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鋼琴彈奏中作品的分析方法 - 鋼琴論談 - 吉他時代論壇 古典吉他論壇門戶|鋼琴論壇門戶...

談鋼琴彈奏中作品的分析方法

常文海 《鋼琴藝術》 2009年第05期  要想彈好鋼琴作品,首先要對鋼琴作品進行深入細緻的分析研究,有了對鋼琴作品比較確切的、深刻的理解,才有可能彈好鋼琴作品。彈奏者要從理性上揭示作曲家內心的奧秘,認識和把握鋼琴作品的調式、調性、節拍、節奏、速度、風格、情調和所表現的音樂內涵等,這是彈好鋼琴作品的重要基礎和前提。這種理解包括音符、節拍、指法、句法、奏法、休止符、延長記號、重音記號和力度、速度以及各種表情記號等。彈奏者只有嚴格按照譜面上的一切標記深刻理解、正確彈奏,才有望達到豐富表現的最高境界。否則,彈奏就會膚淺無味,就會沒有表情、沒有思想、沒有內涵、沒有感染力。況且不理解作品內涵的彈奏不利於視譜、背譜,不利於鋼琴技術技巧和音樂表現能力的充分提高。所以,要想彈奏好鋼琴作品,就必須對該鋼琴作品進行深入細緻的分析及研究工作。  鋼琴作品分析應該把握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的原則,要經過表面的客觀認知—音響感知—想像聯想—情感共鳴—理解表達這樣一個交融貫通的過程。    一、認真讀譜    鋼琴作品中除譜號、調號、拍號、音符外,還有許多記號、術語(速度、力度、表情)、指法和彈奏方法等方面的要求,這些都要細心看準確、讀懂。我們不要只看見音符,而對其他各種標記視而不見,這樣肯定彈奏不好鋼琴作品。正確有效的做法應該是在彈奏之前,毫不疏漏地注意到樂譜上的一切標記,然後才有可能恰當地把它們表現出來,我們通常把這個過程叫做「讀譜」。  如《車爾尼鋼琴初步教程599》82條、89條。82條開始標有Allegretto al hongroise,意思是匈牙利風格的小快板。為什麼說是匈牙利風格的小快板呢?因為曲子用了大量的三連音、裝飾音和跳進旋律,使音樂活潑生動、情緒激烈,近似匈牙利音樂風格,準確地說是匈牙利吉卜賽民間音樂風格。吉卜賽音樂具有熱烈、活潑、狂放的特點和風格。彈奏時,除在技術上要把三連音時值彈奏準確、均勻、清晰而連貫之外,還要注意第一段的裝飾音在前半拍,同時沒有連音線;而第二段裝飾音卻在後半拍,並且有連音線,除這些細節問題之外,還要盡量表現出吉卜賽音樂特有的風格特徵。  第89條,開始標有Allegro-Galoppo,意思是快速的加洛普。「加洛普」是18世紀流行於德國和法國的一種快速二拍子輪舞,其風格熱烈激昂,瀟洒活潑。這首練習曲在彈奏上,手指要準確到位的觸鍵,隨著音樂的進行,手指伸展後手腕要左右轉動,移動重心,每個音都要彈奏得紮實飽滿、清晰均勻。第一段左手每一小節第一個八分音符不要跳,力量盡量沉下去,突出節奏點,後面的三個八分音符斷奏需要彈奏得清脆靈敏,不能過重。第二段左手卻要連貫流暢,音色優美,有起伏的感覺。除以上對音樂和技術上的要求以外,還要盡量表現出加洛普舞曲快速激昂、活潑瀟洒的音樂風格和特點。    二、了解作者    由於作曲家各自生活在不同時代和國度,其作品必然有他創作的時代特徵及個性風格等。我們在學習巴赫《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第二冊第15首《G大調前奏曲與賦格》,就需要對巴赫以及那個時代風格有所了解。  那個時期演奏所使用的是古鋼琴,這種樂器不但鍵子輕而且聲音纖細,音質清脆,要求聲音清楚乾淨、顆粒均勻。這首作品中的前奏曲旋律彈奏時要求指尖觸鍵積極。十六分音符要顆粒均勻、平穩流動,音響清晰,並在平穩流動中表現出有分寸的活躍,適當突出旋律音,減弱持續音,其中的八分音符可以彈為斷奏,但聲音不能尖銳刺耳,而要柔潤明亮。    三、調式調性的分析    在音樂作品中,往往會採用不同調式調性的發展變化和對比來表現音樂色彩。如《鋼琴基礎教程》第一冊第26頁的《卡爾圖裡舞曲》,儘管樂曲簡單,但是也作了調性變化和對比。開始八小節兩個樂句用了e小調,而後轉入關係大調G大調,並且和e小調交替出現,最後進入e小調結束音樂。從調性上進行了明與暗的色彩對比。這就要求彈奏者的觸鍵方式要符合大小調的明暗色彩對比。《車爾尼鋼琴快速練習299》第24條,1至8小節音樂在D大調上進行,從第8小節第二拍開始轉入屬調A大調,到第13小節又回到本調D大調的關係小調——b和聲小調上進行,從第16小節又進入到D大調,第19小節開始又轉入到下屬調G大調,其後一直作調性上的變化進行,直到第46小節的第二拍才回到這首練習的主調D大調而結束音樂。多麼豐富的調性色彩變化對比,如果彈奏者全然不知這些調性的變化,就不可能在彈奏上進行色彩和力度等方面的變化,這樣的彈奏一定是茫然的、不知所措的。    四、樂曲風格、情調、    表現內容的分析  任何音樂作品都有其各自的風格、情調和所表現的內容。哪怕是一首小小的練習曲。如《拜厄》第63條《兒歌》,樂曲用Andante (有的版本也用Moderato)表示其速度,在兩行譜表中間寫了「沙老頭在林中」的內涵提示,樂曲從第四拍起,以四分音符節奏為主要節奏特徵,速度徐緩,音程跳進不大,表現出沙老頭年邁體弱的神態。左手一、三拍休止,二、四拍的四分音符跳音彈奏,表現出沙老頭年老體弱,還不時的咳嗽,情緒低沉而憂鬱的在森林中散步。可以說這首練習曲音樂形象十分鮮明確切,如果彈奏者能有這樣的感受理解和藝術想像,就一定會把這首練習所描寫的人物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    五、曲式結構的分析    音樂作品是反映現實生活的,它用其特殊的語言形式來表達現實生活中的事物。人類生活內容的豐富多樣,決定了樂曲總是由不同的曲式結構組成,而曲式結構又是複雜多變的。要彈好鋼琴作品就要做深入細緻的分析。如莫扎特《C大調鋼琴奏鳴曲》(作品545),這首奏鳴曲是莫扎特32歲時(1788年)的作品。樂曲用奏鳴曲式寫成,第1至4小節是主部主題(C大調)。主題音樂充滿了一種天真無邪的透明,瀰漫出一種純真的童心,聽後總是會給人留下極深的印象。主部主題音樂質樸、真實、自然,音樂情緒的轉換也及其溫存,主題抒情如歌,極大地增強了音樂的表現力。緊接著出現了音階式的經過句(連接部),然後以十分明顯的節奏律動奏出過門,帶出副主題。副題音樂明顯的節奏律動,更加強調出音樂柔媚的特點。隨後左右手用交接技術奏出分解和弦音型式的華彩樂句,經過顫音樂句的銜接在G大調上結束主部音樂。而後又在g小調上出現了展開部音樂,並且承接了呈示部結束時的音型,具有樸實歡悅的民歌氣質。然後在F大調上再現主部主題,又是用音階式的連接部,在C大調上出現再現部的副主題,進入華彩後再經過顫音連接在C大調上結束全曲。只有在這種深入細緻分析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把這首膾炙人口的奏鳴曲彈奏的娓娓動聽。  又如莫扎特《降B大調鋼琴奏鳴曲》(作品K570)的第一樂章,全曲是由主題、副主題、華彩句、發展部、再現主題、副主題、華彩句、結束段組成。    六、鋼琴彈奏中樂句的正確劃分(包括連線的正確應用)    我們平時講話或者欣賞文學作品總是一句、一句的聽,而不是一個字、一個字的聽,聽音樂也是一樣,單個音符本身不能表達任何音樂意思,音符只有在組成音樂句子的前提下才有明確的內容,所以要學會一句、一句的思考音樂、演奏音樂。  呼吸是音樂語氣的一種表達和交待方式。我們應該從內心深處去體驗和感悟樂句的呼吸、樂句的語氣和樂句的脈搏以及音樂的走向。  鋼琴彈奏中對樂句、語氣和語調的理解主要是靠體驗和感受來獲得。如剛才分析過的莫扎特《降B大調鋼琴奏鳴曲》(K570),第一樂章樂句的劃分,譜面大部分是每小節一條連線,這並不意味著一小節一次呼吸,而是1至4小節是上半句,5至8小節為下半句,並且擴充了四小節(連接句),中間加有一個輕巧的、帶有裝飾音的轉折。上半句用連奏奏出,隨著音樂的走向略有漸強的感覺,經過輕盈的下半句巧妙的轉折,銜接好擴充句(連接句),音樂顯得十分可愛,語氣生動,這正是莫扎特音樂語言中頗具特色的、充滿才氣的語氣。這些都是彈奏之前要細緻分析了解的、不可缺少的內容。    具體的講,樂句劃分有以下幾種情況:  1.樂譜上的連線就是分句線  在音樂中,有幾個音連在一起構成一個樂句,並且在這個樂句上劃有一條連線,一般劃在靠近符頭的地方,這條連線就是分句線,這是連線最普遍、最常見的一種用法。碰到這種情況當然好辦,按照樂句彈奏規律呼吸就行,要注意表現音樂語氣。一般地區講,樂句開始的頭音要彈奏清楚,句尾音要輕,有收束感,強調樂句走向突出音。演奏中應該盡量運用「橄欖形」的樂句走向,對音與音之間的關係必須要有敏銳的感覺,要認真細緻地研究漸強、減弱的細微變化。  2.有連線並不意味著是分句線  音樂作為一種特殊的語言,是生活語言的升華,它有其自身的語言呼吸和語氣特徵,我們必須深入研究、細緻分析、準確理解,使自己的彈奏有呼吸,有語氣、有情調,從而使彈奏富有表現力,具有感染力。  鋼琴曲,包括練習曲中,除上述確實有分句線以外,有時連線並不是分句線,如《鋼琴基礎教程1》第17頁莫扎特歌劇《唐璜》中的選曲《香檳》,左手伴奏部分是一小節一條連線,這並不表示一小節一個樂句、一次呼吸,這條連線也不叫分句線,而叫「節奏律動組合線」。它只是說明:一、這四個音是一個和弦;二、這些音採用連奏彈奏;三、按節奏律動規律,每組四個音的第一個音要加上一個小重音,使每一小節第一個音成為一個節奏點,而整個左手都是平穩流暢的連奏伴奏織體。  在《杜維諾阿練習曲》(Op.176)第18首,不但左手伴奏每一小節一條連線,而且右手旋律也是每一小節六個音一條連線。在彈奏中,如果每一小節六個音斷開呼吸一次,勢必影響樂曲的流暢連貫和速度,哪裡有什麼樂句的感覺?簡直就是上氣不接下氣的音符拼湊,沒有音樂的音符堆砌,所以應該先劃分樂句。這首練習曲顯然是四個小節為一個完整的樂句。再看看速度是Allegretto(小快板),這些都說明每一小節之間不要斷開。那麼,其中的連線又說明什麼呢?一、是說明這些音採用連奏彈奏;二、是說明按節奏律動感覺,應六個音一組,要處理成每一條連線的第一個音加上一個小重音,使每一小節第一個音變成為一個節奏點,而整個六個音彈成一組。然後在下面一小節中,仍然是一組六個音的第一個音稍微加重一點,作為一個節奏的起點,這樣就彈成了四個小節一個樂句,音樂就保證了流暢連貫,就有了完整的樂句感和音樂語氣。  類似於這種情況,一般在比較規律的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段落中常會見到,我們可以從音樂的性質、內容、情緒等方面進行感受體驗劃分樂句,弄清連線在此處的用途和意義。  3.樂譜上沒有連線時怎麼劃分樂句  鋼琴曲樂譜上沒有連線的情況也較為常見,可以說是不乏其例。這就要根據音樂的性質、情緒、風格、音樂的語氣、收束等去體驗、感受、理解來劃分樂句。如《鋼琴基礎教程1》第26頁《卡爾圖裡舞曲》,全曲沒有一條連線,經過彈奏體驗、感受、分析,就可以明顯的發現它是四個小節為一個完整的樂句。  4.分句線和節奏律動組合線同時存時的正確區分法  在鋼琴作品中,往往有分句線和節奏律動組合線,同時存在於同一首樂曲中的情況。比如《拜厄》第81條,第一段和第三段的連線就是分句線,而中段的1至4小節卻不是分句線,是典型的節奏律動組合線,彈奏時每一小節要突出第一個節奏點的音,把四小節彈為一個樂句,用連奏來彈。    七、觸鍵方法的分析    鋼琴作品的分析,不但要分析其調式調性、曲式結構、風格、背景、情緒、情調、分句、表現內涵等,還要根據其表現內容和情調、語氣等分析每個段落應該用什麼樣的觸鍵方法來彈奏。如:菲舍爾的《路旁的玫瑰》,音樂開始標有Moderato grazioso,意思是優美雅緻的中速,並且標有P conespressione,意思是富有表情地、充滿感情地彈奏。A段抒情優美,顯然是讚美和歌頌玫瑰花獨特嬌艷美姿的,速度比較徐緩,根據樂曲情調應該採用柔和觸鍵法彈奏。B段開始標有piu mosso,意思是加快、更快,音樂節奏由疏鬆變為密集。這表明嬌艷美麗的玫瑰花使人心情愉悅,令人激動不已,心潮澎湃,甚至聯想到愛情的激動。音符由疏鬆變為密集,力度由A段的p變為f,情緒激昂,熱情洋溢,這裡就應該採用快速觸鍵方式彈奏,手指下鍵要爽快、利落,發音要均勻、清晰、顆粒、流動。  總之,要彈好鋼琴作品,彈奏前的分析工作至關重要。分析要準確細緻,可以說應該達到入木三分的地步,正確理解樂譜是彈奏好一首鋼琴作品的重要基礎和前提。只有精心地研讀樂譜,才能夠正確理解作曲家特有的音樂語言和音樂意圖,才能夠深刻理解色彩斑斕的鋼琴音樂語彙,從而對作品的內涵和意境做出正確的解釋,使我們的演奏內涵深刻,充滿激情,賦予音樂極大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推薦閱讀:

發自內心才能走進內心|黨持綱國畫作品
『針艾作品』雙面毛呢做披肩
哪裡有比較好看的秘密花園作品呢?
布藝胸花... | 布藝生活作品展示廳
張祖英油畫作品欣賞

TAG:方法 | 鋼琴 | 吉他 | 古典吉他 | 時代 | 古典 | 作品 | 分析 | 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