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粉憑什麼欺負中國消費者「錢多人傻」?

幾年間,進口洋奶粉價格大漲。在東南亞或者韓國等國家,這些產品的價格都僅僅只為中國內地市場的一半。特福芬奶粉在德國售價僅為內地銷售價格的1/4。「洋奶粉」在中國內地的售價是名副其實的全球最高。連日來,記者調查發現雖然進口奶粉存有過關等成本,但是遠遠沒有達到令價格連連翻番的地步。而國外原裝進口奶粉價格在國內定高價,更多 是 受消費心理影響(5月16日《廣州日報》)。

導致洋奶粉在中國內地售價全球最高,這不是哄抬物價,欺負中國人「錢多人傻」嗎?洋奶粉瞄準了中國內地消費者「高價格意味著高質量」的購物心理,無疑是其想漲就漲,猛掏中國消費者的腰包的重要原因。

但是毋庸諱言,三鹿奶粉事件以後,國產奶粉面臨信任危機,消費者對國產奶粉恨鐵不成鋼,更是關鍵中的關鍵。雖說洋奶粉偶爾也傳出質量醜聞,但是與國標降低、因各種原因頻頻被曝光的國產奶粉相比,洋奶粉的口碑要好得多。洋奶粉逐漸掌握了國內中高端奶粉市場的定價權。部分洋奶粉定價內外有別,在中國市場想漲就漲,底氣十足。而中國消費者對洋奶粉愛恨交加。

國家發改委曾約談17個行業協會,要求暫緩漲價,食品行業是約談重點,奶粉行業(包括洋奶粉)也不例外。入鄉隨俗,洋奶粉不應是中國市場的價格獨立王國,想漲就漲,想漲多少就漲多少。雖說消費者普遍信任洋奶粉,但是消費者尤其是低收入者承受能力有限,如果洋奶粉無休止漲價,部分消費者也可能少喝奶粉,改吃米粉、改喝米湯,或者改弦更張,重新購買國產奶粉。最後傷害的還是洋奶粉企業自身。

對於國產奶粉來講,在喧囂的洋奶粉漲價漩渦中,價格相對便宜,無疑是競爭優勢籌碼。但是,國產奶粉能否抓住洋奶粉頻頻漲價的契機,振興中國乳業,重新取得消費者的信任,奪回市場,有許多事情要做。這一方面需要國產乳企拿出誠意,利潤血管里流淌道德血液,加強行業自律,從奶源到生產、銷售諸環節都嚴格把關。另一方面,職能部門要提供權威說法與科學檢測數據給國產奶粉正名。

唯有從源頭上下工夫,從制度上強化、落實,監管好奶粉質量安全,及時公布檢測信息,讓制度發揮決定性的作用,讓國產奶粉少陷入「這門那門」,才能逐步化解國產奶粉信任危機,逐步打破洋奶粉定價話語權,讓洋奶粉改掉任性漲價的傲慢脾氣。


洋奶粉價高 經銷商是推手2012年05月17日 紐約文摘 推薦 來源:新華網

  三聚氰胺風波後,老百姓們就倒向了洋奶粉一邊,昨日有媒體驚呼「國內部分高端洋奶粉全球最貴,價格系原產地4倍」。

  對於這樣的差價,雀巢公司予以了否認,並向《法制晚報》記者表示,進口的特殊配方奶粉價格和其他市場差不多。

  特福芬德國總部對本報稱,因為涉及各種附加費用,進口奶粉的價格趨高很正常。

  本報採訪專家及國外廠家得知,洋奶粉在華價格,都是由國內經銷商掌控。

  公司稱

  進口奶粉貴「正常」 也沒差太多

  「特福芬有機嬰幼兒奶粉2段國內價格為318元。到原產地德國官網一查,其公布的價格僅僅為9.95歐元(約合80.7元人民幣)」,對於原裝進口奶粉這麼大的差價,德國特福芬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歐洲的、美國的還有其他地方的奶粉價格肯定不一樣,因為涉及各種附加費用,進口產品價高很正常。

  「無論是衣服還是別的任何產品,出口到中國價格肯定都高,這沒什麼奇怪的。」他表示。

  雀巢中國公司公關在回應《法制晚報》記者時表示,雀巢大部分奶製品產於國內,進口奶粉很少,佔比少於雀巢在華奶粉銷售總量的5%。只有一些特殊配方奶粉是進口的,價格也和其他市場近似。

  比一比

  國內就是貴! 高過原產地價3倍

  幾年間,洋奶粉均價已經從200元邁上了300元大關。記者發現,育兒論壇的一個老話題就是「一個月要花多少奶粉錢才夠」。有網友稱:「我家的一歲半喝明治一個月五六百!」「我家寶吃的美贊臣一個月合一千多塊錢吧!」網友紛紛叫苦:「養個孩子真費錢啊!」

  洋奶粉「掏空」了中國家長的錢包。記者統計原裝進口奶粉發現,洋奶粉都上演了「進口翻倍記」。其中,多美滋國內價格比馬來西亞要貴上近5倍,德國特福芬貴上3倍,雀巢也貴上近1倍。

  多美滋主要銷售區域為東南亞和中國,而相比之下,多美滋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價格比馬來西亞和越南分別高出了近5倍和近1倍。國內購買特福芬有機嬰幼兒奶粉2段價格為318元,但記者登錄該公司德國官網發現,相同產品價格僅為9.95歐元(約合80.7元人民幣),是國內銷售價格的約四分之一。

  一位奶粉零售商說: 「70%-80%的雀巢奶粉都比4月貴了8%。」僅去年,就掀起四次洋奶粉漲價浪潮,漲價幅度都達到10%左右。

  美國貨:多美滋

  翻身產品:多美滋金裝多樂加(900克)

  翻身差價:1-5倍

  馬來西亞:5.78美元(約合36.5元人民幣)

  越南:17.2美元(約合108.7元人民幣)

  中國:200元人民幣

  德國貨:特福芬

  翻身產品:有機嬰幼兒奶粉2段

  翻身差價:3倍

  德國:9.95歐元(約合80.7元人民幣)

  中國:318元人民幣

  專家說

  關稅成本遠低於漲價幅度

  北京東方艾格農業諮詢有限公司乳品分析師陳連芳在接受《法制晚報》記者採訪時說:「三聚氰胺事件之後,洋奶粉就沒降過價。」

  著名奶業專家王丁棉表示,進口小罐成品奶粉增加的成本主要為海關進口關稅和檢測費,這兩項大約佔到原售價的28%至30%。除此之外,如果奶粉長期積壓在口岸,可能會產生少許的停倉費用。

  而即使加上運費等費用,一罐重量為850至900克的進口成品奶粉,比起大洋彼岸,增加的成本也僅為80到90元。

  今年2月,海關總署發出了進口乳製品再創新高,觸發特保日期逐年提前的監測預警。「但這也只是洋奶粉要把市場利潤最大化的託詞。」王丁棉說,關稅是根據進口量而觸發翻番機制的,有漲有降,洋奶粉卻實行「有漲無降」的機制,導致漲價不斷。

  國內經銷商掌控價格 擅自漲價

  陳連芳說,進口奶粉在各國的銷售沒有一個定價標準,確實是由經銷商自己掌控。「就拿特福芬來說,德國總部肯定不會管,因為就是在中國定個天價,他們也不會多出任何油水。」他說。

  「洋奶粉的價格肯定是不合理的。」陳連芳告訴記者,國內經銷商唯利是圖,根本不顧消費者基本利益,使得洋奶粉價格一漲再漲。

  本報記者連線荷蘭美素佳兒奶粉中國經銷商富仕藍食品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說,國內價格是荷蘭商家定的,經銷商只能在這個基礎上加上各自的利潤並根據國內的市場需求定價。同一款奶粉,國內不同的經銷商報出的市場價格差異很大。德國特福芬公司相關負責人也稱,國內價格由中國經銷商自定。

  究真相

  洋奶粉早拿下中國定價話語權

  先有三聚氰胺風波在國內奶企中爆發,後有糾纏不清的蒙牛伊利之爭,而這其中「暗藏」的是國內奶企將所佔的市場份額拱手相讓。英國路透社就稱,國外的奶粉生產者正準備進一步鞏固在中國市場的統治地位。

  文章指出,中國國產奶粉的市場份額從半壁江山迅速下降到20%-30%,外資品牌的市場份額迅猛增長到70%-80%。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的龍頭位置全被洋品牌攬去。

  陳連芳表示,外國品牌主要是在高端市場,卻佔到中國市場的65%-70%。

  有了如此的地位,洋奶粉直接掌握了國內奶粉市場的定價話語權,齊刷刷地連番漲價。零售商說:「它們都是大品牌,價格早就都漲了。」

  波士頓諮詢公司預計,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未來對全球的貢獻率達51%。面對如此讓人流口水的中國市場,洋奶粉推出一波又一波的漲價潮。

  看人家

  澳大利亞

  奶粉價格三年不變

  「聽到國內奶粉又是喊漲聲一片,忍不住又來說奶粉的問題了。」一位網友這樣說, 「我們來到悉尼的時候,周邊幾家店內奶粉的價格都在15到16澳元之間,後來近三年的時間裡一直斷斷續續地買奶粉,一直都是15到16澳元這個價格。」

  美國

  一年也就漲兩美元

  今晨,在美國生活的斯通給記者講起了美國奶粉的價格。他告訴記者,美國市場上食品的價格也是悄無聲息地全面上漲。不過,有人統計發現,雅培和美贊臣的產品一年內大約只上漲了兩美元。

  怎麼辦

  無需盲目追捧 國產品牌也不差

  對於出現如此大的落差,陳連芳說:「美國的奶粉就是普通食品,就像速食麵一樣,沒有壟斷,價格很自然。但是到了中國,奶粉就被炒成了奢侈品,或者是保健品。」

  「中國消費者有點崇洋媚外,『輸也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讓不少人一味追求洋奶粉。」他說。

  面對越來越貴的洋奶粉,消費者該怎麼辦? 陳連芳出了兩招:經濟條件好的,可以去國外買回來,價格自然比國內便宜不少。不然就踏踏實實買國產品牌,因為從技術層面上看,不同品牌的奶粉營養不會有差別,都是按照國家標準配方而制。

  「洋奶粉價格估計不會降,而它是一種普通食品,並不是戰略性物資,所以政府不會出手干預。」 陳連芳說,「不過,政府應該制定完善的遊戲規則,對各大企業進行約束,一旦違反就要進行懲罰。只有在機制完善的基礎上,才能改變目前的狀況。」

  本版文/記者 王進雨 程磊 郭悅

  實習生 高小娟(法制晚報)


雀巢收購惠氏奶粉 洋奶粉提價或"肆無忌憚" (圖)2012年04月26日 紐約文摘 推薦 來源:中國網

  天津北方網訊:  近日,雀巢和輝瑞兩家企業分別發布消息稱,雙方已達成協議,雀巢以118.5億美元收購輝瑞旗下營養品業務,即惠氏奶粉業務。至此,達能與雀巢就收購惠氏的「競爭」也塵埃落定。儘管這一交易還需要包括中國商務部在內的監管部門的審批,但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奶粉市場的格局將因此發生改變。  達能與雀巢兩大巨頭就收購惠氏的「競爭」如同一場驚心動魄的競拍。去年7月份,國際製藥巨頭輝瑞對外宣布將營養品和動物保健品的業務剝離,以將重點放在核心的製藥業務上。隨後首輪競標拉開大幕,蒙牛、雀巢、美贊臣、達能、亨氏、雅培等各家均有意收購,在去年聖誕節前提交了第一輪報價之後,亨氏、美贊臣等企業已經落選,到今年3月份,僅有雀巢和達能兩家企業進入第二輪報價階段。  達能和雀巢進入第二輪報價後,據外媒報道,達能擬與美贊臣聯合競購,之後再按地區或品牌來進行拆分,而雀巢則為了通過反壟斷審查,準備先全部吃進,再拆分掉可能造成壟斷的部分。兩家企業在擬定自家的競購政策後,雀巢便拋出90億美元的試探價,點燃了最後的硝煙,上周末達能一口氣增加競購金額至110億美元,以便甩開雀巢,但雀巢對惠氏營養品志在必得,再度加碼,23日宣布將價格拉高至118.5億美元,比市場估值100億美元高出18%。  至此這一場競購,在經過幾度峰迴路轉之後,讓奶粉大佬們垂涎欲滴的輝瑞營養品業務惠氏奶粉最終被雀巢以118.5億美元的價格「收入囊中」。  雀巢方面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項交易還需通過商務部批准,雀巢很快就會向商務部提交申請。輝瑞方面則預期,如果獲得有關監管部門的批准和滿足了其他先決條件,營養品業務的剝離將於2013年上半年完成。至於完成交易後是否還繼續保留惠氏品牌,雀巢和輝瑞雙方都表示,具體細節和轉讓方式還在進一步談判之中。  此外,雀巢方面預計,此次所收購的惠氏業務2012年的銷售額將達到24億美元,輝瑞公司營養品業務對雀巢是「一個出色的戰略補充」,其強勁的品牌和產品線,保障業務成功的優秀團隊,以及市場覆蓋對雀巢現有的嬰兒營養業務是一個極好的補充。  洋奶粉提價或「肆無忌憚」  對於此次雀巢收購惠氏奶粉,業內人士認為,將改變我國奶粉市場格局。「雀巢+惠氏」的構成,將佔到洋品牌嬰幼兒配方奶粉在華市場規模的30%左右。但業內分析師也指出,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以後購買洋奶粉可能要花上更多的錢了。  「雀巢收購惠氏後,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的格局也隨之發生變化。」乳業專家表示,根據中投顧問發布的一份報告,目前我國奶粉市場上多美滋、美贊臣、雀巢、雅培、惠氏的佔比分別為16.76%、12.06%、10.58%、7.29%和4.72%。但業內普遍認為,在一二線城市的排名應該為美贊臣、多美滋、雅培、惠氏、雀巢。由此可見,雀巢惠氏成為一家之後,將拉開前三強與第四名之間的差距,形成較為明顯的三分天下格局。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分析師指出:一方面,兩大品牌的整合有利於提升奶粉的整體質量,另一方面,隨著雀巢對惠氏的收購,市場佔有率大大提高,會對國產奶粉造成更大壓力。而對於消費者普遍關心的價格問題,「兩年不到,洋奶粉漲價4次,若收購成功,那麼洋奶粉在中國市場集中度將加速提高,更大的話語權或將導致今後洋奶粉的提價更加肆無忌憚。」一位不願具名的行業分析師表示。  近年來,包括惠氏、雀巢在內的洋奶粉不斷提價。有統計數據顯示,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來,洋奶粉已多次漲價,部分外資品牌奶粉的價格上漲了50%左右。就在本月,雀巢奶粉剛剛宣布提價10%。
推薦閱讀:

策略:以消費為中心,二個基本點格局形成
消費超過1000元,組織都知道
也談大數據殺熟
中國已步入消費升級拐點,未來這四個行業成賺錢風口!
大陸遊客消費能力世界第一

TAG:中國 | 消費 | 消費者 | 奶粉 | 欺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