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鴻門宴 · 台前

鴻門宴是個婦孺皆知的歷史事件。由於該典故所具有的豐富內涵,致其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被作為玩笑話使用。例如,公司要開始一個新項目,負責人會請項目團隊吃飯,就容易被大家稱為是「鴻門宴」——因為吃完了這頓飯就意味著又要開始一段生不如死的生活了。

哈哈,這是本後台之前時常碰到的真實經歷。閑話少絮,咱們還是回歸歷史。

鴻門宴的起因,按照普遍的看法,是由於劉邦在入關之後就已經暴露了奪取天下的野心,但卻不小心被智商頗高的范增看穿,後者設計了鴻門宴這個圈套要把劉邦殺死,最後卻因為種種陰差陽錯的原因而沒有成功。其中的先後順序是:劉邦暴露了野心,范增要殺他,沒有成功。

但本後台倒不這麼看。我認為,上述先後因果順序反了:正是因為先發生了鴻門宴這件事,才讓原本沒有必奪天下之心的劉邦下了決心。

劉邦剛入關的時候並沒有奪取天下的野心。大家想想,對於一個地痞來說,能混一個王侯就已經很不錯了,為何一定要費那麼大力氣去當天子呢?更何況排名在他之前的王公貴族、實力派軍閥還有一大堆呢,包括他的大老闆楚懷王、兼并章邯軍後不可一世的項羽、趙王歇和他的小夥伴們、齊國田氏家族等等。他劉邦雖然手下集結了一些人才、手裡有一些兵權,但若論資排輩,再過三輩子可能都輪不上他去登那個天子寶座。

但鴻門宴這次九死一生的經歷,卻讓劉邦認識到,如果自己不奪天子之位,結果就會是死無葬身之地。所以,鴻門宴是成就漢朝的一個重要歷史事件。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細細品味一下鴻門宴。

翠花,上酸菜~

劉邦之野望

依照一些說法,劉邦在入關後的一些作為顯示出來他的帝王野心,從而引發了項羽的殺心。那麼,劉邦入關後具體幹了些什麼事呢?

根據《通鑒》的記載,我整理了一下,與劉邦的帝王野心能扯上關係的主要有以下五件事:

1、不殺子嬰

劉邦入關後,秦王子嬰自覺無望,於是自發的乘坐白馬素車,在脖子上系根繩子以示自己為該死未死之人,並且手捧秦朝皇帝玉璽和符節,跪在路邊向劉邦請降。

起義軍能攻入關中地區,一路上也做出了極大的犧牲。很自然的,劉邦的同僚們——絕大多數都是武夫出身——就吵著嚷著要殺了秦王。

劉邦卻很冷靜,擺擺手說,懷王之所以讓我來攻關中,就是因為我能寬容待人,有長者之風,我不能丟掉自己的優點;況且現在秦王已經投降了,如果我們再殺一個降伏之人,這是很不吉利的。於是,劉邦並沒有立刻處置子嬰,而是把他交給了有關部門來處理。

於是,有人就評價劉邦不殺子嬰是為了掙一個好名聲,博取天下輿論的好感,以加強他爭奪天下的資本。

2、整理圖籍

第二件事是進入咸陽後發生的。起義軍進入咸陽秦皇宮,就好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大開了眼界,看到好東西都想拿走,劉邦麾下的許多高級將領也無法免俗。但有一個人此時卻顯得非常不合群,這人就是蕭何。他沒去搶金銀財寶,也沒去挑美女嬪妃,而是直接跑到了丞相府,把管理天下所需的戶籍資料、各種地圖、官府文書等政府檔案都收藏了起來。

通過這些資料,劉邦得以了解天下地理形勢、人口分布、財力物力的資源情況等等,使得他在戰略上奪得了先機。

3、不沾財色、不住皇宮

當然,劉邦自身作為一個地痞,對美女、財寶也是有非常大的慾望的。他看到秦皇宮美女如雲、珍寶遍地,也動過心想留在宮裡以享犬馬聲色之娛。但在樊噲和張良的強烈勸誡和阻攔之下,他忍痛割愛,率軍回到霸上駐紮。

范增後來聽說了這件事,就在項羽面前分析道,劉邦之前貪婪好色,但這次卻絲毫未沾財色,這一點充分說明了「其志不在小」。

4、約法三章

最後一件事,就是頗具盛名的「約法三章」了。劉邦既然平定了關中,就把附近的鄉親父老召集過來,告訴他們之前起義軍內部有約定,率先平定關中地區的人,就會被封為關中王。因此,劉邦在不久之後就將會是這塊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了,他就在關中百姓的面前首先行使了一次行政長官的權力。

他做了什麼呢?他廢除了秦朝時候所有的法令。秦朝的舊法令非常嚴苛,所以劉邦的這一舉動博得了底層百姓的一致支持。但這麼做有個副作用,廢除了所有法令,意味著這塊區域將有可能陷入「無政府主義」的混亂境地,這種結果也不見得比暴政統治要好。所以,劉邦又跟百姓約定了三條非常簡單的法令:殺人者處死,傷人者和搶劫者抵罪——非常簡單的治安條令。為了儘快穩定行政秩序,劉邦還特地派出了中央巡講團去各地頒布和解釋這三章法令。這種情況下,百姓自然是非常高興,紛紛拿出自家的糧食、酒肉來勞軍,而劉邦呢,再一次顯示了他的政治遠見,為了確保他能在更長遠的時間框架內跟當地百姓搞好關係,他推辭了百姓的好意,說倉庫還有餘糧,不想讓鄉親們破費。該舉動使得關中百姓對劉邦的好感就又進了一步。

5、徵兵關中,關閉函谷關門

穩定了關中地區的行政秩序之後,有人給劉邦建議,說,關中這個地方非常富饒且險要。聽說項羽並不想把這塊地方給你,而是打算讓章邯來此稱王。所以,沛公你不如趕緊徵兵擴充軍事實力,並且關閉函谷關門,不讓諸侯軍進入,以此來確保自己關中王的地位了!

劉邦覺得很有道理,就這麼安排了。後來項羽跑到函谷關下的時候,看到關門緊閉,非常生氣,派手下大將黥布打破關門,率軍而入。

好了,以上這五件事「充分說明」了劉邦要「爭奪天下」的野心。

是么?請大家換個角度想一想,以上這些事情,不正是一個有良好紀律意識的將領應該做的份內之事么?

待我們一件件抽絲剝繭的分析一下。

首先是子嬰的處置問題。子嬰是前朝元首,劉邦的處理方法是交給了有關部門,而不是直接處以極刑,這樣做是非常恰當的。一般來說,如何處置敵國元首都應當由本國的最高領導人來決定,劉邦當時只是一個軍事將領,從許可權上無權決定是該殺、該貶還是該流放。所以,他這麼做有什麼不對么?

如果他當時聽信底下武將的話,殺掉了子嬰,那反而才顯露出他有犯上作亂的野心呢。

第二件事是天下行政資料的收集問題。這件事並非是劉邦直接下令的,而是蕭何的職業習慣。他作為一個有經驗的文職公務員,明白這些文書對於治理天下的重要性。況且,蕭何當時的分工主要是負責軍隊的後勤,他之所以要立刻找到那些文書資料,也是為了方便以後籌措糧餉之用——儘快摸清賦稅、徵兵、行政區劃等現實情況。而從另一個角度說,蕭何收集了這些資料,也從來沒有說就是佔為己有、永不上繳了,楚懷王或是項羽想要得到這些資料只是一句話的事情,劉邦和蕭何敢不上繳么?

而劉邦通過這些資料了解天下形勢是後來的客觀結果,這件事本身並不能證明當時的劉邦對天子之位有野心。

第三件事,不沾財色、不住皇宮,道理跟第一件是一樣的。秦皇宮那是什麼地方?是天子待的地方。劉邦當時所持有的抱負,充其量也就是想做個「關中王」,而「王」和「天子」還是有明確界限的。如果這個時候劉邦動了「天子」的女人,霸佔了「天子」的財產,那他就會落下口實,被其他人認為有成為「天子」的想法。到時候,別說漢中王了,說不定連小命都保不住。

《通鑒》上記載樊噲和張良勸說劉邦不要滯留秦宮的時候,搬出了很多大道理,後台君覺得那都是扯淡。只消一句話就可以讓劉邦走人了:沛公你在秦皇宮過夜的話,以後就沒得混了。

至於約法三章,也是很正常、很合理的行政措施。由於劉邦已經認定了自己「關中王」的地位,那麼他理所應當的有權行使行政管理權力。退一萬步講,就算他自己不做這個關中王的位子,那麼為長遠計、從大局來看,也應當盡量留下一個穩定、繁榮的地區局面,以便之後的治理。

好了,最後一件事,徵兵、閉關,確實頗有一點謀反的意思。不過大家想想,劉邦那個時候已經認為自己對關中地區有合法的統治權了,為什麼不能採取相應的軍事防禦行動呢?僅憑要守備國土就能認為他要兼并天下么?這是說不通的。而且,從事實來看,劉邦守衛函谷關並沒有認真的死守。大家要知道,在冷兵器時代,攻破函谷關是一件很有難度的事情;但項羽在入關的時候,並沒有費多大的勁就攻破了。這充分說明劉邦並非有意想與項羽及其他諸侯為敵。所謂的加強軍事實力,只是虛張聲勢、做做樣子罷了。

這麼一分析,劉邦的野心僅限於拿到自己應得的部分——稱王關中而已,當時的他尚不敢對天下有所圖謀。

那「有成為天子的野心」這頂高帽子到底是如何戴到劉邦頭上的呢?

這是某些別有企圖的人給劉邦挖的一個坑。

我們先說說鴻門宴的經過。

鴻門宴的起因

話說項羽攻破函谷關後進入,駐紮了下來,跟劉邦軍的營地很近。秦軍主力被消滅後,天下最有實力的兩支軍隊終於匯合到了一起。

這個時候,一個莫名奇妙的人——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給項羽帶話,說劉邦準備在關中稱王,並打算任命前秦王子嬰為丞相,還把所有的奇珍異寶都鯨吞了。

然後,范增跑出來,在此基礎上狠狠的踩了劉邦一腳,說,劉邦入關之前,非常貪財,而且又好色;入關之後,就跟變了個人似的,不搜刮財寶,也不寵幸女人,充分暴露出了他的勃勃野心。而且,我曾讓人去看他的雲氣,每次都顯露出五彩龍虎的形象,這是天子之氣啊!所以,項將軍一定要在這個時候滅了他,把他的天子之氣扼殺在襁褓里!

——打個岔,我一直認為范增這後半段話說得特別不地道。既然都是天子之氣了,那就已經說明劉邦是天命所歸的人,你現在還要逆天行事,豈不是自討苦吃么?而且,你給劉邦那麼高的評價,也不考慮下項羽的感受?

在他們的不停勸說下,項羽肺都要氣炸了,立刻就下令部隊埋鍋造飯,計劃第二天全線發兵進攻劉邦。

在這危難關頭,項羽軍中一個叫項伯的人橫空出世。此人來頭不小,按輩分,他是項羽的叔父,按官職,他是楚國的左尹(楚國官職中僅此於令尹的職位,令尹即宰相)。這哥們趁自己的小夥伴不注意,偷偷跑去了劉邦軍中,找到了張良,簡單說了下當前的局勢,並讓張良趕緊收拾收拾跟他去項羽軍中逃命。他之所以那麼護著張良,是因為之前項伯惹上過人命官司,幸虧張良出手相救,才得以逃生。因而,這次想一報還一報,就張良一命。

但張良卻說,我不能這麼自己一個人逃走,而背棄劉邦不顧,如此做法太忘恩負義了。至少讓我跟劉邦打個招呼吧。

於是,張良就走進劉邦的大帳,把項伯的話原封不動的告訴了他。劉邦聽了大吃了一驚——顯然,他完全沒有料到項羽居然會想到要滅掉他。

張良問,老闆,你能抵擋項羽的進攻么?

劉邦這個人有個很好的地方,就是特別有自知之明。他沉思了一會,客觀的對比了下兩軍的實力,很明確的告訴張良,擋不住。

張良說,那沒有別的辦法了,只能讓項伯傳話給項羽,表明我們一貫忠誠的政治立場,讓項羽放我們一馬。

劉邦點點頭。他了解項羽,這個人特別重視情誼。之前二人曾經並肩作戰,彼此維持著很好的私交,若以死相求,或許還有迴轉局勢的可能。

他倆安排了一下,準備先巴結項伯,讓他幫著先去遊說項羽。

準備妥當之後,張良請項伯去見劉邦;項伯推脫了幾次,無奈張良執意為了,只得勉為其難的同意了。劉邦明白這是他保命的一根重要稻草,因此一改往日傲慢的態度,非常謙卑的討好項伯,以兄長之禮來對待他,並跟他約為兒女親家。套過近乎之後,劉邦向項伯吐露心跡,說,我進入關中以來,對百姓秋毫無犯,整理好了資料,封存了府庫,等待項將軍到來主持大局。之所以要派人去守函谷關,只是因為目下形勢混亂,防患未然而已。我們翹首以盼將軍的到來,怎麼可能會反叛將軍呢!希望項伯大哥好好在項將軍面前替我們美言幾句啊!

應該說,劉邦說的這些都確為事實,他入關以後確實沒做過什麼僭越之事。項伯是張良的生死之交,且本來對劉邦也抱著一定的好感,今日看到劉邦如此誠懇的態度,短時間內權衡了一下各方利弊,就答應了他的要求。項伯走的時候還建議劉邦第二天一早親自過來拜謝項羽。劉邦同意了。

項伯回去以後,沒有食言,非常賣力的替劉邦遊說項羽,不僅劉邦說的話原原本本的都轉達到了,還添油加醋的說,劉邦現在立了大功,你卻要去攻打人家,這簡直是倒行逆施啊!你要好好對待他,才不致於被輿論譴責啊!

項羽聽了以後,覺得項伯說得有些道理,而且聽說劉邦第二天還要親自過來謝罪,就同意暫時停止次日的軍事行動。

第二天,劉邦、張良跑到鴻門來見項羽。一見到項羽,劉邦立刻泣血痛陳了自己對楚國是多麼忠心耿耿、對項羽有多麼的手足情深,並分析道,這肯定是有小人作祟,在離間我們倆的感情。

劉邦和項羽是做過戰友的,一起扛過槍、出生入死,所以還是很有感情。項羽一看到劉邦那麼誠懇,想起以前二人並肩作戰的崢嶸歲月,心就軟了,對劉邦說,都是被你那個左司馬曹無傷給中傷了,不然,我哪裡會跟你兵戎相見啊!

好了,矛盾解決了,按中國人的傳統,吃個飯喝兩杯吧!

鴻門宴的過程

鴻門宴正式開場。

項羽其實這時候已然沒有殺劉邦的心思了,一心想著老戰友碰面,好好喝幾杯。但范增卻仍然一心要搞死劉邦。他幾次給項羽使眼色,還舉起自己的玉佩,暗示項羽趕緊趁這個機會殺了劉邦。而項羽卻一直對他視而不見。

范增看項羽沒動靜,知道指望他殺劉邦是沒希望了。他就悄悄跑到了外面,找來了項莊,吩咐了幾句,讓他通過表演舞劍來殺劉邦,免得以後這小子給大家添麻煩。

於是項莊端著杯子走進大帳之內,向劉邦祝酒。喝完酒之後,對項羽說,軍營中沒有什麼娛樂活動,我就獻醜給你們舞劍助興吧!

好!

項羽是軍旅出身,覺得舞劍挺好,就來了興緻。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舞著舞著那劍鋒就奔著劉邦的腦袋去了。劉邦左右躲閃,才算暫時沒有受傷。但項莊的意圖越來越明顯,舞劍也越來越肆無忌憚,好幾次都幾乎要了劉邦的性命。

就在這關鍵時刻,項伯又挺身而出了,他也拿起劍,和項莊開始舞雙人劍了。當然,他的目的不是為了娛樂大家,而是為了保住劉邦的性命。項伯的加入,使得項莊一時半會內也得不了手。

張良一看這劍拔弩張的氣氛,就趕緊跑到外頭叫來了樊噲。樊噲一聽自己老闆要吃虧,立刻拿著劍、帶著盾要衝進去。門口的士兵還想阻攔樊噲,但樊噲本來就天生神力,加上氣勢洶洶,拿手上的盾牌一撞,就把這些士兵彈飛了出去。

樊噲跑進大帳之後,惡狠狠盯著項羽。這哥們是屠夫出身,本來就長著一副兇相,加之事出緊急,他當時的樣子就更加駭人:頭髮上指、目眥盡裂。

看到這麼個凶神惡煞的人帶著兵器闖進了大帳,連久經沙場的項羽都不禁緊張了起來,他下意識的按著劍挺直了上半身,怒喝,這人是來幹什麼的!

張良這時候也跟進來了,在旁邊解釋,說這是沛公的衛隊長樊噲。

項羽一聽是劉邦的人,算是略微放心了點,坐下了。但樊噲的氣勢給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由衷的誇了一句,真是壯士,並吩咐左右賞他一杯酒喝。

樊噲拜謝了項羽,然後拿起酒杯一飲而盡。

項羽繼續說,再給壯士拿個豬肘子!

旁邊的人直接給樊噲扔了一條生豬肘,注意,是「生」的。樊噲也不見外,把手裡的盾牌倒扣在地上,當砧板使,在上面邊切邊吃,一會就吃完了——我時常在腦中想像這個有趣的場景,樊噲當時可能是半跪著,撅著屁股,一邊切著生腿一邊狼吞虎咽,那樣子應該非常像一條鬥牛犬在啃骨頭。

項羽看了這個場景,嘖嘖稱嘆,問樊噲,還要再來一杯么?

樊噲雖然喝了酒,但腦子還清醒,他說,我連死都不怕,還怕喝酒么!

他接著說,秦王暴虐、秦政無德,所以天下人要造反。而之前,我們的大老闆楚懷王曾經許諾過,先入關中者,王之。現在我們沛公先攻破了咸陽,沒有任何僭越,一心等將軍來。沒想到將軍來了之後,不但不給封賞,還聽信讒言要殺有功之人!這樣的做法跟秦朝有什麼區別!

這是大實話,項羽一時也語梗,就讓樊噲先坐下。樊噲就在張良旁邊坐下了。

樊噲這麼一鬧,讓項莊想在席上殺掉劉邦的計劃頓時變得毫無可能了——鬣犬在側,他要殺劉邦,就得從樊噲的屍體上踏過去。雙人舞節目自動流產。

而劉邦呢,在席上早就如坐針氈了,看現在有個間隙,就裝作去如廁的樣子,把樊噲叫出來,討論下一步的計劃。劉邦想逃跑,但又擔心不辭而別會激怒項羽,使得他這趟虎口之旅白忙活一場。樊噲心直口快,說,現在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還繁文縟節辭什麼別啊!還不趕緊逃命去!

樊噲是粗人,但在關鍵時刻,利害關係還是看得很清楚。劉邦也採納了他的意見。

同時,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項羽再次發怒的風險,他特別吩咐張良留下來,代表他向項羽和范增進獻禮物。劉邦特別叮囑張良,一定要掐準時間,等他差不多回到自己軍中之後,再去替他請辭。這一番安排之後,劉邦才安心逃命去了。他本來是坐車來的,回去的時候為了確保安全,車也不要了,直接找了匹快馬、挑了條近道逃回自己大營。回去以後,立刻把那個莫名其妙的曹無傷殺了。

這邊呢,張良按照劉邦的安排,替劉邦打了圓場,說他因為不勝酒力,所以不告而別,已經被人送回去了。特此代表他給項將軍和亞夫范增先生送上一份薄禮。

項羽聽說劉邦已經回到營中了,就安然接受了禮物。而范增呢,直接把禮物往地上一扔,砸個稀巴爛,對天長嘆道,你們這幫庸才,統統都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以後肯定是劉邦這小子奪取天下了,你們以後就等著做他的階下囚吧!

幕後的角力

好了,這場飯吃完了。

鴻門宴的歷史記述一直被奉為經典,情節絲絲入扣、人物活靈活現,非常有畫面感。但我卻覺得這個故事有很多地方有點彆扭。

首先,是項羽的決策。前一天大發雷霆,晚上聽了一席話就改變了主意。第二天吃飯的時候,開場的時候非常友好,但中途項莊表現出殺機卻又不制止,最後又安然放走了劉邦。不到一天的時間內,他對劉邦的態度就變了四五次。是不是有點太變化無常了?

其次,是范增的表現。他對劉邦的態度倒是從頭到尾都非常一致,要致其於死地,但他說的話卻十分難聽。特別是最後那段,說自己的同僚都是庸才啊,以後都要做劉邦的階下囚啊,非常的不中聽。你如果覺得喪失了機會,可以再好好勸說項羽發兵攻打劉邦啊,本來不就是這麼個打算么?而不應該當著全軍的面,說這麼些沒有實際意義、卻會動搖軍心的話。

再次,是項伯的態度。照理來說,項伯是項羽的近親,凡事都當以血親利益為緊要;而他跟劉邦呢,之前完全不認識,聊了幾分鐘的天,結了個姻親,回去以後就跟被洗腦似的,凡事都把劉邦的利益放在了首位,在鴻門宴上居然還不顧自身安危和血脈親情幫劉邦擋劍!胳膊肘往外拐得如此之露骨。這一百八十度的態度轉變也太突然、太徹底了吧!

這一切,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本系列文章版權專有,未經允許不得用於商業用途


推薦閱讀:

卷一百九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二
劫後遺珍(四十二)——「開禧通寶」背「利」折十型大錢
北史卷五十四  列傳第四十二
官與殺的對白(四十二)日祿歸時
老子道德經講義連載(第四十二章)

TAG:鴻門宴 | 四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