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人為什麼那麼愛存錢?

國際卡組織VISA與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日前簽署理財教育合作協議。VISA全球首席執行官夏尚福表示,VISA調查結果表明,在儲蓄方面,中國人領先於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人均存款金額足以維持3.9個月的開銷,其中近半數被訪人的存款可以維持6個月甚至更長時間。而全球平均數值僅為2.1個月。

中國人均儲蓄可維持3.9個月開銷 領先於世界(1/6)

「對於我們這些靠工資吃飯的普通老百姓來說,存錢是必做的一件事,『月光族』的瀟洒現在是想都不敢想的,那是剛工作或者啃老的小年青能奢侈的,像咱們現在這樣上有老下有小的,不存錢,遇到點事就得為錢發愁,這日子怎麼能好過?」面對存錢問題,在事業單位上班的張女士直言不諱。

毋庸置疑,中國人是最愛存錢的民族之一,幾年前曾有個統計,說我們中國人每賺100元,就有46元省下來存進了銀行。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美國人的儲蓄率為-0.5%,也就是每掙100元要花掉100.5元。記得當時還在社會上形成了一個小熱點,惹得大家議論紛紛。

時至今日,不知道中國人愛存錢的習慣改變了多少,但是,在宿遷這個不大的地級市,筆者身邊依然有很多堅定的「存錢族」,對他們而言,每個月的工資到手,可能花錢的地方很多,但是只有存錢才是硬道理,無論多少,總是要拿出來存進銀行。我們為什麼喜歡存錢?存錢是為了什麼?

存錢的四大用途

雖然存錢的用途多種多樣,但是根據我們的調查,這四項一定是排在前面的,當然這幾項常常是交織在一起的,順序不分先後,而是「哪個窟窿要堵就先堵哪個」。

作為子女教育費用

「上次我老母親來,我偶然和她說起孩子的教育費用。我告訴她,現在我們已經有兩套房子了,就是說以後孩子的房子不愁了,再給兒子準備十萬塊錢讀書錢,剩下的應該可以吃光、用光、花光了。當時我老母親就直搖頭,她告訴我,我姐家為孩子上學都計劃得花30萬,我們家得準備50萬元,估計才能夠!因為我姐家的孩子都上初中了,而我家的孩子才上小學。當時我的心就沉下來了,覺得壓力特別大,50萬啊,咱們得攢到什麼時候?」才三十多歲的沈女士表示存錢的第一個目的就是為了孩子的上學。

為此,沈女士兩口子每個月的工資除了還房子貸款外,還雷打不動地存銀行1500元,剩下的才用於各種支出。

「看起來,每個月收入也不少,我們兩口子都在事業單位上班,每個月加起來有七八千,但是除去房貸、存銀行的錢,剩下的最多只有一半了,加上現在各種費用、人情來往其實挺多的,花錢怎麼也不敢大手大腳。」

對很多結了婚有了子女的人來說,子女的教育費用當然是必須要提前攢的,而且得早攢。讓筆者想不到的是,一些才剛結婚甚至還沒有結婚年輕人,竟然也不甘落後,早早就開始未雨綢繆。

「我去年剛結婚,可以說,以前攢的錢都用來買房子、辦婚禮了。現在我們又在死命存錢,為了以後孩子的奶粉錢和教育費用,要知道,孩子從三歲上幼兒園就開始燒錢,不早點存錢,到時候怎麼辦?現在學費越來越貴,上個大學就得好幾萬,還是現在的價,等咱孩子上大學了,還不知得花多少咧?不是俺不想花錢,是花不起啊!」在宿豫區一企業上班的小韓是一肚子苦水。

作為結婚費用

「存錢如今就是給兒子結婚用,現在房子有了,就等著兒子結婚辦事呢,這個需要花很多錢,為兒子備著點,都用的上。」50多歲的馬先生說。

結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為了順利的完成這件大事,我們事先就得做好準備。

首先得有房子。這對女方還好說,對於男方來說,似乎是個必備的大件。「這年頭,沒有房子,誰願意嫁給你?」一套房子,首付按照30%算,也得十幾萬吧。

為了這十幾萬,做父母的,省吃儉用;做子女的,從上班起,就得交一部分給父母存著或者直接存在銀行里。雖然明知道,這十幾萬首付只是開始,以後還得還貸款,但是也不得不乖乖地把錢遞給房地產開發商。

有了房子,談了對象,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了,這時候,還得有筆錢用來做聘禮,置辦各種結婚必備的「小件兒」,怎麼說還得要幾萬吧。

「感覺這輩子就是在存錢中度過了,先是為了孩子讀書,後來是為了孩子結婚,現在咧,存點錢為了養老。」王大媽「總結」起來一臉感慨。

作為將來養老費用

我們都知道,到了一定的年齡,我們就得從單位回家。雖然工作了大半輩子,終於可以歇歇了,但是目前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我們的收入會明顯減少。這時候,如果生活水準不降低,就得有多餘的錢來補足。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這個多餘的錢,就是我們上班期間省下來存在銀行的錢。

「退休後只能拿二千多了,要是在崗位上,一個月能拿六七千咧,感覺一下子手頭緊了不少。」剛退休的張老顯然有點不適應。

為了攢養老錢,45歲的葉女士早已開始了行動,對於有三個女兒的她來說,存錢的目的之一就是「老來有保障,不給女兒添麻煩」。

「雖然子女也比較孝順,但是現在誰過日子容易啊,他們也得養家養孩子,還是咱們自己多攢點存點,有時候還能貼補貼補他們。」

作為生病時的醫療費

以前有一句話說,一病回到解放前。現在雖然醫保有了,但是很多人還是不放心。

「以前不懂事,結婚的時候要這要那的,不知道節省,結婚後才知道,為了結婚他家借了人家一萬多塊。結婚後還得我們兩口子還,農村人苦錢更不容易。好不容易要把債還清了,孩子生病得到南京做手術,當時俺家就只有兩千塊,你說是不是難死人?」家住農村的小王雖然還不到30歲,但是臉上已經開始看出歲月的痕迹。為了這樣難死人的時刻不在出現,現在她每天跑三輪,風裡來雨里去,嗓子都啞得不成樣子了。

「我媽媽這幾年做了好幾次手術,雖然有醫保,但是也得先自己墊上,而且不管怎麼說,自己也得付一部分,不存點錢不行啊。想想自己,也開始『奔四』了,也得考慮給自己存點醫藥費了。」

實質,都是為了保障生活質量

除了以上的四大原因,其實存錢的理由真是五花八門:

「存錢是為了給自己買需要的東西,解決一時之需,時間充分的時候還可以出去旅遊,平時和朋友逛街和娛樂消費。」

「雖然現在還沒有結婚,但存點錢,平時就可以給家裡添點東西,給父母買點衣服之類的,自己想買的都用自己的錢了,不用啃老了。」

「我想以後自己開個店,這樣就不用給別人打工了。」

「為了買輛車,那樣出去多氣派啊。」

……

雖然理由有千萬種,但是歸納起來,目的也不過是為了讓將來生活更有保障,或者說為了生活得更好。

人有旦夕禍福,對未來有的我們現在就可以預料到,比如孩子上學、結婚,所以我們存錢;還有一部分是預料不到的,比如我們或者家人可能會生病,可能會遇到其他需要花大錢的地方,所以我們要存錢。在現在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我們對未來充滿了擔憂,充滿了焦慮。因此,在消費決策時,我們習慣地根據已實現到手的收入決定消費多少,由「過去的收入」決定今天該花多少。這和美國人顯然不同,美國人是根據未來的收入決定今天該花多少錢。也就是說,對於中國人來說,個人的消費預算取決於當年以及過去已到手儲蓄的收入,等收入到手才花,甚至到手了有一部分還留到今後花。相比之下,美國人的消費預算由當年和未來收入的總折現值來決定,未來各種收入的折現值實際上是個人財富在今天的總值,這樣一來,即使今年的可支配收入低,但只要未來的收入期望增加得足夠多,財富的增長照樣可以讓你不僅把今年的收入都花費掉,而且還敢借錢花,提前消費。換句話說,中國人是根據「收入流」來花錢,而美國人是根據「收入流」加「財富存量的增值」花錢。

另外一方面,人都希望自己能夠生活的更好,更有質量。想買個更大的房子,這樣住著更舒服;想買輛更好的車,這樣開著更有派頭;想買個更好的電腦,這樣網速更快……

為了更好,我們要把錢存起來,集少成多。這是個充滿希望的過程,我們會不時地把存錢本拿出來,算算,還要多長時間,房子、車子、妻子、孩子就「集齊」了,當然,到時候票子就從銀行被划走了。不過沒關係,我們勒緊褲腰帶,再攢!

據媒體報道,VISA公司新任的全球首席執行官夏尚福日前透露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人最善於存錢,領先於其他國家和地區,人均存款足以維持3.9個月的開銷,而全球平均值僅為2.1個月。調查還發現,一部分群體,如青少年和低收入者,存儲金額較低。

網友:能把4個月開銷撐上大半年

不少網友對此調查結果表示認同,紛紛大方曬出了自己的存款。網友「關彥章1973」說:「我的存款夠全家人吃兩三個月的。」還有網友則表示維持20年也沒問題。網友「好人2818」說:「勤勞節儉是中國人的美德啊。」網友「小月上山峰」則認為:「中國人量入為出,如果真的只剩下3.9個月的開銷,估計也能用它撐上大半年甚至一年。」

還有部分網友認為調查結果意義不大,不具備可比性。比如網友「長寧路1187號」說:「4個月開銷的標準是什麼?月租70,每頓2元么?」網友「德恆」也持相同觀點,說:「有的人存款可以維持幾代人開銷,有的人分分鐘斷炊,這種平均數沒必要再研究討論了。」

存錢:源於安全感缺失

最能存錢、存錢最多,似乎也並非一件可喜可賀的事。不少網友都指出了中國人傾向於存錢,是源於安全感的缺失。網友「靖shmily」就說:「並非存款越多越好,存款多說明人民沒有安全感,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網友「北溟水木」也說:「缺乏足夠的社會保障,缺乏足夠的投資渠道,你的那點錢還想幹嘛。都是生活逼的。」網友「火狐」也認為:「這是因為中國沒有完善的社保、醫保、失業保障制。不存錢明天就沒法活。」

網友「三月之城」則流露出了焦慮和無力感,說:「4個月怎麼夠,能維持兩年我還是覺得很渺茫啊。」網友「杜海濱」也認為:「因為外國醫療保險保障好,中國的現狀是不能進醫院,否則半個月就花光了。」

也有一部分網友更傾向於選擇消費,而非存款。比如網友「不吃晚飯童鞋」稱:「花了錢才顯出賺錢的意義嘛,幹活都來勁。」網友「南青山」也認為:「各國瘋狂印鈔,再加上通貨膨脹,還不如把手中的錢拿去花掉。」

早報網網友也紛紛發表議論。

網友「賀仙女Shinningstar」說:「看了這個才知道,我是多沒安全感吶。」網友「mgxcn」認為:「物價飛漲的速度比存錢的速度快多了,怎麼存都沒個頭。」

網友「康康小妖」說:「開什麼玩笑,夠花4個月的你也好意思叫有存款?不存夠10年的開銷,以後日子不準備過了呀!」網友「花影_流光」也表示:「絕對同意,就是因為保障體系不給力,所以才不得不存錢。」

人民銀行石家莊中心支行2012年四季度儲戶問卷調查顯示,隨著投資市場的萎靡不振,四季度六成儲戶願意「更多儲蓄」。

近七成儲戶認為物價高

雖然數據顯示2012年我省物價水平一路走低,但居民當期物價滿意指數仍然不高,四季度降至16.5%,為年內最低水平。其中69%的居民認為物價「高,難以接受」,29.1%的居民認為「可以接受」。

居民消費價格預期指數去年年初至三季度呈現小幅上升趨勢,四季度再度回落至62.8%,為年內最低值。受春節因素、翹尾因素等因素影響,預計我省CPI當月同比漲幅仍處於膠著狀態,今年1季度呈小幅震蕩走勢的可能性較大。

房價上漲預期增強

隨著準備金率的連續下調和降息政策的推出,各界對房價反彈的擔憂有所上升。調查顯示,居民對房價的感受指數在去年上半年有所下降,下半年開始反彈,到四季度達到年內最高值,為87.1%。其中,75.1%的居民認為房價「過高,難以接受」,23.9%的居民認為「可以接受」。對未來房價走勢,居民都表現出較高的預期,居民未來房價預期指數在2012年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到四季度達到最大值,為59.5%。

消費和投資意願較低

調查顯示:雖然居民收入有所提高,就業狀況有所改善,但出於對宏觀經濟的擔憂,居民投資和消費意願不強,普遍更傾向於儲蓄。2012年居民就業感受指數和收入感受指數曲線上升,四季度均升至年內最高水平,分別為41.1%和53.4%。

2012年6月央行下調銀行存貸款利率,並允許銀行存款實行浮動利率。各商業銀行為了更好更多的吸收存款,紛紛上調了存款利率,並提供各種優惠方式,從而使普通居民在儲蓄形式上發生了轉變。調查顯示:居民更多的傾向於「儲蓄」,「消費」和「投資」意願較低。

儲蓄成大眾理財選擇

2012年,選擇「更多儲蓄」的居民佔比呈上升趨勢,四季度達到60.9%,處於2009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選擇「更多消費」的居民佔比在15%—20%區間變動,4季度該佔比為19%,為年內最高水平;選擇「更多投資」的佔比呈振蕩下行走勢,4季度降至20.1%,處於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居民呂婆婆反映,1987年她辦了一張存摺,用到1993年時上面還有75.98元餘額,去年這張存摺被找到,如今她想取出存摺上面的錢,卻並不那麼順利。呂婆婆介紹,這張存摺被找到後,去年秋,她曾找到該銀行二七路營業網點。工作人員告訴她,存摺的細賬可以查到,但因為賬戶餘額不到300元,裡面的錢取不出來。「我的錢存進去,哪怕一分錢也是血汗錢,因此,我想搞清楚裡面到底還有沒有錢?有多少錢?哪怕最後算出來我還倒欠銀行的錢,我也願意給。」呂婆婆說。

應該說,小額賬戶管理費的收取,銀行方面其實並沒有偷偷摸摸,在收取小額賬戶管理費之前,銀行的確盡到了廣而告之的義務。既然人家已經有言在先,當然算是仁至義盡,這個時候,小額賬戶被扣管理費,還真是只能怪自己,不能怨銀行。

的確,有道是「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既然明知小額賬戶會被扣款,而且扣款遠在利息之上,明智的儲戶當然不應該聽任自己的賬戶縮水,而理應採取措施,即便不能保證日均存款超過銀行規定的額度,也完全可以通過銷戶的方式止損,明明自己有招卻不用,賬戶的縮水,還真是得怪自己算不清賬,沒有理財意識。

不過,按理來說,儲蓄存款儘管低回報,那點利息甚至還趕不上CPI,但儲蓄好歹還有低風險的優勢,最起碼,相比其他的投資理財方式,儲蓄存款不僅本金無憂,或多或少總能收到點利息。儘管75.98元的存款的確可以忽略不計,但存了19年的錢,儲戶反而還要倒貼銀行錢。「存銀行」竟然比「炒股」的風險更大,虧得更快,恐怕無論如何說不過去,更不能拿儲戶不會理財來說事兒。

而對於銀行來說,既然利潤主要來自存貸差,那麼銀行資金的充裕度當然是銀行開展業務的保證,而銀行的資金其實無不來自儲戶的存款,儘管儲戶賬戶中的資金有多有少,但正是這些看似不多的資金的總和,讓銀行有了獲利的可能。既然如此,銀行多賺一點利差,儲戶並無意見,但是,利息給得可憐也就罷了,連本金都要以管理費的名義剋扣,這邊廂貸款賺利差,那邊廂存款也收費,所謂的小額賬戶管理費,不僅是嫌貧愛富與儲戶歧視,比起電信運營商已經取消的雙向收費,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無論如何,「存銀行」不應該比「炒股」虧得更快,炒股的虧至少還有賺的可能,而小額存款卻只有不斷縮水虧損的份。這樣無厘頭的存款業務,其實根本不該存在,銀行真要看不上,完全可以婉拒儲戶的小額存款,並通知小額儲戶銷戶退款,但卻沒有理由僅僅通知一聲,便連儲戶本的本金也一併笑納了。

存錢無本息反欠銀行錢也是「霸王條款」

居民呂婆婆反映,1987年她辦了一張存摺,用到1993年時上面還有75.98元餘額,去年這張存摺被找到,如今她想取出存摺上面的錢,卻並不那麼順利。從2005年9月21日起,呂婆婆存錢的銀行對不足300元的小額賬戶收取小額儲蓄管理費,每年12元。而呂婆婆的賬戶餘款一年利息可能不到12元,算下來,呂婆婆還可能倒欠銀行的錢。

從情理道義上說,呂婆婆1987年辦的存款到1993年賬上還有七十多元錢,那時的錢還很值錢,到現在的價值標準來算就是貶值了。這等於她的血汗錢白白地浪費掉了,結算時不但連這點錢都失去了,還反倒欠銀行錢,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不合情理的,不能接受的。

從銀行方的解釋來看,之所以造成如此結果,是因為不足300元的小額賬戶得收取每年12元小額儲蓄管理費。銀行的這一做法是典型的「嫌貧愛富」,沒有公平對待每一位儲戶,也缺乏法律依據,是一種單邊的「霸王條款」。

一些銀行收取小額儲蓄管理費是依據央行和銀監會的兩個文件:一是2004年10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頒布的《關於調整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的通知》;二是2003年銀監會發布的《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暫行辦法》。這兩個文件並不能代替正式的法律依據,是一個相對靈活的銀行自行參考性文件。

事實上,不同銀行小額管理費標準並不相同,有的甚至根本不收取小額管理費。比如建行、農行、工行是按每季度來收取小額管理費,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則是按月來收取,起收的標準和相關優惠措施都不大一樣。而中國銀行的借記卡雖然不收取小額管理費,但是只有存摺的賬戶則要收取。也有一些銀行如郵政儲蓄、興業等是免收的。

據了解,一些銀行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對自身成本和收益的一個綜合考慮。即使小額儲戶賬戶上沒有錢了,也照樣要計算收取管理費,待到儲戶新存入錢時還要扣除這筆所欠的管理費。很多客戶並不知情,往往在不知不覺中當了「冤大頭」。

銀行這一做法實際上是想通過此舉倒逼客戶存入更多的錢以用作「流動資金」,保證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銀行就是靠貸出的利息與存入的利息差價來盈利生存的。類似「成本考慮」的說法對小額客戶來說是不公平的,許多「成本」收費實際上是一種亂收費的一筆」糊塗賬」。一隻鴨也是看兩隻鴨也是看,多看幾隻鴨能增大多少「成本」?國內銀行的一些亂收費多年來一直飽受詬病,儘管先後出台了一些遏制措施,其實還有許多改進的空間,像這種小額存款收取管理費或本錢被「吃掉」的現象也應該是一種亂收費。

小額儲戶存入的錢雖說不多,但散小客戶積起來就是一筆大數字。銀行作為為客戶理財的服務性行業,應該全方位為客戶服務。存多少是客戶的自由,更不能因存入的錢數「不達標」而「吃掉」客戶的錢財。再說,銀行也應行駛明確的告知業務。象呂婆婆這樣的老太,19年來從沒有收到過銀行的任何口頭、書信、電話、簡訊的收取管理費的通知,多年來的她的存摺一直處於「休眠」狀態。即使在剛一開始執行這一做法時也沒有接到通知,直到她去銀行「激活」存摺才知道自己的錢已沒,反而倒欠銀行錢,這實在使人無法接受的「霸王條款」。

推薦閱讀:

【你是否是越存錢越少的人】
你為什麼喜歡存錢?三大存錢技巧帶你飛
加息理財妙招盤點 不存錢的另類理財法
百仁貸揭秘:為什麼愛存錢的中國人富不了

TAG:中國 | 中國人 | 存錢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