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唯識法相學簡要概況

唯識法相學簡要概況 佛滅度後,小乘盛世,出家修道證果,都是依阿含經典。當時研修大乘的不是沒有,而是為數薄弱。過後七百年,龍樹菩薩出世。龍樹不是不通唯識,由於小乘和外道勢力甚大,只有依照般若經典,與弟子提婆分別造《十二門論》、《中論》、《百論》等,倡導中觀弘揚大乘,破小乘和外道對法的執著,大乘佛法才有了位置。又過二百年,無著菩薩出世。無著與龍樹一樣,都是登地聖者。無著一方面在禪定中聽彌勒(後補佛)講授唯識,又一方面在中印度摩揭陀國那爛陀寺倡導唯識,當時的那爛陀寺是東南亞地區最高學府,學者數千人,無著雖是該寺住持(大學校長),卻遭到小乘和外道的極力反對,云:唯識非佛說。無著只有上升兜率請彌勒說法,彌勒根據《解深密經》講《瑜伽師地論》,法音從兜率內院貫注那爛陀寺,每日後日分開講,中夜分結束,聞法者達九千餘人。彌勒接著又講《辯中邊論》、《分別瑜伽論》、《大乘莊嚴經論》和《能斷金剛經論》,一共講了三月有餘,無著作的記錄,世上才有了這類寶典,大乘佛法從此走向興旺。 無著為弘揚佛三時中道了義,依彌勒《瑜伽師地論》造《攝大乘論》、《阿毗達磨雜集論》、《顯揚聖教論》等,倡導唯識弘揚大乘,並委託其弟世親菩薩有系統地從教、理、行、果建立一套唯識教法,以接引後學。世親依《瑜珈師地論》和《攝大乘論》造《大乘百法明門論》和《大乘五蘊論》,為初學者奠定了一個基礎的基礎。接著造《唯識二十論》,破小乘和外道對識外有境的執著,成立唯識。最後有次第地寫好《唯識三十頌》後,還沒有造論就謝世了,弟子們紛紛起來為此頌造論,把大乘佛法不斷推向高潮。無著以後是世親,世親以後是護法,護法以後是戒賢接任那爛陀寺住持,是古印度大乘佛法最興旺時期。玄奘師承戒賢,將我佛如來一代聖教接回東土後,天竺無人繼承,流散在民間的婆羅門教混入教團內部,佛法逐漸變質政府不予支持,外教入侵印度取代佛教,釋氏在古印度誕生和發展起來的聖教則全部滅度。 我國唐代玄奘,對西域傳來的佛教經典,感到無有系統地說法,早就萌發了西行思想。貞觀三年,玄奘在長安大興善寺聽不空說,彌勒在印度講《瑜伽師地論》,即動身去印度求學。玄奘歷經千難萬險,來到中印度摩揭陀國那爛陀寺,戒賢為玄奘開講《瑜伽師地論》,面對的是所有學者,非玄奘一人。玄奘在就學期間,五年未出寺門,前後從頭至尾聽了三次,隨後兩年又追隨勝軍繼學唯識。玄奘作為一個虔誠留學的國外學者,對梵語乃至聲明因明等,與天竺學者相比,亦不遜色。在周遊各國的參學中,玄奘務真求實戒驕戒躁,受到了教內外一致好評,為中國人爭得了「解脫天」、「大乘天」的最高榮譽。貞觀十九年,玄奘如願地完成了所有學業,請來梵典六百五十七部,及佛舍利等重要寶物,在戒日王等國王的幫助下,很圓滿地回到了祖國。 玄奘回國後在唐太宗大力支持下,一方面組織國立譯場,在翻譯經典既保持了古印度梵語原貌,亦不違諸經任何法義;另方面在培育僧才造就了一批學者,如負有影響的神昉、嘉尚、普光及窺基四哲,尤其是功不可沒的窺基法師,在協助玄奘和荷擔如來家業,把有限的生命和無限的智慧全部奉獻了人類。 玄奘為使我佛聖教在東土紮根生果,依弟子窺基主張,將印度帶回十個論師(護法、德慧、安慧、親勝、難陀、凈月、火辯、勝友、勝子、智月)對《唯識三十頌》的注釋,取其精華部分,依護法菩薩為主糅集成冊,名《成唯識論》。按照唐代時期中國佛教開宗立祖的特點,讓教內相互和諧共同發展,以六經十一論為依據,在長安大慈恩寺成立唯識法相宗。其傳承是:釋迦牟尼佛→彌勒→無著→世親→護法→戒賢→玄奘。 六經十一論:六經是《解深密經》、《華嚴經》、《楞伽經》、《如來出現功德莊嚴經》、《阿毗達磨經》、《厚嚴經》;十一論有《瑜伽師地論》、《辯中邊論》、《分別瑜伽論》、《大乘莊嚴經論》、《攝大乘論》、《阿毗達磨雜集論》、《顯揚聖教論》、《唯識二十論》、《十地經論》、《集量論》、《觀所緣緣論》。 一本十支:一本是《瑜伽師地論》;十支有《大乘百法明門論》、《大乘五蘊論》、《顯揚聖教論》、《攝大乘論》、《阿毗達磨雜集論》、《辯中邊論》、《唯識二十論》、《唯識三十論》、《大乘莊嚴經論》、《分別瑜伽論》。 我國唯識法相學的傳承:玄奘→窺基→慧沼→智周,三傳過後法無繼承,經典去向日本,此宗淹沒千年有餘。 當今佛教文化為人類社會應做的貢獻,將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挖掘和繼承唯識寶庫,是教內有志之士當務之急!
推薦閱讀:

古人用相法這樣審理案子,你絕對想不到!
當心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面相學」
面相學之五星六曜
相學書籍匯總

TAG:唯識 | 相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