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馬月 究竟是哪個月?|猴子|剪紙
原標題:猴年馬月 究竟是哪個月?
轉眼間羊年將逝,猴年即將到來。自古以來,猴為靈長,精靈可愛,身手敏捷,是百姓們最喜聞樂見的動物形象之一。猴子為何能躋身十二生肖之列?猴在古代有哪些吉祥意義呢?為此我們採訪了中國民俗學會理事、中國生肖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吳裕成,讓他來和大夥聊一聊生肖猴的那些事兒。
十二生肖為何有猴?
向來好討口彩和吉祥話的古代中國百姓也將申猴與許多美好事物相聯繫,從而演變出各類風俗傳統。小說《西遊記》第五回中所述:玉帝派孫猴子掌管天宮蟠桃園。孫猴子監守自盜,一通享用,還攪了王母娘娘的蟠桃會。猴子喜桃即猴子長壽,猴子獻桃即猴子獻壽,因此民間剪紙藝術中常有雙猴獻壽的作品。
猴的另一符號意義,則出自諧音。「猴」本來就是「候」也同「侯」。「候」的原意為「伺望,觀察」,是猴性機靈聰明的一種表現。古人說:「猴,候也;見人設食伏擊,則憑高四望,善於候者也。」也就是說,猿猴生性聰明警覺,善於識別獵手的誘餌,發現食物並不輕易去取,觀望探察甚久,感到確實沒有埋伏方才行動。
「侯」,是對美猴的稱讚,引申為一種美。《詩經》上有「海直且侯」一句,《韓詩》解釋說:「侯,美也。」轉引為古代貴族爵位的第二等,所謂「公、侯、伯、子、男」中的「侯爵」。又泛指封有爵位的地方君主,如春秋戰國時期的列國諸侯。秦漢時代,封侯拜將。於是封侯使「猴」增添了一種吉祥的象徵意義。但是唐代詩人李白寫道:「生不願萬戶侯」,表明到了唐朝此觀念已有所變化。
民間有很多關於猴子的吉祥形象,比如猴子騎馬圖則取意「馬上封侯」;猴子上楓樹掛印,意為「封侯掛印」;猴子背猴,又稱「輩輩封侯」。對於將拜相封侯作為人生目標及價值取向的古代百姓而言,猴子無疑是祝福吉祥的最佳符號。
申猴一詞有什麼來頭?
古代十二生肖中的十二種動物都各有特色,並與相應的天干地支相匹配。其中,申與猴配,俗稱申猴。殊不知,申猴一詞可是大有來頭。申屬猴,申猴之猴指的是紅面猴——獼猴的一種。雲夢睡虎地秦簡《日書》所記生肖:「申,環也。」古代「環」可讀作「猿」,同音能假,「環」即指「猿」。天水放馬灘秦簡《日書》記:「申,猴矣。」申為猴。東漢《論衡》記:「獼猴,金也……土不勝金,猴何故畏犬?」由此可見,關於十二生肖的早期記載,猿、猴、獼猴均為申的屬相。
除此以外,猴子變人的觀念也交融於生肖文化之中,其中,申之所以選猴相對就與此有著密切的關係。按照古代曆法,以建寅之月為歲首,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這樣排下來,七月建申,為屬猴的月份。
以十二個月份而論,居於排頭的地支是寅,這影響了古人對於地支序數系列的運用。比如五月五日端午節,又稱重午——兩「五」重疊;這就反映了古時「五」與「午」通用的情況。由午即五再向下推,隔著未之六,便是申之七了。這申之七,表面看似乎並無特殊,但古代的人日,又稱人節、人生日,恰好選在正月七日,人為猴進化而來,人日即猴日,因此奠定了申屬猴的基礎。
但民間也流傳著「申者伸也」的說法。漢代許慎《說文解字》中:「申為字像猴之形。」明代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引用漢代班固的《白虎通義》語:「猴者候也。見人設伏擊,則憑高四望,善於候者也。」因狀定猴之名,也較合理,又是一解。
猴年馬月原為「何年嘛月」?
常言道猴年馬月遙遙無期,但每每此時不禁心生疑問,這猴年馬月究竟從何而來,又為何不是雞年狗月、羊年鼠月呢?對此,民間說法不一。吳裕成認為,這個詞語中的「猴」,本應為「驢」,實則為驢年馬月。據第6版《現代漢語詞典》解釋,「驢年馬月」用來指不可知的年月(即事情遙遙無期,不能實現而言),但由於用來代表地支的十二生肖紀年法中沒有驢年,遂將驢改猴,也稱「猴年馬月」。加之,猴、馬是百姓生活中的常見動物:猴淘氣好玩,似人;馬忠義善跑,是戰場和英雄必備之物。兩者相連,讓人印象深刻
除此以外,也有不少專家認為,「猴年馬月」一詞多半源於方言的以訛傳訛,極有可能是「候年碼月」一詞的義傳音轉。按照古代文言之意,「候年」指「候到年」,即等到年關之意。而「碼月」中的「碼」則有預料、準備、算到之意,兩者聯繫起來即為慢慢等慢慢巴(望),在家好好地預計準備,到時候再去吧(去要債,或了卻心愿)。按照這個音傳的思路,也有人說「猴年馬月」是天津話「何年嘛月」的諧音變體。
但實際生活中也確有猴年馬月一說。中國夏曆(農曆)使用干支紀年、月、日,其中十二地支與十二生肖對應。分別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因此,既有猴年也有馬月,但根據農曆演算法,猴年12年一個輪迴,馬月也是12個月一個輪迴,當猴年遇上馬月則需要等待12年的時間,可比牛郎織女相會的時間還長,難怪用此來表示遙遙無期。上一個「猴年馬月」發生在2004年,而下一個「猴年馬月」就在今年,即2016年6月5日(芒種)至7月3日(小暑前夕),人們很快又將迎來傳說中的「猴年馬月」了。
孫悟空被封「弼馬溫」意為「避馬瘟」?
說起猴子,明代小說《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形象可謂是中國人心中猴子形象的代表及標誌。其中,孫猴子受招安,隨太白金星上天宮,玉帝封其為「弼馬溫」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
在《西遊記》中,猴子與馬的不解之緣絕不僅限於此。在陪伴師傅一路向西的取經道路上,孫悟空與白龍馬的關係也非比尋常。取經途中,豬八戒雙手舉耙,上前趕馬,馬不懼他,仍舊緩緩而行。而悟空催馬,只「把金箍棒晃一晃,喝了一聲,那馬溜了韁,如飛似的,順平路往前去了」。可見猴子與馬實乃絕配。
吳裕成告訴記者,其實孫悟空的這個封號「弼馬溫」是大有來頭的。「弼馬溫」諧音「避馬瘟」。藉助猴子以避馬瘟,是一項古老的俗信,歷代農家類讀物多有記載。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卷六:「《術》曰:常系獼猴於馬坊,令馬不畏,辟惡,消百病也。」馬廄中養猴,為了辟惡氣、消百病,還說可以用來防疥。宋代許洞《虎鈐經》「馬忌」也有相同說法:「養獼猴於坊內,辟患,並去疥癬。」
猴子怎麼就能避馬瘟呢?有種解釋是,治馬瘟的藥材,有名稱「山皮猴」者,人們口傳生訛,誤為「猴避馬瘟」了。這難說不是後來附會上去的一種說法。
「猴避馬瘟」的依據何在?猴子靈活跳躍,帶生氣給馬廄,這樣的解說也只是顯得表象的解說。猴避馬瘟的俗信,是古代陰陽五行哲學派生出來的。探尋此說之由來,可以從生肖文化中找線索。申屬猴,午為馬。古人想像,申猴的水,可以制約午馬的火,由此產生出猴避馬瘟的說法。
我們知道,古人為十二地支分別劃分了五行歸屬,從而納入五行生剋之說。地支午,五行歸於火,其屬相馬也就被視為火畜。東漢《論衡·物勢》說:「子,亦水也,其禽,鼠也。午,亦火也,其禽,馬也。……火為水所害,故馬食鼠屎而腹脹。」
猴屬申,地支申該是五行屬水吧?然而,事情並不這樣簡單。在十二地支中,申、酉、戌為西方三支,同屬金。所以,《論衡·物勢》就講:「巳,蛇也。申,猴也。火勝金,蛇何不食獼猴?……獼猴,金也。」申猴屬金,稱《西遊記》中孫悟空為金猴,正得其所。但按照五行生剋之說,火克金,金是不能制約火的。
猴避馬瘟,表現了水對火的制約。既有此說,申猴之屬水,又從何談起呢?原來,古人並不是簡單地機械地劃分十二地支的五行歸屬,而是將其視為一個複雜的系統。古人認為,十二地支即十二辰周而復始的循環中,五行之氣各有萌生、旺盛、消亡的過程。地支午方位正南,屬火,但「火生於寅,壯於午,死於戌」,地支寅、地支戌也都與火沾邊。同樣,地支子方位正北,是屬水的,但「水生於申,壯於子,死於辰,三辰皆水也」,本來五行屬金的地支申,也兼有了水的屬性。
申猴所代表的是「水生於申」。「水生於申」,雖不如「壯於子」那樣達到了水的極致,但它卻以初生之水,被想像賦予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進而古人想像,代表水所由生的地支申,可以制約代表火盛之極的地支午。十二地支中申與午的這種關係,影響於它們的兩個屬相,便產生出關於猴、馬關係的聯想:猴可治馬,猴避馬瘟。文/葛凱迪 製圖/廖元
推薦閱讀:
※「猴年馬月」真的來了
※李居明2016猴年生肖牛運勢:牛
※港媒:"猴年馬月"明年至 網友感嘆夢想將成真
※2016猴年求財要注意的幾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