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 外國禮俗面面觀(禮儀漫談(226))—— 坦尚尼亞

外國禮俗面面觀(禮儀漫談(226))—— 坦尚尼亞馬保奉《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6年10月29日 第06 版)

坦尚尼亞人跳起迎賓舞蹈稱呼禮節坦尚尼亞人有名字,沒有姓氏。最正式的稱呼是本人名+父名+祖父名,平常稱呼本人名+父名,而朋友之間則只稱呼本人名。已婚婦女,一般會保留自己的原名,或在本人名後加上夫名。客人受到尊敬,通常尊稱男客人為「爸爸」、女客人為「媽媽」。對於有地位、有身份的人,稱「閣下」。日常交往中,最常以「朋友」「兄弟」相稱。官方活動中聽到「同志」的稱呼,則是指「自己人」。迎賓禮節對外交往,握手或擁抱是最常見的禮節。迎賓禮節比較特別:一是拍肚。在迎接貴賓時,習慣先拍拍自己的肚子,接著熱烈鼓掌,然後再與之握手。這是表示他們「心口如一、熱烈歡迎」之意。二是舉拳。這是最高級別的禮節。行禮者高舉握緊的右拳或雙拳,輕輕地晃動或上下反覆晃動。這表示行禮者見到對方十分高興,對對方無比愛戴與崇敬。三是尖叫。在鄉間,婦女在迎接女賓時,習慣圍繞著客人轉圈跑動,同時口中發出有節奏的尖叫聲,以表示對客人光臨倍感喜悅和高興。四是屈膝。婦女們見到身份高的人士或長者,通常以屈膝向對方致以崇高敬禮。尊敬老人坦尚尼亞人有敬老傳統。日常生活中親近、信賴、關愛父母,對老年人多有關照,稱呼他們為「老人家」。當家庭和村子討論重大事情時,都要徵求老年人的意見;在解決矛盾、調解糾紛中,長老的意見至關重要;在年長者面前,說話要恭敬,站立或坐姿要端莊,不可蹺二郎腿;就餐時,年輕人不可先於老年人離席。服飾多樣正式場合,男士一般是西服革履,女士則穿套裙。平時,城鎮男子喜歡穿獵裝或T恤衫。女子典型的民族服裝是:上穿月牙背心或圓領汗衫,下穿色彩艷麗的裙子,或者是將兩塊顏色不同、各約兩米的布料搭在身上,在腰部一圍一搭,然後再用同樣的方法將另一塊布料纏繞在身上,而頭部則包一塊花頭巾。有的部族,僅在自己的下身圍一塊獸皮。婦女普遍重視髮型美觀。最時髦的髮型被稱為「索科莫科」,即把頭髮從前向後梳,在腦後收攏,打成兩結,形成一道一道均勻的花紋。有的姑娘,愛將自己的頭髮編成一排一排的細小髮辮,並在髮辮上綴以種種飾物。馬薩伊族女人,以剃光頭為美,而男子則愛好梳辮子。馬康迪人常在自己臉上刺花紋。有的部族,男子戴耳環或臂環,而女子則飾腳鈴或足環。也有的部族,婦女佩戴項圈越多,就表示其年齡越大。蛇飯待客坦尚尼亞上層人士偏愛英式西餐,對外宴請也以西餐為主。當地百姓以玉米、大米、甜薯為主食。用玉米面加糖和椰子油做成的手抓飯,是他們平日最愛吃的食物。他們口味較重,喜食辣味食品。愛吃的肉類是牛羊肉,忌食豬肉、動物內臟以及魷魚、海參、甲魚等。他們吃蔬菜不多,而各類水果消費量很大,特別是香蕉最受青睞。香蕉既是水果,又可做菜、做點心及釀酒。哈亞族人忌吃飛禽,也不吃雞和雞蛋,養雞隻是為了報曉和用作祭品。克拉依人常用蛇飯待客。所謂「蛇飯」,就是將一條紅花蛇與飯一起蒸煮,蛇不去頭尾、不剝皮,僅除去內臟。主人請客,客人必須吃掉蛇飯,且不宜吐蛇皮,否則會被認為是對主人不恭。坦尚尼亞人一般愛喝啤酒、咖啡、汽水,個別部族禁止飲酒。習俗禁忌元旦前夕,坦尚尼亞沿海的斯瓦希里族人,家家戶戶要用木炭爆玉米花,並撒在屋內各個角落,以示驅散妖魔,祈求幸福。他們還用玉米和菜豆煮飯,盛在碗盤裡,放在門前,供串親或路人隨便食用。元旦當天,人們雞鳴即起,姑娘們身穿彩裙,走家串戶唱民歌,互相祝福,異常歡樂。但是,他們一般不喜歡生人進入家門,更不喜進入卧室。客人來訪,主人會恭候在家門外。客人必須進前門,而後門則只供主人一家自己使用。將坦尚尼亞人稱為「黑人」是失禮行為。信奉基督教的人士,認為數字「13」不吉利,會給人帶來厄運。(作者為外交部禮賓司原參贊)
推薦閱讀:

人民日報說了:其實,走路真沒什麼特別的好處……
人民日報海外版 外國禮俗面面觀(禮儀漫談(218))——孟加拉
人民日報社論:「一國兩制」事業具有強大生命力
人民日報批了豆瓣評分,豆瓣阿北是怎麼說的?
人民日報:社會主義法治強調黨的事業至上

TAG:禮儀 | 人民日報 | 人民 | 海外 | 坦尚尼亞 | 面面 | 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