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與中國儒家

看到百度帖吧一篇《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實質:中國的儒家思想》(見下文),文中指出,武士道精神其實傳承了儒家的「修身養性」、「宏揚正氣」的一面,對日本國民的道德情操的的培養起了很好的升華作用!

這讓我想到了亞當·史密斯,他創作了《國富論》開啟了西方經濟的新革命,但他又擔心無節制的"理性經濟人假設"的運用,會造成市場經濟道德血液的稀缺,從而創作了《道德情操論》。

日本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追求「國富」,但卻沒有忘記自己民族的「道德情操」——「武士道」精神!傳統的武士雖然已經退出歷史舞台,但是武士的精神卻已根植於日本國民之中。

這讓我想起清末重臣倭仁(1804-1871) 。很多人認為,他長期反對清政府興辦洋務,提出「立國之道,尚禮義不尚權謀;根本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很多人對此耿耿於懷,認為正是這種落後觀念造成中國受列強欺辱。只要我們學習了先進的技術就會強大,但是,甲午戰爭中裝備佔優的中國軍隊卻敗給了各方面都處於劣勢的日本。其實本人覺得,倭仁並不是不知道科學技術的重要性,只是「技藝」的背後是人。國民如果都自私自利、貪生怕死引進再多先進技術、裝備又有什麼用。

當我們對外開放,將自己置於世界經濟、文化的大環流中,我們是否做足了準備使自己不至於在新時代的浪潮中迷失自我;當我們欣喜若狂地學習《道德情操論》,認為它會凈化我們的心靈,指引我們乃至世界人民完成道德的進化。我們是否該靜下心來,想一想我們民族是不是一直就有自己的《道德情操論》;當我們反思過去寄望未來,我們是否終於想明白,有的東西是一定要堅守的!

  現在人們提起日本的武士道,常常會與日本軍國主義聯繫在一起,甚至有人認為武士道就是日本軍國主義的思想根源。這樣的看法雖然有一定道理,但基本上是對武士道的一種誤解。其實武士道本身並不宣揚戰爭,更不宣揚侵略擴張,與軍國主義並沒有必然的聯繫。不過在明治維新以後,特別是在二次大戰期間,一些日本軍國主義者利用傳統的武士道來宣揚忠君愛國,給武士道抹上了軍國主義的色彩。

現在有人利用伊斯蘭教搞恐怖主義,恐怖主義者也多數是伊斯蘭教信徒,但我們不能因此而推論伊斯蘭教是宣揚恐怖主義的宗教。同樣我們不能因為日本近代有人利用武士道進行軍國主義宣傳,就認定武士道是宣揚軍國主義的邪說。

那麽武士道究竟是什麽呢?這要從日本歷史上的職業武士談起。日本中世紀以來,長期處於類似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群雄爭霸政局,雖然有一個名義上的中央政府,但並不直接統治全國。那時日本分為許多大大小小的藩國,藩國的統治者稱「 大名」,擁有獨立的行政、司法和徵稅權力。各藩國大名為了保衛自己,都召集了一批職業軍人,即所謂「 武士」作為自己的親兵。因此日本中世紀以來逐步形成了一個專門靠職業軍人為生的武士階層,他們的社會地位介於「 官」與「 民」之間。不太嚴格地說,武士道就是武士的職業道德,其核心是絕對忠於主君,輕利重義,忠義放在生命之上。日本明治維新後廢除封建的身份等級,職業武士的特殊身份也被廢除,此後武士在日本消失。

武士雖然消失,但武士的精神,即武士道思想,卻仍然對日本社會產生著深刻的影響。武士道雖然沒有明確的條文規定,但其思想起源卻與中國的儒學思想淵源很深。武士道的「 道」,就是取自孟子學說里的「道」。孟子說:「仁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孟子認為「道」是作人的道德標準,孟子的「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教誨,成為日本武士的基本行為準則。有人以為武士道輕視生命,其實武士道並不提倡隨便拚命的愚勇,而是:「應該死的時候決不偷生,應該活的時候決不輕生」。

武士道要求武士嚴格自身的修養,不但要精通武藝,更重要的是在道德上表現出武士應有的「 忠義廉恥」,為一般民眾(即農、工、漁、商)做出道德行為上的典範。由於武士的道德戒律嚴格,武士在一般民眾中的威信較高,民眾也不知不覺地模仿武士的忠義行為,在江戶時代逐漸形成了日本民族特有的團結效忠性格。另外介於「 官」「 民」之間武士階層的道德表率作用,使江戶時代的日本官員收斂,人民本分,江戶時的政府廉潔程度和社會治安狀況甚至好過現在的日本。

西方國家靠民主監督解決了政府的腐敗。很多落後國家想在不改變國家專制政體的情況下學習西方的現代化,但最後都失敗在政府官員的腐敗上,中國自己在這方面也有很深的體會。這些經驗教訓使人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必須靠民主才能解決政府官員的貪污腐敗。然而日本卻在這方面給出我們一個例外:在專制體制下也能保持政府的清廉。日本明治維新成功的前提之一就是政府官員的清廉。在中日甲午戰爭中,中國並不是敗在武器裝備上,而是敗在政府軍隊的腐敗上。當時日本政府的清廉並非來自民主監督,而是得益於政府官員軍隊將領的克己奉公武士道精神。有人甚至說:日本近代化成功最重要的經驗就是武士道精神。

最早把日本的武士道介紹到西方世界的是日本最早的留學生之一新渡戶稻造(1862-1933)。1899年,美國出版了新渡戶稻造用英文寫成的《武士道 日本之魂》(《Bushido,The Soul of Japan》),立即受到西洋世界的反響與好評,英文版的《武士道》在美國、英國先後再版10次,並被翻譯成德、意、法、西班牙等多種其它語言的譯本。新渡戶也因《武士道》一書成為日本的近代思想文化先驅人物。現在日本發行的5000日元鈔票上,就印著新渡戶稻造的肖像。

二戰後日本普遍採用西化教育,傳統的武士道精神在日本已越來越淡薄。因此不少日本人(特別是老人)對此憂心忡忡,以為下一代日本人沒有了武士道精神,就會導致國家民族的衰敗。不管武士道在日本歷史上曾經起到過怎樣的作用,新一代日本年輕人越來越遠離武士道精神,大概已成為難以扭轉的歷史趨勢。

來源:百度帖吧

推薦閱讀:

有哪些KinKi Kids特別甜的情頭?
日本人推薦的「土多生」真那麼神奇?
日本的體檢之下篇
淺談日本政壇的老司(jia)機(yu)們
在東京都市圈年收入多少算是中產階級?

TAG:日本 | 中國 | 日本武士 | 儒家 | 武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