梁思成在父親的書房裡第一次遇見了14歲林徽因,梁思成對活潑開朗的林徽因一見鍾情。1923年,大學快畢業時,梁思成又見到了從國外回來的林徽因。由於跟父親遊歷歐洲兩年,林徽因迷上了集藝術與工程於一體的建築。她說:西方的古典建築啟發了我,我們需要一種能使建築百年不朽的建築理論。就這樣,兩人因建築而走近。一年後,他們來到美國,就讀於賓夕法尼亞大學。
1925年,在美國讀書的梁思成收到父親梁啟超寄來的一部古籍《營造法式》,父親在書的扉頁上寫道:贈思成、徽因俾永保之。 張學良禮聘請梁思成夫婦創辦建築系王軍:就這麼一本書,梁啟超自己也看不懂,寄給梁思成,梁思成也看不懂,但是梁啟超告訴梁思成這是民族的驕傲,你們要非常的愛惜,梁思成和林徽因在那個時候立了一個志向,要把這本書搞懂。
馬鼎盛:1928年8月,張學良將軍兼任東北大學校長。在日本與蘇俄的強力壓迫下,他抱著「培養實用人才,建設新東北,以促進國家現代化,消弭鄰邦的野心」的辦學宗旨,重金為東北大學聘請優秀教師。這一年,以優異成績從賓西法尼亞大學畢業的梁思成和林徽因回國,前一年他們已經在加拿大結婚。張學良禮聘請梁思成夫婦到東北大學創辦建築系,瀋陽的環境艱苦而緊張,而梁思成和林徽因感到東大的朝氣,開始充實的執教生活。然而,那一代中國知識分子都有被列強瓜分的危機感,梁思成和林徽因抓緊中日大戰前短暫的平靜,為中國近代化教育加緊奠基。
梁思成
解說: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佔領東北。此時正在北平的梁思成知道,東北已經回不去了。他加入了營造學社。這是當年發現《營造法式》的朱啟鈐,晚年自己出錢創辦的非政府組織,是現代中國第一個研究古建築的學術機構。在這裡,梁思成正式展開了對李誡那本《營造法式》的研究之路。
王軍:兵匪滿地,行路艱難,這是最大的困難。還有一個困難就是你到底能不能把這些東西搞懂,要搞懂必須找到實物。要把北宋的書搞懂,必須找到北宋的實物。那麼他就採取一個辦法,就是由近到遠。他就是請教這些老工匠,又調查故宮,然後又花了幾年的時間,就把這個《清式營造則例》這本書完成了,這應該是他上了很重要的一個台階。
解說:此時的梁思成雖然搞懂了明清建築,但是明清以前建築的模樣依然模糊。
1932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梁思成在同學楊廷寶那裡看到了一張外表古怪的寺廟照片,上面寫著「薊縣獨樂寺」。這張照片令梁思成興奮不已,開始走出了田野考察的第一步。他後來發表的《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山門考》,是中國第一篇古建築的科學報告。在此後的十五年里,梁思成走遍中國,考察古建築,其艱辛程度在今天無法想像。 繁華地段的建築物一般都不會久遠王軍:那些年代久遠的建築,都在荒山老林里,它不會是在繁華的地段,這梁思成就總結出一套理論,凡是繁華地段的,香火旺的地方,這些建築物一般都不會久遠。
解說:1937年6月,梁思成夫婦等一行四人,騎著騾子走進山西五台山荒僻的深山老林里。幾天後,在一個叫做豆村的地方發現了一座唐代寺廟,敦煌石窟壁畫中就有的佛光寺。佛光寺後來被證明是現存國內最大規模的一個唐代建築。寥寥一寺之中,唐代的佛殿、塑像、繪畫和墨跡,四種藝術萃集一處。
王軍:他們真是太興奮了,林徽因就在大殿前面的開闊地上就把帶去的罐頭全部打開,要慶祝一番,沒想到等他們一出山就知道盧溝橋事變已經發生了。一種亡國之痛就迎面襲來。
解說:梁思成後來回憶說,發現佛光寺是他多年來尋找古建築中最快樂的時光。然而,再大的喜悅也難掩國難當頭的痛苦。
不久,日本軍隊兵臨北平城下,為了不讓自1931年以來,寶貴的測繪成果落入日本人之手,梁思成、林徽因等決定把大量的調查資料和測繪圖稿,轉移到天津麥加利銀行的保險庫里。北平淪陷後,梁思成帶著全家開始了長達八年的流亡生活。
解說:1940年,萬里流亡的梁思成一家來到了重慶的一個小鎮——李庄。這一天,一個消息突然傳來,他們在離開北平前,寄存在天津外資銀行里的測繪資料,因發大水,全部被淹。這批資料後來經搶救晾乾後被寄到了李庄,梁思成和幾位同事,就在幾間四面透風的農舍里,開始搶救整理這些調查成果。這是他們破解《營造法式》的全部基礎。就在那段國難當頭的日子裡,中國第一部系統完整的《中國建築史》,和英文版的《圖像中國建築史》完成了。
王軍:你找那本書來看,不厚,你甚至可以說它是薄薄一本,但是你想想,每一個字後面有多麼艱巨的一種付出。
解說:1945年8月,抗戰勝利,這是梁思成和林徽因在流亡八年中得到的最好的消息,全家在李庄一起慶賀。在此之前,梁思成曾致信清華校長:各地城市摧毀已甚,及失地收復之後,立即復興焦土之艱巨工作隨之而至,為適應此急需計,我國各大學宜早日添授建築課程,為國家造就建設人才。 日本朝野都將梁思成奉為「古都的恩人」王軍:哪方面人才最缺乏呢,城市規劃,他說一個城市要得到最合理的發展,一定要在城市規劃這樣一種學科的指導下來做,他還認為中國的戰後重建一定不要重蹈別人的覆轍,所以他特別著急。
解說:1946年10月,清華大學建築系成立,梁思成任系主任。在這裡,他奉獻了自己全部的知識和一顆拳拳赤子之心,為中國的建築事業培養了大批人才。
馬鼎盛:梁思成夫婦在交通不便、兵荒馬亂時代,冒很大風險在十幾年間,踏遍中國十五省,二百多個縣,測繪和拍攝二千多件從唐、宋、遼、金、元、明、清各代保留下來的古建築遺物。1946年10月,梁思成赴美考察講學,他在耶魯大學向世界學術界報告中國木構建築的特點和外觀演變軌跡,他講到了佛光寺、應縣木塔、北京的故宮和天壇等,中華古代文化引起新世界巨大的轟動。梁思成通過考察美國的建築教育,訪問著名大學的建築系,結識世界各地的建築大師,為戰後重建中國滿懷信心。有人怕他受不了國內變化莫測的政治形勢,建議梁思成留在美國。單純執著的梁思成卻說,沒有關係的,不管誰都要造房子,我回去對他們還有用。一年後,梁思成帶著建築教育和城市規劃的新思路,回到清華園。
馬鼎盛:1944年,擔任中國「戰區文物保護委員會」副主任的梁思成,為地毯式轟炸日本的美軍繪製了日本文物建築保護地圖,特意標示出了日本的古都京都和奈良。盟軍的布朗森上校不理解為什麼中國學者要保護敵國的古建築。梁思成解釋說:要是從個人感情出發,我恨不得炸沉日本的。但建築絕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類文明的結晶。像奈良的唐招提寺,是全世界最早的木結構建築之一,一旦炸毀是無法補救的。」因此,京都和奈良所有的宮殿、城牆和寺院,在盟軍猛烈轟炸中奇蹟般毫髮無損。直到今天,日本朝野都將梁思成奉為「古都的恩人」。可惜,梁思成在拚命保護祖國的古建築時卻是秀才撞著兵,更痛苦的是被迫作自我批判。
梁思成成為「古都的恩人」
解說:1949年新中國成立,50多位原國民政府的大學者留在了北京,為新政府出謀劃策,這其中就包括梁思成。正是因為對文物古迹的熱愛,1948年年底,梁思成與共產黨結緣。
王軍:1948年年底的時候,解放軍包圍了北平城,毛主席曾經給前方做出指示,要妥善保護文物。甚至要繪製地圖,讓前方戰士知道哪些地方需要保護,不能炸毀的。
林洙(梁思成遺孀):當時就是解放軍的代表來找他,要他圈出古建築的地點,那他簡直是高興極了,都快要從椅子上跳起來了。 要把他打成臭老九解說:1949年5月,梁思成被任命為北京都市計劃委員會副主任,他面臨的第一項工作就是設計新中國的國徽國旗。當時國徽審查小組有成員認為,應該將天安門設計到國徽中去。
王軍:當時梁思成就不願意啊,梁思成說,這是一個皇城的一個南城門,給設計到國徽裡面去,這怎麼行,後來是周恩來總理說服了他。他是用一個巨大的五星紅旗,把它給罩住。所以天安門就賦予了一個嶄新的意義。這是梁思成天才的考慮。
解說:在這一次國徽設計過程中,對於古建築的不同理解,正是後來梁思成與中央領導在如何規劃北京城這一問題上發生分歧的縮影。很快,在新北京的規劃建設問題上,梁思成的主張與蘇聯專家產生了對立。
王軍:蘇聯專家就提出一個建議,就認為行政中心應該放到老城裡面去,放在長安街的沿線,那麼梁思成是反對的,把這麼大規模的行政中心區擺在老城裡面,因為老城區都蓋滿了房子,會導致大量的拆遷,那麼這個是非常耗費的計劃,特別是很多人要在外面睡覺、居住,然後再到城裡面來上班,這樣會製造一種跨區域的交通,大規模地製造這種交通,梁思成他說,哪一天北京的交通出了問題,這就是禍根。
解說:梁思成和陳占祥一起,做了新北京的發展方案,他們建議完整保留老北京城。新的政府行政區,放在北京西郊月壇和公主墳之間建設。這樣的規劃布局,使古與今交相輝映,並為城市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這也正是後世所稱的「梁陳方案」。這個方案在當時卻遭到了批判。
1953年11月,中共北京市黨委決定,「要打破舊的格局給與我們的限制和束縛」,明確指出行政區域要設在舊城中心,並且要在北京首先發展工業。自此之後,北京古建築開始被大規模地拆除,老北京開始了第一次變臉。
王軍:他曾經在1957年寫了篇文章,他還說拆了北京的城牆,拆了北京的城樓,就像挖他的肉,削他的皮,他說對古建築物這樣的一種粗暴無情,讓他無比的痛苦。
解說:但是梁思成已無能為力,「梁陳方案」被棄後,為保護城牆、牌樓,他四處奔走,而這種種努力,卻被批駁為思古幽情的復古主義,他本人也被貼上反動權威的標籤。他所能做的,只有在每一個牌樓被拆時,趕到現場,看它最後一眼。
王軍:那會不是要改造他的思想么,把他打成臭老九么,他那會想不通,就突然聽到了氫彈爆炸的消息,他就非常的興奮,就覺得我們國家終於可以不被人欺負了。他說如果把我打倒,就能夠聽到這種喜訊,他說那千萬隻腳踏在我的身上,也包括我梁思成這一雙。於是他從那天開始就開始寫,就在日記裡面批判自己的學術。有一天就寫不下去了,所以寫不下去的那一刻,他就覺得我怎麼一開口就放毒,用他的話說就是一開口就放毒,於是他就想,想結束自己的生命,他幾次想到自殺。你看他是如此真誠地向自己的學術宣戰,但最後他是自己拿自己也沒有辦法,那麼他的學問就是這麼做出來的。梁思成為中國的古城殉葬
解說:城牆和牌樓已不可挽回,一幢幢高樓在北京老城內拔地而起,梁思成只好退而求其次,提出舊城內的新建高樓,必須加蓋中國式的「大屋頂」。希望通過實現「中國建築的輪廓」,來保全老城的面貌。1955年,一場討伐「大屋頂」引發的「資產階級形式主義和復古主義思想」造成建設中的浪費現象的論戰,愈演愈烈,梁思成終於病倒了。也是在這一年,同梁思成相知相伴36年,一起探索中國建築史的的林徽因病逝了。
馬鼎盛:在建國之初,彭真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對梁思成說:毛主席希望將來從這裡望過去,要看到處處都是煙囪。梁思成大吃一驚,北京是古代文化建築集中的城市,不應該發展工業。最好像華盛頓那樣,成為政治文化中心。梁思成單純的相信毛主席的名言;「如果我們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他萬萬想不到當年古城保護者會成為破壞者,他四處遊說、講道理,甚至為拆毀古建築痛哭。毛主席最後拍板說:北京拆牌樓,城門打洞也哭鼻子,這是政治問題!好,政治壓倒一切。從1954年起北京的牌樓、城牆被當作四舊拆除。梁思成自信愛國不落後於任何人。為了愛國他在文革時被迫寫文章同父親劃清界限。梁思成最多能接受自我改造思想,但他死也不能接受野蠻地改造北京古城。
解說:當年在天安門城樓上,梁思成曾對彭真說,50年後你會發現我是對的,你是錯的。1972年,梁思成於貧病之中撒手人寰。他在生命彌留之際,總在重複這樣的話,世界上很多城市都長大了,我們不應該走別人走錯的路,早晚有一天你們會看到北京的交通、工業污染、人口等等,會有很大的問題。半個世紀後,真理又站在了梁思成的一方。
從2004年開始,沿北京城中軸線向南,人們可以看到一座嶄新的古建築,這就是復建的永定門城樓,它曾經是明清兩朝北京城的外城正門,也曾經是1949年解放軍和平解放北平時舉行進城儀式的地方,但在1957年,它被拆除了。今天,當它以嶄新的面貌又重新回到世人眼前時,不知道人們作何感想。
王軍:我想這輩子梁思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愛國,我覺得中國人民一定要記住他的名字,如果沒有那些年他們做的工作,今天我們對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的現狀就會很不一樣。所以我覺得一定要記住他們的名字。
馬鼎盛:成吉思汗的鐵騎征服歐亞大陸的時候,不但屠城,還要毀城。他在負傷死去之前下令把西夏党項族滅掉。也不用把党項族的人都殺光,只要夷平西夏的建築,銷毀党項族文化遺產,党項族就在歷史上消失了。如果把萬里長城毀掉,把故宮拆光,把中國所有的文化遺產毀掉,那麼中華民族集體的記憶也將失去,這個民族還有生命力嗎?梁思成正是抱著救亡圖存的心來保護中國的文化遺產。但是在「破字當頭,立在其中」的謬論當道時,梁思成只有為中國的古城殉葬了。2005年,北京市政府第一次提出兩軸兩帶多中心的發展模式,以此代替建國後一直沿用的單中心模式,也暗合了50年前「梁陳方案」的思路。2008年,北京復修前門大街、大柵欄等多處建築,是用行動反省過去的魯莽行為吧。
推薦閱讀:
※北京 | 倫勃朗和他的時代:美國萊頓收藏館藏品展
※如何看待北京「反恐大媽」?
※在今日頭條工作能拿到28K是什麼水平?
※從北京搬家到上海,東西如何搬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