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北齊石造像

砂石釋迦像 北齊 高44·3厘米 估價:RMB30000一50000砂石雕刻,釋迦雙目微睜,面容慈祥·雙手殘缺,然依稀可見說法姿態,結咖跌坐於石台之上;圓肩,衣式具有鍵陀羅藝術風格。雕刻手法柔和簡潔,體態優美。背光平素,傷殘。石座正面凸刻二獅戲珠圖,另三面題刻因風化而湮滅,僅可識見"天統四年五月十二日佛弟子□信女……"等字。

石灰岩釋迦牟尼立像 北齊 高186·7厘米 估價:RMB2O00000一2400000 成交價:RMB2523515此立像由石灰岩雕成,將釋迎牟尼的姿態、舉止和神情刻畫得惟妙惟肖。佣像造型端莊,面目清秀,安詳的神態和流暢的衣紋也刻畫得十分逼具,尊者形象令人耳目一新,為石造像中的上等之作。
山東省青州市北齊彩繪釋迦造像

  1987年11月17日,此像與東魏彩繪菩薩像同出土於青州市駝山路南部。釋迦造像用石灰石雕刻。像高97厘米,下有直徑14厘米、長22厘米的榫。基座已佚。為單體圓雕造像。釋迎造像螺形高髻,面相較清瘦,雙耳下垂較大,眉目清秀呈微笑狀;造像手施無畏與願印,身著通體肥袖袈裟,內穿圓領長裙,赤足立於蓮芯上。釋迎造像肢體部分無雕刻衣紋,用軀體各突出部位表現其身材,為北齊特有的雕刻技法。

  釋迎造像彩繪保留完整,色彩鮮艷如初。其面部、手、足的皮膚外露部分貼金;高髻、長裙的圓領,袈裟的周邊用寶藍色彩繪,長裙的下擺用赭石色彩繪,袈裟圖案的花紋邊框用石綠彩繪,袈裟的底色為朱紅。邊框圖案製作極為精美,系用金箔製成寬不足0.5毫米的金線組成外框,框內用黃金製成三角、棱形的縷孔圖案,用鏨金技術固定於石頭上,其技術高超而嫻熟,花紋精緻而美觀。

  釋迦造像保存完整,時代準確,其雕刻技術極為高超,彩繪工藝極為精良,並且彩繪保留完整,與東魏彩繪菩薩造像一樣,釋迦彩繪造像為北朝青州南陽寺的遺物,該造像與青州市博物館收藏的北齊武平四年(573年)《司空公青州刺史臨淮王像碑》為同一寺院、同一時期的遺物。

  以上三件北朝彩繪造像,是青州地區乃至我國北朝佛教石刻藝術的精品。過去,青州地區出土了不少北朝佛教石刻藝術的造像,如現收藏於青島市博物館的原臨淄龍泉寺的幾尊北魏造像,現收藏於山東省博物館的原青州重興寺的北魏正光六年(525年)張寶珠造像(原稱賈智淵造像)等,均為這一時期的藝術精品。惜這些造像均無彩繪的顏色保留。這三件彩繪造像的出土,使我們能觀察到早期在石刻上進行彩繪的技巧。上述出土佛造像告訴我們,原來各寺院的這些造像均應有彩繪的顏色,只是因為時間太久遠和露天存放致使顏色褪盡。這樣,我們對"重塑金身"的含義就有了更深地認識。

  這三件彩繪造像的人物形象與我國著名的敦煌莫高窟、雲崗石窟、龍門石窟等有所不同。它們容貌端莊、五官秀麗,笑容親切,而形象卻各不相同。這一方面與青州地區自古以來傳統的石雕工藝有關,另一方面則是取材於現實生活的結果。眾所周知,佛教藝術造像有著特定的格式和人物群體組合,這一規律是任何人也不能改變的。至於每一件造像的具體形象,則是那些未給我們留下姓名的雕塑藝術家們,根據他們周圍人物群體中模特兒的形象塑造出來的。   這三件彩繪造像所用顏色,均為礦物質的顏色,如硃砂紅、孔雀石等。這些礦物質經過研磨成粉,然後加進調料再施於石雕上,經過一千四百餘年的滲透,部分顏色已經與石灰石溶為一體而保留至今。青州地區為鹼性的純黃土,這種土對保護這些顏色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鏨金技術,這種高超的黃金加工技藝,以往均認為隋唐時期才開始出現。青州近期出土的這三件彩繪造像已經證明,鏨金技術早在北魏時期即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發展到北齊時,工匠們的鏨金技術已掌握得極為嫻熟了。

北齊·武平元年(公元570年) 賈墥村邑人造石菩薩立像   通高96.5厘米 1978年河北省藁城縣北賈同村出土 河北省正定縣文物保管所藏

北齊(公元550年—577年) 石雙思維菩薩像   高37.6厘米 河北省正定縣出土 河北省正定縣文物保管所藏

北齊(公元550年—577年) 彌勒七尊像   高55厘米 1965年河北省臨漳縣習文鄉太平渠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北齊·武平元年(公元570年) 賈蘭業兄弟造雙思維菩薩石坐像   通高66.5厘米 河北省藁城縣出土 河北省正定縣文物保管所藏

北齊(公元550年—577年) 白石透雕如來像   高73厘米 1965年河北省臨漳縣習文鄉太平渠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北齊(公元550年—577年) 石菩薩立像   高117厘米1954年河北省曲陽縣修德寺遺址出土 河北省博物館藏

推薦閱讀:

北齊貴族生活的生動寫照
北齊書·列傳·卷三十三蕭明
北齊書卷十一  列傳第三
圖說中國歷代君主帝王137---南北朝——北齊及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

TAG:北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