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言網 | BBC地球頻道——善於操控動物的十大寄生蟲

殭屍螞蟻真菌(偏側蛇蟲草菌Ophiocordyceps unilateralis)

螞蟻是非常專業的導航者,當它們在尋找食物時所使用的路徑通常非常高效。但在泰國、非洲和巴西的雨林中,萊氏弓背蟻被一種稱為偏側蛇蟲草菌的寄生真菌所劫持(參考上圖)。

當孢子感染了在雨林中搜尋食物的螞蟻后,在寄主體內花費3~9天成長,當真菌準備完成它的生命周期時,便會把它的奴隸變成如殭屍一般被控制著離開安全地帶。

2009年一項研究顯示,這種螞蟻通常都會去往同樣的目的地,在樹頂的25厘米處一個濕度剛好適合真菌生長的地方,並用它的下顎咬住樹葉後死去。

24小時內,真菌絲體從遺骸中形成,最終菌柄從螞蟻體內破殼而出,並把孢子再次散播到雨林的地面上等待感染更多的螞蟻。這個場景有點像外星人中破胸而出的畫面,只不過比較人道的是,真菌撐破它腦袋出來時螞蟻已經死亡了。

一條線形蟲從蟋蟀體內游出。

死神線形蟲(線形蟲動物門Paragordius tricuspidatus)

這類寄生蟲可以長到腳部一樣長,看起來就像一條煮熟的義大利面。但要完全成熟,它需要召喚它的僕人——一隻蟋蟀或蚱蜢。

最初,一隻昆蟲幼蟲,例如蚊子或蜉蝣吞下了非常小的線形幼蟲,當它們出現在水面上被蟋蟀或蚱蜢獵食後,線形蟲開始在蟋蟀體內成長。

但成蟲的最後一個步驟需要在水中進行,但蟋蟀一般是不會游泳的,或甚至不喜歡靠近水邊,所以線形蟲需要找個法子。

線形蟲通過改變蟋蟀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來強制它跳入附近的水中。而倒霉的蟋蟀只能活活淹死,線形蟲這時才破體而出進行繁殖。

從外觀上看,你無法區別出蟋蟀是否被感染了,但在神經系統上寄生蟲已經控制住宿主的身體。阿爾伯克基市的新墨西哥大學Ben Hanelt在專門研究寄生蟲,他提道曾經見到一隻不幸的宿主體內居然出現了32條寄生蟲。

一隻身上帶有蟹奴屬卵塊的普通濱蟹。

寄生藤壺(蟹奴Sacculina sp.)

如果你以為能讓蟋蟀認為自己會游泳已經非常厲害了,那這種寄生藤壺將會把奪取身體控制權的能力發揮到另外一個境界。

蟹奴屬可以通過爪關節處的裂縫進入到寄主蟹體內,它可以褪了外表硬殼後把自己擠進縫隙里。這時,比起一般黏在船底下的藤壺,它看起來更像一堆鼻涕蟲。

在裡面安家後,它會劫去螃蟹的營養成分並把寄主變成繁殖的工具。當藤壺完全長成後,它看起更像一個柔軟而跳動的蛋黃。

如果螃蟹是雌性,蟹奴屬會強制它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幫忙照顧成千上萬的藤壺幼蟲。但如果螃蟹是雄性,它會被雌性化以便完成相同的任務,其中包括不只是被奪去的生育能力,還會長出更大的下腹便於攜帶藤壺幼蟲,而且停止長出防衛用的蟹爪。

一隻被綠帶囊蟲控制住的琥珀蝸牛。

綠帶囊蟲(雙盤吸蟲Leucochloridium paradoxum)

如果你發現一隻雙眼帶有漂亮花紋的蝸牛,上面妝點著翡翠綠和橄欖綠的條紋,帶著深灰色的斑點,還有個褐色的頂端,可不要被驚到。你看的不只是一隻盛裝出現的蝸牛,它還是一隻感染了寄生扁形蟲的蝸牛。

首先綠帶囊蟲會把自己擠進蝸牛的觸角中,所以它們看起來像十分絢麗活躍的毛毛蟲,而這正是附近鳥兒們最愛的零食。

然後寄生蟲控制著蝸牛的動作。2013年,波蘭弗羅茨瓦夫大學的Wanda Wesolowska和Tomaz Weslowski發現感染的蝸牛行為明顯有別於其它沒有感染的同伴。它們會出現在更容易暴露和明亮的地方,爬到植物的更高處,這可能是為了讓在找食物的鳥類更容易發現蝸牛。

當寄主被鳥類吞下後,寄生蟲可以在內繁殖,然後繼續循環它們的生命周期。

褐斑瓢蟲攜帶著一團寄生蟲繭。

瓢蟲寄生蟲(瓢蟲繭蜂Dinocampus coccinellae)

這類黃蜂需要寄主來保護自己的蟲卵不受掠食者侵害。所以還有什麼保鏢能比一隻帶著致命警示的昆蟲還有用?

瓢蟲看起有點像個卡通公仔和可愛的便當盒,不過它們完全可以保護好自己,當被侵擾時,它們會釋放出噁心的毒氣,而它們的硬殼更是帶了亮紅和黑點來警告掠食者其危險性。但面對寄生蜂時它們完全沒有招架之力,寄生蜂每刺一下便會留下一個卵。

當蜂卵孵化後,幼蟲會在瓢蟲內臟上啃穿個洞,然後破開它的下腹,在腿間吐絲結繭。這個時候,瓢蟲已經變成了一個「保鏢」來保護蟲繭。儘管如此,它依然還活著,如果有掠食者靠近,它還會拍打和抖動自己的腿部還驅趕對方。現在還不清楚為什麼它會有這樣的行為,也有可能是幼蟲預留的毒液引起的。

更讓人訝異的是,2011年的研究中發現四分之一的殭屍瓢蟲在被侵害的過程中一直活著。

一隻扁頭泥蜂從美國蟑螂體內爬出。

扁頭泥蜂(Ampulex compressa)

扁頭泥蜂的身體有一層金屬光澤的表皮,雙腳上是帶了點亮猩紅的祖母綠。通常發現在亞洲、非洲和太平洋島嶼上的熱帶地區,它看起來很漂亮,但不幸的是蟑螂和它撞上了。

它的大小大概是蟑螂的六分之一,但這個並不能阻止它的行動。首先,它先針蜇一下並讓蟑螂癱瘓,然後在蟑螂腦子裡注入神經傳遞素來再劫持它的思想。這樣,蟑螂便成為了一個孤立無援的殭屍。

在快速吸幹了蟑螂的血後,扁頭泥蜂把它的觸鬚咬掉,然後像套了頸圈的狗一樣被控制著回到自己巢穴中。在那裡,它把卵產到蟑螂的腹部上,並用石子阻擋其逃脫。但那倒霉的蟑螂甚至沒嘗試逃跑,即使生理上它可以做到。它只是乖乖的坐在那裡,然後幼蟲把它活生生的啃食殆盡。最後,長大的扁頭泥蜂從蟑螂體內破體而出。

弓形蟲

弓形蟲(剛地弓形蟲Toxoplasma gondii)

這種單細胞生物是在所有控制寄主行為的寄生蟲中最有名的了,可能是因為它非常接近我們的生活。它通常會感染老鼠和耗子,然後被貓吃了後在體內繁殖。

2007年的一項研究顯示,感染後的老鼠會忘記對貓氣味的恐懼。相反,它們會被貓尿中的信息素所吸引。因此,這些感染動物不會選擇再把自己隱藏在地板下,而更喜歡在它們的貓科掠者面前出現,從而讓寄生蟲找到它的終極目標:貓的胃部。

大概有30~60%的人類感染了弓形蟲病,但我們還不清楚寄生蟲是否也會影響到人類行為。2006年加利福尼亞州聖巴巴拉市美國地質調查局的Kevin Lafferty發現了感染弓形蟲病的人類在性格上變化的部分證據。至今為止,這只是一些關聯點,依然沒有正確的結論。但是,Lafferty說道:「我更關注其因果關係。」

弓形蟲在精神分裂病人中也很常見,但這裡我們不甚明確是否意味著這就是它的效果。「精神分裂是種非常複雜的綜合症,可能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Lafferty說道。他強調說許多感染弓形蟲的人也沒有精神分裂,而患有精神分裂的病人中也有許多人沒有感染弓形蟲。「所以,我可以明確的說弓形蟲只是精神分裂症的其中一個關聯因素。」

狂犬病毒從宿主體內逃脫。

狂犬病毒

你可能以為像狂犬病毒這種不應該算作寄生蟲,但作為一個生物學家看來,它的確是屬於寄生蟲類。「我會把狂犬病毒和流感病毒稱為寄生蟲,因為它們會損害宿主的健康,或犧牲宿主來達成利自目的。」喬治亞洲亞特蘭大艾莫利大學的Levi Morran說道。

狂犬病毒是非常讓人恐懼的一種寄生蟲,因為它似乎模糊了人類和動物間的界限。這種病毒可通過唾液傳播,通常發生在抓傷或被咬之後。它讓動物——通常是犬類和蝙蝠,有時候是人類——更有攻擊性,強迫它們通過抓咬來傳播病毒。

「狂犬病毒可以控制非常大範圍的不同神經信號,包括改變行為習慣,甚至會失去運動控制能力。」華盛頓ICF國際諮詢公司的Andres Gomez說道。「這之後,有時候會致使吞咽困難導致飢餓、低血糖和脫水產生。」

人們推測它會使宿主產生恐水感,但這依然是個迷。「當病人想要喝水或之後看到水時會不由自主的抽搐。」Gomez說道:「但這並不是恐懼。」

H1N1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

是的,就是流感。2010年紐約市賓漢頓大學的Chris Reiber和她的同事發現一些證據證明流感病毒讓人們更熱愛社交。

他們發現,接受了流感疫苗的人,在48小時後明顯比在48小時前和更多人和更大和群體進行互動。感染的宿主更有可能去泡吧和參加派對。

這只是其中一個研究,而且是最小型的一個,但這總讓人有一種非常險惡的感覺。這些方法應該對病毒十分有益,因為它會在癥狀出現及宿主病倒前盡量讓他們去接觸並傳播給更多的人類。

感染了裂頭絛蟲的三刺魚。

裂頭絛蟲(Schistocephalus solidus)

我們周圍都是寄生蟲。大多數種族會活得比一種寄生蟲還長,而寄生蟲體內也會有其獨特的寄生蟲。在某些情況下,一個宿主體內會存在有不同目的的寄生蟲,它們需要通過競爭來控制宿主行為。特別是當其中一種寄生蟲已經準備移動到另外的宿主,而另外一種寄生蟲卻還沒準備好的情況時。

為了觀察這種情況,德國普倫縣馬克斯·普朗克演化人類學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volutionary Biology)的Nina Hafer讓一種稱為橈足動物(白色大劍水蚤)的小甲殼綱動物感染了多種絛蟲(裂頭絛蟲)。這些絛蟲最終需要移動到一種叫三刺魚的魚類寄主上,為了達到目的它們會控制橈足動物的行為,讓它更加活躍,更容易被三刺魚看到并吞食。

如果兩隻絛蟲同時準備好移動到新宿主上,它們對橈足動物的行為影響會更強烈,可以看出它們在通力合作中。

但是,如果老絛蟲想要離開,但它和另外一個年輕的絛蟲分享同一個宿主,而對方還沒準備好時,橈足動物宿主也會活躍起來,看起來就像年輕的絛蟲並不存在似的。

Hafer和Milinski一直在爭論老絛蟲是否真正的壓制住了年輕的競爭者。


推薦閱讀:

譯言網 | 【聚合翻譯】超級食物
完全依靠個體自身去選擇他們認為最好的生活-譯言精選
譯言網 | 亡靈驅魂者(上)

TAG:地球 | 動物 | 寄生蟲 | 操控 | 譯言 | 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