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基督教會 -(天主公教)
06-11
基督教三大派別之一。音譯加力特教,意譯公教。因其中心在羅馬,又稱羅馬公教。中國人根據明末耶穌會傳教士的翻譯,稱之為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是取自中國一句古話」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根據1990年統計,全世界共有信徒近10億。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東西帝國在政治、社會、語言、文化傳統等方面的差異,影響了基督教,在其形成初期,就逐漸分成以羅馬為中心的拉丁語派和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希臘語派,東西兩派為教會最高權力和教義等問題長期爭論,終至1054年正式分裂。東派強調自己的正統性,稱為正教,西派強調自己的普世性,稱為公教。公教即天主教在中世紀曾深入西歐社會的政治、經濟、倫理、法律、學術、文化、教育和藝術等各個領域,成為無所不在的精神力量。直到16世紀宗教改革運動興起,從中又分裂出與羅馬教廷脫離關係的新教(抗羅宗)各派。天主教一方面發動了與之對立的反宗教改革,加強教廷權力,整肅教會紀律,同時成立耶穌會等組織,深入社會各階層進行加強天主教的活動。隨著歐洲列強相繼向海外擴張,天主教向非洲、中南美洲、北美洲和亞洲開展傳教,擴大了影響。在本世紀,面對世界發生的重大變化,天主教一方面在其內部反對現代主義神學,反對共產主義等「錯誤學說」,另一方面也逐步改變僵硬立場,提出了革新和對話的方針,謀求與基督教各派及社會各方面進行合作。 天主教會的組織形式嚴格集中。它重視教階制,教階制分為神職教階和治權教階。神職教階有:教宗、主教、神父和執事。治權教階有教宗、主教、省區大主教、都主教、教區主教等,教宗具有最高權威,神聖不可侵犯,由樞機主教構成的樞機團選舉產生,樞機團也是教宗的主要諮詢機構。天主教嚴格規定神職人員不得結婚,與俗人有明顯界限。修會由信徒組成,修士鬚髮安貧、守貞、服從三願,並過集體生活。除教皇之外,公會議也具有至高權威。公會議由教皇主持召開,代表為世界各地區的主教。重要修會、修院領導人及著名神學家、教會法專家也常應邀參加。12世紀至今,天主教已召開過13次公會議。天主教第一部完整的教會法令是12世紀中葉的《格拉蒂安教令集》。16世紀時,《教會法大全》問世,20世紀初又修改簡編為《天主教會法典》,1983年,又頒布了更為簡明的新《天主教會法典》。 天主教信奉天主,並尊瑪麗亞為聖母、九品天神之上、世人的母皇、人類的主保,還尊敬聖人聖女。教義統一,基本教義信條有天主存在;天主永恆、無限、全知、全能、全善,他創造世界和人類,並賞善罰惡;聖父、聖子、聖神三位一體、道成肉身、聖子受難,復活升天,末日審判等。天主教認為教會為基督所創,乃基督之身,人只有通過教會才能獲得拯救。早期天主教主要根據亞歷山大派神學及奧古斯丁神學解釋教義,13世紀後,托馬斯·阿奎那的神學體系逐步成為官方神學。20世紀後,新托馬斯主義、超性托馬斯主義也被用來論證天主教的信仰和教義。天主教把耶穌的誕生、復活、聖神降臨、聖母升天定為四大瞻禮,記於專門的教歷之上,每逢這些節日要舉行的大型彌撒為主的儀式。又設有聖洗、堅振、聖體、終傅、告解、神品、婚配七件聖事。聖洗、堅振、聖體是入門聖事。 「天主教」一詞來源於希臘文的"καθολικ??",意思為「普遍的、通用的」,因此也被翻譯為「公教」。 在中國,基督宗教的一些中文翻譯名稱造成了對天主教和新教的誤解,「基督教」翻譯自英文的「Christianity」,指一切相信救主耶穌·基督的信仰,包括天主教、正教和新教等;而在中國,「基督教」則一般是指英文的「Protestantism」,更確切的翻譯是「新教」,是1517年由馬丁·路德宗教改革後形成的基督宗教教派。為了避免誤解和混淆,本詞條避免使用「基督教」一詞,而使用「基督宗教」表示英文中的「Christianity」,「新教」或者「基督新教」表示英文中的「Protestantism」。 公元1517年,天主教奧斯定會的馬丁·路德神父「另立門戶」,由羅馬天主教分離出去。天主教會一度稱之為「抗議宗」、「抗羅宗」、「誓反教」等,直到1962年-1965年梵蒂岡第二次會議(簡稱「梵二」)後才慢慢改變這些稱呼,乃稱之為會離的兄弟教會,即是基督新教或新教,也就是在中文中所稱的「基督教」。 國際上稱天主教為「基督教」,稱新興的教會為「基督新教、新教」,中國卻稱新興的教會為「基督教」,以致為數不少不明歷史的中國的基督新教徒與中國的教外人士都誤認為,天主教是從基督教分裂出去:先有基督新教(中國稱的基督教),後才有天主教。殊不知,天主教是羅馬天主教,由耶穌基督親自創立的,乃建基於對耶穌基督的信仰上,它的前身是猶太教,因此,繼承猶太教的一神觀念和舊約聖經。而中國所稱的基督教即是國際上所稱的基督新教,是在耶穌誕生後第1517年才由國際上所稱之為基督教的羅馬天主教分裂出去的教會。 公元1517年前所稱的基督教,並不是基督新教,而是羅馬天主教。因為馬丁路德神父所創辦的基督新教(中國所稱的基督教)還沒有誕生。公元1517年後所稱的基督教,並不是天主教,而是基督新教(中國所稱的基督教)。因為馬丁路德神父所創辦的基督新教已誕生了。 梵蒂岡第二次會議所稱的基督宗教,並不是專指基督新教,而是指所有信仰耶穌基督的教會。 我們應注意,當閱覽非教會人士著的、非教會出版的書籍,或是譯自國外教會書籍的時候,一定要分清年代,不要把基督新教(中國稱之為基督教)與天主教混為一談了。 天主教信仰的對象是以色列所期待的默西亞,他的名字叫耶穌。我們以朝拜耶穌是主基督為信仰核心。在今日的教會裡,仍有為數不少的基督徒,仍我行我數,忽視梵二的訓導,往往把信仰的核心轉移了,或者或多或少讓社會人或教會人感覺到信仰已不是信仰了,而是拜聖母瑪利亞、拜自己。這是教會的一個嚴重現象,是對福傳的沉重打擊、對被釘在十字架上的主的極大羞辱。這種讓人感覺「信仰出錯」的緣故不外有五:第一、以前傳教士的引導失誤;第二、今日傳教士沒有糾正「信仰出錯」之風;第三、把傳教士的聲音視為耳邊風;第四、沒有真正認識信仰到底是什麼? 第五、從天主教分離出去的某些個別教會的誤導。 信仰,首先不是對某些特定教義的認識,而是天主聖父的自我展示、個人與天主的相遇和對他的皈依。信仰不是知識的雛形的、部分式的、或者模糊的形態,而是純正的知識。信仰不是接受一套關於天主的理念或教義,而是一種道德反應,絕對信靠他的諾言、堅守他的言語、期望他的幫助、相信降生成人的真命天子——耶穌基督身上的天主大能。信仰是對天主皈依的呼召,而最徹底的皈依就是完全地轉向上主和他的國。此信仰就是接受天國降臨的福音,由耶穌本人宣認的。它仍然不是要對某些教義認同的教條式信仰,而是對天主聖言——耶穌的完全信靠,接受他的召喚,作一個終生不悔的追隨他的抉擇,接受洗禮,進入生命的門,和基督同死、同生,獲享他救恩的許諾,並在人間踐行天國,把基督的愛活出來。 通過對信仰的認識,跟隨主耶穌基督的我們,能醒悟「到底是為看什麼」嗎?在教會的訓導下,接受聖神的洗禮,成為天主的子女,其目標是在主基督內,追求永恆的生命。然而,梵二的今日教會應不應該反省反省,在自己的懷抱里的基督徒究竟來看什麼?!是看主耶穌、看永生?還是看今世會朽壞的生活、看自己?是的,基督徒是來看主耶穌的,而為那些利用主基督「混進來」的基督徒卻是拜自己。 天主頒布十誡(出二十4-5)時,叫人不要拜偶像,也不要造像,但天主在出二十五10-22卻叫梅瑟在約柜上造兩個革魯賓天使的像,戶二十一8-9又命梅瑟造一銅蛇像,懸在木竿上供人瞻仰。可見,天主根本不是禁止人造像,而是禁止人把那像當成朝拜的對象:天主。 在以前的舊有觀念里,人們以為給某個神造了像之後,那個神明就只會在這個像裡面。於是,他們認為只要朝拜這個像,便可以左右這個神明,就好像阿拉丁神燈那樣的神明會聽人指揮,任人擺布。天主叫人不要給他造像,就是要告訴人「他不象阿拉丁神燈那樣的神明」受人控制,供人差遣的神明。相反,他是至高無上的、自由的、不受控制的、愛人的天地主宰;另外,天主也在告訴人「自己也不是一個自然的神:雷神、雨神、風神、電神、山神,或其他的神明那樣」,而是超越自然的,自己所創造的世界沒有一樣東西能完全代表他。 天主教對聖母、聖人的敬禮,遠不及對天主的崇敬。天主教敬禮聖母,但從來沒有將聖母當作天主那樣敬拜,也很清楚只有三位一體的天主才是神,聖母只是人而已!天主教每天所舉行的彌撒,是向天主表示欽崇和敬拜的大禮。天主教徒若果沒正當緣故而故意不參與主日彌撒,與天主十誡的訓示相違背。對聖母的敬禮只屬「熱心神工」,即使沒正當理由而不參與,也不是罪。 梵二的《教會憲章》第66條宣稱「瑪利亞,因為是天主的母親,參與了基督的奧跡,由於天主聖寵的舉拔,她只在聖子以下,高出一切天神世人以上,所以理當受到教會特別的崇敬;天主子民對瑪利亞的敬禮,在敬愛、呼求、效法方面,有了驚人的發展,恰如她所言:從今以後萬世萬代的人都要稱我有福(路一48)。這項在教會內經常存在的敬禮,雖具有絕無僅有的特徵,但對降生的聖言、聖父及聖神的欽崇禮,仍然有本質上的區別。」 《教會憲章》第53條表示有軟弱的瑪利亞是亞當的後裔,且需被基督救贖:因靠著天主的救恩和助佑,竟可達致聖人的地步,天主的大能、光榮、宏恩、聖道就更愈發彰顯出來,所以,教會批准對聖母的敬禮。 《教會憲章》第66條宣稱「其目的是要教人在敬禮聖母之際,也認識、愛慕、光榮基督,並遵行其誡命,因為一切都是為他而存在(哥一15-16)」。 《教會憲章》第67條宣稱「宣講和敬禮聖母的意義」:除使人「體認天主之母的卓越尊位」外,並激勵人「以孝心敬愛我們的母親,效法她的德表。」天主教在聖母像前致敬不是拜偶像的行為,聖母不是偶像。天主教從來,以後也不會將聖母取代天主。 當人透過任何一個可見的形象(聖人、天使、聖母)以「尊重的敬意」進行敬禮時,旨在敬禮形象所描繪的人物,並不是一種崇拜(《天主教教理》第2131-2132#)。當我們朝拜(天主)耶穌像時,不是崇拜那個製品,而是向這個像所代表的本質:天主致以無限崇拜。教會對聖母不是(朝)崇拜,而是以子女的心情敬愛她。教會從來不拜聖母,沒有把聖母當成救恩的本身。她只堪接受最崇高的敬禮,只有天主才配得崇拜。所以,教會不是拜聖母的教會。相反,這種敬禮行為可激活旅途中天主子民的信德,感謝主的救贖恩典,並充滿得救的希望:如此卑微的人若果不是主耶穌十字架的救贖功勞,又怎可以獲救呢? 在公元前1003年,達味領導以色列12支派在耶路撒冷建立了統一的北以-南猶聯邦王國。統一的聯邦王國只經歷了短暫的輝煌後,很快就分裂和沒落了。前722年,北以被亞述王撒爾貢所消滅。在前598年和公元前587年,南猶大分別有3023名高階層的猶大人、800多中階層的猶大人被放逐於巴比倫。前587年南猶大被巴比倫王拿步高二世所消滅。以色列人世代居住的巴勒斯坦地區淪為先後興起的波斯帝國,埃及帝國,希臘帝國,羅馬帝國的殖民地。羅馬帝國在耶穌逝世後的宗徒時代,即是公元70年-72年的猶太戰爭,消滅了以色列。從此,以色列人被分散到世界各地,直到1948年才建立以色列國。 猶太人歷經長時期的帝國的殖民生活,日日夜夜地期待天主向他們所許諾的拯救者「默西亞」來救他們脫離壓迫者的手。大約在公元前8年至2年間,默西亞揀選了猶太少女--瑪利亞做自己的母親,誕生在猶太-巴勒斯坦的土地上:耶路撒冷南端的伯利恆。他的媽媽用襁褓裹著他,把他放在馬廄(也稱馬槽)里,有天使在歡唱:「天主受享光榮於高天,主愛的人在世享平安(路二1-20)。」他在接受賢士們(是外邦人)朝拜以後,他的母親帶著他逃往埃及,並住在那裡,直到迫害他的黑落德王死後,才從埃及回來(瑪二7-22)。他的名字叫耶穌。在他十二歲的時候,曾在當時的政治、經濟、宗教、文化中心的聖城耶路撒冷聖殿聆聽經師講經,並向他們詢問(路二39-46)。他在加里肋亞省的納匝肋小鎮中隱居長大,直到30歲左右(路三23)才離開此地,前往加里肋亞宣講天國的喜訊(谷一14-15)。因此,他被稱為加里肋亞人與納匝肋人(瑪二23)。這個納匝肋人耶穌在約旦河裡,接受若翰的洗禮(谷一5)之後,開始他的福音傳揚:「時期已滿,天國臨近了,你們悔改,信從福音吧(谷一14-15)。」他本是元始和終末(默二十二13),過去和現在,時間和歷史,光榮和權能屬於他;但他來到人間,屬於自己的領域,自己的子民卻沒有接納他;他受盡世人的奇恥大辱與痛苦之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其時,大約三十三歲。他死後第三天,應驗了自己所說的話:第三天必要從死者中復活起來(谷十六1-20)。這些見證,他所召喚的門徒都一一記在心中,一代一代地傳下來,已有二千年了。 耶穌三十歲離開隱居的納匝肋來到約旦河,公開宣講天主的國與他的福音,眾多人開始接受他的宣講,並跟隨他,度福音生活。他從中揀選了十二人作宗徒。他從死者中復活之後,便祝聖(按立)伯多祿為教會的磐石:「約納的兒子西滿,你要叫伯多祿——磐石,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陰間的勢力決不能勝過他(瑪十六13-19)」,明確宣布建立教會。以伯多祿為元首的宗徒在共融牧養下,跟隨主的人漸漸形成了一個可見的小團體。這個小團體就是日後發展成為普世教會的至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羅馬天主教會。這是一個永遠不可、也沒有人能否認的歷史事實。 教會本著耶穌基督的訓導福傳天下,把天主的愛通傳給世人,努力聖化人靈,福利社會,保全基督全部的寶訓。教會從來沒有改變、加添或刪減天主親自頒布的十誡和親定的七件聖事。 天主教是信仰以色列所期待的默西亞、唯一的救主耶穌基督,以朝拜他是主基督為信仰核心。通過這信仰的認識,在基督內,接受聖神的洗禮,朝拜天主聖父,成為父的子女。這就是三位一體的天主觀。 信仰,首先不是對某些特定教義的認識,而是天主聖父的自我展示、個人與天主的相遇和對他的皈依。信仰不是知識的雛形的、部分式的、或者模糊的形態,而是純正的知識。信仰不是接受一套關於天主的理念或教義,而是一種道德反應,絕對信靠他的諾言、堅守他的言語、期望他的幫助、相信降生成人的真命天子——耶穌基督身上的天主大能。 信仰是對天主皈依的呼召,而最徹底的皈依就是完全地轉向上主和他的國。此信仰就是接受天國降臨的福音,由耶穌本人宣認的。它仍然不是要對某些教義認同的教條式信仰,而是對天主聖言——耶穌的完全信靠,接受他的召喚,作一個終生不悔的追隨他的抉擇,接受洗禮,進入生命的門,和基督同死、同生,獲享他救恩的許諾,並在人間踐行天國,把基督的愛活出來。 天主教尊重聖經,忠實履行與保全耶穌基督的寶訓,從來沒有改變、加添或刪減耶穌親自建立的七件聖事。 聖事是從耶穌十字架的苦難,那無窮的功勞而得到它的價值。它是由耶穌基督所建立,又經教會確定了的七個神聖標記,由教會用作救贖我們的途徑。耶穌願意用這種外在的動作來表示不可見的恩寵的通傳,這種通傳就是聖事。聖事共有七件,稱為七件聖事(Sacraments):聖洗、堅振、感恩(聖體)、懺悔(告解)、病人傅油,聖秩、婚姻。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昨天跟父母說,我可能再也不燒紙、磕頭啥的了,結果父母大發雷霆,對我一頓痛罵,我到底該怎麼辦?
※你當醒過來,因為基督就要光照你了!
※基督徒的家園
※基督徒感覺自己不再成長,每天過的和世人一樣,禱告無話可說,讀經聚會也常常走神,該怎麼辦?
※在亞當里,或在基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