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華人歷史】辛巴威的華人(三)

第一代華人

第一代華人大約在19世紀初離開中國,當時正處於清朝統治的末年,那是一個充滿經濟危機與社會革命的時代。中國移民可以被分為兩種大的類型:那些由羅德西亞土地與礦主協會和羅德西亞土著人勞工供給協會招募而來的人,以及那些在移民勞工合同之外前來的人。對於第一類中國移民而言,他們當中的絕大部分都在工作合同期滿後返回了中國。屬於第二類的中國移民人數非常少(比如與印度相比),他們前往羅德西亞,通常只是為了投奔他們的家人或親屬。這兩類移民的主要目的都是為了工作、攢錢,然後返回中國。

他們前往南羅德西亞並沒有得到中國政府或羅德西亞政府的支持。他們抵達的是一塊陌生的土地,他們沒有技術,也沒有錢,他們有的只是找到工作,並通過辛苦工作和勤儉節約,賺錢並返回中國的堅定信念。他們在適應當地生活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問題,尤其是語言方面的問題。由於沒有家人,甚至經常是沒有工作,他們的生活異常艱辛。他們被禁止擁有土地或財產,他們不能與歐洲人進行競爭,他們只能從事洗衣工或廚師等底層職業。

當然,華人認識到他們必須將非洲人作為自己的天然盟友,於是他們開始為住在被隔離的非洲城鎮的非洲人開辦小飯店。一位受訪者向我展示了一份文件,其中一位白人定居者在1924年抱怨道:「華人能前往土著人的村莊並住上一段日子,與土著人一起喝啤酒並從他們家裡吃飯。我們就做不到這一點。」

華人並不想永遠地定居在羅德西亞。有些男人回國將他們的妻子帶了過來,另外一些則將他們的妻子和孩子留在中國,然後再次回到羅德西亞工作。有些人成功地實現了他們的目標並返回了中國;然而剩下的人,尤其是那些將家人都接到了羅德西亞的人,再也沒有打算回去。過得好的幫助過得不好的這一不分彼此的家族精神,已經足夠讓他們繼續留在羅德西亞。寄錢回家是他們所做的全部事情。不過,他們保持了華人的認同與傳統,他們還創造了一個大家庭的環境,以此確保他們的孩子(第二代華人)也保持他們作為華人的認同、語言和傳統。

第二代與第三代華人的社會與文化生活

第二代華人是指那些接受了西方教育的人。與印度人和有色人等少數族群一樣,他們也前往所謂的「混合」學校上學,這些學校專為少數族群設立,與歐洲人和非洲人的學校有著明顯的不同。他們不得不去應對雙重的文化:學校里的同儕文化(即在歐洲教育體系里產生的印度人與有色人的文化),以及家裡的中國文化,因為他們在家中說的是中文。他們的父母是第一代華人移民,他們在家中所說的語言自然是中文。因此對於第二代華人而言,即便沒有機會用中文讀寫,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仍然會說他們的母語——廣東話。他們當中還有一些人保留了老家的文化與社會娛樂活動,比如,就像父輩一樣,他們仍然信仰孔子所宣揚的哲學與生活方式,而且在周末的時候也打麻將。

與父輩相比,他們受教育的程度更高,因此他們能夠找到更好的工作。他們並不是很願意繼承他們父輩的生意,如雜貨店和洗衣店,不過還是有一些人接過了父輩的小買賣,如貿易和餐館。由於父母(第二代華人)通常都會外出工作,因此他們很難有效地為他們的孩子(第三代華人)提供自己從第一代華人那裡獲得的那種富含中國文化的家庭環境。

然而對於第三代華人而言,無論女孩還是男孩都獲得了公平的教育。婦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仍然取決於她們屬於哪一代人。那些仍然屬於前兩代人的婦女(現在人數已經很少),主要是收拾家和照顧孩子,而屬於第三代的女性,則或者是獨立開店,或者是與他們的丈夫一起在商店裡照顧生意。絕大多數接受西方教育的中國婦女不再遵守中國傳統的行為規範,如在穿衣和社會行為方面就是如此。她們沒有文化禁忌,也就是說,儘管她們主要呆在家中與華人進行交往,但她們也與不同國家的人進行了社會交往。

因此,辛巴威的第三代華人與中國文化的距離越來越遠。他們在辛巴威的西方教育體系中接受教育。他們與中國失去了聯繫。他們接受了當地的生活方式,而這一生活方式受到了西方的嚴重影響。例如,孩子們喜歡吃漢堡,而非中國美食,因為與德班或模里西斯不同,在當地基本上吃不到中餐。許多人都不會說中文,因為儘管他們的父母既能說英語,又能說廣東話或普通話,但英語基本上成為了父母與孩子交流的媒介。老一代的華人將第三代華人戲稱為「香蕉」,即他們的「皮」是黃的,但「心」卻是白的。

由於人數較少,結婚找對象是另外一個問題。第二代華人最初通常到莫三比克或南非找配偶。莫三比克的解放戰爭導致大量華人離開了那裡,只有很少的家庭留了下來。然而,儘管南非的華人比莫三比克要多,但由於歷史上的種族差異,辛巴威的華人與南非的華人之間很少通婚。對於辛巴威的華人而言,他們更願意到莫三比克的華人那裡尋找配偶。但由於莫三比克只有為數不多的華人家庭留了下來,他們只好將目光放到了南非。另一方面,由於年輕人通常會找那些擁有相同的世界觀和生活方式的人作為配偶,因此他們不會將目光放到中國,而是會放到西方世界的其他地方,尤其是說英語的華人少數族裔定居的地方,如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

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有相當多的第三代華人正在移居澳大利亞、美國和加拿大。導致這一趨勢的重要原因,是他們已經獲得了專業技術,這可以幫助他們更容易地在西方找到工作。他們從定居在那些國家且有親屬關係的家庭尋找配偶,然後藉此移民那些國家。

(作者:瑪麗·奧利維婭·坦登;翻譯:沈曉雷)

推薦閱讀:

華人學英語最容易犯的6個錯誤
馬來西亞華人的過去,現在以及未來
《語言戰略研究》∣「華人語言生活」多人談(一)
2009-25J《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紀念郵票
留學南洋:見證華人生存狀態

TAG:歷史 | 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