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果欽哲仁波切大圓滿教示集 - 學佛極深秘密之道 - 吉祥苑 - Powered by D...

頂果欽哲仁波切大圓滿教示集頂果欽哲仁波切大圓滿教示集

9.jpg (70.93 KB)2009-1-12 14:351、具有加持慈悲海啊拉拉火!虛幻心聲猶如空谷音,似是實有尋覓無所得,自然安住無雲晴空里,顯現赤裸智慧光明日。得失未能動搖此一心,無改空明超越思議中,一切解脫輪涅成一味,展現大悲姿彩哎嗎火!有緣盡歸依大怙主您,轉心向法吉祥啊拉拉!捨棄今生來世並私利,為利有情轉識成菩提,安住廣大無執智慧中,大悲悠然懇請普加持。吉祥勝主於我頂樂輪,懇請加持再三涌歡淚!欽哲多傑2、覺相三身金剛道歌南無格熱! 頂禮上師!耶因多尼么節坡美節龍納 無始基位法界不變無轉中喔我曲格喇嘛西若德么許 本性法身上師不住於外境嘎到融喔西比索瓦西點納 清凈自現面目明了中祈請達瓦龍德節瓦新吉融落西 正見圓滿究竟而賜予加持耶農我薩千波恰達就昂德 基位顯現廣大光明普照中融想龍格喇嘛西若德么許 自性報身上師不住於外境論知瑪句昂要索瓦西爹納 任運無造作中安住而祈請剛巴融要恰瓦新吉融落西 修習自住顯現而賜予加持松句因日(以)尼思美巴姨西思 法界自覺雙運無二無別中土節知格喇嘛西若德么許 大悲化身上師不住於外境松句耶西若母索瓦新爹納 雙運般若智慧遊戲而祈請修巴融卓爹千新吉融落西 行位自解大樂而賜予加持千諾喇嘛千諾融尼節耶西   知道根本上師知自處妙智融日(以)德扎美比西若德么許 自覺具足無離不住於外境日(以)匝母古爹比索瓦西爹納 覺性力之恭敬信心而祈請直布格西耶美融卓德座吉  果位四身無別自解願賜予寧炯尼解色就日(以)康拉雷比  出離悲心種子涼處種姓觸先盤帕新住格美讀冬直布    利他般若六度花朵與果實曰(阿)賊囊千根給多日(以)強恰比 殊勝美麗花園全知周遍滿特蒙浪就樣點足巴熱座吉   共同道位一切功德願圓滿翁西賽雄格巴達來色尖比 四灌如設計美觀之純金線仁尼仁千諾布晨瓦耶多霞 二次第摩尼寶串成長瓔珞求騰我直賊比千瓊給間畢 共不共成就美麗得體裝飾仁增西耶融措達巴巴作吉 願得四種持明具足容貌時曲捏恰達囊科闊與得恰比 法性普遍照耀虛空一切處我薩捏滴增賽他里巴農威 光明如日月輝光普遍顯現直扎耶西悲母囊龍給賊比 離二障智慧蓮花森林美滿當尼楞吉直比嘎當拉覺作 二利任運歡喜節日願成就 此文依心中所想如實而說,恭敬祈禱上師之悲歌,出自多康東面出生之老人(頂果仁波切)口中,寫於自然大供塔前。 此覺相道歌共分七段,一至四段的內容是無上金剛乘的見、修、行、果,第五段的內容是共同三藏十二部的精華--出離心、利他菩提心,第六段是不共密乘四灌生圓二次第,第七段是佛果地的境界--法性光明。  3、修行的真諦(法王頂果欽哲) 心猶如相續的河流,假如你無法運用你的修持來把握它的每個當下,你做的持咒,觀想,念誦,禪修,乃至談吐高超的見地,顯現高超的行為,這些都是在浪費時間。 修行的本質並沒有任何奇特的地方,它的實質就是反覆的深入我們的心相續,並且改變它,否則,這個寶貴的人身會被浪費,你用一生的時間追逐自己的念頭,執著它所創造的輪迴,實際上,就是在夢幻中迷失自己而不自覺。 每天從細微的小處著手,不要奢望神奇的輝煌,看穿這些虛榮的把戲,仔細觀察自己的心吧。 即使在今生,你無法徹底轉化你的心,你無法在證悟上取得多大的進展,只要你很小心的守護自己的三業,照顧自己的每一個念頭,雖然你無法達到甚至是在睡眠中清醒,或是在重病還能控制自己的心,但是只要你努力的修自己每個念頭,努力而虔誠的對待自己徹底的內在,而不是做外表的樣子,那麼,就好象曲吉旺波在《大圓滿三要釋吉祥王》中所唱的那樣:"即使此生不成就,也內心安詳真愉快。"為什麼呢?從內在的層次,你已經轉化了你的心,從而轉化了你的生命,安詳、慈悲、放下,已經展示出最大的成就。 成就分為外在的,內在的,秘密的,極其秘密的。 就外在的成就層面,先是心智的成就,但是你雖然掌握了偉大的知識,了解了高深的見地,但是很不幸,它們就好象是在衣服上的補丁,終究會要脫落。例如,我們在健康的時候會感到很自在,而且我們擁有佛法的知識,這一切以一種良好的自我感來暗示:似乎我們是不凡的聖哲,但是,當你遇到重病的時候,你渾身火燒而陷入昏迷,仔細看你的心吧,它根本不受到你的控制,種種接近死亡的業相在夢中顯示,即使你厭惡他們而不敢墮入昏睡,但昏迷會迅速將你擊垮,哪個時候,你的任何才智,學問,都幫助不了你,於是,修行人應該知道,在重病中出現世俗乃至恐怖的持續夢境,這是修行的恥辱,甚至,這是聞思的恥辱,沒有投入修行,或是表面的修行,這是鏡子上的霧氣,維持不了多久。 其次是驗修的成就,當喜悅和光明產生,巨大的寧靜伴隨深沉的陶醉,甚至可以看到各色奇異的景象,並且能預先知道事情的發生,這些體驗就好象對山谷大聲叫喊一樣,你努力的叫喊,它給你很大的迴音,但是隨即就消失了。假如你努力的修持,各種奇特的經驗發生了,但是記住,這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免無常,假如你想擁有這些體驗,永恆的佔有它們,那麼,你就會經受好似捕捉水中的月亮一樣的痛苦,它們根本就是無常,所以從驗修的種種幻想中解脫吧,不企圖佔有它們,平等的看待它們,而不擾亂內在的心相續,哪怕是在廣大的平等定見中,一切顯現為不實際的五色煙霧或虹光,而能自在的穿越牆壁或是在岩石上按下手印,但將這些視為開悟的標誌併產生我慢,這是著魔的開始,並因為我執而流浪輪迴。 最後是廣大的明智成就,這預示著我們平等的對待生活,安然的安住在廣大的心性中,一切都成為莊嚴的自然解脫,於自心的智慧中,消除了執著和煩惱,慈悲並心胸寬廣,生活之中任何的事物都無法攪亂這內在的明智,超越喜悅和悲哀,安然的任運於當下。經由心的修持,我們經歷各個不同的階段,最終,我們的心成為空與光明的一味,任何恐懼或是希冀,都無法佔據我們的心靈,這就是佛陀之道。4、直指心性--頂果親哲仁波切頂果親哲仁波切 傳隱身乞丐 譯 我們的禪修正確嗎?我們什麼時候才能進步?我是不是永遠無法達到我上師的水平?--掙扎在希望和恐懼之間,我們的心永遠無法安寧。 由著我們的性子,我們的修持是兩天打魚,三天曬網。我們執著靜修時出現的好覺受,在散亂時又放棄禪修,這些都不是正確的修行之道。 無論我們思想怎麼變化,我們必須塌實的去次第修行,日復一日;直觀我們的動念並回歸到它們的本原。我們不應該奢望能立即得到日夜安禪的能力。 我們開始禪修於心性,開始最好先短點時間修行,但每天多作幾次;堅持下去,我們漸漸的會認識到自己的心性,證悟越來越堅固,到此,念頭會喪失制宰我們的能力。 「空」是法身的實性,是絕對身,但不是簡單的虛無。它本自就具有遍知的能力。這就是「明」 ,或是俱生法身之「覺」。法身非因果之所造,它是心的原始本然。 認識到本然自性,正如無明黑暗中升起慧日,諸暗頓然消除。法身之明性不是像月亮那樣盈虧,而如同太陽中心散發的不變之光。 無論烏雲聚合,自性之天空卻無污染,無論烏雲消散,自性之天空卻無改善。這天空無虧損和增益,它無改變。這正如心性:念自來而無損害,念消融而無改善。心性乃空,顯現為明,此二者是心性一體之二相。將自己系縛於空、明的概念--就好象它們是實體一樣,那是沒有益處的。根本心性乃是超越一切概念,定義,分割的。 「我能在雲端行走」,孩子說,但是假如他到達雲端,他會發現無立足之地,假如一個人沒有審查心念,那時便有堅固的心念顯現;但是假如他檢查心念,結果會一無所有。這就叫做現空不二。心之空性不是「無物」,不是在無記的愚鈍里,它本來自發擁有本然知覺之明性力用,這就是所謂的「明覺」。空明二者,無可分離,本質一如,猶如鏡面與其內的映像。 心念自顯於空,又收攝於空,猶如面孔在鏡子中出現又消失,面孔並非存於鏡內,當它不再於鏡中顯現時,它也沒有真正消失,鏡子本身也無任何改變。因此,在前往修道之前,我們呆在所謂輪迴的濁相之中,在那裡,表面上為無明所統治。當我們趨入修道,此處無明與智慧混雜參半。然後最終,我們證得正覺之剎那,惟有純智存在。但是在一切修道之道路上,儘管有轉化的表面現象,但心性卻從來無改:它不因入道而虧損,不因證道而改善。 純凈涅盤,本初智慧不可思議廣大的性質,是吾心之本質,無須造作創生,非新成者,僅僅經由凈化之證悟而得以顯露,這就是修道。最後,若以最了義之觀點,此等均為性空。 故此輪迴是空,涅盤是空,故而,無一物是惡,無一物是善,認識心性之人解脫於對輪迴和涅盤之欣與厭,卓如稚子,凈觀世間,無美醜好惡之概念,不再掠食於二元執取--此亦慾望與厭惡之根。其無目的擔驚受怕,害怕「生活被終結」,好象另一種孩子,他們喜歡建造沙碉,然後在沙碉坍塌時哭喊。看那些衝進困境的人多麼的幼稚啊,好象飛蛾撲火,一如覬覦其貪求者,剷除其憎恨者。不如放下重擔--一切虛幻執取之重負。 佛果自具五身,顯現身、大樂身、絕對身、本質身、不變金剛身,此等均非我等身外覓得,與我們自心無可分離,一旦我們證悟之,無明即結束。我們無須外覓菩提,商主在整個純金之島登陸,無論如何努力,都不會找到單獨的一塊石子,我們必須知道一切佛德均早已常駐吾內!5、心靈之歌一、善友與上師 水晶放在哪一塊布上,就會透出哪一塊布的顏色,可能是白色、是黃色、是紅色,或者是黑色。同樣地,跟你在一起花時間相處的人,不論他們影響是好是壞,對於你的生命和修行的方向,會有極大的影響。 我們應該花時間和真正心靈的朋友相交,這會讓我們對所有眾生充滿愛,同時也會讓我們看到什麼是負面情緒和憎恨。和這樣的朋友在一起,學習他們的作為,自然讓我們浸淫在他們優良的特質中,就如同環繞金山飛行的鳥兒,沐浴在金色光芒中。 為了讓自己從六道輪迴痛苦的惡性循環中解脫出來,達到證悟的全知,我們必須依賴一位真正的老師。這樣的老師,他的一切思考、言語和行為全然依據佛法。他能夠告訴我們,怎麼做才能在道途上進步,怎麼做才能避免障礙。一位真實的心靈老師,就像是一面帆,能夠讓一艘船飛快的渡海。 如果我們相信他的話語,就很容易找到六道輪迴的出口,這也就是為什麼老師是那麼珍貴。證悟,並不只是根據自己的想法就可以達成,修行的每一個階段,不論是依據經教或密續,都需要一位夠資格的老師講解。 話說過去的佛,現在的佛,以及未來的佛,都必須跟隨一位老師才能夠成佛。 佛陀的開示廣大,密法傳承眾多,涉及的主題無盡。缺少老師的精要指示,我們永遠無法知道,如何把這麼多的法教濃縮到精要的點上實修。 雖然上師在我們面前呈現的是平凡的人形,事實上,他的心與佛無二無別。上師和佛陀之間的唯一差別,就是上師對我們的慈悲,而這個慈悲事實上已經超越所有過去的諸佛――因為雖然過去的諸佛都已達到完美的證悟,但是我們既無法親自見到他,也無法聽到他的開示。而我們的心靈老師,是在我們此生中來到這個世界。我們可以見到他,從他那裡得到指示,引導我們離開六道輪迴的泥濘,走向證悟。二 、撥開迷霧 為了驗證無生自性,我們必須溯源而上,認清我們意念的源頭。要不然,一個念頭會帶出第二個念頭,第二個會帶出第三個,永無止盡。我們經常被過去的回憶所騷擾,被未來的期望所牽引,當下卻毫無醒覺。 是我們的心,引領我們進入娑婆的迷途。對心真實的本性盲目,緊緊抓住自我本性所幻化出來的意念,以至覺性被固化成像是"我"和"他"、"可欲"和"可惡",以及許許多多其他的概念。這就是我們創造娑婆世界的方式。 如果不讓念頭固化,如果能夠認清念頭的空性,那麼每一個在心中生起和消失的念頭,都能夠讓我們對空性的體驗愈來愈清晰。 在最冷的冬天,寒凍使得湖川結冰;水變成固態,能夠承受人、動物、和車。春天到來,大地和水溫暖起來,開始解凍。冰原來的硬度到哪裡去了?水是柔軟的、流動的,冰是硬的、尖的,我們哪能說它們相同?但是我們又不能說它們不同,因為冰不過是固化的水,而水不過是溶化的冰。 我們對周圍世界的覺受也是相同的。執著於現象的真實性,因吸引和排斥、享受與疼痛、得與失、有名與無名、稱讚與責怪而感到痛苦,會在心中起了固化作用。我們必須將概念的冰化解為內在自由的水。 六道輪迴和涅槃的一切現象都像彩虹一般的現起,而跟彩虹一樣,他們並無具體實存。一旦我們認識到實相的真實本性,也就是本性為空,卻同時能現起為萬象的世界,那麼我們的心將不再受幻想所驅使。如果我們知道如何令念頭在現起時即自我消融,它們就會像飛鳥划過天空一樣地划過我們的心――不留下任何痕迹。 保持這種單純的狀態。如果遇見快樂、成功、繁榮,或者其他有利的條件,把他們視為夢和幻象,不要執著於它們。如果患上疾病、被人毀謗、權益被剝奪,或者遭受其他身體上或心理上的折磨,不要灰心,反而要重新燃起慈悲心,發願因著自己的痛苦,願所有眾生的痛苦能夠燒盡。不管什麼狀況生起,勿喜勿悲,在不可動搖的寧靜中保持自由、安適。三、慈悲與菩提心 無始以來,每一個無盡生命都有父母。所以說,每一個眾生都曾經是我們的母親或父親。每當想到這些曾經是我們父母的眾生,長久以來,無助的在輪迴中流蕩,就像是迷了路的盲人一樣,我們不得不對他們生起極大的慈悲,但是光有慈悲是不夠的,他們需要實際的幫助。但是只要我們的心還深陷於執著的束縛,就算給他們食物、衣服、錢,或者單純的善意,最多也只能帶給他們一種暫時而有限的快樂。因此,我們必須尋找一種方式,讓他們能夠完全從痛苦中解脫。而唯一的方式,就是踏上心靈之道,先轉化自己,然後我們才有能力轉化他人。 慈悲應該是對所有的眾生都沒有偏見,不去分辨哪些是朋友哪些是敵人。而且應該在心中持續保持這種慈悲,以作出正面的舉動。即使是獻出一朵花,或者念誦一個咒語,都應該加上一種希望,願所有眾生,沒有例外的,都能夠得到利益。 過去時代偉大的老師們認為,最珍貴的開示就是智慧與慈悲的無二無別。他們培養慈悲喜舍四無量心,而由這四無量心中,幫助他人的能力,就會毫不費力的自然現起。因著對所有眾生慈悲的動機,我們應該在心中堅定的發願,為利益一切眾生而證悟。沒有這個發心,我們的慈悲,只不過是真正慈悲的仿製品。據說:" 祈願他人快樂――即使是想危害我們的人――是完全快樂的泉源。"當我們最後到達這個境界時,對所有眾生的慈悲就會自然現起,完全無需造作。 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必須全力專註去完成眾生成佛的承諾,直到我們清楚的看到,平凡生命中的一切活動是多麼了無意義且充滿無謂的困擾。眾生在這艱困時代中退化的狀況,不免令我們撼動而悲傷,而在心中生起一種強烈的決心,要從娑婆世界中解脫出來。如果這樣的態度真正生根,大乘佛法的功德和成就絕對會從中生長。但是,如果從娑婆世界解脫的真實決心,沒有深深種植我心,我們的佛法修行,就沒有辦法真正完整地發展。 所有生命都希望快樂,不希望痛苦。我和他人之間的重大差別就是在數量上――我只有一個人,而他人無數。所以說,跟無量其他眾生的快樂和痛苦相比,我個人的快樂和痛苦是完全微不足道的。真正重要的是其他眾生快樂還是痛苦。這就是決心達成證悟的根基。我們應該希望他人快樂,而不是我們自己,尤其應該希望那些我們認為是敵人,以及對我們不好的能夠快樂。不然的話,空談慈悲有什麼用?四、覺性

如果我們能夠分辨心及覺性,因而認識到自己的真實本性,究竟的見地會漸漸清楚。即使內在覺性現在還不清楚,就只要不讓心散亂於外,即可行;因為覺性就在心的甚深處。他們說,那就像是水和冰;水和冰不完全一樣,後者是固體,抓的住。但是溶化的水和冰無別,所以在實相中,水和冰非二,而是同一。同樣的,心,因迷惑而非覺性,當我們領悟心的本性,心即與覺性無別。心與覺性雖相異,卻無法經由推理分析而分辨。有一天,當我們對覺性的信心增長,心,就像無智的小孩,而覺性,就像一個充滿智慧的老者。覺性不會追逐心,而會超越它;安住在放鬆、寧靜的狀態中。

心無形、無色,無體;這是它的空相。但是心可以知,可以覺察無限種類的現象;這是它的明相。這兩種面相無二無別,空性和明性,就是心之原初、相續的本性。 現在,我們心的自然清明被迷惑所遮蔽。當障礙物漸漸被清除,我們會漸漸揭露出覺性的燦然,直到一個地步,就如同在水面上畫一條線,畫下去的那一霎那,線便在水上消失,同樣的,你的念頭在現起的那一霎那,同時即解脫。以這種方式體驗心就是接觸成佛的源泉本身。當心的本性被認出來,就叫做涅槃;當它被迷惑所遮蔽,就叫做輪迴。不論是輪迴或涅槃,都從來沒有離開過究竟的相續性。當覺性到達最飽滿的狀態,迷惑的堡壘就會被攻破,究竟的城堡,超越禪定,可以永久把握。五、證悟的步驟 證悟的步驟有三:了解、體驗和證悟。第一個步驟是理論性的理解,來自研讀經文。這當然是必要的,但並不是很穩定。它像一塊布上的補丁,終究會脫落。理論性的理解不夠堅強,無法讓我們承受生命中的起起落落。一旦面臨困境,任何理論性的理解都無法讓我們克服它們。 禪定的體驗像煙霧,終究要消逝。如果我們在一個隱秘的地方專註禪修,我們必然會得到某些體驗。但是這一類的體驗非常靠不住。有人說:"奔向體驗的禪修者,就如同小孩奔向一道美麗的彩虹一樣,會誤入歧途。"專註而密集的修行可能會帶來一霎那的通靈,也會讓我們看到某些成就的徵兆,但是這一切只會增加期望和傲慢――只是一些魔鬼般的騙局,障礙的來源。 好的狀況比壞的狀況更難處理,因為好的狀況更令人分心。如果我們得到一切所欲――財富、舒適的房子、衣服――應該把它視為幻覺一般,像是在夢中得到的財產,而不要對它產生一種慣性的執著。如果有人對我們生氣,或者威脅我們,我們反而比較容易修忍辱的禪定;如果我們生病了,也比較容易面對。這些都是造成痛苦的因,而痛苦本身自然會提醒我們想到佛法。所以說,從某個角度來看,這些困難的遭遇反而比較容易融到自己道途中。但是當一切都很順暢,也感覺快樂時,我們的心會毫無困難地接受那個狀況。就如同我們全身塗滿了油,執著很容易在無形中滲入我們心中;它會變成我們意念的一部分。當我們開始執著於有利的狀況,我們幾乎會開始迷上自己的成就、我們的名、我們的財富。這是非常難去除的。 但是擁有證悟的人就像一座壯麗的山,無法被任何風動搖,就像永遠不變的藍天。好的狀況和壞的狀況,即使來幾千個,都不會形成執著或排斥,不會造成任何期待或懷疑。經文這樣形容,如果在他一邊站著一個人,拿著檀香扇子幫他煽風,另一邊站著一個人拿斧頭準備砍他,他不會較高興有人幫他煽扇子,也不會更恐懼有人要砍他。這樣的人,所有的迷惑都已消失貽盡。不管任何情況,不論有利或有害,都會讓他在道途上有所進步。六、心的真相 心將經驗分為主體和客體。心先認同主體「我」,然後認同「我的」這個概念,然後開始執著「我的身體」、「我的心」,以及「我的名字」。當我們對這三種概念的執著愈來愈強烈,我們愈來愈只會全心關注自己的福祗。我們對於舒適的追尋,我們無法忍受生命中令人厭煩的狀況,我們全神貫注在享樂和痛苦、財富和貧困、名氣和平凡、稱讚和指責,全部都是因為「我」這個概念。 我們執著於自己的程度,讓我們幾乎從來不去想他人的福祗――事實上,我們對他人的興趣不比老虎對吃草的興趣大。這和菩薩的觀點完全相反。自我事實上不過是一個意念的塑造,當我們了解到,所執著的對象,以及能執著的心,都是空的,我們很容易就可以看到他人和我們自己沒有什麼兩樣。我們通常照顧自己所費的心思,就是菩薩照顧他人所費的心思。菩薩如果認為投身地獄的火海可以幫助眾生,他就會毫無猶豫的這麼去做,就像是天鵝飛入涼爽的湖泊一樣。任何時候,我們都應一而再地為所有眾生的利益,許下廣大的願望。當我們睡覺的時候,我們應該想:「願一切眾生達到究竟之境。」當我們醒來的時候,我們應該想:「願一切眾生醒覺於證悟之境。」當我們起床的時候,我們應該想:「願一切眾生均得佛身。」當我們穿衣服的時候,我們應該想:「願一切眾生都知恥而謙虛。」當我們點火的時候,我們應該想:「願所有眾生燒盡妄念之薪柴。」當我們吃飯的時候,我們應該想:「願一切眾生食用禪定之糧。」當我們開一扇門的時候,我們應該想:「願一切眾生打開通往解脫城之門。」當我們關一扇門的時候。讓我們想:「願一切眾生關上通往下三道之門。」當我們走到外面的時候,讓我們想:「願我們能步上讓一切眾生解脫之道路。」當我們上坡的時候,讓我們想:「願我能帶領眾生走向上三道。」當我們下坡的時候,讓我們想:「願我能去下三道解放眾生。」當我們看到快樂的時候,讓我們想:「願一切眾生達到成佛至樂。」當我們看到痛苦的時候,讓我們想:「願所有眾生之痛苦平息。」七 、佛法的核心 佛陀開示的全部重點就是要讓我們主宰自己的心。如果我們能夠主宰自己的心,就能夠主宰我們的身體和語言,如此我們和他人的痛苦就得以結束。但是如果我們的心充滿負面情緒,就算我們身體的行為和我們所說出來的話語多麼完美,我們都已經遠離了正道。 要主宰自己的心,需要隨時意識到自己所有的意念和行為,不斷反覆地檢查自己的心,負面意念一旦生起,即用適當的方式來對治。當正面的意念生起,則以迴向來加強所帶來的利益,希望所有眾生都能夠達到究竟證悟。如果我們能夠在平靜和內省的修行中,保持恆常的覺察,漸漸地,就算是在一般活動和干擾之中,我們也能保持對智慧的認識。所以說覺察心是脫離輪迴中一切煩惱的基礎和解藥。 佛法修行應該可以引領我們,不論是在禪定中,或者禪定之外,同樣保持恆常的覺性。這是所有心靈開示的精要;沒有這個,不論我們念誦多少咒語和祈請文,不論我們做多少的大禮拜和繞塔,只要我們的心是散亂的,那一切對去除難解的情緒絲毫沒有幫助。永遠不要忘記這最重要的一點。6、不 生,不 滅——第二世頂果欽哲仁波切對心性的教導緣起 十一世紀,偉大的印度瑜伽士帕當巴?桑傑三到西藏傳法,在西藏的廳日村莊,他為村民講述了「忠告百偈」。對於這些偈語,法國僧人和翻譯家,馬修?李查德啟請他的上師頂果欽哲仁波切解說這些深邃的偈子,於是1987年,在西欽寺,上師頂果欽哲仁波切作了注釋。馬修翻譯了這些頂果欽哲仁波切的注釋。我們摘錄這些偈子的51到59,它們都是為了詳細說明無限的心性的。A在空性之中,旋轉明覺之矛;廳日人啊,「見地」就是:究竟的解脫於「從任何事物中所獲取的知見」。 頂果欽哲仁波切:我們的認識,我們的見地,應如天空般寬廣,一旦發覺明覺在空性的中心生起,紛擾的情緒不再昏暗,反而成為其美妙的裝飾。 不變的定見,是沒有生、住、滅的,它伴隨著覺智,這覺智觀察著思想的起伏,猶如一個安詳的老人,看孩子玩耍。困惑的思想無法影響明覺,不過是揮舞刀劍去刺天空而已。

帕達兒朋女士問米拉日巴:當我安禪于海洋,我心舒適真徜徉,當我安禪于波浪,我心動亂真悲傷,教我吧,如何安住于波浪?偉大的瑜伽士回答:波浪本是海起伏,任彼自安於廣闊!

頂果欽哲仁波切:思想乃是明覺的遊戲,生於明覺,返回於明覺。認識明覺是思想的根源,就等於是認識了思想根本就不存在生、住、滅。爾時,思想再也無法侵擾我們的心靈。 一旦我們追逐心念,我們就好象狗咬木棍,每次我們丟木棍出去,狗就窮追。假如我們替之以覺悟之智而觀察,心之根源,我們會看到每個念頭生起和消融在本覺的空間之中,從而不引發後續的念頭,就好象獅子,他不追逐棍子,而是面向投棍子的人,對著獅子,你只能投一次棍子。 征服心性的本基,我們必須回到和認識念頭的根源,否則,一個念頭變成兩個,然後三個,等等等等,我們不懈的猛擊過去的記憶、預測未來,然後丟失了明覺和當下。 有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修行人正在將供養在佛壇上的大米分發給鴿子吃,此刻他突然回憶起在他修行前的眾多敵人,這時他產生了一個邪念:「如果我擁有像門前這麼多鴿子數量的士兵,我會輕而易舉的戰勝我的敵人。」這個思想困擾了他以至於他無法自拔,於是就離開寺院招募了一隊人馬去攻打他的敵人,然後造下了無比的罪惡。而這一切,僅僅肇始乎一念之差! 假如你認識我們思想之敵而不是強化他們,那麼每個思想的起伏則均為明晰,且助益於我們怔悟空性。B在無念的狀態,也不曾因散亂而拋棄觀察,廳日人啊,「禪修」超越於無記以及散掉。 頂果欽哲仁波切:倘若我們的心安住於明覺,不思考過去、未來,不攀緣外物,不陷於心思,安住於本然的安逸,在此狀態,不需要鐵腕或力防來停止我們的思想,「菩提」是指——心靈單純的本然。一旦認識這「純然」,我們應不費力的心之當下來維護它,然後我們會了解內在的解脫——無需阻念或畏懼念頭破壞我們的禪修。C安住於本然天成,「修持」解脫一切執取,廳日人啊,「行為」上不排斥,也不拒絕。 頂果欽哲仁波切:任運這單純的當下,倘若你獲得喜悅、成功、富裕、讚賞,觀彼為如夢似幻吧。不要執著它們;假如我們被疾病、謠言、壓迫、囚禁、審問所攻擊,警醒而無須氣餒,點燃你的大悲,願為一切有情承擔並消解苦痛!既無所得意,也不作悲哀,無論外境如何,安住解脫於安詳自在。7、關於阿底瑜伽的教授

直指本面無礙當下無造作,自心不離原始法身始自知,如水凝冰內執外著即輪迴,直然放下超越意度即自性。深廣海水映現日月無損益,內外顯現游舞其中自無礙,明性不滅自然觀察中安住,妄念雲霧消融無執晴空里。光明大圓滿即智慧上師心,見溶解處直觀顯現即解脫,無始佛陀穩坐希奇輪迴里,不離覺性解系均無在汝心!

阿底瑜伽的核心教導我們:應該揭露心的本質,心的本質是流動的自然。認識心的本質就是認識唯一的佛,除此之外一切都意義不大。 阿底瑜伽認為凡夫心就好象一個在海邊堆沙子的孩子,他不斷的堆沙子,但不斷的被大海衝垮。大海比喻無常,而我們的心總是不斷的在抓取,一旦我們抓取的被摧毀,我們立即換下一個,但是還是被摧毀,雖然我們會有短暫的娛樂,但是它們會被衝垮,最終我們會感到很累,很痛苦。 就好象水遇到一個坎,然後在那裡發生旋渦,但是絕對不能將那個旋渦認為是整條溪流的本質,那個旋渦不過是一個糾結,不是所有的水。 同樣,我們心的本質是自然的流動,但是一遇到內在和外在的事物,它就開始抓取,然後發生旋渦,它認為自己是那個旋渦,忘記自己是整條小溪流。 當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就糾結在那裡,不肯出來,我們認為自己是輪迴中的一員,是問題中的一分子,但我們不懂得在問題中放鬆我們的心,這樣我們永遠被我們是旋渦的假象給迷惑。 緊張的心就好象遇到冬天的水,它因為寒冷而結冰,同樣,我們的心因為遇到某些問題而開始凝結,開始抓取,本來自然流動的心被凍結成一個點,是恐懼,是焦慮,是謀劃,總之它離開了當下,它被凍結在一個孤獨的地方,也就是說,整個心的活力無法釋放,但是,你可以釋放它。 當我們遇到任何問題時,或是沒有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根本不用思維很多,不必企圖改造什麼,而是簡單的放鬆在問題,或是非問題上,我們只要放鬆,一切就會淡化,退卻,然後我們的概念會模糊,我們會開始發現自己無法承認和思考某些事情,在放鬆之中,一切思維和計劃都自然的消失,但這是自然的過程,而不是邏輯推理。當一切都不知去向,你在沒有邊際和中央的,沒有立足點和參考點的空間,這時的心僅僅是明晰的一種力量,這種充滿力量的空間寧靜的流動,沒有任何事物能凝結它,那就是本覺,心的本質。旋渦的本質是溪流,冰的本質是水。只要你釋放凍結,就沒有輪迴的冰,或是旋渦,然後只有廣大的空間,和清新的光明。 阿底瑜伽的「見」是認識「本覺」。我們製造了輪迴,因為我們把水製造成冰,然後把冰當成唯一的本質,但是我們一旦釋放冰,水的本質就出現了,我們釋放抓取、釋放問題、釋放我們的造作,我們的心就回到了本覺。本覺對任何事物都不留痕迹,它不停留在某個事物上,不為其而凍結,它好象廣大的空間,但空間是死寂的,它卻充滿自覺的光明。 低層次的阿底瑜伽,他們分析一切都是心的影象,然後尋找心,心無法找到,於是在空之中,他們認識明朗的覺察,覺性在空間中感受自由的喜悅。但這種基於推理分析的「見」,被稱為是比較造作的低等「見」。 中等層次的阿底瑜伽,他們停止思維,直接感受事物的鮮明,將一切視為明光,一切都本來解脫而無所謂造作。但是他們停止思維,還是一種造作的 「見」。 最高層次的阿底瑜伽,他們超越任何努力,在自然的放鬆之中,心性自然的顯露,這是最直接的車卻修持,屬於最高的部。 但這三種最終都會達到一個效果,就是空與明的不二。 先從加行中試圖發現心的根源,也就是觀察每個念頭的生、滅、住,但是,你將一無斬獲,一切都消失了,只有明晰於空無。通過這個加行,你和念頭的本質越來越熟識,你發現念頭如幻,認識到他們空明的根源,同時經常安住在空明的當下,這是修止,很多人在這裡開悟,但大多數人用它來熟悉自心,然後修空明之止,卻不一定是大圓滿的境界。 放鬆自己的身心,不要用思維來改變和扭曲自己,在放鬆之中,一切會自然的發生,一切「見」都會消失,你的「自性」會現量的體會到這一切——先是粗的,然後是細微的分別,它們都消失了,這不是意味著你在心裡嘀咕,哦,他們消失了——不是這樣,而是逐漸你放鬆了那個「凍結」的心,它不在抓取任何事物來作參考,它的本性就是「空」,然後卻不失明晰,但只有你作,你就會日益的體驗到這一切,由粗到細,有一段故事進入每個閃念,你將發現其背後無與倫比的巨大光明空間。從開始,你就應該堅持這樣的修持,直到某次你留淚或是微笑,你見到如此美麗的心靈本質,它光輝的超越了任何輪迴和生死的局限。 心是一個玩耍的孩子,而本覺是一個睿智的老人,你不需要關閉眼睛和耳朵,不需要進入深深的禪定,一切都在你廣大的空間中出現,卻不流下凍結的痕迹,這就是本覺,永遠不改變,但是我們不認識它,這就是無明,當本覺自己體驗自己,這就是明覺,明覺是無明的敵人,兩者不會同時存在。 本覺超越了任何參考,它絕對的空無,所以超越了「常」,但它又自發的明晰,它也不是「斷滅」。它的空,就是法身,它的明,就是報身,這二者結合自然的流動,就是化身,假如執著流動凝結成自我的一個個小結,那就是凡夫心,這是一根、二道。 「修」是「無修也無散」,假如你認識本覺,那麼它就是唯一的明點和本尊,就好象阿底峽大師說的那樣:你一生修一個本尊,成就是不可思議的!如果你在本覺之「見」中,持續在其中,也就是說你的心不被凍結,自然的流淌,那麼你就是修佛陀功德無二的禪修——在見中就是禪修,此外不需要任何的努力,不需要觀想和持咒,修生圓次第。8、每日的大圓滿修持作者:聖者頂果親哲仁波切翻譯:隱身乞丐圖巴嘉措鄧珠 一、大圓滿的每日修持,不過就是發展一種完全「無憂」的「安忍」,一種對一切景況沒有「局限」的「開放」。 我們應該把「開放」當成是我們情緒的運動場,同時沒有任何矯柔造作與謀劃地去待人處世。 我們應該全然的體驗生命中的每一件事情,不要把自己封閉成一隻地洞中的土鼠。這種修持將釋放極大的能量,一種通常因束縛在某個「參考點」而被壓制的能量。在某刻也許會觸發恐懼,但是用完全的「開放」來歡迎恐懼感,我們就會切斷日常習氣帶來的此種障礙。 當我們從事於「探索空界」的修持時,我們應該發展對全宇宙的「開放感」。我們應用絕對的質樸和赤裸之心來開放我們自己。這就是強大卻又平凡的「修持」——剝下自我保護的面具。 注釋:「參考點」: 蔣揚宗薩親哲仁波切也經常會提到這個單詞——「參考點」。當我們專著並被束縛在某個「參考點」,或是某個「見」之上,我們和我們所專註的東西之間,自然展現了一種主客對立的關係,而這種關係在明覺之心中是不存在的,在隆欽大圓滿中,吉美林巴也用看山的比喻來解釋這一點。 二、我們應把「禪修」與「感知及其感知區域」區分開來,我們不應變成死盯耗子的貓,我們應該了解禪修的目的不是「深深進入我們內邊」或「從世界超脫」,修持應該是「自由」和「沒有概念」,不為「專註」和「反省」所束縛。 巨大無遮的「自明智慧界」是一切事物的本基,是混亂的先初與終結。本初狀態的明覺是對「開悟」與「不開悟」均無所偏黨。眾所周知的本凈原始心,即一切之本基,她是一切現象產生的根源。她就是偉大之母,是一切事物初生與消融於「自然完美」與「根本俱生」的——大能之胎宮。 所有的顯現都是完全的明亮與清晰,整個宇宙是開放和無阻,任何事物互即互入。 三、把任何事物都看成是赤裸的,明晰的,超脫於無明的,沒有什麼要達到或是被證悟。現象的本質自然的顯現,自然的安住於超越三時之智的當下,每件事物均自然的完美——正如同它們自是。 一切現象顯現於它們不斷遷流變化的同一模式之中,此模式是意味著剎那變異的律動;然而,去超越諸法自身的剎那變異,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這是五大元素之舞蹈,於此,一切「事物」不過是「能量」的表徵,「能量」不過是「空」的表徵,而我們是自己覺悟之心的表徵。無論如何也沒有勤修,解脫與證悟早已經在這裡了。 注釋:超越三時之智的當下隆欽巴在著作中說這是超越過去、現在、未來的秘密第四種時間。是安住於明覺智而超越時間的一種分位,被叫做當下,即所謂的俱四非三之智慧。 四、每日的大圓滿修持不過是每天的生活本身而已,因為未成熟的狀態並不存在,無需特殊的方式的行為,或試圖達成一些超越真實的你的一些事情,不需要奮鬥感去達到某些「奇妙的目標」或「高等的狀態」。去為這樣的「狀態」去奮鬥,不過是一種神經病,它局限我們,並且阻礙思想之流的自由。我們應該避免把自己當成是一無是處的人——我們是自然解脫的和無局限的。我們本來就明悟並且無所缺乏。9、頂果仁波切閉關教言南無格熱字達瑪呢耶!頂禮上師長壽佛!這次修貝瑪長壽心要的同修們,我向你們開示: 初、從地獄到輪迴之頂,最大的恐怖就是死亡,沒有比死亡更大的恐怖了。修長壽佛就能在輪迴最大的痛苦裡保護眾生得到解脫,初始的動機是發願菩提心,這樣來修長壽佛是最殊勝的。修得不共成就就可以和布瑪莫扎、不生不死蓮花生大士一樣即身成佛。 二、全知無畏芽如來說:在一般生活上希望吃飽、住得好、施主多,為了名氣來閉關,獲得眾生的頂禮、恭敬和供養,這樣的慾望千萬不要有。 密勒日巴說:吃穿是修行的一個條件,如果閉關修行是為了得到吃和穿是不如法的。要多想多念這句話,否則多少年的大閉關人會變成象老虎一樣。僅僅住在和外人不接觸的地方,門封上封條,在這樣的屋子裡躲著一個身體,沒有什麼作用。 大譯師仁千松波閉關時是這樣做的:

外閉:不與外人接觸;內閉:寫字、畫圖、裁剪等等都不做;密閉:普通的妄想(東想西想)都捨去。

這樣發誓後閉關了12年,以無餘虹光身飛往空行剎土。我們應當象他這樣做。 三、在幽靜山修法,每一座的時間越長、越精進,今生的貪愛就減少的越快,對上師三寶的信心也會越來越增長,這就是修行的心要。 如果不是這樣,接受世間眾多人的供養、頂禮,喜歡為人打卦、趕經懺等等,這樣的事越來越多,連一分錢也想撈,守財奴的習氣越來越重,越來越喜歡求財,出現這樣的事情就是魔來誘惑障礙你了。障礙並不是妖魔給你一些惡夢,不是這樣的,如果發現自己和佛法的距離越來越遠,這就是障礙。 殊勝的修長壽佛就是明了自己的身口意與上師無量壽的金剛三處本來無別;自身觀神,語念咒,意不離三摩地;重複的念、祈禱上師無量的功德;重複來契入三門神、咒、法身。 你們已經蒙上師的攝受,也得到了深奧殊勝的竅訣,有了一個修行人的名字。通過這樣嚴格的閉關得到修證的把握,看到輪迴的生活令人作嘔,沒有對世間八風的慾望,徹底消除八風的影響,需要自己的發誓。閉關的結果是觀出離心、壽命無常的催促。平時要覺察自己的念頭,破除自心以外沒有一個在外面的神,破除神以外也沒有一個心,神的境界和心無二無別中見到本性的面目,言語道斷,這是無法指給你們看的。輕鬆、自由的認識到無言的境界,這樣的認識修行打坐就是初始的、真正的入門。 繼續得到定解的話,今生的貪愛慢慢消除了,對上師的恭敬、對眾生的悲心、對修行的歡喜逐漸增加,是修神的驗相。 在這個時代,於幽靜山上,前行五加行的數量達到之後,就說:我修好了,自以為是老修行。不要這樣想! 閉關幾年後,身體壯一點,肚子大了一點,四座瑜伽沒有真正的發誓,說自己是弟子們的福田,建大經堂,自己的妄想就更多了,事情也越多,以為此時需要找一個明妃,自己還俗了也不知道,還以為自己是大瑜伽士,產生比沙門、比丘好的貢高我慢,在很多人面前吹噓展現自己建造了多少經堂、白塔、佛像。 不要追求名利之事! 真得到四句竅訣就要用心來修,這一年裡,主要修生起次第長壽法,外、內、密總集的生起長壽法,很方便也很殊勝! 總的來說,證入修行時,前行皈依、發心、出離心、信心和精進種種不是不需要,但是和前行的皈依、發心、供曼扎、百字明、蓮師心咒數量很多相比,前行竅訣里所說的--嘔吐輪迴的出離心、看破今生的信心、誓願利他的發心、認識壽命無常而對未來的計劃越來越短,這就是真正的前行,應該放在心中,這就是竅訣的精華!不要僅僅停留在文字上,而應融入自相續。 以上是很重要的!蒙嘎拉西日布德(吉祥財賢即頂果上師)宣說。
推薦閱讀:

研習堪輿術之三個境界-風水擇日資料 - 手機版 - Powered by Discuz!
嘟媽手作— 寶寶基本款製版 詳細小教程喔~ - 服裝裁剪與縫製入門 - 布流行手工網 - 手機版 - Powered by Discuz!
問題奶粉後,我們將如何正確選擇? - 懷孕與育兒問答 -- 懷孕網 - Powered b...
泡泡帽子A - 棒針編織作品秀 - 編織人生論壇 - Powered by Discuz!
金家開合功 - 內家綜合 - 武度 - Powered by Discuz!

TAG:學佛 | 秘密 | Power | 大圓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