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深度專訪 | 李曉兵指「七警案」撕裂香港

點擊上方「中評社」關注我們

精彩內容

香港「七警案」連日來不斷發酵,引發香港社會極大迴響。昨日,在香港「佔中」期間因執法而產生過當行為的七位警員被收押入獄,服刑期兩年,香港警務督察協會亦於同日發布公告,表示將探討訂立辱警罪的可行性。

記者蘭忠偉

發自 香港

南開大學台港澳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曉兵。(中評社資料圖)

  南開大學台港澳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曉兵21日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七警案的判罰本身並未有太大問題,但若與相關案件進行比較,就能夠強烈地感覺到該案幷未充分地體現出司法所應該追求的公平、公正的基本價值。李曉兵認為,法官的判罰對於一個良好社會秩序的實現應該是具有建設性的,而不僅僅是追求司法者自由裁判權的實現。

「司法活動幷非封閉獨立的一個過程,其所要達到的目標應該是複合的,具有綜合的社會效應。」

李曉兵對中評社表示,法官對七警案的判罰,客觀上起到了撕裂香港的效果。法官在判決時,須對判決的後果有基本的預判,法官追求的公正和社會大眾追求的公正,應該是基本契合的。目前的七警案判決,可能會造成負面的社會影響,或將成為香港司法裁判歷史上的「臭案」。

「外籍法官應該要扮演一個有擔當的裁判者,要成為創造性的司法者和闡釋者,而不是一個簡單的法律實踐者。」

  李曉兵指出,藉由七警案,需要引發我們對香港特區主權和管制制度,以及憲制地位的重新評估和認識,同時,《基本法》中有很多規定需要在實踐中進行創造性的適用和發展,而不是一個機械的、簡單的執行或實施。  李曉兵認為,如果上訴改判,可能會造成支持「佔中」或是持激進立場的社會人士,對上訴判決的嚴重質疑,這同樣會讓法院置於一種兩難的境地,對香港法治無疑會造成傷害,令香港產生新的法治危機。這種危機到最後可能會損害香港社會長久以來所形成的司法機關的公正形象和司法權威,以及損害香港過去所積累下的法治精神。

「法官幷沒有用一種柔性、創造性的方式,綜合分析案件和社會背景作出一個能夠得到各方接受的判決。現在造成了執行公務警察利益的失當,特別對香港社會當前所面臨的社會問題,以及兼顧個案之間比較意義的公正性,都缺乏全面而深刻的考慮。」

李曉兵說。

以下中評社對話李曉兵全文

中評社:香港七警案目前爭議比較大,您個人是如何看待法院的判罰?

  李曉兵:如果就案件本身看,警察在執法過程中,對執法對象有過當的行為,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是無可厚非的。因為有一定的刑事政策因素,在一定的階段,可能會從嚴、從緊、從快、從重,形勢政策的調整和變遷都是允許的,  單獨看,七警案的判定並沒有太大問題。但是如果將七警案與相關案件進行比較,就能夠強烈地感覺到,該案幷未有體現出司法所應該追求的公平、公正的基本價值。如果將案件進行橫向比較,與去年香港法院對「佔中」期間的策劃者、參與者、破壞者的量刑相比,就會形成鮮明的反差。「佔中」分子所承擔的刑事責任是相當輕的,重者也只是幾個月的刑期,輕者只是受到了一些人身自由的限制。  從該情況下進行比較,就會導致市民對法律公正性的懷疑。司法要追求公正、公平、正義,這是法律的基礎,那麼就要通過法律的實踐去達到這樣的目標,而不是僅僅解決一個案子。

中評社:本次案件的一個爭議點在於,外籍法官是否能夠完全認清《基本法》的責任,有評論認為外籍法官無法平衡普通法與《基本法》的利益,您怎麼看?

  李曉兵:首先個案本身應該體現一種司法者對於公平正義的追求,法官的判罰對於一個良好社會秩序的實現應該是具有建設性的,而不僅僅是追求司法者自由裁判權的實現。司法活動幷非封閉獨立的一個過程,其所要達到的目標應該是複合的,具有綜合的社會效應。  本次的判決還存在一個問題,就是產生了很大的負面效果和危害性,即在客觀上產生了撕裂香港的效果。法官是獨立判案,擁有自由裁量權,但是在作出判決的同時,必須要對自己判決的後果有基本的預判,法官追求的公正和社會大眾追求的公正,應該要是基本契合的。所以目前的判決產生如此之大的社會負面效應,甚至產生了撕裂香港的情況,這樣的判決可能造成嚴重而消極的影響,或將成為香港司法裁判歷史上的「臭案」。

  在世界其他法治國家和地區的法治實踐發展過程中,也有過司法者的判決造成「臭案」的經歷。美國聯邦聯邦法院曾經審理過一個著名的案子,叫斯科特案。該案是聯邦最高法院於1857年判決的一個關於奴隸制的案件,塔尼大法官主持下的聯邦最高對於該案的判決嚴重損害了聯邦最高法院的威望,因而被認定為是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裁判史上的「臭案」。  斯科特案的判決導致讓美國憲法誕生時就存在的「黑白問題」 (奴隸制問題)依然無法在憲法框架內得到合理的解決,客觀上產生了撕裂美國的效果,導致美國社會之後陷入內戰的深淵。因為正是這個案件的審判結果,讓既有的社會難題不能通過法律的手段而納入到法治的軌道中得到合理的解決,那麼南北之間積聚的社會矛盾也就無法得到調和,直至最後引發美國爆發內戰。其後,美國的司法界對此進行了深刻的反思,美國學者將其列為美國憲政史上最糟糕的判例。因此,法官在判斷時應充分認識到個案正義的實現,其實還承載著社會價值與歷史價值,否則可能導致了巨大的歷史災難。

中評社:所以目前外籍法官的判決,您也認定是一個「臭案」?

  李曉兵:是的,作為法律人,面對這樣的一個有巨大爭議的判決,基本上可以給出這樣一個評價。因為目前該案還在進行之中,也不能簡單地認定其判決是錯誤的,但是可以用「臭案」來警示司法者要自我覺悟,不要濫用自由裁判的權力。

中評社:有一部分聲音認為,香港回歸20年,外籍法官在香港《基本法》以及香港司法體系的框架之下,不宜存在過長,您個人如何看待?

  李曉兵:這個問題需要放在歷史的角度來看。在《基本法》制定時,立法者設定了這樣一種制度,我們當時對於這樣一種制度給予了高度的肯定,這也是落實「一國兩制」基本方針和原則。隨著「一國兩制」實踐的深入,特別是香港法治回歸之後面對《基本法》這一憲制性法典,以及香港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別行政區這一憲制地位的情況下,我們應該重新進行思考,對於香港的主權和管制制度,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如何實現其合適的憲制性角色,就此需要進行新的評估和再認識。  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現了這樣的一個典型的案子,就給了我們這樣的機會,這個非常具體且真實的個案。作為香港英籍法官,是否能夠承擔起司法責任,即一方面要發展普通法,另外一方面還需要在《基本法》的規範下,處理好普通法實踐。

  特別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有了《基本法》之後,《基本法》中有很多問題需要在實踐中進行創造性的適用和發展,而不是一個機械的、簡單的執行或實施。香港特區的司法實踐必須要兼顧達到多方面的效果,既要客觀、全面、深刻地理解《基本法》的規定嗎,也要讓香港的社會各界基本能夠理解和接受。  外籍法官應該要扮演一個有擔當的裁判者,要成為創造性的司法者和闡釋者,而不是一個簡單的法律實踐者。  從判決書中看,在為何要判定2年的監禁,法官所提出的一些理由幷不具有足夠的說服力,也有一些過於牽強。

中評社:您認為外籍法官是否會危及到香港的法治?

  李曉兵:結合具體案件的審判來看,我們可以感覺到外籍法官如果不能夠充分理解幷深刻認識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殊的憲制地位,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的社會形勢和香港社會大眾的心態、我們對於香港社會繁榮穩定的期待和積極努力,而是僅僅將自己視為一個獨立的裁判者,那麼,儘管法官做出獨立的裁判,那麼看似獨立,實際上卻容易陷入到一種主觀裁斷的困境中。而這樣的判決,如果不是基於對這些問題的充分理解和認識,就可能對香港法治造成危害。  法官在一種封閉的裁決空間中做出判決,判決的公正性和說服力就可能不足。

中評社:目前情況之下,案件迴旋的餘地大嗎?

  李曉兵:還是有迴旋餘地的,目前警隊還要上訴。

中評社:目前而言,該事件對香港的法治起到了哪些衝擊作用?

  李曉兵:應該說產生了一種很大的影響,而且產生了負面的效應和效果,我們也不能夠希望通過簡單的上訴法庭就能夠進行改判。  如果上訴改判,可能會造成支持「佔中」或是持激進立場的社會人士,對上訴判決的嚴重質疑,可能會對上訴裁判的法院施加壓力,這同樣會將讓法院置於一種兩難的境地,這對香港法治無疑也會造成一種傷害。  而這種傷害也將使香港陷入新的困難之中,造成一種法治危機。這種危機到最後可能會損害香港社會長久以來所形成的司法機關的公正形象和司法權威,以及損害香港過去所積累下的法治精神。因此,我們作為法律人,對於此案的裁判產生了強烈的憂慮。  對於案件本身,就其個案孤立來看,我們無法作出是否公正和影響香港法治的判斷,但從橫向比較,以及香港社會對於該案件的評價和反饋的角度來看,我們就可以認為,該案對於香港社會所珍視的法治基本價值將會造成一種挑戰。  法官幷沒有用一種柔性、創造性的方式,綜合分析案件和社會背景作出一個能夠得到各方接受的判決。現在造成了執行公務警察利益的失當,特別對香港社會當前所面臨的社會問題,以及兼顧個案之間比較意義的公正性,都缺乏全面而深刻的考慮。

金雞送福,中評好禮等您簽收!

中評手機APP(IOS版)上線了!

您的簽收,對我將是莫大的鼓勵~

各位中評的真愛粉們,大家過年好!

我是中國評論新聞手機 app,為了讓您能夠隨時隨地瀏覽最新中評新聞信息、把中評裝進口袋。

經過數月的辛苦跋涉,我終於要和您見面了~

如下訂單信息請您簽收~

訂單信息:

產品名稱:中國評論新聞手機客戶端(測試版)

簽收方式:微信掃描上圖二維碼即可把我成功下載到您的手機里

訂單評論:如果覺得我還不錯請分享給您的朋友,如果您有任何意見建議,請在微信公眾號後台或者本文文後留言給小評,給我們一個改進的機會~

備註:現已上線IOS版客戶端,安卓系統的評友們請稍作等候,我的兄弟全新安卓版手機客戶端不日也將上線~

中國評論通訊社(中評社)是大中華地區第一家數字化網路通訊社,目前已在香港、台灣、北京、美國、加拿大、廣州、福州等地建立起比較完整的新聞采編網路,尤以深度分析稿件見長,是兩岸關係新聞中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新聞與智庫媒體。

CRN2005

長按識別二維碼,一鍵關注中評社!

中評社

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曾會見中評社高層訪問團,並親筆題詞:「中國評論:兩岸共同媒體」。

中評社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出席中評智庫基金會成立儀式暨第二屆港台影響力論壇。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一鍵回到中評網更有料!!

推薦閱讀:

月亮天蠍的深度剖析(月亮落陷及對天蠍深入了解都可以參考)
VR重磅深度報告:虛擬照進現實  VR酷炫來襲 (二)
論斷兄長命理深度剖析
你的床上躺著六個人(深度好文)
9部深度剖析教育的中外紀錄片,不容錯過!

TAG:香港 | 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