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出殘疾人張海迪

張海迪:《輪椅上的夢》

張海迪五歲時患病,十歲時接受了三次大的手術,脊椎板被摘除了六塊,

本來天真活潑的小姑娘變成了高位截癱病人,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覺。上

學無望的張海迪以家庭為課堂,以床鋪作課桌。開始了艱難的自學之路。後

來她還自學了不少醫學知識。並學會了針灸,能夠為鄉親們治療一些常見病

和多發病。 那時,村裡的學校缺人教唱歌,她就去當教師;孩子們的頭髮長了,她

就當理髮師;知青的衣服破了,她主動去幫助縫補。在為群眾做事時。張海

迪品嘗到了生活的樂趣,懂得了生命的意義,領悟了幸福的真諦。她經常對

人說:「即使翅膀折斷了.也要飛翔!」 1981年12月29日,《人民日報》在頭版頭條發表了新華社山東分社記者

宋熙文的題為《癱瘓姑娘玲玲的心像一團火》的通訊(張海迪小名玲玲)。一

時間,張海迪成為「身殘志堅」的代名詞。「80年代新雷鋒」、「中國的保

爾」、「新長征突擊手」等美譽接踵而來。在鮮花、掌聲和讚譽的包圍中,

張海迪面臨人生道路上新的抉擇,經過深深的思考,她認為:生命的最終意

義不僅僅是為了享受物質生活,而是要努力實現在精神上的追求。經過一段

時間的思考,漸漸地,張海迪似乎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其實這在很大程度上

是她的有意為之。在巨大的名利面前能夠選擇淡出.這需要清醒、理智和非

比尋常的勇氣。張海迪說過,對於一個胸以下所有部位都沒有知覺的人,唯

一可以依靠的就是清醒的大腦了。張海迪:我的身體是殘疾的,但我的心卻時刻是健康的 張海迪給自己的重新定位是當一名作家。如果說張海迪在文學創作道路

上征服的困難對她是一種磨礪的話。那麼,面對癌症對生命的挑戰張海迪就

是一位「鐵人」。 1985年.當張海迪坐在輪椅上,自己選擇文學創作這條路的時候,她的

身體狀況並不好,但她想為社會寫點東西的信念一直沒有動搖過。「……越

是困難,我越要試試自己到底行不行。雖然我的身體是殘疾的,但我的心卻

時刻是健康的。」於是,張海迪望著眼前的一沓沓稿紙,拿起筆來義無反顧

地投入長篇小說《輪椅上的夢》的創作之中。這一寫就是五年。1990年《輪椅上的夢》出版後開始在全國發行。緊接著,疲憊不堪的張海迪

坐在輪椅上又進行了第二部書《生命的追問》的文學創作。當這本書同讀者

見面的時候,連續印刷了五次都被征訂一空,直到反反覆複印刷了十次才算

滿足了讀者的購書慾望。這件事對張海迪影響很大,她暗想:「作為一名作

家,還有什麼比讀者喜愛你的作品更能讓你幸福的呢?」於是她又馬不停蹄地繼續上路了…… 然而,什麼事情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尤其是對張海迪這位只能依

靠輪椅的支撐才能從事創作的人.更是難上加難,有時當她拿起筆來把姿勢

擺好準備筆耕時,卻感到神經陣陣劇痛,她心中那種澎湃的創作激情,就這

樣被疼痛淹沒了。由於長時間坐在輪椅上,導致她身體多處長了褥瘡,長時

間用胳膊支撐身體,她的衣袖磨破了一隻又一隻,肘關節的老繭掉了一層又

一層。為了文學創作,她的右胳膊因長時間支撐身體導致血管變粗而殘疾。 在一座普通的房子里,張海迪一住就是十四年,那是怎樣的五千多個日

日夜夜啊!沒有知覺的下身排汗本來就困難,而夏天的濟南,又有「火爐」之

稱,小電扇吹出的都是熱風。為了降溫,每隔一會兒,她就將頭髮用自來水

浸濕,再坐到電扇前猛吹…??而一到冬天,房間里又冷得像冰窖一般.就是

穿上厚棉衣,每年也要凍感冒幾次,而且她一感冒就要發燒好幾天,甚至還

有可能危及生命。對此,張海迪從不後悔,反而認為,寒冷能讓人頭腦更清

醒.增加更多的人生感悟。 1991年,張海迪的主治醫生直言不諱地告訴她患了癌症的消息。深感意

外的張海迪此時想了很多很多。她說:「對於死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對於我來說,首先希望它能夠解脫我永遠不能解脫的這種病痛。但我又願意

堅持,因為人生有很多很多的滋味在裡邊,即使是痛苦,我也願意用生命來

體驗,並用筆頭描述這種痛苦及征服這種痛苦的感覺。一句話,我願意替大

家品嘗這種痛苦。」由於張海迪患的是異部細胞癌,為了防止打麻藥導致癌

細胞擴散,醫生建議手術時最好不使用麻藥。張海迪平靜地接受了這個建議。

躺在手術台上的張海迪意識清醒地同癌症展開了最殘酷的較量。首先是冰涼

的刀片在她身上划出了切膚之痛,緊接著是刮骨的聲音,颳得她刻骨銘心,

最後是在刀口處一針一線地縫合了四十多針……始終沉默不語的張海迪被推

出手術室時,拉住丈夫的手詼諧地說:「如果是白色恐怖時期,我是不會當

叛徒的,我真的不會當叛徒……」就這樣,張海迪用一種「鐵人」精神。征

服了癌症。戰勝了自己。 手術後不久,張海迪便開始了哲學專業研究生課程的學習。1993年,她

在吉林大學哲學系通過了考試,並完成了論文答辯,被授予哲學碩士學位。 辛勤的耕耘收穫了豐碩的成果。進入新世紀以來,張海迪創作完成了長

篇小說《輪椅上的夢》,散文集《鴻雁快快飛》、《向天空敞開的窗口》、

《生命的追問》,還翻譯了多部英文小說。《輪椅上的夢》一出版就被譯成

日文、韓文。分別在日本、韓國發行.並獲得了中國作協「莊重文學獎」、

全國首屆「奮發文明進步獎」和長篇小說一等獎。《生命的追問》獲得了圖

書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在社會上尤其是青少年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多次

被團中央推薦為青少年優秀讀物。而她的長篇小說《絕頂》更是獲得了「首

屆中國出版集團獎」、「第八屆中國青年優秀讀物獎」和圖書全國「五個一

工程」獎。丈夫:「我覺得你比健康人還有魁力」 結婚二十多年來.張海迪的丈夫王佐良始終是她事業上的益友。早在1998年,

他們夫妻就用一年的時間共同創作翻譯出版了《莫多克》這本書。書中有他們對

家庭的真情流露:在這個家園裡,人們通過愛情、友情連接著婚姻和家庭,維繫

著健康的人際關係,這裡充滿著溫馨、甜美和柔情,也充滿著慷慨的奉獻和無私

的幫助,真誠的傾心交談,無拘無束的友愛和嚮往。 二十多年的光陰,他們相濡以沫,風雨無阻。張海迪說:「二十年來,我們

坦然地面對生活,從不理會各種猜測,我想時間是會證明一切的。」 她經常對前來採訪的人說:「無論出名與否,都要心懷寬廣,坦然地生活。不

出名,沒有懷才不遇的苦惱;出了名,也沒有一朝成名天下知的得意,而是始終

如一地不為名、不為利,執著於事業,把心放到大眾中去……」

推薦閱讀:

張海迪:鄧朴方的繼任者
[面對面]張海迪:生命的追問(上)
南辰:從張海超開胸到孫中界割腕(新華社 2009-10-17)
高伐林:天上有個太陽,水中有個月亮——宣傳張海迪始末(8)

TAG:殘疾 | 張海 | 傑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