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羽不能加的太極功夫
06-11
幼時家貧,除學校所發之教學課本外,無圖書、漫畫或小說之類之課外讀物。偶得《周易本義》一冊,如獲至寶。然而,久玩其文,未獲其實;於是,轉向中醫求解焉。中醫駁雜,多借易理釋病證轉化,亦未得所要;再轉習太極拳,匆匆廿余載,尚流連其中。太極拳是遵從易經的法則,從萬千技擊動作中,精挑細選出來的動作方式及煉功方法。所以,每一個動作,除了有練功和技擊的目的外,尚有《易經》及儒、道兩傳之哲理在支撐。對熟習易理者而言,很快能從太極拳之動作之中,見到天道、乾坤、陰陽的法則。然而,自露禪祖師打響太極拳之名號後,應廣大慕名而來的學者之需求,各門派之太極拳秘笈紛紛出籠;更有不少好事者,藉耳聞附會,著書立說,使人望之卻步。面對如此紊亂的情況,我們該如何取捨呢?以最近逸文書局出版、戚建海著之《太極拳技擊和煉丹術之奧秘》一書為例,書名十分能引誘太極拳之同好,書中亦提供了許多新發現的老資料,拳、捶不分;但是,數據之真偽因未獲原件無法辨別,就讓專家學者及時間來處理它吧!自然能得知是否和陳鑫的太極拳論著一樣。我們學太極拳的人,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在:這些數據能否指導我們練成上。或者有人會說:「書中都會留一手,不可能讓你看書就能練成的。」其實不然,只要你經過了「入門引路需口授」的階段,不保證你看書就能練成;但是,你可以知道可否按他說的方法去練。其實書中所提供的數據,大部份都是大家很熟悉的,最大的不同是數據的著作者和時間,和少量丹道與太極拳的論述;令人難以認同的、反而是著者對修練太極拳至丹道相接的論點,甚至和書中所提供的數據抵觸。可能是練法不同,看法互異吧!但指出他的問題,可以為同好借鏡。著者雖然主張破除門戶之見,但是陰陽相濟的論述是充滿門戶之見的,連王宗岳先生「一羽不能加,繩蟲不能落。」的用語皆遭到牽連。露禪祖師傳授之楊家太極拳與陳家最大的不同,就是拋開了陳家陰陽相濟的練法,徹底遵照《老子》第十六章:「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及周敦頤《太極圖說》:「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極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的指導,從虛靜入手,使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在拳中實現。陳家的人,因為有祖傳紅炮捶的關係,知道太極拳虛靜的要領,只好採用陰陽相濟的練法,使紅炮捶與太極拳並存。在陳家,原來是以紅炮捶為主要技藝的;而且不傳外姓,是很自豪的。在太極拳名顯及陳鑫著書之後,才將紅炮捶改稱為陳式太極拳第二、三、四、五路。依據書中所提供的資料,陳清平先生的歌訣不也是說:「極柔極剛極虛靈,運若抽絲處處明。」、「一羽不加至道藏」嗎?蔣發的太極拳訣也說:「觔骨要松」!在楊家的論述里,柔是因為松、再加借力使力所產生的外樣態,身松是身虛的表現;至柔的目的,在求得綿里藏的那根至剛之金針,所以才會說:「不松不是太極拳」,要一松到底;不必為了強調著者認為的「陰陽相濟」而否定它。極柔極剛極虛靈也是楊家太極拳修鍊的程序,由至柔產生至剛,而且極虛靈,不是和陳清平先生的歌訣相同嗎?對陰陽相濟的認知,著者和楊家太極拳也有極大的不同,楊家所謂的陰陽相濟就是由至柔產生至剛,及一動一靜、互為其根,與書中蔣發先生之《太極拳功》內容相同,而不是分左右手;如果是分分左右手的話,雙按時又如何處理?雙手內合齊出,自然被著者認為是病手了。王宗岳先生「一羽不能加,繩蟲不能落。」是表示極虛靈的聽勁及化勁,相同的表達見書中王柏青先生之《太極丹功要術》中:「形動而神靜,意會而勢靈。微風亦能順化,葉落亦能知警。」;著者甚至完全不顧杜元化在書中附件一內,對至道的說詞,把「一羽不加至道藏」解釋為「一羽不加」之句是來自《道藏》這部書,真是極盡混淆視聽之能事,不知著者為何如此。相較於《列子》仲尼篇、亢倉子曰:「我體合於心,心合於氣,氣合於神,神合於無。其有介然之有,唯然之音,雖遠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內,來干我者,我必知之。」來說,王宗岳先生的表達方式,還是很平實的。不能因為自己沒做到,就否定它;對一個學了太極拳套路,而不肯去煉太極功、或未煉成太極功的人說:「太極拳那些東西都是騙人的,那些太極拳高手都是武俠小說一樣,是亂編的。」大家會有何感想? 亢倉子之言、聽起來好像不可思議,實際上卻是天人合一的基本條件。最新的科學研究顯示,氣即共振的能量,是血液循環的原動力。經絡、穴道、器官形成共振網路。人中、勞宮、湧泉,是血管動脈未端迴流圈的所在,一方面增加吸收壓力波,一方面降低反射。詳細內容,見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王唯工著之《氣的樂章》。大易所言的規律,實指日月星辰之辰,日月沖和的時間之辰的變化規律;而非曆法規律。知此辰,按法煉功,求日月合,陰陽合的生生之德。這個陰陽是天之陰陽,它可促使人體陰陽的迅速合化。易道陰陽說,雖原於古天文歷律模式,但其內涵遠高於古天文歷律之價值。這是從氣的角度論陰陽之重點,也是近年來學易取得的新知。日與月一年有12次合、12次沖合。這個時空是有加速度運動的時空,拓樸時空。北斗七星之斗柄的運動是正手螺旋的話,日與月的運動,則是反手螺旋運動。在物理學中,這代表了正、反方向的動量傳輸。日月的合有德生,反映此時日月合代表的天地、陰陽合,對中心體人或物有動量、能量交換。常人因精神、思維的分散,不易查知這種能量交換。而養生煉功人,由於精神、思維的散亂,因入虛靜而消除。在功能態下,通過內照、內觀(內視)、內聽氣血的運行,有可能感知日月合時陰陽、能量交換,對自身的影響。道德文化所言天人合一、天人相應,從氣血的角度去感知這種天體對人體的影響。一年有24節氣和對應的物侯,說明這種影響是真實存在的。而從物理學角度看人的虛靜功能態,是人自動造成與外界隔絕的,接近全封閉的封閉系統。古人通過這種養生內求法,認知了人體內有12正經、奇經八脈、中脈上的三丹田存在、上下鵲橋的存在、脊柱後有三關的存在、腦中有腦九宮位的存在等等諸多事實。漢後丹道學家說,通過修內丹,可以證實這一事實。守中、守一、守住了虛靜,達到了天人合一的要求,便可通過振動的共振效應,人獲得陰陽合德的天地大化化生能量。《老子》說:「道法自然」,孔子在《帛書易》中說:「易本不卜、不筮,其理在得一,知損益之道。」,《莊子》天下篇說:「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點矣!後世之學者,不幸不見天地之純,古之大體。道術將為天下裂」,《陰符經》說:「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日、月、斗皆在天運動,人在地面觀之。圓中有兩個坐標系。一是不動的地面坐標系,有南北二方、四方、八方之分。還有個隨28宿轉運之天赤道坐標系。日、月、斗在天運動有位,因而投影在地面上有方。沖、合有時。皆可以斗柄投影在地而指向位定之。故握斗建之位,可知天地陰陽之合。日代表陽精,月代表陰精。日月合,歷示天地陰陽合;合則人有感。以上由大陸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趙定理先生在網站上發表的內容看來,將先天八卦橫圖依序代入九宮,除了中宮五不入(虛中)之外,順理成章的形成帛書易經說卦篇中,八卦之方位;及《參同契》中所謂的:「坎離匡郭,運轂正軸。牝牡四卦,以為橐鑰。」、「子南午北,互為綱紀。一九之數,終而復始。」,這些疑是太乙游九宮所形成的記載,和以上引述皆可以肯定為真,是中華道德文化之魂;應該肯定、實施,並且操作、驗證。能量交換就像收音機,將信號接收後供人體在特定的時、方、位使用。現今為白羊季、末法時期,道法可以外傳,還祈得道高人指正。 書中最令我注意的,還是太極拳與丹功之間的種種。這是繼吳公藻《太極拳講義》之後,正式發表、談論太極拳與丹功的書。太極拳與丹功各自有諸多記載,而談論兩者之間的關係者不多。雖然如此,引用書中的數據的數據還是有疑慮的。首先,書中談論太極拳與丹功之間的關係最多的是著者,而著者並沒有交待如此認知的來源或引喻失當。其次,書中明確原引述太極拳與丹功之間的關係者,有王柏青、張三峰、蔣發、刑喜懷,而在《和氏拳譜》和兆元所述之太極拳師之姓名中,僅見張三峰;如將音似者亦列計,尚差王柏青;還有王老夫子諱林楨師事之雲遊道人是誰?與張三丰又有什麼關係?楊家太極拳之傳承內只涉及武禹襄,未談及其師楊露禪,好像太極拳真的只要四十多天的學習,再加上趙堡秘笈,就真能練成武林高手似的,皆待釐清。第三,著者談論由太極拳修鍊丹功之方法中,有明顯的瑕疵。書中第40頁,有無極原理圖,圖右及次頁,有開環、死循環、無極原理圖與渾沌現象的解釋。這是著者主觀的認知,雖然覺得太牽強附會,但是,那是著者的自由;然而,到了後面第74頁,為了行文的需要,解釋的內容就變了。所以,著者對雲手、陰、陽、虛、實、開、合、背絲、纒絲的解釋,就失去說服力。何況,僅用雙手開合併不能分成上下陰陽兩儀;順、逆時針方向與太極拳或丹道的順、逆內容無涉。掤勁不是由一隻手劃圓的離心力形成的,一隻手劃圓的向心力亦不是煉成內丹的原因;「太素者,氣之始也。更與雲手無關。書中記載,杜元化在《太極拳溯源》中又說:「余師嘗曰:此拳本是修身鍊氣之術,長生不老之基,打人尤其餘事。」,人身氣的修鍊及解釋見《莊子》、人間世篇:「一若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一若志」才是太極拳鍊氣的入門方法,如《易經》繫辭篇、上傳中「夫干,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所言。「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是修鍊的過程,「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及「唯道集虛」是鍊氣的說明。虛有身虛和心虛,身虛就是一般所謂的松身;由《列子》、仲尼篇,龍叔與文摰之對話,可知心虛之具體內容。俞玉吾曰:「心虛則神凝,神凝則炁聚。」,施肩吾曰:「吾嘗聞之吾師曰:體虛而氣周,形靜而神會。」,由虛靜而至感通,是太極拳修鍊必經之路!有心的人,不妨試試。 太極拳與丹功之間的內在聯繫也是著者論述的重點。著者認為:陳清平先生掌握了《來氏有極圖》和《先天八卦太極圖》內涵和運行軌跡與之順逆之法,以及太極煉丹術與太極拳之間的內在聯繫;不在意《來氏有極圖》學者多以附會視之,確認它是道家修鍊內丹專用之圖,認為它反映了五行學說內涵,其運動軌跡是雙手由外圈向內圈旋轉,純向心力的聚合運動。為什麼「乾坤者,易之門戶,眾卦之父母。坎離匡郭,運轂正軸。牝牡四卦,以為橐鑰。」,指的是以人身脊椎骨為正軸,運用雙手「運轂」,猶如推拉立式風箱似的龍升虎降劃圓?著者亦知真正了解《來氏有極圖》深邃內涵和用於修鍊內丹術者,為數不多;著者卻未加說明再三引用,還將自己的看法強加在先師身上,認為是他們受到《來氏有極圖》的啟發,進行了科學而精妙的、高度概括的總結。到底是《來氏有極圖》在先呢?還是王宗岳在先?為什麼王林楨是王宗岳?著者完全沒有提出它的根據和說明。對陳清平先生的騰挪架的說明也是一樣,逐勢加圈並不是煉成內丹的原因,螺旋進極亦不是促成內丹生成的方法,更不是騰挪架的名稱來源;都是著者主觀的認定。在楊家太極拳騰挪是由松沉而來的,是「如意向上,既寓下意。」的具體表現。看來著者在楊家學的時間,真的太短了。「由現在的太極拳過渡到太極煉丹術,只須在運行軌跡上稍加變動既可。」的說法,不知是指的那個現在的太極拳?!那一個現在的太極拳,都不能只須在運行軌跡上稍加變動既可過渡到太極煉丹術;有的不需在運行軌跡上稍加變動既可煉丹,有的變動了也不行。內勁心法可以說是手法,但手法決不是僅指手,「渾身是手,手非手。」;不僅是手,腳也有運行軌跡。「仰而視之」不是離心力,「俯而觀之」亦不是向心力,不論離心力或向心力,皆與結內丹無關,「四象攢來會中宮,何愁金丹不自結。」談的根本不是物理上有形的力量。「五行攢簇盜天地」只用雙手?書中引用丘處機在《大丹直指》中的文字:「采之惟在陰蹻為先」、「陰蹻一脈,上通泥丸,下透湧泉。」,陰蹻一脈就是沒經過手。細、慢、均、長的呼吸,也不是專指胸式肺呼吸。看來只是著者想當然爾的附會吧!著者自稱已修鍊至內丹的某一層次,即使是真的,也不會是從太極拳中修鍊出來的。 太極拳與丹功之間是有步驟、有方法的結合,結合在中定上!《太極拳使用法》一書中、對待用功法守中土章內說:「定之方中足有根、先明四正進退身。」,方中即是心!心定加上足有根就是中定;而且先要明了掤、捋、擠、按四正手及進、退之身法才能保持中定,楊家太極拳之第一動式攬雀尾,就是練的這個;走的是《大學》:定、靜、安、慮、得的路線。然而以易論拳,「時中」、「得定」,可謂中定。即無論何時何處,皆能恰如其份不失機勢;無論是動是靜,皆能從容入定;「神閑氣定」是最佳照。「形如槁木,心若死灰,無取無舍,寂滅之至,無心於定,而無所不定,故曰泰定。」,太極拳雖然不能說是「形同槁木」,但是務必「心若死灰」,才能「無心於定,而無所不定」;《列子》曰:「閑心勞形」,此之謂也。《管子》、內業篇:「人能正靜,皮膚裕寬,耳目聰明,筋信而骨強。乃能戴大圓而履大方,鑒於大清,視於大明。敬慎無忒,日新其德,偏知天下,窮於四極。敬發其充,是謂內得。」、「能正能靜,然後能定。定心在中,耳目聰明,四枝堅定,可以為精舍。精也者,氣之精者也。」,((列子))伯昏無人曰:「夫至人者,上窺青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更是中定之至。楊家太極拳之串拳和功操,皆從無極樁開始,且起式是由觀無極進入攬雀尾,收式退入平立步無極樁,對粗通易理者,就可不言而喻了。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電影 | 功夫熊貓,其實是一部哲學電影
※少林與武當的功夫有什麼區別?
※格鬥高手遇到一群流氓圍攻是什麼體驗?
※身子虛?那是什麼神秘的力量支持他們久練不累?
※掌握太極拳的開胯三個步驟;可以 提高你的太極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