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古玉精英詳解(三)
透雕冠狀玉飾 新石器 新石器時代後期 良渚文化。1987年浙江省餘杭縣反山出土。長7.1厘米。良渚文化以精美的玉器著稱,常見的玉器種類有珠、管、墜、玦、璜、瑗、鐲、璧、琮等,這些玉器多出於墓葬。根據《周禮》中有「蒼璧禮天」、「黃琮禮地」、「璧琮以斂屍」之說,考古學家把這類墓葬稱為「玉斂葬」。這件玉飾製作得相當精緻、完美,代表了當時玉器製作工藝的最高水平。
神像紋冠狀玉飾 新石器 新石器時代後期 良渚文化。1986年浙江省餘杭縣反山出土。長10.3厘米。良渚文化以精美的玉器著稱,常見的玉器種類有珠、管、墜、玦、璜、瑗、鐲、璧、琮等,這些玉器多出於墓葬。根據《周禮》中有「蒼璧禮天」、「黃琮禮地」、「璧琮以斂屍」之說,考古學家把這類墓葬稱為「玉斂葬」。這件玉飾製作得相當精緻、完美,代表了當時玉器製作工藝的最高水平。
璧為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約公元前3300年—前2200年)時期的玉器,有兩件,其一直徑12.6厘米;其二直徑17.6、孔徑5.2厘米。均於1984年出土於浙江餘杭鍾介,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錐形玉飾 新石器 新石器時代後期 大汶口文化佩飾物長3.3~9.5厘米 。1974~1975年山東省膠縣三里河出土。
新石器時代 四孔刀 四孔刀為新石器時代時期的玉器,長41、寬7.4厘米。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新石器時代錛 錛為新石器時代時期的玉器,長49,寬5.1,高2.7厘米。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新石器時代牙璋 牙璋為新石器時代時期的玉器,長32.2、刃寬7.3、柄寬4.5、厚0.7厘米,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青玉鐲 新石器。徑7.4、厚1厘米。1981年章立凡先生捐 捐贈。鐲身較寬,內壁平直,鐲面以淺浮雕和陰線刻相同的帶狀紋飾四組。每組溝內陰刻細線回紋。回紋之間用縱橫交錯的直線紋分為五組。與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上所刻紋飾相似。
神面紋琮 新石器 良渚文化(約公元前3300年—前2200年)。寬7.3厘米、高4.7厘米。琮是良渚文化最具特徵的玉器之一,集宗教、裝飾、儀禮和權力於一體,是禮器的核心。在良渚文化的大墓中,琮作為重要的隨葬品與璧、鉞等玉器成套組合。良渚文化琮分圓形或內圓外方形,單節或多節等不同形式。外部凸面上一般雕飾形態各異的對稱獸形神面紋,刻劃手法以陰線為主,輔以淺浮雕,呈現出立體紋、地紋和裝飾紋於一體的「三層花」效果。紋飾以手工直接雕刻,細密規整。
鞍形飾。新石器 大汶口文化。此器平頂鞍形,頂部一側有穿孔。外壁光滑,內壁粗澀,底腳平齊。出土於墓葬內,同出有玉釧和玉錐形器等和大批陶、骨器等。1974年山東膠縣三里河出土。高4.8厘米、寬3.5厘米 。
推薦閱讀:
※故宮博物院宋代花鳥畫冊頁特展 (下)
※鑒玉識色簡要 | 鑒藏講座 | 中華博物
※【觀復嘟嘟博物館】鼠為何是十二生肖的老大?
※從徐州博物館館藏看兩漢玉文化
※【欣賞】陳師曾 仿沈周山水圖軸 故宮博物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