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星巴克致癌刷屏了?請為你的小夥伴再刷一遍真相
1、丙烯醯胺在食物中廣泛存在,非人為添加。
2、中國人攝入丙烯醯胺的主要途徑是家庭烹飪。
3、丙烯醯胺對人類致癌證據不足,健康風險不足為懼。
4、咖啡丙烯醯胺含量低,每日數杯亦可忽略不計。
5、少吃油炸、燒烤食物總沒錯的
6、公益訴訟、非營利機構不是「正義」的代名詞。
最近美國高等法院的法官在一起「公益訴訟」中判決,星巴克等數十家咖啡連鎖店要在產品標籤上醒目標註致癌警示信息。
世界輿論嘩然,我也驚呆了,竟然還有這樣的操作?
【丙烯醯胺哪來的】
這起官司所指的「致癌物」是丙烯醯胺,它並不是什麼稀罕玩意,不出意外的話,咱們每天都在吃。
它並不是人為添加到食物中,而是在食物高溫加熱的時候自己產生的,尤其是油炸、焙烤、燒烤食物。
高溫下,食物中的氨基酸和糖類發生「美拉德反應」,產生豐富的香味和誘人的顏色,但同時也產生微量丙烯醯胺。
最典型的含有丙烯醯胺的食物是薯條、薯片、麵包、餅乾、曲奇、巧克力、油條、油餅、麻花、煎餅果子等,其中薯條、薯片是西方人攝入丙烯醯胺的主要來源。
對於中國人而言,吃進去的丙烯醯胺有一半以上來自家庭烹飪,比如熗炒圓白菜、干煸豆角等。
當然還有另一個容易忽視的重要來源,吸煙。
【是否致癌】
關鍵是丙烯醯胺到底是否致癌呢?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資料,丙烯醯胺可增加小鼠或大鼠的癌症概率,但實驗的劑量大約相當於人們飲食攝入量的1000-10000倍,同時並沒有研究證據表明丙烯醯胺與人類癌症有直接關聯。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也認為丙烯醯胺對動物致癌的證據比較明確,但對人致癌的證據不足,因此只能算是潛在致癌物。(最早是2A類,後來降級為2B類,再降級為3類,目前又升級為2A類,也就是從來都是對人類致癌證據不足)
網上還流傳著一個推算「喝多少咖啡會致癌?」的文章,結論是每天喝10公斤才會致癌。
不過,這個演算法完全是胡來。
你永遠不可能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像你不知道抽幾根煙會得肺癌。
總體上,目前科學界認為食物中的丙烯醯胺對人體健康的風險很小,因此國際標準、歐美標準和中國標準均沒有為它制定限量指標。
當然,通過改進工藝盡量控制丙烯醯胺的產生還是有必要的,這在薯片、薯條行業已有不少實踐。
【咖啡含量低】
咖啡豆通常需要經過160-250度的烘焙,確實會含有不少丙烯醯胺,而且從工藝上就很難控制。
不過一杯咖啡大約只消耗10克左右的咖啡豆,且有大量咖啡渣廢棄掉,一杯速溶咖啡也只有3-4克咖啡粉。
因此通過咖啡攝入的丙烯醯胺和通過其他食物攝入的量相比,幾乎可以肯定的說是小巫見大巫。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曾經測定過許多食物的丙烯醯胺含量,這裡列舉幾個參考一下。(ppb指含量為十億分之一)
世界衛生組織也有一份類似的數據,煮好的咖啡的丙烯醯胺平均含量是13ppb,而炒菜是59ppb。
實際上,有關咖啡與健康關聯的研究非常多。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認為咖啡不太可能導致人類癌症,甚至有研究表明咖啡可能會降低肝癌、子宮癌的發病率呢。
從總體來看,學術界的主流觀點是適量喝咖啡利大於弊。
再強調一次,丙烯醯胺致癌證據不足,與其放棄所有油炸、焙烤、燒烤食物,不如該吃吃、該喝喝,別聽那些騙點擊量的公號!
這次判決的緣由是加州的「65號提案」,其初衷是保護消費者健康,這並沒有錯。
「消費者健康高於一切」,這句話說起來政治正確,但如果鑽了牛角尖,很可能成為社會的絆腳石。
有些美國專家已經尖銳的指出,咖啡官司實際上是在鑽政策的空子。
而在我看來,這個官司就是美國升級版的「職業索賠」,是政治正確的又一惡果。
咖啡致癌的官司已經陸陸續續打了8年,現在差不多已經接近尾聲,下一階段,法院將決定民事賠償的條款。
起訴方的要求是,給2002年之後每一位喝了含丙烯醯胺的咖啡的加州消費者2500美元賠償,可想而知這將是一個天文數字,當然這只是一個威懾性手段和談判籌碼。
目前美國咖啡行業協會已經對判決表達了明確的反對意見,星巴克還沒有官方回應,但據說連鎖便利店711已經和起訴方達成百萬級別的賠償/和解協議。
之所以說這是「職業索賠」,因為同一所律師事務所還在操辦另一個案子,起訴薯片企業,而罪名依然是丙烯醯胺。
如果照這個路子玩下去,你可以想像一下,中餐館需要標註「本店菜肴含潛在致癌物丙烯醯胺」,麵包店、蛋糕房要標註「新鮮出爐含潛在致癌物丙烯醯胺的麵包、蛋糕」。
牛排店更慘,因為他們要標註「本店烤牛排屬於潛在致癌物(紅肉),且含1類強致癌物苯並芘、雜環胺」。
你給太陽也貼個標籤唄,它天天發射1類致癌物(紫外線)!
當然,如果中國的星巴克也打個致癌標籤,emm......
推薦閱讀:
※星巴克「暴利」:專宰中國人?
※關於星巴克店內的音樂,你不知道的秘密
※去星巴克如何裝逼?
※市場上有像星巴克一樣的果汁店嗎?
※淺析全沉浸式咖啡體驗店—星巴克「咖啡奇幻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