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個被修行人忽視的問題

小編之前以為修行就是一根筋地修持一個法門一直走下去,但讀了這篇文章,又有了新的啟發,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有時候小編想去閉黑關,又有時候想找個團體一塊修。萬事萬物都有周期,都在變化,都有循環,每個周期當中也有不同的修持方式,這個方式也是最適合自己當時的成長,如果硬是按照自己所設想的來修的話,可能並不利於自己的靈性成長。

修行是個循環,修行議題會重複出現我們可能誤以為靈性修行是直線式的旅程,經歷某種風景之後,達到遠方的目的地——開悟。其實不然,靈性修行應該被描述成愈來愈寬廣的環形或螺旋形旅程。每當修行達到新的層次時,原本處理過的議題還是會一再出現。所以,如何度過生活環境與修行兩方面的變遷,也必然是一再出現的問題。生活的變化不只是出於內在需求的轉變,也來自外在環境的轉變。存在的本質就是不停地變化。我們要如何在靈性修行中欣賞這些自然的生命周期?我們必須尊重生命所帶來的不斷變化的周期,並接受這些周期帶來的內在任務,順著這個過程就能自然產生靈性的成長。我們的社會已忘卻這些自然韻律,並以各種方式教導我們忽略它們:孩子被強迫進食,儘早學習知識,而不是自由玩耍、以健康的方式學習;許多中年男人還沒有度過青春期,女人努力保持年輕,好像要逃避成熟;老年被視為可怕的挫敗。不論哪一個生命階段,我們都缺少智慧的榜樣。靈性修行的技巧和方式也有自然的周期即使是靈性老師和上師也要面對這些無法預料的周期,比如心中生起自己未曾實現的渴望,或是整個團體面臨艱難的處境。有位極受敬重的印度上師發現學生充滿嫉妒和競爭時,被迫全面評估自己的教導是否適當。還有位靈性老師極度渴望到山林中隱修數年,卻在自己的上師過世時,被指派為著名寺院的住持。同樣地,內在靈性修行的技巧和方式也有自然的周期。我們常認為不同的靈性道路有不同的修行方式,比如服務窮人、禱告獻身、瑜伽體位、隱修閉關或研究探索。但靈性之旅可能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引導我們吸納許多不同的修行面向。某階段的修行可能是全心奉獻、追隨一位老師,下個階段卻可能是自己修行、探索;或是在某個階段全心過著與世隔絕的孤獨生活,下個階段卻試圖通過服務他人而擴展慈悲心。我們可能在某些階段專註於身體,某些階段側重禱告和臣服,另一些階段則注重研究和思索。自覺地接受每個成長階段的靈性任務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靈性成長的種子,當我們能有自覺地接受適合自己的人生任務時,靈性生命就會成熟。可惜在許多靈性團體中,有些人會逃避這些任務,他們可能從二十五歲就開始耗費多年光陰,試圖忽視自己的身體和創造力,直到四十幾歲才痛苦地發現自己其實想擁有家庭和事業。他們也可能加入某個靈性團體,想像自己終生像佛陀一樣生活,有如與世隔絕的流浪隱士,卻忘記佛陀流浪一段時間後,仍在一座寺院安頓下來,成為一個團體的領導者,並花費二十五年教導別人。不論是在寺院、工作場合還是家庭生活中,我們都要為心的發展傾聽各個周期的需要,並接受各個周期的靈性任務。與成長有關的自然周期(如發展正當的生計、搬遷至新居、小孩出生、進入靈性團體),都會帶來靈性的任務,這些任務要求我們的心在承諾、無懼、耐心和專註中成長。與結束有關的周期(如子女離家、父母年老與死亡、事業失敗、離開婚姻或團體),則會帶來不同的靈性任務:悲傷、優雅地放下、放棄控制、在失落時找到平等心與全然的慈悲。這些內在的周期開啟時,我們的靈性任務就是要覺察它們,並將愛、智慧、寬恕帶入每個周期里,這是所有周期都需要的要素。 編輯:李艷坤
推薦閱讀:

關於白癜風的七個問題
埃及困境不是「民主與專制」的問題
降壓藥物應用中的臨床常見問題
決定結婚前,請先好好問自己這15個問題
打促排卵針,這些問題你不得不知

TAG:修行 | 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