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五三九集)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五三九集)  2011/8/1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53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六百九十一面,從第一行看起:

  【如貧得寶第三十七】

  「前品」,前面重重誨勉,「佛說惡苦,折伏眾生,誡令舍惡。本品說善因果,攝受眾生,勸勉精進從善止惡,拔生死之苦,升無為之安」。這個一行半是念老的提要,這一品經的大意。前面佛為我們說這個世間的五惡苦報,用意是在折伏眾生,勸導大家把惡念惡行放下。這一品完全說的是善因善果,這是佛菩薩攝受眾生,攝受就是接引,接引大眾。勸勉精進,不善的要放下,好的要精進。從善止惡,拔生死之苦,這個就是說的六道輪迴,六道裡面的大苦是生死。生之苦一般人都忘掉了,那面對的這就是死苦。人什麼時候死,怎麼個死法,全是未知數。雖然有命運在主宰,現在人不相信命運,實際上是生活在恐懼、懷疑、不安的境界當中,沒有一種安全感,這是現前社會普遍的現象。只有遇到佛法、遇到凈宗,可以說是無比殊勝的緣分。為什麼?道理明白,心就安了,不再猶豫,不再懷疑,這一生當中有方向、有目標,只要精進努力,肯定是升無為之安。無為是常寂光、是大般涅盤,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跟寂光、涅盤做了鄰居,而且肯定回歸。

  在實報土這個壽命,祖師大德常說有量的無量,無量壽是有量的無量,可是從實報土回歸寂光,那就真的無量,永恆的無量。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無量壽是真的不是假的,一般宗教裡面所講的永生,大乘佛法講無量壽,宗教里講永生。真有永生!永生證得究竟佛果,不依照佛經經教修行也行,佛法裡面常講八萬四千法門,這大概就是佛教吧!如果說無量法門,那應不應該把其他的宗教法門全部都包括在其中?是的,一點都不錯,任何一個法門都能成佛。因為成佛是叫你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你就成佛了,不一定學佛。你學別的宗教,你能夠放下執著,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你就證阿羅漢,什麼方法都行,放下分別你就成菩薩,放下起心動念你就成佛了。

  我們看惠能大師就是個例子,他沒有學過佛教,你從《壇經》上仔細去觀察,一個砍柴的樵夫。現在人跟他講樵夫他不懂,為什麼?這個行業已經沒有了。這個行業完全消失在這個世間至少六十年以上,可以說二次大戰結束以後這個行業沒有了,在抗戰期間當中有這個行業,我們這個年齡親自見到過的。中國文學作品裡面常常寫到漁樵,漁是打漁的,這個現在有,現在變成機械化,樵沒有了。不認識字,沒念過書,正式的佛教教育沒有接受過。在黃梅住了八個月,講堂沒去過,禪堂也沒有去過,換句話說,解門跟行門都沒有接受過訓練,一天都沒有。他憑什麼成佛了?五祖把衣缽傳給他,憑什麼?因為他成佛了。他自己說得很清楚,成佛跟經典、法門沒關係。所以無量法門裡面就包含著各種不同宗教、各種不同的學派,全部包括在其中。

  所以《華嚴經》上說「圓人說法,無法不圓」,《金剛經》上跟我們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真的,不是假的,放下就是。千經萬論,包括所有宗教、所有學派,講到最後無非都是勸你放下,放下就是。眾生的麻煩,麻煩就是不肯放下。一般人不知道,當然不肯放下,從來也沒有這個念頭說放下的;學佛知道,但是實際上放不下。對於一切人事物還有控制的念頭,還有支配的念頭,要聽我的,要依照我的意思去做,這就是控制。還有更進一步的,佔有的念頭,據為己有,他不知道身心都不可得,身心都會隨著時間淘汰掉。人應該明白,空手來到這個世間,走的時候還是空手而去,一樣都帶不走。佛經上說得好,「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那你何必?中國古人有一句話說得好,其味很濃,說「得饒人處且饒人」,不要太過分,做得太過分,因果報應不饒你。佛法稍稍深入一點,自己心裡都明白,你的一生,你所受的,你所為的,無一不是自作自受,自受又自作,這樣永遠在循環,永不間斷,這就是輪迴的現象。

  佛法,特別是這個法門,特別是這部經,這部經是寶中之寶。不但是會集世尊當年在世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我們很明白,它同時也會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的一切經,都在這本裡頭。所以讀這一本,全都讀到了,你一樣都沒有缺失,完全得到了,這部經、這個註解包羅萬象。現在我們請看經文:

  【汝等廣植德本。】

  這是佛教給我們大家,廣植德本。

  【勿犯道禁。】

  道禁指戒律,種種違背自性的不可以違犯。

  【忍辱精進。慈心專一。齋戒清凈。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

  這個世界不錯!在這個世界齋戒清凈一日一夜,就超過極樂世界一百年。這是什麼原因?這個世界修行難,難能可貴。這個世界是大升大降,如果真正升,它升得比諸佛剎土快;如果往下墜落,也墜落得非常快,一下就落到阿鼻地獄。下面註解有詳細說明。

  【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皆積德眾善。無毫髮之惡。於此修善十日十夜。勝於他方諸佛國中為善千歲。所以者何。他方佛國。福德自然。無造惡之地。唯此世間。善少惡多。飲苦食毒。未嘗寧息。】

  這個地方環境太壞,太壞你能夠學好,你能夠保持,這叫難能可貴,所以你的功德就超過十方,道理在此地。我們看註解,佛教給我們,『廣植德本』,「據《會疏》德本有二義:一者,六度為一切功德之本,故曰德本」。這是廣義的,大乘佛法確實是以六度為核心。世尊當年在世教學,講六波羅蜜講了二十二年,這就是《大般若經》。「二者,彌陀選擇本願,攝成果德之六字洪名,具足萬德,為眾德之本,故曰德本」。第二個意思就是這一句六字洪名,彌陀德號,你常念佛號這就是德本。所以我們遵循古訓,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就是把德本放在心上,你心就變成德本,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在積善積德,沒有絲毫不善夾雜在其中。所以二六時中,念念要歸阿彌陀佛。我們看到,到處都能看到,只要你細心,你去觀察,許多道場你去看念佛堂,那些老太太、老阿公在那裡拿著念珠念佛。他確確實實只有一句佛號,他沒有雜念,你問他什麼,他都是阿彌陀佛,你跟他講什麼,他還是阿彌陀佛,他全部都會歸在阿彌陀佛上。這樣的念佛人,臨走的時候為我們表法,瑞相稀有,真往生了,聰明一世的人最後不如他。他什麼?他一生都把那個德本抓住了。他修積的功德我們看不見,但是他功德的果報我們看見,在臨終瑞相當中看見,這個人沒有白來。我們看到、聽到了,要知道羨慕,要知道向他學習,不要把這一生空過了。

  如來正法是什麼?大乘經教。大乘經教對今天眾生的根性,最契機的、最方便的、最直捷的、最穩當的、成就第一殊勝的,無過於念佛法門,持名念佛,總歸在這部經上。我過去學《華嚴》,在《華嚴經》上用了不少的時間,最後看到《華嚴》,《華嚴經》的總結,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到最後歸《無量壽》,《無量壽》是《華嚴》的歸宿。我把這個事情才真搞清楚、搞明白了,完全肯定《無量壽經》跟《華嚴經》是一體,無二無別。彭際清居士講的話我完全同意,一點懷疑都沒有,他說《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華嚴》就是大本《無量壽經》,這個裡頭有個小本《阿彌陀經》,那就是小本。《阿彌陀經》是小本經,《無量壽》是中本經,《華嚴》是大本經,三經一體,三經無二無別。我以為《華嚴經》分量太大了,不是現在一般人之所能受持,所以我就把《華嚴》放下講《無量壽》,過去講過十遍,這是第十一遍。我是真發了這個心,這一生有生之年專講《無量壽經》,專弘《無量壽經》。如果將來有時間,我替《華嚴經》做一個節本,分量大幅度把它簡化,節錄《華嚴》精彩的地方十分之一,現代人就生歡喜心,就願意看了,這是有必要的。我也歡迎年輕的同學們去做,你們做好給我看看,看看你節錄的恰不恰當。節錄最重要一個原則,針對於現前社會,它才管用,契機,決定不能改變原文,這叫契理,契機、契理就是如來正法。

  佛說過,末法時期眾生的根性都是大乘,所以小乘現在眾生不願意學,他嚮往大乘,大乘契機。《無量壽經》是最契機的,往後這個九千年,所以這部經重要,比什麼都重要。如果有這個緣分,可以開專修班,《無量壽經》專修班。過去圓瑛法師一生喜愛《楞嚴》,他在上海辦了一個「楞嚴專宗學院」,他那個佛學院專門學《楞嚴經》的,台灣早年,白聖法師是那個學院畢業的。這也是早年,我出家了,煮雲法師,這修凈土的,他在鳳山,台灣南部鳳山辦了一個「凈土專宗學院」,大概二、三年就沒有了,沒有做成功。這些構想值得參考。專宗,果然是專,果然是宗,符合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教學的目的不能夠離開世尊指導的原則,那就是戒定慧三學,依照戒定慧修學,確實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確實是大乘,這不是假的。所以《無量壽經》確實可以集合志同道合,有志一同在一起學習,把它講貫,演說貫通。將來緣成熟了,這些人在全世界弘揚凈宗,攝受眾生,一向念佛,這無量功德。這個地方肯定六字洪名具足萬德,這話很重要。為眾德之本,世出世法一切道德之本就是這一句佛號。「植者,種植也,即培養也」,這個植就是種植、培養的意思。

  『道禁』,望西云:「為佛道故,制禁諸惡,謂之道禁。」這個就是佛法裡面的小乘戒,小乘戒的內涵就是諸惡莫作。譬如五戒裡頭,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叫道禁,禁止,決定不能做。十善裡面也是的,它分身口意三業,身業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跟五戒相同;口業裡面不妄語,它還有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末後是意業,意業是起心動念,不貪、不瞋、不痴。我們上面一品經就是講的五戒十善,出家在家都必須要學習的,而且要求百分之百的落實。為什麼?這是德本。持戒念佛才是德本,念佛不持戒不行,這個德本被你破壞了,被五惡,五惡是貪瞋痴慢疑;被十惡,十惡是十善的反面,被它破壞了。它真的是德本,萬德之本。為什麼我們天天念阿彌陀佛,還有這麼深重的罪業?照理說應該所有的罪業都消得乾淨,為什麼念佛人還有這麼深重的罪業?念佛不持戒,聲聲佛號裡面都夾雜著五惡、十惡,原因在此地。

  如果現在這個世間人,學佛的同學,修凈土念阿彌陀佛的同學,都能夠將五戒十善修好,不犯戒、不破戒,這個世界不會有這麼多的災難。今天社會地球災難這麼多,學佛的同學能沒有責任嗎?這樁事情,我們每天在早晚課都應當反省,五戒十善有沒有犯?三皈依不必說,為什麼?三皈依是根本做不到,全是假的。而佛法的標準,具足三皈依才是如來真正的弟子。皈是回頭,依是依靠,我從迷惑顛倒回頭,依靠自性覺,這叫皈依佛,我們沒做到;從邪知邪見回頭,依靠正知正見,也沒做到;從身心染污回頭,依靠清凈,這叫皈依僧,也沒做到。所以三皈是假的,不是真的。三皈是總的指導原則,最高指導原則,你一入佛門想拜老師,老師就把最高修學的指導傳授給你,你要念念不忘。你這一生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與它相應,你不相應就錯了,錯了自稱為佛弟子那是什麼?叫冒充佛弟子,不是真的,假的。這假的就有罪,為什麼?因為你沒有做到,讓社會大眾批評佛法,佛弟子是這樣的,這不是丟佛陀的人嗎?讓佛陀被社會大眾醜化了,這些皈依的人要不要承擔責任?要不要受果報?這就明白了。為什麼今天這些學佛的人會做出這些事情,跟佛陀的教誨一百八十度的相反,這是我們要反省的,我們應該要覺悟的。為什麼諺語又說地獄門前僧道多?僧道都是修行人,這個意思就是大多數都到地獄去了。不應該!僧道要證果,道要成神成仙,學佛要成佛成菩薩,那怎麼?修錯了!對於經典的教誨沒有真正懂得它的意思,所以自己不善的行為還相續,不能斷除,不能轉變,依然造作,甚至比世間一般人還要嚴重的過失,原因在此地。

  所以經上說的這個『勿犯道禁』,這句話重要,不能違犯。道禁,「即六度中之戒度也」,布施、持戒。「忍辱者,忍度」,忍辱波羅蜜。「精進者」,精進波羅蜜。凡事都能忍,忍的相狀是隨緣,普賢菩薩十願里的兩種願,「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就是忍辱波羅蜜。能順眾生、能隨喜,對於一切眾生所作所為,只要他不是惡的都能忍,都應該隨順,不執著自己的成見,這就對了。戒律行為的標準,戒經里有明文規定,大乘講「三聚凈戒」,就是戒律有三種,有明文記載的是三種里的一種,這是三藏裡面的律藏,規定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的標準,這是戒律。第二類的沒有文字,佛沒有說,但是我們從第一部分學到的,對於善惡的概念我們了解,對自己、對別人有好處沒有壞處的這就是善。律儀戒裡面,這是有明文規定的,沒有說不吸煙,那我們想想,煙對身體有沒有好處?對大眾有沒有好處?沒有好處。那佛沒有說戒,我們也要把它戒掉。這是沒有明文規定,像這一類的,這一類叫什麼?叫攝善法戒,不吸煙是善法,佛經上沒有說。真正於自己有利益,身心健康有利益,為社會大眾安全有利益,攝善法戒,這對自己的。對大眾的呢?佛沒有說的,對大眾有利益的事情要做,這就是什麼?攝受眾生戒。要懂得!由此可知道,有文字記載的不多,沒有文字記載的就太多太多了。要常常想到,對自己身心健康有損害的不可以做,對眾生有利益的一定要做。所以戒律是活潑的,永恆不變的原理原則。忍辱,人要不能忍就不能得定,所以忍辱是禪定的前方便,也就是你得三昧、得禪定的基礎條件。什麼都能忍,不放在心上,人心清凈,容易得定。精進就能開智慧,所以忍辱、精進後面所得到的是禪定、般若。

  『齋戒』,望西大師說:「齋戒者,八齋戒,故云一日等」。這是在家居士修行,修戒律,他天天做,他做不到,一天,在你休假的時候,你用一天的時間來持戒,這一天所持的戒是出家人的戒,也就是說我過一天出家人的生活。真發心去做,功德無量。『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佛在經中又說,「《寶積經》中文殊師利授記會」,有這麼一段經文,「若有眾生於彼佛土,億百千歲,修諸梵行,不如於此娑婆世界,一彈指頃於諸眾生起慈悲心,所獲功德尚多於彼,何況能於一日一夜住清凈心」。前面經文上有說明為什麼,說明這個世間修善太難太難,極樂世界修善就太容易了,難能可貴,就是不可能的環境當中你能做到,那就太可貴。在古時候,我們持戒修善不可貴,為什麼?人人都做到,社會普遍是這個樣子,在那個社會裡頭找個壞人不容易。現在反過來了,現在在這個社會找壞人太多太多了,找一個善人鳳毛麟角,找不到。極樂世界是太平盛世,人人都是好人,那個世界是找不到一個惡人,修善容易。我們現前的社會跟極樂世界相比恰恰相反,能在五濁惡世不為外面境界動搖,極樂世界的人沒有不讚歎你、沒有不佩服你的。為什麼?他要到這個世間來,他都會被染污,你能不染污,這個不容易,憑這一點他就會佩服你、會讚歎你,連諸佛菩薩都會讚歎你。如果你墮落,你墮到三途,人家看到一點不奇怪,為什麼?正常現象。你一生都能保持,那是稀有,太難得了。

  這個現象怎麼造成的?我們知道,教學。西方極樂世界會變得那麼好,就是一個原因,你一定要知道,阿彌陀佛講經不中斷。那個世界科學比我們進步太多,我們今天的科學技術只能夠用像電視傳播、網路傳播,把現場傳播給你,讓你在屏幕上看到。極樂世界不是的,極樂世界無論在哪個地方,你進講堂去聽經,你真正看到阿彌陀佛在那裡,阿彌陀佛分身,阿彌陀佛化身,化身、分身跟真身一模一樣。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有多少阿彌陀佛?數不清!每一處講堂裡面你去看,都是阿彌陀佛在講經,而且不可思議,你想聽什麼經他就給你講什麼經,你聽到的就是。我想聽《無量壽經》,我聽到全是《無量壽經》;你想聽《金剛經》,我們兩個坐在一起,你聽到的就是《金剛經》,妙!互相不妨礙,一點都不雜亂。想聽華嚴的,真的,他聽的《華嚴經》,想聽般若的,他聽的是《般若經》。

  佛對於一切大眾的教化從來沒有中斷過,一直幫助你成佛。你一成佛跟阿彌陀佛的級別完全相等,你不會比阿彌陀佛差一點,不會比阿彌陀佛欠缺一點,你真正是學到究竟圓滿,拿到阿彌陀佛的學位,稱為妙覺如來,回歸到常寂光。常寂光就是大般涅盤,大般涅盤就是自性,圓滿的自性。我們在這一生有這麼一個機會,現在機會在自己手中,要高度覺悟!如果你要是抓不住,這個機會馬上就溜掉,再一次的得到可不是那麼簡單。所以遇到要知道遇到的可貴,要知道這一次這個機遇是太難逢到,開經偈所說的「百千萬劫難遭遇」,彭際清所說的「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天」,就是你遇到這個《無量壽經》,你聽到這一句名號。無量劫來稀有難逢,你逢到了,你要是不把它抓住,你要不認真干,可惜了!所以首先對這個緣分要有真正的認知,你才不會空過,決定在這一生成就。

  我們再看下面,「又《思益經》曰:若人於凈國持戒滿一劫,此土須臾間行慈為最勝」。這都是佛在講經的時候,他老人家給我們說出的。凈國就是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持戒滿一劫的時間。那在我們現前這個世界,用的是須臾之間,動一念慈悲心,這個殊勝比在極樂世界持戒滿一劫還要殊勝。這個記住,千萬不要把意思錯解了,錯解怎麼?這世界很好,我何必到極樂世界,我不必去了,這個世界修的比極樂世界超勝太多了。你錯了,意思不在此地。這個世界修行太難,所以做一點點好事大家都讚歎你,做再多的壞事別人不批評你、不說你。這都是一句話,讚歎你難能可貴,這麼艱難當中你還能發菩提心,在這種亂世,五濁惡世你還能持清凈戒,太不容易了。真實的讚歎,是你在這個世界裡能夠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放下,那個讚歎是真的,那個不是假的。為什麼?成佛了。你成不了佛,你還得繼續搞六道輪迴,那你怎麼比都比不上極樂世界的菩薩,下下品往生的菩薩你比不上他。為什麼?他一生當中肯定證得究竟果位,我們這不行,我們往前面看看,有地獄、餓鬼、畜生在等著,你怎麼能比得上別人?所以這些話,他讚歎最主要的用意在哪裡?我們知道就是難能可貴。惡世行善太難,特別是現在,你想做一點好事,處處障礙,你還能不退心,還繼續再干。我們讀了這個經文就知道,我們遭受的苦難諸佛菩薩在讚歎,只要我們精進不退、堅持不退,我們求願往生凈土這個願必定成就。

  「又雲」,這也是《思益經》里說的,「我見喜樂國,及見安樂土,此中無苦惱,亦無苦惱名。於彼作功德,未足以為奇。於此煩惱處」,這個「此」就是娑婆世界,就是指我們這個地球,「能忍不可事,亦教他此法」,也把這個忍辱教給別人,「其福為最勝」。極樂世界,我們看看名字,喜樂、安樂。喜樂國,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是極樂世界的正報,安樂土是極樂世界的依報;喜樂國是人事環境,安樂土是物質環境。環境太好了,那個裡頭沒有苦惱,不但沒有苦惱,苦惱的名字都聽不到。譬如我們講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七情五欲,在極樂世界聽不到這個名詞,為什麼?它沒有。苦惱之名沒有,哪裡會有苦惱的事?所以在極樂世界修積一切功德不足以為奇,每個人都在修,每個人都精進。聽經,一堂課不缺,聚精會神在那裡聽講,用的是什麼?菩薩的三慧聞思修,他一聽就明白、就覺悟了。從明了、覺悟上就說的是思,聞思,覺悟之後迷惑沒有了這叫修;從斷煩惱這上說它作修,從他明了說它作思,從接觸這叫聞,聞思修一次完成。這個裡頭沒有先後的,所謂豁然大悟,明心見性。這是極樂世界課堂的狀況。不僅如此,他們有阿彌陀佛同樣的智慧德能,那就是分身化身無量無邊,到他方諸佛剎土去供佛。供佛是修福,去聞法,聞法是修慧,那人家一天這個福慧雙修,我們這個世界人怎麼比?我們修一輩子比不上人家一天。十方世界無量無邊諸佛,每一尊佛說一句話,他所聞到的法就無量無邊,分身跟真身沒有兩樣。在極樂世界,每一天都是過這樣的生活,所親近的是諸佛如來,所接觸的同參道友都是等覺菩薩,你怎麼會不成就!

  我們要想到極樂世界,對於放下名聞利養這樁事情要能忍。慾望前面說了,是六道裡頭第一惡,就是有慾望,慾望是第一個惡事,無論你貪財、貪色、貪名、貪利,你所貪的那個對象就是慾望。所以你要能夠忍,把它放下,遠離它。它對我們的傷害一定要知道,無量劫來到今天,我們不能脫離六道、不能往生都是它害了,還不放下嗎?不放下,這一生又空過了。這個日子還留戀嗎?真搞清楚、搞明白了,不想留戀,我想走了,不再搞這些把戲,那災難來了不是正好嗎?災難來就是我走的時候。所以你心是定的,你心是坦然的,你沒有驚慌,你沒有恐怖,你這一句佛號念到底,今生今世無論什麼境緣,我只抓住一句阿彌陀佛。身外之物學什麼?不取不舍,也就是說別去理它,不重要。雞毛蒜皮小事決定不放在心上,有,隨它去,沒有也隨它去,不要為這些東西操一點心,不要為這些東西起一個念頭,起心動念全是阿彌陀佛。

  讀經,這一部《無量壽經》、這一部註解夠了,我不再搞別的了。學蓮池大師,「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八萬四千行,饒與別人行」,我全放下了,我就是一部經、一句佛號、一個法門。那我還想廣學多聞?暫時放下,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你廣學多聞這個願望就圓滿了。為什麼?每天到十方世界,你分身去的,無論想學什麼法門你還可以同時學。在毗盧遮那佛那裡學《華嚴》,在極樂世界學《無量壽》,在藥師如來那裡學醫道,在香積如來那個地方學烹調,你看什麼都可以學;彌勒如來那個地方學唯識、學法相,你就統統都可以學,有的是時間。現在時間寶貴,很短,把我們拘束在這個裡頭,非常非常有限,這個時間就太寶貴了。我們要把這個寶貴的時間、很短的時間完成凈土,這叫真智慧,這叫真聰明!你要把這個時間浪費了,你錯了,你錯到底了。所以放下要忍,忍才能放下,不忍放不下,一定要能忍。我們自己從忍辱得無比殊勝的利益,也教別人這個方法,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所以說是其福最勝。

  「又《善生經》曰:彌勒出時百年受齋,不如我世一日一夜,何以故?我時眾生具五滓故。善男子,是八戒齋,即是莊嚴無上菩提之瓔珞也」。「以上廣引多經,以證此土行人於飲苦食毒未嘗寧息之中,仍能齋戒清凈,忍辱精進,故其功德遠勝於他方國土。於此土修行,若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十日十夜,勝於他方諸佛國中為善千歲。」念老在此地做了一個總結,這個總結結得好。上面引用這麼多的經論,都是來證明此土行人於「飲苦食毒未嘗寧息」,這八個字不就是我們現前社會的寫真嗎?在這樣的環境當中能忍,還能夠齋戒清凈、忍辱精進,這個功德太殊勝!這樁事情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你為什麼能行?這是證明我們過去生中曾經積功累德,養成深厚的善根。就像《彌陀經》上所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少、福德少,或者是緣不具足,都不能往生。往生的人,無論是什麼人,這個世界各行各業、男女老少,只要真正能往生凈土的,他必定是具備這三個條件。善根是什麼?對於這個法門他真信、他真解、他能證,明了;福德是他真干,真正能夠依教奉行,這個人有福。

  真的能忍,我們看《了凡四訓》,很多同修都看過。你看了凡先生,每一次參加考試,都有很多同學、朋友一起去參加考試,他對於這些人當中,他判斷是哪一個人,這一次一定會考中。他所說的那些人,考試放榜之後真的都被他說中,所以人家以為了凡先生看相算命的功夫不錯,其實不是的,他也不會看相、也不會算命。他憑什麼判斷?這個人老實,這個人謙虛,有德行,他從這裡判斷的。老實人,謙虛的人,恭敬的人,他什麼?神保佑他。過去考取功名,這個習俗裡面講的是祖宗積德、神聖保佑,他一定考取。他自己好像考進士,第三次才考中,考舉人也不是一次就考中,這不就是跟《彌陀經》上所說的一樣嗎?條件是善根、福德、因緣,你具足這三個條件,像了凡先生講,你一定往生,你一定沒問題,就是這麼個道理。不是他會算,不是他有神通,他看你有沒有善根福德因緣。

  因緣在這個世間是常常能夠遇得到的,但是遇到相不相信,有問題;遇到不相信,等於沒有遇到。這三個條件同樣的重要,真正能信能解、能行能證,遇不到這個機會,這一生也是空過。遇到這個機會,緣分遇到,他不肯真干,他對於經里的意思體會不深,什麼原因?自己的意思、成見很重,相信自己,不相信佛經。這我們都要多想想,要認真去反省,有沒有這個毛病?我們是真信佛還是假信佛?信佛,又以為自己想法、看法是正確的,那跟佛就相違背,就不信了。所以半信半疑,這是念佛人最大的障礙。後面會講到。縱然他將來能往生,他生在邊地疑城,不能入品,就是下品下生他沒分。生邊地疑城那算是不錯了,也很難得,在邊地疑城要待五百年,回心轉意、懺除業障,才能入下品下生這個位次。佛陀慈悲,在這裡教導我們、勉勵我們,要真行,要深解。解得淺,不行,深解!這經上「深解義趣」,要懂得這句話。深解,你的疑情才能真正斷得乾乾淨淨,無論遇到什麼境界你都不會懷疑,成就自己無量功德。這個功德就事論事,就眼前的事,你所修的功德確實遠勝於他方國土。

  於此土修行一日一夜,我們有提倡這個方法,有很多同修在做,告訴我很殊勝。這是什麼?工作非常繁忙的人,沒有時間修行,你在一個月,一個月選一天,你休假的時候一天,一天二十四小時不中斷念阿彌陀佛。如果有幾個同參道友,三個五個、十個八個都好,在一個安靜的地方,有兩個人來護持,就是供給飲食、茶水。你想喝的時候,想吃的時候,真正念佛的時候不必大家一起吃飯,用不著,誰餓了,誰就吃,吃的、喝的擺在旁邊,有人照顧,你想吃就吃。功夫不間斷,佛堂裡面佛號聲音不間斷。只求一樣,念佛的聲音一致就可以了。念佛的時候,每個人身體狀況不一樣,昏沉的時候拜佛,一般的時候繞佛、走動,繞累的時候坐下來念佛,叫止靜,坐下來。不必求大家一致,他在那裡繞佛,他在旁邊止靜,我在這裡拜佛,都不干擾,大家在一個小佛堂。真精進,真得利益。一個月修一天,一年修十二天。這種修行方法一日一夜,真的勝在無量壽國(在極樂世界)為善百歲。極樂世界修行太容易、太殊勝了,十方世界不能為比。這是讚歎你在這麼苦的環境當中,你還能修行,好比一個人被關在監牢獄裡頭,雖然身被關在監牢獄裡頭,他念佛還是不中斷,心行都善,這個人一定得佛加持,他能夠脫離牢獄之災。十日十夜就勝在他方諸佛國土為善千歲,這些話都是鼓勵修行。

  『飲苦食毒』,「望西謂既飲八苦水,復食三毒味也。」今天我們的水可能不止八苦!這些化學成分太多了,沒有乾淨水飲用;毒也不止三種。八苦、三毒是佛在經論當中常常提醒我們,現前六道眾生所處的環境就是八苦、三毒。三毒是貪瞋痴,後面還有兩個不要忘記了,貪瞋痴慢疑五毒,這個五毒造成五濁惡世,我們生活在這個環境裡面。五濁惡世其實不是真的,像一場惡夢,但是人在夢中不知道作夢,他真受苦,叫八苦交煎,這個事實真相不能不知道。實實在在都是迷失自性造成這些幻相,勞苦諸佛菩薩到處慈悲教化,這是事實真相。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末後五陰熾盛。八苦前面七個是果,後頭一個是因,五陰熾盛是因。五陰是什麼?色受想行識,用現在的話說是精神、物質,這些慾望是前面苦因。如果我們能夠把色受想行識放下,那就離苦得樂,放不下叫八苦交煎。三毒是八苦的總因,貪瞋痴,全是從貪瞋痴裡頭變現出來的。

  『未嘗寧息』,寧是安寧,息是止息,無量劫來一直到今天,不但它沒有止息,它還不斷在增長。慾望在今天沒有止境,所以災難現前。古人知道,現在人自以為聰明,藐視古人,不敬祖宗,不尊聖賢,到最後怎麼樣?不知道自愛,當然他不會愛別人。這一點我們要知道,自愛才會愛別人。他不自愛,他怎麼會愛別人?所以他才會造殺盜淫妄這些惡。殺盜淫妄酒叫五惡,貪瞋痴慢疑是惡因,怨恨惱怒煩是惡的緣,因緣聚會殺盜淫妄就現前,惡業就成就了。惡業成了之後,下面果報就來了,從個人,你身心不健康,這是你個人的果報;你居住的環境許多災難,水災、旱災、風災、地震,這些災難統統都來了,包括地球的暖化,溫度不正常,忽冷忽熱。這些事情,最近這幾年肯定一年比一年嚴重,一月比一月嚴重,只要稍稍留意媒體的報告你就清楚了,很可怕。全是自作自受!我們真正明白了,不能不回頭。真回頭就要聽從經論裡面的教誨,要把這部經當作什麼?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專對我講的。佛慈悲,我要接受,別人接不接受沒有關係,不是對他講的,對我講的,我要感恩,我要懺悔,我要改過,我要依教奉行。聽從世尊教誨,求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那你就對了。今天時間到了。


推薦閱讀:

凈土大經科注 (第四0七集)
凈土宗的信到底是信什麼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四六五集)
二O一四凈土大經科注  (第三七七集)
二零一四凈土大經科注  (第二二三集)

TAG:凈土 | 三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