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是我們的唯一出路

許錫良

最近幾年,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都聽到關於我們的國民素質低下,表現出讓人有足夠理由歧視的種種令人痛心的行為舉止。客觀冷靜地來看,這也是一個事實。但是我們不是僅有痛恨與悲哀就夠了的,還要學會反思,尋找出根源來,以尋求解決的辦法。我以為解決這個問題的最根本的辦法就是開放,舍此別無他法。世界上越開放的地區,他們的國民越不會有這種事情出現。反過來說,我們出現這種的國民素質是我們長期閉關自守必須付出的代價,沒有哪個民族天生就如何如何,要從滋養他的文化、環境與生存條件入手去尋找這些原因。為什麼過去沒有這種感覺,現在開放了反而有這種感覺?

我認為,在封閉年代,我們其實比現在開放時期要糟糕一百倍以上,比如「文革」時期,我們許多省份出現吃人肉的惡習,打死人,甚至幾個月的嬰兒都不放過,對於所謂的「反革命」、地主、資本家定要來一個滅種絕後而後快。憑心而論,改革開放後問題雖然仍然嚴重,但是畢竟是大大地進了一步。如果我們現在不開放,不與外面接觸,我們擁有惡習可能還不自知。現在走出去了,外國的文化作為一面鏡子,至少是照出了自己丑陋的一面,而且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感覺到了自己的這種醜陋,我以為這至少是一種進步。

其實上個世紀台灣就比大陸至少要早三十年感覺到這種醜陋,所以身居台灣的作家柏楊先生才會以自己的切身之痛寫出《醜陋的中國人》,龍應台女士也會喊出「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的痛切的呼聲。只可惜他們的呼聲沒有被愛面子的中國人重視,反而激起了更多的中國人的反感。《醜陋的中國人》一度成為中國的禁書。但是,我早在八十年代末讀完這本書後,感覺我們不變不行了,他說得實在是太對了。敢於直面自己丑陋的一面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當時曾經流傳說,日本人也曾經寫過一本《醜陋的日本人》,美國也流行過一本《醜陋的美國人》,但是與我們《醜陋的中國人》的命運不同的是,他們的書得到十分暢銷地發行,而且是由官方推行出來讓自己的國民來讀的。可惜我至今仍然沒有找到這兩本書,如果對照起來閱讀一定會很有意思。

上次去日本考察,導遊告訴我,日本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的時候,也與現在的中國一樣亂糟糟的,甚至有許多方面還不如,那時他們的街頭上日本的警察的帽子是公然用來收錢的。日本政府也極其地腐敗。但是日本得益於美國經濟與制度上的大力支持,隨即日本這種醜陋的情況漸漸地銷聲匿跡了。

日本曾經也保持過許多陋習,比如在街上小便的習慣,但是在開放的過程中,發現這是一種多麼不文明的行為,雖然他們的法律還保持這一條,允許街頭撒尿,這不屬於違法,但是他們感覺這畢竟不是文明行為,於是現在在街頭上極少再看到日本人在街頭撒尿的現象了。為什麼?如果世界上發達國家、文明社會只有日本是這樣的,那麼他們會怎麼想?他們於是就慢慢改變了。去年我去雲南納西摩梭人居住的地方旅遊,發現摩梭人也開始穿漢服了,而且也有人開始結婚,過家庭生活了。原因就是他們走出去了,外面的人也進來了。

比較之後,還是漢服簡單、便宜,工藝簡單而實用,方便生活,也很美觀,所以年輕人只要一有機會他們就換上漢服,只是考慮到吸引旅遊的需要,地方政府強迫規定摩梭人必須穿民族服裝,以吸引客源,否則一次罰款五十元,他們才不得穿起非常不方便的民族服裝。人的本性就是如此,他總是在學習與模仿。而且我相信人的生命是追求更適合的生活的。日本人現在也極少見到在街頭上穿和服,只是在特定的場合與表演的時候才會穿上自己的和服,其他時候也是簡單方便的西裝、夾克、牛仔服等。所吃的東西也西化了,因為他們把吃已經上升到營養層面來考慮,沒有人再把吃的東西當成身份的標誌。這就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的結果。

今天,我們的國民在一種十分封閉的環境中,突然走到人家國家去,把在自己封閉環境中養成的不良習俗,帶到人家那裡去,自然,會引起人家的反感。這是一個過程,我們的國民畢竟出去的還是少數,而且在國內所受的教育與養成的行為習慣,難免會與人家的方式發生衝突。

另外,我們的艱難生存環境所造就的國民性格與習慣,一個時間裡是難以改變的。一個從小餓肚子的人,一旦看到可以隨便吃的「自助餐」,你能叫他不狼吞虎咽,做一個饕餮之士嗎?這種吃相是從小餓出來的,還有那些小市民在人家的超市裡挑挑揀揀,也是因為過慣了窮日子逼出來的。還有在公眾場合里大聲高談闊論,旁若無人的惡習,這也是因為我們的教育中缺乏邏輯思維的結果。一個嚴重缺乏理性思維能力,常常要靠大聲與氣勢取勝的民族,自認為理直就必須氣壯的民族,一個以已為中心,心中無他人,要不幹脆就完全無私的民族,他們在公眾場合大聲說話是自然的。現在我們自己發覺這個現象的尷尬,這是件好事情,這一步是遲早都要走的。晚出現不如早出現。

現在的香港、台灣等華人地區的人,走出去,就比我們走出去後給人的評價要好得多。在國外,他們一說到自己是中國來的華人時,更願意在後面再加上一個「台灣」或者「香港」,以特別區分從中國大陸來的。這並不等於他們就先天比我們更高明,而是證明他們比我們更先一步與外面的世界接觸,比我們更早了解外面的世界,也就更早學會了我們目前還沒有學會的一切。中國如果封閉自己,打著傳統文化的旗號,維護自己的醜陋的一面是沒有出路的。傳統文化中有生命力的部分,也要在與外來文化交融之中表現出來。

事實證明,越是對外開放的地區,越是接觸外來文化頻繁的地方,其傳統文化保存得就越好,因為那是經過比較,並且在經過自然淘汰之後剩下來的部分,自然是精華,更重要的是經過交融後,傳統文化獲得新的文化基因,有新的生命活力,會有新的發展。我對於一些借著宏揚傳統文化之名獲取個人名利的人,特別是一些從外國留學回國的人仍然大力宏揚傳統文化深感失望。

本來他們應該把外來的優秀文明帶回國內,以影響國民,開闊國民的眼界,觸動國民的思想觀念的,但是他們僅僅是為了在學術思想上與西方文化的所謂並列地位,甚至為了形成所謂的與外來文明的對抗,就在回國後重新撿起自己也並不想過的傳統生活價值,去教育國民。這是十分卑劣的做法。自己享受的卻仍然是外來文明提供的優厚生活。為什麼自己不想過的生活,卻要回國讓國民來過呢?唯一的解釋就是出於個人的目的,達到個人的目標,沒有一個知識分子起碼的責任心與道德感。

中國現在的開放,僅僅限於一點科學技術與管理辦法,或者乾脆就是引進外資。這樣的開放是十分淺薄無知庸俗的。如果沒有全方位的開放,特別是思想精神與制度層面上的開放,這種開放的成效是極其有限的,而且我們的國民還誤以為世界也不過如此。我們對外來文明的了解到目前為止僅限於一些物質表層的東西,存在著非常嚴重的誤解。我們不知道科學技術及管理,都與制度、文化,甚至精神信仰有關的。如果沒有制度保證,我們的科學技術不可能會走得更遠;如果沒有文化的土壤,沒有精神信仰的支持,我們不可能會有大師級人才,而且慢慢地變得可能連常識都嚴重缺乏。現在的情況實際上就是這樣的。

真正的開放是精神、思想文化與制度上的開放。英語里「開放」一詞是「OPEN YOUR MIND」,就是「打開你的思想」的意思,真正的與外界開放是思想文化精神層面上的,而不僅僅是物質層面上。我們歷史上僅有的物質技術層面上的開放產物「洋務運動」,實際上早就完全徹底地失敗了。日本福澤諭吉早在洋務運動一開始的時候就預言中國這種僅僅物質技術上的改革不會取得成功,所以他主張日本要來一個「脫亞入歐」,結果日本成功了,而中國失敗了。

現在我們的科學技術可引進(真正先進的技術也不可能引進),資金可以引進,但是最重要的思想智慧及其產物的制度卻被體制內的力量完全排斥在外,這種開放與當年的「洋務運動」沒有本質上的差別,這種開放是有太有限了。想想我們現在的開放,與一百多年前的日本明治維新相比,相差實在太遠。

2007年7月26日

推薦閱讀:

那些年我們養過的小綠植,沒死是靠運氣活著的
我們很多時候都是孤立的一個人
什麼樣的關係能讓我們成長?
究竟是什麼在影響我們的運氣?
曾經 我們的童年--史錦萍

TAG:出路 | 開放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