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杜牧《山行》原詩及譯詩賞析

[原詩賞析]   這首詩,看來是從長途旅行圖中截取的「山行」片斷。第三句的「晚」字透露出詩人已經趕了一天路,該找個「人家」休息了。如今正「遠上寒山」,在傾斜的石徑上行進。順著石徑向高處遠遠望去,忽見「白雲生處有人家」, 不僅風光很美,而且趕到那裡,就可以歇腳了。第二句將「停車」提前,產生 了引人入勝的效應。天色已「晚」,「人家」尚遠,為什麼突然「停車」?原 來他發現路邊有一片「楓林」,由於「愛」那片夕陽斜照下的「楓林」,因而 「停車」觀賞。「停車」突出「愛」字,「愛」字引出結句。   黃叔燦《唐詩箋注》云:「『霜葉紅於二月花』真名句。」俞陛雲《詩境   淺說續編》云:「詩人之詠及紅葉者多矣,如『林間暖酒燒紅葉』,『紅樹青   山好放船』等句,尤膾炙詩壇,播諸圖畫。惟杜牧詩專賞其色之艷,謂勝於春花。當風勁霜嚴之際,獨絢秋光,紅黃紺紫,諸色咸備,籠山絡野,春花無此大觀,宜司勛特賞於艷李穠桃外也。」不錯,籠山絡野的楓林紅葉的確美艷絕倫,但被「悲秋意識」牢籠的封建文人卻很難產生美感。用一個大書特書的「愛」字領起,滿心歡喜地讚美楓葉「紅於二月花」,不僅寫景如畫,而且表現了詩人豪爽樂觀的精神風貌。   「寒山」、「石徑」、「白雲」、「人家」、「霜葉」,由「上寒山」、   「停車」的主人公用驚喜的目光統攝起來,構成一幅秋山旅行圖。當然,說這 是「圖」,並不確切,因為「上寒山」、「白雲生」、「停車」都是動態「愛」更是活潑潑的心態,都畫不出來。   全詩的重點在第四句,前三句全是為突出第四句起烘托、鋪墊作用。第一 句用「寒」字,是為了喚起第四句「霜葉」;每二句寫「白雲」,是為了用色 彩的強烈對比反襯第四句的「霜葉」異常「紅」艷,給人以「紅於二月花」的感受。更有力的鋪墊還是由急於趕路而突然「停車」以及由此突出的那個「愛」字,前面已分析過了。還有「楓林晚」的那個「晚」字,意味著夕陽將落,火紅的光芒斜射過來,更使滿林楓葉紅得快要燃燒。構思新穎,布局精巧,於蕭瑟秋風中攝取絢麗秋色,與春光爭勝,令人賞心悅目,精神發越。兼之語言明暢,音韻和諧,宜其萬口傳誦,經久不衰。   [作者簡介]   杜牧(803年~805年),字牧之,號樊川,京兆萬年(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出身於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二十六歲中進士,為弘文館校書郎。後來除在地方上做十年幕僚外,又在黃、池、睦、湖等州做過刺使,還曾在中央任過監察御史,膳部、比部及司功員外郎等職,終於中書舍人。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是晚唐一位著名詩人。青年時期的杜牧,懷有經邦濟世之志,喜讀兵書,為人剛直不阿,敢於指陳時弊。後來,由於捲入了牛李黨爭的政治漩渦之中,使他的政治主張未得旋展,終於墮入頹廢享樂、縱情聲色的生活裡面。   杜牧在文學方面,主張文以致用,強調內容為主,形式為輔,提倡言之有物,樸實無華的文風;反對無病呻吟,片面追求形式。在晚唐追求浮麗柔靡的文壇上,他主張「本求高絕,不務奇麗」,以豪邁俊爽,拗峭清麗獨樹一格。他的七律和七絕都寫得很成功,而七絕尤為凝鍊、自然,很多名篇為後人所傳誦。由於他在詩歌方面成就較高,後人把他與杜甫相提,稱為「小杜」,或為李商隱並提,稱為「李杜」。杜牧雖然寫了一些進步詩篇,但也寫了不少消極頹廢、趣味低下的作品,這些含有糟粕的詩歌,應引起注意,給予批判。   [譯詩]   驅車沿著遙遠而又蜿蜒的山路向寒山行進,   遠望山頂白雲繚繞那裡居住著幾戶人家。   我不時地停下車來欣賞,因為這楓林晚景太美——   這經霜變紅的楓葉遠遠勝過二月盛開的紅花。   [譯詩賞析]   這是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詩里寫了山路、人家、白雲、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遠」寫出了山路的綿長和山之深,「斜」與「上」呼應,寫出了高而陡的山勢。順著這條山路極目而望,在白雲飄浮繚繞之處,幾椽芭屋若隱若現,不禁讓人頓生親切之感。但這前兩句其實只是陪襯,後二句之楓林紅葉方為此詩描寫之重點。在夕暉晚照下,楓葉流丹,層林盡染,真是滿山雲綿,如爍彩霞,竟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火紅,還要艷麗呢!而停車凝望、陶然忘歸的詩人也成為畫面的一部分。但詩人沒有像一般文人那樣悲秋傷時,而是通過一片紅色展現出秋天山林熱烈蓬勃的景象,體現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股英爽俊拔之氣溢於筆端,表現了詩人的才氣和見地。   在這首譯詩中,原詩的格律形式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兩小節散文,宛如一幅色彩斑斕的山林圖畫呈現在讀者面前:大路旁,一條窄窄的石徑曲曲彎彎扶搖直上,漸漸隱入雲霧繚繞的高處。就在那兒,聳立著幾幢小小的農舍;詩中的我,停下馬車,看得入迷,只因為見到暮色蒼茫的山崖旁,楓林如火,正散發著熣燦的紅光,哪怕是春天的花朵都不能與之鬥豔爭香。   這首詩譯得很美。秋天的景色是靜美的,我」——一個過客,之所以停下馬車,連路都顧不上趕,是因為被楓林的紅艷深深地吸引住了,有的是無限欣賞和眷戀。原作表達的是在無際的清秋這個大環境中,有一片給人帶來暖意的楓林。蜿蜒於寒山的石徑、白雲深處的人家,這一切都很美,但難免過於幽寂,所以才帶出其後楓林的熱烈。這是一種烘雲托月的高妙手法。
推薦閱讀:

【玉韻】—秦式古玉賞析
英國藝術家Nigel.Cix繪畫作品賞析(1)
《夜雪》賞析
盆栽桂花樹賞析!
古今七言律詩第一──杜甫《登高》賞析

TAG: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