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門店,卻逆襲星巴克,一天賣出30萬杯,連咖啡憑什麼?
來源:品牌頭條(ID:MarktingLuzi)
作者:老炮兒
沒有門店,一天最高賣出30多萬杯,俘虜數百萬用戶,成立不到3年的coffee box靠什麼逆襲星巴克們?
雙十一單周銷量100萬杯,雙十二單天銷量30多萬杯這是去年連咖啡(coffee box)的戰績!要知道,30多萬杯相當於1000家星巴克門店單天的銷量。
在咖啡領域,成立了47年的星巴克儼然成為了絕對的王者,而coffee box 這個短短3年的咖啡品牌,竟能在這個古老的行業里「掀起風浪」,對星巴克產生了「威脅」!
連咖啡(coffee box)憑什麼?它做對了什麼?
解構一個成功事物的奧秘,不止要看它現在如何做,還要看它爆紅前做了什麼,爆紅後未來如何走。今天我們就從這三個方面來解構連咖啡:
1
爆紅前:靠跑腿「打劫」星巴克,積累用戶資源
2012年,彼時「共享」還沒人提及,O2O的大潮席捲全國,一波波新穎的互聯網項目快速侵襲著各個行業。
同時「類星巴克」模式的精品咖啡館爆髮式增長,店面租賃、裝修、僱員成本高,而且重門店體驗輕外送服務,重模式下咖啡館競爭變成激烈的紅海。
在紅海之外,創始人連長王江察覺到一絲泛著咖啡濃香的互聯網氣息。
1
「打劫」星巴克獲取種子用戶
那時,王江每天蹲守在星巴克等各大咖啡店,記錄下客流和人群畫像,他發現至少有20%的用戶不需要店內服務,他們只想喝上一杯熱騰騰的咖啡。
自己直接去做一款互聯網咖啡品牌,顯然是天方夜譚。
這時王江想到了O2O:利用互聯網連接大品牌咖啡與那20%的店外用戶。
王江隨即提出「咖啡繞著人」,開始了咖啡代購事業——為星巴克們跑腿。配送星巴克、COSTA、太平洋咖啡等連鎖咖啡品牌的商品,每單收取2元配送費。
coffee box 的前身連咖啡應運而生。
對於很多忙碌的都市白領來說,和吃飯一樣,每天早上或者下午茶時間去點一杯咖啡成為了生活常態。彼時,外賣行業才剛剛起步,餓了么已經起航,美團外賣還在醞釀。
連咖啡服務流程
喝星巴克等連鎖品牌咖啡的用戶,2元與他們能夠自由選擇品嘗咖啡的場景相比,顯得非常便宜。所以在快捷服務和大牌影響力的雙重附能下,連咖啡快速站穩了腳跟,在O2O潮水褪去時,活了下來。
在為用戶提供星巴克、COSTA的外賣服務過程中,「連咖啡已經積累了30多萬星巴克消費用戶」王江說,這30萬的粉絲,為後來連咖啡做coffee box積累了核心種子用戶。
同時,在配送過程中,連咖啡還輕巧地完成了消費者行為研究:圍繞這些用戶,積累了外賣咖啡寶貴的用戶數據:什麼地區的什麼人喜歡咖啡外送,他們喜歡什麼口味甚至是溫度,咖啡怎麼送能保持溫度和口感……
這些用戶數據,為其快速打造自有品牌提供了有力鋪墊。
2
從搬運工到獨立品牌,coffee box乘風而生
2015年時代的變遷,O2O的熱潮已經褪去,消費升級的大風來襲,傳統的品牌,已無法完全滿足當下個性、多元的消費需求。咖啡店遍地生花,各類新興品牌冒出。
咖啡外送也是一樣的道理,多元化帶來人群分流,人的需求層面開始出現各種不同,在這個過程中,一定會有一部分人不在店裡消費,對於外送也會有更多元的品牌化的需求。而且咖啡外送市場尚未出現星巴克這樣的標杆性的企業。
而隨著用戶資源和用戶數據的積累,微薄的配送費早已無法支持連咖啡的「野心」,而且每一個有野心的創業者都不甘於「為他人做嫁衣」。
所以2015年10月,「只做咖啡搬運工」的連咖啡毅然轉身,砍掉了大部分星巴克等其他咖啡的配送業務(只保留了部分需求旺盛的區域)正式開啟Coffee Box獨立品牌。
2
coffee box靠什麼爆紅?
一個真正受歡迎的網紅品牌一定是內外兼修的,對內的產品力,對外的營銷力,coffee box是如何做的,我們一起看看:
1
砸千萬研發專利包裝盒,解決痛點問題
前期配送服務中,連咖啡積累了豐富的數據與經驗,根據反饋和研究,傳統咖啡品牌在外送上有明顯的痛點:因為咖啡是液體,外送很難將一杯新鮮的咖啡保質保量地送到用戶手上,比如無法保證溫度、口感,經常灑等問題。
對此coffee box專門投入了人力物力。coffee box有自己的專業的研發師隊伍,從咖啡剛做出來,到做出後多長時間、通過什麼樣的包裝手段、如何送到顧客手上還保持同樣的口味,每個階段都會研究。
特別是包裝,經過幾次迭代和研發,Coffee Box開發了能夠「翻杯不撒」的杯型,杯子比星巴克的厚,還有空氣層,再加上特殊的包裝盒,保證送到消費者手裡時的溫度和口感。
(Coffee Box 的外送盒)
這樣的外送盒包裝,完美的解決了現磨咖啡在配送途中品質下降的問題,當然成為了不在咖啡館品嘗現磨咖啡的最優選擇。
2
zara式快速迭代,保持產品新鮮感,持續保持熱度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我們知道ZARA的秘訣:「快速、少量、多款」。速度是ZARA最突出的特徵:快速設計、快速生產、快速配送、快速出售、快速更新,一件衣服從設計到門店平均只需要2周左右的時間,並且,ZARA上新的頻率也保持在一周兩次,更新迭代快。平均每周就有200多款,這種小快靈的模式也使ZARA的庫存率降低到了最低,基本沒有滯銷庫存。
coffee box的另一產品核心競爭力,就是這種zara式的線上貨架的產品SKU快速迭代,當然線上貨架形式的本身,便具有速度上的優勢,可以在短時間內靈活推出更多SKU,通過不斷研發新品吸引喜歡嘗新的人群,同時還可緊跟潮流,快速Get當下年輕人的嗨點。
僅在2017年,連咖啡就發布了超過30多款咖啡飲品,其中不乏防彈咖啡、粉紅椰子水等爆款。
3
咖啡庫+成長咖啡,黏住老用戶
互聯網時代,用戶的需求和選擇在無時無刻的變化,如何留在老用戶,是當下幾乎所有品牌的老大難問題。
coffee box為了黏住粉絲,做了兩件事,第一件是推出咖啡庫:你買的咖啡,抽獎抽中的咖啡(反正通過各種活動獲得的咖啡)都會入庫,你想喝的時候就可以直接下單。
這種方式無疑讓很多用戶產生了沉沒成本,同時形成一種消費者假設的心理(這個庫是我的),無形之中就增強了粘性。
那如果我庫里根本沒有咖啡呢,這就沒啥用了啊。所以連咖啡又搞了類似積分的成長咖啡。
一方面可以讓我們沒存庫的用戶也產生沉沒成本和消費者假設,不忍心放棄。另一方面這也為後面的裂變傳播的發福利製造了介質。
4
將咖啡轉化為「社交貨幣」,促發傳播
除了留在自身的粉絲,當然還要思考如何獲得更多的新用戶。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利用社交關係做營銷無疑是最有效的方法。
不管是江小白、網易還是杜蕾斯的火爆都離不開社交化營銷。coffee box在此上面也有自己的玩法,從它的slogan「傳情達意,無處不在」就能看出一二。
coffee box的咖啡都有一個簡單的選項:「自己喝」和「微信送好友」兩種模式。同時可以將咖啡拆分進福袋隨機發送給多位好友,瞬間將咖啡變成一種傳情達意的媒介(即所謂的社交貨幣)
在2017年雙十一,coffee box在國內又率先推出「萬能咖啡」,以套餐形式推出,打出全年最低價,一周就賣出了100萬份。一方面可以低價吸引用戶買多份入庫,形成黏性,收穫幾十萬的年度忠誠會員;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萬能」所以這咖啡又轉化為了「社交貨幣」。在當下紅包泛濫的微信社交圈,送咖啡這樣社交方式,無疑讓傳情達意更加優雅,「有個事情需要麻煩你,請你喝杯咖啡」比生硬的發個紅包來得更委婉溫情。
5
社交化裂變機制
除了賦予咖啡「社交貨幣」屬性的方式,更重要的是需要設置裂變機制,coffee box裂變玩法可以說是玩到了極致(據說得益裂變成績,連咖啡拿到了 1.58 億元 B+ 輪融資)
《上癮》一書里說,讓用戶上癮一共分四步:觸發,行動,酬賞,投入。
目前coffee box裂變主要三種方式:
1)邀請返利:每邀請一位新用戶註冊,給邀請者一定獎勵;(這是之前的玩法現在似乎已經取消了,應該是由小程序拼團替代了)
邀請返利的模式,在很多電商平台都很常見(淘寶客等),在微信公眾號中生成專屬二維碼,再分享二維碼,如果有人掃你的二維碼,關注或者下單了,你就能獲得獎勵。
同時coffee box在普通的玩法上結合了上面提到的成長咖啡,將獎勵拆分成「積分」再具象化,這樣比冰冷的數字更能激發人的行動力。
2)分享福袋:分享福袋到微信中,新客老客都可以領取,既能促進日活和訂單量,也能引流。
這種裂變玩法最核心的是「福袋」。福袋類似於微信紅包的設計,每個下單用戶都會免費獲得一個福袋,可以分享至微信群和朋友圈,甚至自己也可以領取,每個福袋中有50張不同類型的優惠券,理論上來說,一個訂單可以裂變成50個新訂單。
下單完成後,會有消息引導你分享福袋到微信,他人搶紅包後,可以獲得咖啡券、0.0N 杯咖啡和基礎款免費咖啡(僅限新用戶)
這種方式類似於美團外賣的紅包,只是也和成長咖啡結合了。
3)邀請拼團:選擇拼團特價商品,開團或拼團;付款後邀請好友參團;達到拼團人數,順利開團;若2小時內拼團不成功,全額退款。
每一個團都有一個規則「老用戶不能參團,只能拼團」,拼團其實就是「老帶新」,邀請身邊的新用戶參與拼團,可以享受類似「1元購買原價22元的新品」的巨大優惠,本質是利用小程序的拉新。
3
野望:不做星巴克,要做新零售的超級物種
距離2016年馬雲在雲棲大會上首次提出新零售,已經過去了一年半。新零售早已成為當下不可忽視的商業熱詞,但真正能夠玩轉新零售的少之又少。
馬雲說新零售的核心就是,重新構架人、貨、場的關係:
在物質短缺時代,「貨」毫無疑問是第一位的,需大於供,任何產品都能很容易賣出;
在過去傳統零售時代,「場」佔據了核心位置,唯有爭取到商場的黃金位置,品牌才能在商品的汪洋大海中脫穎而出;
在互聯網新零售時代,以「人」為本,從消費端反塑「場」和貨。
縱觀連咖啡的爆紅路徑,從星巴克跑腿者到足以威脅星巴克的網紅品牌Coffee Box無不透露著新零售的氣息。
傳統的咖啡品牌核心是「場」,「以門店為中心」,在門店選址、咖啡場景塑造(咖啡原料與製作工藝,咖啡文化輸出,現場服務等)發力,以滿足消費者咖啡社交需求。
比如星巴克深諳的經營之道,選址上注重有效客流,找聚客點。採用「阿拉比卡」咖啡豆,咖啡機萃取精華,打出厚實綿密的奶泡,為客人製作出濃郁香甜的咖啡。然而咖啡只是載體,實質上是傳遞一種獨特的格調文化,讓人油然而生一份小資中產的身份認同感。
而連咖啡是「以人為本」,根據消費者需求,分析消費場景,並基於此不斷迭代商品品類,重構零售鏈條:
從連接互聯網終端與線下場景的物流配送起步,通過打劫星巴克們的客戶資源,構建連接的壁壘;
然後在上游建立咖啡品牌和社交營銷關係,利用情感社交屬性進一步連接消費者,通過網路社交平台(主要為微信),形成基於品牌的消費端(以「人」為本)的社交生態;
接著根據生態反饋的消費者個性需求,在下游不斷迭代,嘗試飲品品類延伸;
最後,將新品置於生態中,通過拼團、福袋、萬能咖啡等社交營銷手段,不斷激活社交生態,反塑的同時將現有用戶不斷裂變,形成不斷擴展的消費閉環。
連咖啡這個零售新物種,擁有的想像空間已凌駕於傳統咖啡店、快餐咖啡和外送咖啡之上。
但互聯網為新興品牌帶來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有著易複製的弊端,這套玩法,對於很多互聯網玩家來說並不複雜,跑腿建立的連接壁壘,在外賣盛行的當下顯得脆弱無比。(這不,線下網紅品牌喜茶就在4月25日宣布獲得美團旗下龍珠資本的4億元B輪融資,或布局發力外送飲品)
連咖啡想成為新零售時代的超級品牌,出奇的同時還是需要守正,回歸產品本質——打造頂級產品力、完善供應鏈、輸出品牌文化。
特別是打造屬於中國特有的咖啡文化,將是連咖啡至關重要的一步。
我們從它的slogan「傳情達意,無處不在」可以看出:不同於星巴克拿著Macbook坐在咖啡館的中產階級「尊貴」體驗的生活方式;
連咖啡正試圖創造一種基於互聯網社交圈的流行——將coffee box轉化為傳情達意的社交貨幣,這種貨幣的本質是在任何場景內,只需動動手指,精緻包裝的coffee box就會送上門來的「帝王」式服務。
連咖啡能否抓住這波機遇,成為新零售時代的超級物種,我們拭目以待。
推薦閱讀:
※年虧7.3億關店1009家達芙妮 門店換臉自救
※震驚!9年誓破10000家的星巴克在上海開了一家全球最大門店!
※史上最全餐飲門店商圈調研項目明細
※星巴克全球最大門店上海開業,究竟有何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