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五音十二律知識
06-11
音律是中國古代關於音樂和其權衡事物的一門學說,並且認為音律是萬事萬物的根本。古代的音律分為五音和十二律。 《禮記》說:「聲成文謂之音。音之數五。」五音,是指宮、商、角、徵、羽五音。 其中宮屬喉音,五行為土,為五音之首,其音極長、極下、極濁;徵屬舌音,五行為火,其聲次高、次短、次清;商屬齒音,五行為金,其聲次長、次下、次濁;羽屬唇音,五行為水,其聲極短、極高、極清;角屬牙音,五行為木,其聲於長短高下清濁之間。 五音分陰和陽,一變而為十,即太宮、少宮、太商、少商、太角、少角、太徵、少徵、太羽、少羽。 律,本來是用來定音的竹管,古人用十二個不同長度的律管,吹出十二個高度不同的標準音,以確定樂音的高低,故這十二個標準音也就叫做十二律。 從低到高依次為: 黃鐘-大呂-太簇-夾鍾-姑洗-中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 太簇又作太蔟、太族、大族、大蔟、泰簇、泰族;中呂又作仲呂;洗,音xiǎn;無射又作亡射,射,音yì。 在十二律中,以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為陽,稱六律,又稱陽律;以林種、南呂、應種、大呂、夾鍾、仲呂為陰,稱六呂,又稱陰律。兩者合稱為律呂,後來作為音律的統稱。 其他相關釋義: 《律曆志》說;「宮者,中也,居中央暢四方,唱始施生為四聲之徑。商者,章也,物成事明也。角者,觸也,陽氣蠢動,萬物觸地而生也。徵者,祉也,萬物大盛蕃祉也。羽者,宇也,物藏聚萃宇復之也。」這是對五音其義的解釋。 從聽覺感覺來說,則是宮音渾厚較濁,長遠以聞;商音嘹亮高暢,激越而和;角音和而不戾,潤而不枯,徵音焦烈燥恕,如火烈聲;羽音圓清急暢,條達暢意。 五音又與五行有密切的聯繫。《樂緯》說「孔子曰;丘吹律定姓一言得上曰宮,三言得火口徵,五言得水曰羽,七言得金日商,九言得木日角,此並是陽數、」則進一步明確了宮為土、徵為火、羽為水、商為金、角為木的配比關係。 宋朝沈括說:「一律含五音,十二律納六十音也、尾氣始於東方而左行。音起於西方而右行,陰陽根錯而生變化、所謂氣始於東方者。四時始於木,右行傳於火,火傳於土,土傳於金,金傳於水、所謂音始於西方者,五音始於金,在旋傳於火,火傳於木,木傳於水。水傳於土、」實際上。五行是順四季之氣而生。五音剛逆五行之序而傳。相反相成,錯綜變化。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超詳細的婚紗選購知識,不看別後悔!
※如何掌握錢幣收藏專業知識?怎樣保持「平常心」
※毒蛇咬傷急救處理知識
※? 6個和羊有關的冷知識,看完我就震驚了!
※理氣學風水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