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潘世恩(1769-1854)清朝大臣。初名世輔,小字日麟,字槐堂,一作槐庭

潘世恩潘世恩(1769-1854)清朝大臣。初名世輔,小字日麟,字槐堂,一作槐庭,號芝軒,晚號思補老人,室名有真意齋、思補堂、清頌堂。祖籍安徽歙縣,後遷居江蘇蘇州。乾隆五十八年進士第一,狀元 。授修撰,嘉慶間歷侍讀、侍講學士、戶部尚書。道光間至英武殿大學士,充上書房總師傅,進太傅。為官五十餘年,歷事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朝,被稱為「四朝元老」,與堂兄潘世璜、孫潘祖蔭合稱為「蘇州三傑」,著有《恩補齋集》。中文名潘世恩別名世輔,日麟,槐堂國籍大清民族漢族出生地江蘇蘇州出生日期乾隆三十四年十二月逝世日期咸豐四年職業太傅、文學家主要成就蘇州三傑之一代表作品《恩補齋集》《真意齋文集》《讀史鏡古編祖籍安徽歙縣目錄1生平簡介2歷史年表3歷史評價4人物趣事5藏書世家6著述名錄7清史文載8詩作選摘1生平簡介編輯潘世恩,江蘇吳縣(今蘇州)人。祖籍徽州歙縣大阜。祖父潘冕曾官候選布政司理問,生三子:奕雋、奕藻、奕基。其父潘奕基為杭州府庠生,因屢舉鄉試不中,歸回蘇州,讀書養心。傳說潘世恩出生前夜,祖父潘冕夢見一隻玉麒麟自空而降,落於潘家庭院,隨即化為嬰兒,仿似他一生騰達的先兆。潘世恩尚未及第,他與堂兄潘世璜的聲名即蓋過諸生。他的父親潘奕基請人寫幅對聯「老蘇文學能傳子,小宋才名不讓兄」以示鼓勵。潘世恩參加童試時,吳縣知縣李昶亭見其「器宇端凝」,將他「拔置前席」,出對云:「範文正以天下自任」,潘世恩即刻對出:「韓昌黎為百世之師」。李縣令又出橫批「青雲直上」,潘世恩又對「朱紱方來」。李昶亭聽後連連說:「此童子將來必定富貴!」是年補諸生,就讀於紫陽書院。乾隆五十八年(1793)潘世恩狀元及第,授修撰。從此官運亨通,「少年得進崇階,又系鼎甲,宜愛惜聲名,切勿恣志,前程遠大」(嘉慶帝為潘世恩奏摺所作批語)。後歷任侍講學士、內閣學士、戶部左侍郎等職,偕紀昀經理四庫全書事宜,嘉慶十二年(1807)充續辦四庫全書總裁、文穎館總裁。次年任翰林院掌院學士。十七年(1812)授工部尚書,十九年(1814)九月,調任戶部尚書,仍署理工部尚書,不久,又署理吏部尚書。嘉慶十九年六月,潘世恩的老母病亡,辭官回家服喪。母喪滿後,他上疏嘉慶帝,說老父年邁,要求在家侍養老父。奏摺呈進皇宮,嘉慶帝大為不滿,在他的摺子上硃批道:「忠孝二字,不可歧視。懂得忠孝孰先孰後,近乎大道了。」接著,頒詔責斥說:「潘世恩奏請在家侍養老父;他的兒子中了舉人,也上折謝恩。他系一品大員,理應親自來京奏請、謝恩,即使因他父親年過七旬,想在家侍養,在來京召見時,據實陳奏,朕定會允准。今他在摺子里僅說他父親的精神不如以前,並非病重,一刻也不能離開。來京往返不過月余,卻怕跋涉,輕率地上疏陳請,有悖於人臣之義。命降為侍郎,准他在家侍養。侍養親事畢來京,以侍郎補用。」潘世恩從尚書位上降為侍郎。他在吳縣老家一住便是十一年。道光七年(1827)四月,父喪滿,潘世恩離家北上,回到了京城。道光皇帝秉承父皇十一年前的詔令,任命他署理工部左侍郎,不久,實授吏部左侍郎。從道光八年八月起,先後署理吏部尚書、禮部尚書。道光十年九月,擢為工部尚書。潘世恩又回到了尚書任上。道光十三年(1833)四月,潘世恩被擢為體仁閣大學士,管理戶部事務。五月,調管理兵部事務。十四年正月,宣宗命他在軍機大臣上行走。軍機大臣上行走是最高權力機關軍機處的大臣中之一種,位次軍機大臣。宣宗還把圓明園一所府第賜給他。十五年二月,授東閣大學士,管理工部事務。七月

潘世恩書法對聯,改為管理戶部事務。十六年正月,出任上書房總師傅,成為皇子的老師。十七年正月,膺太子太保銜。十八年五月,晉為武英殿大學士,同年十二月,潘世恩70壽辰,宣宗御書一副對聯賜他,上聯是「粥亮宣就襄密勿」,下聯為「靖共介福錫康疆」,橫批「熙載延祺」。鴉片戰爭爆發後,支持林則徐前往廣東禁煙,力主嚴內治,方能御外侮。二十四年奏請開發甘肅、新疆,召民墾種,節餉實邊。道光二十三年(1843)八月,道光帝特許他紫禁城乘轎。道光二十五年(1845)十二月,道光帝召潘世恩至養心殿敘話,上殿階時,年77歲的潘世恩跌倒了,傷了唇齒。道光帝詔命潘世恩以後入官,派太監兩人扶持。道光二十六年三月,潘世恩被道光帝賞賜穿黃馬褂。道光二十八年正月,潘世恩晉太子太傅銜。十二月,潘世恩80壽辰,道光帝御書「壽」字和一副對聯賜他,上聯是「望重三公資燮理」,下聯是「祥開八勤衍期頤」,橫批「三朝省碩」。自道光二十九年起,年八十有一的潘世恩腰痛,上疏請假20天。從四月至五月,一個月間,他三次請假。宣宗特地下詔,讓他帶職在家長期休養,何時病好何日視事。潘世恩感到體力不支,上疏辭官,宣宗下詔慰留。咸豐帝即位後下詔求賢,以八十歲高齡保薦林則徐、姚瑩等人。咸豐三年,帝親書「瓊林人瑞」匾額相贈。次年潘世恩在京逝世,享年八十六歲,謚號「文恭」入祀賢良祠。同時,對他的三個孫子祖同、祖蔭、祖保分別賞給進士、翰林院侍讀、舉人,並恩准祖同、祖保同年分別參加殿試、會試。潘世恩生有五子,長子潘曾沂,字功甫,嘉慶丙子舉人,官內閣中書。次子潘曾瑩,又名觀保,字星齋,長於史學,兼擅詩文書畫。三子潘曾綬,字紱庭,年未四十即致仕,即潘祖蔭的父親。潘祖蔭為咸豐二年(1852年)壬子恩科探花。幼子潘曾瑋,棄舉子業,留心經世之學,肆力於詩古文辭。2歷史年表編輯生於乾隆三十四年十二月。乾隆五十八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嘉慶四年,擢升內閣學士。嘉慶十二年充續辦四庫全書總裁、文穎館總裁。嘉慶十三年任翰林院掌院學士。嘉慶十七年授工部尚書。嘉慶十九年調任戶部、吏部尚書,武英殿總裁、國史館總裁。道光八年任禮部,工部、吏部尚書。道光十三年拜體仁閣大學士、國史館總裁。次年命在軍機大臣上行走,武英殿大學士加太傅銜。咸豐四年,卒。3歷史評價編輯陳康祺的郎潛紀聞稱潘世恩為三百年中第一福氣中人,舉其生平異數云:「本朝耆臣,生加太傅者五人,重宴瓊林者八人,狀元作宰相者八人,唯潘文恭公兼之。又大拜不階協辦,樞廷不始學習,皆數異也。富貴壽考,子孫繼武,公之福祉,三百年一人而已。」4人物趣事編輯吳縣潘世恩是蘇州狀元中獲狀元生重逢甲子的人。他是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癸

潘世恩行書趙孟頫《希魏帖》丑科狀元,咸豐三年(1853年)癸丑科會試時,他被應邀參加禮部的「瓊林筵宴」,而主持這科會試的主考官是他的孫子、禮部侍郎潘祖蔭,這真是少有的科場盛事。為此,潘世恩特地賦詩,誌喜記盛,其中有「卻喜新蔭桃李盛,小門生認老同年」之句,一時被傳為科場佳話。《郎潛紀聞》稱潘世恩為三百年中第一福氣中人,舉其生平異數云:「本朝耆臣,生加太傅者五人,重宴瓊林者八人,狀元作宰相者八人,唯潘文恭公兼之。又大拜不階協辦,樞廷不始學習,皆數異也。富貴壽考,子孫繼武,公之福祉,三百年一人而已。」道光二十四年,內閣四大學士,除潘世恩外,穆彰阿、寶興、卓秉恬三人都是他的門生。潘世恩極為自豪,賦詩曰:「翰苑由來重館師,卅年往事試尋思。即今黃閣三元老,可憶槐廳執卷時。」潘世恩生前,曾有人贈送他一副對聯:「大富貴亦壽考,蓄道德能文章。」正確而恰到好處地概括其一生!5藏書世家編輯一生為官50餘年,歷事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朝,被稱為「四朝元老」,恩寵無比。嘉慶十四年(1809),為奉養老父潘奕基,購「鳳池園」宅第,修建「留余堂」為藏書樓,在「留余堂」收藏圖書數萬卷,卸官之後在藏書樓內遍讀群書,作詩研史。長子潘曾沂積藏有圖書充棟,次子潘曾瑩的「小鷗波館」以收藏書畫著名。孫輩如潘祖蔭「滂喜齋」,潘祖同「竹山堂」等,是潘氏世家藏書最為知名藏書家。著有《正學編》、《讀史鏡古編》、《有真意齋文集》、《思補齋詩集》、《思補老人自訂年譜》、《熙朝宰輔錄》、《思補齋筆記》等。頗喜刻書,刻有《滂喜齋叢書》。亦愛好《儒林外史》,曾將刻本細加潤飾,命人抄錄1部,由其親寫跋文,世代珍藏,為滂喜齋咸豐四年前抄本」,為世所重。[1]6著述名錄編輯著有《真意齋文集》二卷、《恩補齋詩集》六卷、《正學編》八卷、《讀史鏡古編》三十二卷、《熙朝宰輔錄》二卷、《恩補齋筆記》八卷、《潘史恭自訂年譜》一卷。7清史文載編輯潘世恩,字芝軒,江蘇吳縣人。乾隆五十八年一甲一名進士,授修撰。嘉慶二年,大考一等,擢侍讀。和珅以其青年上第有才望,欲招致之,世恩謝不與通。以次當遷,和珅抑題本六閱月不上

潘世恩畫像。仁宗親政,乃擢侍講學士。一歲三遷至內閣學士,歷禮部、兵部、戶部、吏部侍郎,督雲南、浙江、江西學政。十七年,擢工部尚書,調戶部。母憂歸,服除,以父老乞養,會其子登鄉舉,具疏謝,坐未親詣京,降侍郎。帝鑒其孝思,仍允終養,居家十載。道光七年,父喪服闋,補吏部侍郎,遷左都御史。再授工部尚書,調吏部。十三年,超拜體仁閣大學士,管理戶部。尋命為軍機大臣,兼翰林院掌院學士。晉東閣大學士,調管工部。充上書房總師傅,加太子太保。十八年,晉武英殿大學士。二十八年,以八十壽晉太傅,賜紫韁。其明年,引疾,迭疏乞休,溫詔慰留,僅解機務。三十年,文宗即位,復三疏,始得予告,食全俸,留其子京邸。咸豐二年,鄉舉重逢,詔就近與順天鹿鳴宴。次年,復與恩榮宴。四年,卒

潘世恩行書橫幅,遣親王奠醊,入祀賢良祠,謚文恭。世恩歷事四朝,迭掌文衡,備叨恩遇。筦部務,安靜持大體。黑龍江將軍請增都爾特六屯,議地當游牧,開墾非計,不可許。言官奏山東鹽課請歸地丁,議山東場灶半毗連淮境,一歸地丁,聽民自運自銷,必為兩淮引課之累,不可行。在樞廷凡十七年,益慎密,有所論列,終不告人。海疆事起,林則徐所論奏,廷議多贊之;及穆彰阿主撫,世恩心以為非,不能顯與立異。迨咸豐初詔舉人才,世恩已在告,疏言林則徐歷任封疆,有體有用,請徵召來京備用,並薦前任台灣道姚瑩,文宗韙之,於罪穆彰阿時猶舉其言。次子曾瑩,道光二十一年進士,由編修官至吏部侍郎。孫祖蔭,自有傳。8詩作選摘編輯【三月十九日同人集花之寺看海棠】花事今如許,春光又一年。恰逢新雨後,難得薄寒天。宿酒朝猶殢,輕陰晝欲眠。最宜文字飲,此地況幽偏。五年軟紅里,不到贊公房。笑我如老杜,無詩及海棠。今來訪名友,得此占群芳。為爾留春住,門前車馬忙。【中秋對月有懷】退直蕭間晝掩扃,晚來步屟向中庭。秋高但覺星辰近,人定微聞風露馨。三五夜看金鏡滿,八千里望白雲停。奎垣坐對冰心印,應念寒窗鐙火青。【將赴都門率瑩綬兩兒至吾與庵遍游白雲法螺藕花諸精舍】勝游極目向郊原,厭說驪駒已在門。客似間雲慵出岫,僧如野鶴喜乘軒。偶隨犬吠尋花徑,直送泉聲到水源。留得四山新記好,他年重認雪泥痕。詞條圖冊
推薦閱讀:

歷史探秘:清朝和珅究竟是奸臣還是忠臣?
崔村鎮麻峪村清朝王爺墳一:六王墳
為什麼現在網路上很多人在罵滿清要連帶著罵滿族人呢?
欲練神功,定先自宮;就算自宮,未必心忠
如果明朝和清朝以南北朝的形式進入近現代世界,那今天的中國會是怎樣的?

TAG:清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