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三個青春的關鍵字

三個青春的關鍵字—— 青春三章許驥昨天 17:40分享

(一)執:主義不要帶回家

最近不知什麼緣分,拖著志殘身堅的軀體,連續看了三出和青春有關的電影。三齣電影,來自三個國家,青春期三種不同的煩惱,三個青春的關鍵字。

首先看的,是英國電影《青春你最姜》(Ginger and Rosa)。電影的背景是1960年代的倫敦,英文片名其實就是兩位朱主角的名字:金兒和羅莎。因她倆在同一間產房生產,天生就是一起長大的好友。到了1960年代,兩個中學生,沉淪在愛情、政治、宗教、詩歌……這些詞語中。雖然來自不同的家庭,但在那個憤怒的年代,二人卻有著同樣的理念。那就是,她們絕對不要成為像她們的母親那樣的傳統家庭主婦,她們要掙脫束縛。

(資料圖:《青春你最姜》劇照)

金兒的父親羅倫,是當時著名的自由派學者,寫過論著,鼓舞青年走上街頭,抗議美蘇冷戰、越南戰爭、古巴導彈危機……金兒深陷父親的自由主義,看不起母親這樣的家庭主婦。她寫詩,呼喚自由。羅莎與金兒最大的不同是,她用以反抗傳統的不是理論,而是身體力行的動作,她抽煙、做愛、出走……

在這條行動的路上無路可走,羅莎立刻轉而到另一條路上,繼續行動。但金兒,卻一頭扎入理論中不可自拔。時代的窒息,給予她對生活強烈的虛無感。她擔心古巴導彈危機爆發,整個世界也要毀滅,於是如何愛身邊的人總是沒有意義。而在這種時候,她周遭的人開始一個個發生變化,火上澆油,令她更為焦灼。

起初,是父親和母親大吵。父親認為自己的事業偉大,偉大到超越個人與家庭,而他看不到,自己之所以能夠毫無顧忌地在外打拚,贏得掌聲,乃是因為背後一直有個默默操持家務的妻子。否則,我相信金兒也不可能順利長大。但是,父親卻總是用冷暴力羞辱母親,令衝突終於爆發。

父親離家出走,不久後金兒也決定搬去和父親住。緊跟著,更讓金兒崩潰的事情發生:父親竟然把羅莎的肚子搞大了!金兒陷入前所未有的困擾,現實和主義開始天人交戰。理性上,金兒知道作為自由人,有選擇的權力,她不可以阻止父親和羅莎。可感性上,究竟要怎樣直視父親和死黨熱戀擁吻,而且還要接受死黨變成繼母?

青春的困擾,不少都來自執念,執迷於尋找到一條公式,可以解釋世間萬物。當然,應該說這種執念有時是好的,很多奇蹟也來源於此。但既然選擇執著,就要準備好承受所有可能的代價。青春時往往只想到奇蹟的光環,而想不到代價之沉重。作為普通人,首先要學會的,是不要把主義帶回家。你在外面桀驁不馴也好,激憤慷慨也好,假裝卑賤也好,故作清高也好……回到家裡,請摘掉所有面具,做個正常的人。在不需要大麻也如夢似幻的青春,還能要求什麼呢?

(二)狠:誰的青春不暴力

不知道你的青春如何,但我的,說實話充斥著「暴力」二字。那年月在浙江小城,每天傳來的都是小流氓廝殺,認識的人被斬斷手指、挑斷腳筋這樣的消息。現在回顧起來,恐怕不止是我的個人體驗。至少近年,網上就曝光過多宗校園暴力事件,而這樣的事情,在任何國家的年輕人身上,大抵都一樣。

我看的第二出關於青春的電影是墨西哥片,名叫《校園欺凌後》(After Lucia)。一開始,從汽車內部的角度用五分鐘之久的長鏡頭交代故事背景,令人難忘。電影中,少女阿麗的母親車禍去世,做廚師的父親為了讓生活繼續下去,遠走墨西哥城,決定重新開始生活。阿麗沒有表現出失去母親的悲傷,反而努力照顧好自己,讓父親心存安慰。她積極融入新學校,和新同學打成一片。

青春的反叛本來亦無傷大雅,喝酒做愛吸大麻,但年輕人難以掌握尺度,越雷池釀噩夢。阿麗因為縱容男友拍攝性愛視頻,視頻流到網上,一夜之間阿麗的人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同學以此來嘲笑她,戲弄她。阿麗一直啞忍。可來自同學的侮辱愈來愈過分,他們開始打阿麗,強姦她,尿溺她……

(資料圖:《校園欺凌後》劇照)

從頭到尾,阿麗都沒有任何強硬的反抗。直到最後,她選擇的反抗方式,只是出走。在學校郊遊的時候,她不告而別,回到故鄉,躲起來。阿麗沒有回擊過任何人,這成為這齣電影的迷思:是什麼力量,讓她能夠忍下來呢?我們應該同情阿麗,還是應該譴責她的啞忍,縱容了同學的犯罪,把同學推向無可挽回的局面,成為「同謀」?這是關於人性的好問題。同樣值得深究的,是什麼樣的動力或潛質或環境,把阿麗的同學推向施暴者的位置?究竟是先有暴力,還是先有啞忍,啞忍者是否在誘導施暴者犯罪,施暴者怎樣令人啞忍?……

《校園欺凌後》其實很可以同《死亡實驗》《浪潮》等一系列電影放在一起比對觀看。我只能說,今時今日,或許人類的科技已經達到值得炫耀的程度,但是我們對人性的了解,確實還少得可憐。有時候,我們甚至幼稚地認為,對待人性能夠使用自然科學的方法,把人當做機器看,治療心理疾病只要了解大腦構造,有針對性地實施手術,或者通過有效的洗腦術,即可改造人性。只能說,如果人性真的有這麼簡單,一些人的豐功偉業應該早就成功了——現實令他們失望。

話扯遠了,我其實想說的是,我們都經歷過青春,但對青春期所做的很多事情,卻找不到合理的解釋。誰都曾發誓要做如何的人,可一路走下來自己究竟成為怎樣?大概只有自己心裡最清楚。這也許是《校園欺凌後》,獲得康城影展(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最佳電影的原因。在生活中,我們都需要「一種關注」。

(三)逃:即使遍體鱗傷也沒關係

相比之下,義大利電影《折翼小天使》(Me & You)的故事,則顯得平淡。

《折翼小天使》的導演,是大師貝托魯奇。人們認識貝托魯奇的作品,一般通過1987年的《末代皇帝》,這是1949年以來,第一出獲得中國官方允許的合拍片,還進入紫禁城拍攝,贏得包括最佳導演在內的奧斯卡九項大獎。

2003年,貝托魯奇經歷了多次手術,只能坐在輪椅上。他說:「當不能走動的狀態變成常態,我以為自己的導演生涯會就此結束。」不過「漸漸,我學曉了『接受』的『藝術』,我發覺能以不同尋常的角度拍戲,坐著而非站著。」只是沒想到,貝托魯奇的回歸之作,竟然是關於青少年的,他的心也年輕起來。

電影的故事大綱,基於義大利作家Niccolo Ammaniti的小說《lo e Te》。但是貝托魯奇將之巧妙改編,把「幽閉恐懼」轉化成「幽閉癖好」。電影中,男主角中學生羅雲素向母親撒謊,拿了給他去參加學校滑雪團的錢,買了一周的乾糧,獨自住到家中的地下室,把自己關起來,享受與世隔絕的時光。他寧可一個人在地下室觀察螞蟻,也不要和同學出去玩。後來,大他幾歲,同父異母的姐姐奧莉維亞不期而至。姐姐正在為心愛的男友戒毒,在地下室抽搐、嘔吐。

羅雲素是青春期的一種類型,他希望獨立,卻又缺乏步入成人世界的勇氣。他無時無刻不在假裝大人,但控制不好自己的想像力。和母親吃飯的時候,他會調皮地說:「如果地球遭遇病毒危機,只剩下兩個人,我們就必須做愛,讓人類得以延續。」母親被他的話逼得十分窘迫,不知道該如何接下去。

奧莉維亞則是另外一種類型,她認為羅雲素的母親「搶走」了自己的父親,叛逆出走,把自己推向社會,吃盡苦頭也不願回頭。在社會中,奧莉維亞練就了所有求生技能,小小年紀就知道怎樣把男人玩弄於手掌心。只要她一開口,男人就會乖乖掏錢。但是她終於還是愛上了一個男人,令她決心要戒掉毒品。

兩個青春期的孩子,都很叛逆,各有各的問題,但說到底本性卻都不壞。他們只是為自己無法掌握的未來,感到迷惘和無力,做了不同的選擇:一個逃,一個沖。但沖的那個,又何嘗不是另一種逃避呢?他們被荷爾蒙纏繞的青春,其實根本無處可逃。片中,奧莉維亞伴隨著義大利語Oddity Space翩翩起舞的場景美輪美奐,確實讓人明白電影中台詞:放下觀點,我們便不會針對彼此。

七天過去,太陽出來,羅雲素送奧莉維亞離開。奧莉維亞看著羅雲素說:「別再逃避了,你已長大,要去生活,即使遇到挫折也沒關係,你看我遍體鱗傷的。」成長,是自身的領悟。青春,有時候只是需要一個空間,去思考自己的未來。讓孩子逃避一會兒,或許也不是壞事。

(責任編輯:余江波)

閱讀(2萬)
推薦閱讀:

驚!青春痘多或是不孕徵兆
那段名為彷徨的時光
復讀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董小姐,你好
趙薇裸妝代言身材臃腫 對《致青春》票房信心不足

TAG: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