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菌群紊亂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密切相關

張薇涵,劉彥君,解放軍306醫院,內分泌科

品牌質量管理辦公室 編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確的損肝因素所致的,以瀰漫性肝細胞大泡性脂肪變為主要特徵的臨床病理綜合征。其疾病譜包括單純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以及肝硬化。從疾病譜發展來看,臨床上最常見的NAFLD是單純性脂肪肝,部分會發生脂肪性肝炎,進而通過肝纖維化發生肝硬化,最後可能會死於肝癌或肝功能衰竭。伴有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中,約50%~70%有脂肪肝,其中20%~30%可能有脂肪性肝炎;2%~5%會發展為肝硬化,部分患者會發生肝癌。NAFLD危害嚴重,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疾病負擔。

一般認為,NAFLD為獲得性代謝應激性肝臟損傷,系肥胖及其相關代謝綜合征累及肝臟的常見病理表現,胰島素抵抗和遺傳易感性與其發病密切相關。但是,有關NAFLD的發病機制仍模糊不清,尚未完全闡明。隨著人們對腸道菌群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除了遺傳和環境因素之外,腸道菌群紊亂對NAFLD的發生、發展也產生至關重要的作用。

健康人的胃腸道內寄居著種類繁多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稱為腸道菌群。腸道菌群被認為是機體不可或缺的一個特殊「器官」,數量級達1014,包括400~500種細菌,其中30~40種細菌占腸道菌群的99%。它參與的代謝活動,如提供能量、合成並分泌激素及維生素、促進機體免疫成熟等。腸道菌群按一定的比例組合,各菌間互相制約,互相依存,在質和量上形成一種生態平衡,一旦機體內外環境發生變化,就會引起菌群失調,其正常生理組合被破壞,而產生病理性組合,導致臨床癥狀就稱為腸道菌群失調症。

有證據顯示肝穿證實的脂肪性肝炎的患者存在腸道菌群失調,擬桿菌數量顯著增加,厚壁菌數量顯著降低,擬桿菌門數量與厚壁菌門數量的比值顯著升高。但是,由於研究方法、人種和飲食差異,目前還不能確定導致NAFLD發生和發展的菌屬。不過,腸道菌群失調可導致肥胖,而肥胖是引起NAFLD的主要原因。另外,腸道菌群紊亂(如大腸埃希菌增多)可導致內生性乙醇增多,內生性乙醇不僅能單獨損害肝臟,更能通過其氧化產物乙醛,經增加過氧化物產生、氧化應激等途徑損害肝臟,誘導及加重NAFLD的發生髮展。腸道菌群紊亂還可通過內毒素介導肝臟炎症並加速脂肪沉積。有研究表明,當腸道革蘭陰性桿菌增多時,內毒素增多,破壞腸道粘膜,使腸粘膜通透性升高,血內毒素水平升高,從而加重人脂肪肝的程度。

目前,腸道菌群與代謝性疾病之間的關係受到廣泛關注。隨著研究的深入,技術和方法的更新,將進一步揭示腸道菌群與NAFLD之間的關係,從而為診斷和治療NAFLD提供新的思路和靶點。


推薦閱讀:

知識小鏈接:內臟脂肪是怎麼潛伏的?
誰說吃糖只能長膘?你過來我保證不打死你!
隨著年齡的增長消滅贅肉的難度會增加嗎?
髕下脂肪墊勞損
寶貝計劃:DHA開啟「智慧脂肪」的關鍵!

TAG:脂肪 | 酒精 | 肝病 | 腸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