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宗根本經典——凈土五經說什麼?一文全讀懂

文/立心

《阿彌陀經》

經中詳述在極樂國土是「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在那個國土中是「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更有「七寶池、八功德水。」池中蓮花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哇!極樂國土真是極盡的莊嚴殊勝,自不待言。佛陀在此時,點出最重要的一段說:「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西方極樂國土是如此妙不可言,要如何才能生彼佛國呢?

1.信願:經中已明顯指出「汝等皆為信受我,及諸佛所說……」。「汝等應發願,今發願、當發願、願生彼國……。」這是強調對西方凈土,要確信有其事,因此必須發下懇切願心,願意離此苦娑婆,而生彼極樂國。

2.實行:行者當時刻把「阿彌陀佛」這句名號,提起不離心。行住坐卧都在念、口念、心念……,恆時不忘念。蕅益大師說:「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此時,重新再翻閱《阿彌陀經》,再度把往生凈土的重點審閱出來:(一)在「一心不亂」四個字;(二)在「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換句話說,念佛,必須念到一心不亂的境界。除了晝夜六時念佛外,還要「發菩提心,修諸功德。」來積聚善根福德因緣,修凈土有如遠行,要出遠門前,必需籌備足夠的資糧,往生西方極樂國土,也是要備好資糧的。俗語說:「不求好生,但求好死。」這句「好死」就是生前要為自己備好資糧,臨終時才能──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而能臨終無障礙。

要怎樣才能善修福德因緣?這就要廣行六度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了。《阿彌陀經》是修凈土主要依據的經典,以念佛為正行,六度為輔行,積聚善根福德,做為生西資糧。

《無量壽經》

往昔世自在王如來住世時,有一國王,因聞佛法,乃捐棄王位,出家修道,號曰法藏比丘。他曾請世自在王如來,為他廣說二百一十億佛土種種情狀,並且顯現給他看。他在各個佛土的見識中,擷其精華,再經五劫的思維,最後在世自在王如來前,發下四十八願,要建設一個極樂國土以救度眾生。他為了要實現其理想,經過了多劫的修行,證得佛果,號阿彌陀,並在西方建設了一個極樂凈土,完成了他的誓願。

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大致上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極樂世界,國土清凈莊嚴的誓願。例如第三十一願:「設我得佛,國土清凈,皆悉照見十方一切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猶如明鏡,觀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第三十二願:「設我得佛,自地以上,至於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花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飾奇妙,超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薩聞者,皆修佛行,若不如是,不取正覺。」第二類是極樂世界,眾生形色殊好,壽命無量的誓願,例如第三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覺。」第四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醜者,不取正覺。」第三類,則是最重要的誓願,例如第十八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這是說眾生只要至心信念意樂,即使只有十念,還是可以往生西方極樂國土。第十九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此願是說,眾生若已至誠歸命求生西方,且又造諸功德,則臨命終時,必蒙佛及聖眾,現前接引而往生西方。第二十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眾德本,至心迴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此願是說眾生若聞佛名號,至心繫念欲生西方,必得往生。

以上三願皆在強調「信願」。只要有信願,必得往生。在余經文里,也有「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唯除五逆誹謗正法。」由經文中確知,具足了信願,則必定往生。

《無量壽經》也明確指出,若行者往生西方後,依其行持,可分為三輩。上輩:「舍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中輩:「至心愿生彼國,雖不能行作沙門,大修功德,當發無上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多少修善,奉持齋戒,起立塔像,飯食沙門,懸繒然燈,散華燒香,以此迴向,願生彼國。」下輩:「至心欲生彼國,假使不能作諸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心專意,乃至十念,念無量壽佛,願生彼國。若聞深法,歡喜信樂,不疑惑,乃至一念,念於彼國,以至誠心,願生彼國。」由以上經文得知,若能出家修福德智慧,才是上輩者,其次是在家能修布施、供養、持戒、修善……等,才是中輩者。最後是若無更好因緣時,則需要至誠發願,念無量壽佛名,則可往生為下輩者。

《觀無量壽經》

經中云:「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欲生彼國者,尚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凈業……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凈業正因。」

據《觀無量壽經》所指,往生西方後,會有九種品位:

1.上品上生──慈心不殺,具諸戒行,讀誦大乘等經典。修行六念迥向發──乘金剛台、見佛色身、眾相具足、聞佛說法、即悟無生法忍。

2.上品中生──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善解義趣,於第一義,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坐紫金台,經宿則開,聞說深義,經於七日,得不退轉,經一小劫,得無生忍。

3.上品下生──亦信因果,不謗大乘,但發無上道心-坐金蓮花,一日一夜蓮花乃開,七日之中,乃得見佛,三七日後,乃了了見,經三小劫,住歡喜地。

以上是往生上品的基本條件,皆由深信大乘而發菩提心。若由信而解,是為中生。唯有從信解而行證,自度度人,圓滿福慧,是為上品上生。

4.中品上生──受持五戒,持八戒齋,修行諸戒,不造五逆,無眾過惡,以此善根,迴向往生-坐蓮華台,蓮花尋開,聞四諦法,應時得阿羅漢道,三明六通,見八解脫。

5.中品中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齋、沙彌戒、具足戒,威儀無缺─坐七寶蓮花,經於七日,蓮花乃敷,聞法得須陀洹,經半劫已,成阿羅漢。

6.中品下生──孝養父母,行世仁慈,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彌陀極樂等事-經七日已,聞菩薩說法,得須陀洹,過一小劫,成阿羅漢。

以上為中品三生,行持人天善事,孝養父母,慈心不殺,修諸戒行,即得中品。

7.下品上生──作諸惡業,雖不謗方等經典,多造惡法,無有慚愧,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大乘十二經首題名字,合掌叉手稱南無阿彌陀佛-經七七日花開,聞二菩薩說法,經十小劫,入初地。

8.下品中生──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偷僧祇物,盜現前僧物,不凈說法,無有慚愧,以諸惡業而自莊嚴。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彌陀信願,戒定解脫等─經於六劫花開,聞觀音、勢至說法而發菩提心。

9.下品下生──作諸不善,五逆十惡,具諸不善,於命終時遇善知識,教令念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滿十二劫蓮花方開,聞二菩薩說法,而發道心。

以上是為下品者,雖作諸不善,但於命終時,遇善知識,教令懺悔,至心稱念阿彌陀佛,信願具足,故得以往生下品。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是楞嚴經卷五,二十五圓通的第二十四,即念佛圓通。這是大勢至菩薩在楞嚴會上,答佛垂問:「那一個法門最為圓通?從那一門方便下手,最為容易得入定?」大勢至菩薩答由修習念佛法門,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既得念佛三昧,便圓滿通達一切諸法,是故名為念佛圓通。所以念佛法門,在末法時代,最為契機。而此圓通章,亦廣為凈土行者所持誦。

此篇〈念佛圓通章〉全文計三百餘字,僅敬錄十二句經文以作要解:「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有眾生,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以信願具足故,而憶佛念佛,便得往生。「以念佛心,入無生忍。」「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以念佛心,成就福德智慧者,皆為凈念相繼。

此重點是垂示行者如何以念佛的方法,證得念佛三昧,而圓滿通達一切諸法;此即所謂「念佛圓通」。念佛,有事念與理念之分。事念者,念一心想念,佛是西方凈土的阿彌陀佛,念佛之人為能念,阿彌陀佛為所念。理念者,念是始覺,佛是本覺,以始合本,名為念佛。此即所謂「不假方便,自得心開。」證得自性本具的法身佛。

印光大師對此段念佛法,有其獨到的見解;嘗言:「念佛勿用觀心念法,當用攝心念法」。楞嚴經大勢至菩薩說:「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念佛時,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聽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攝於佛號,則眼也不會東張西望,鼻也不會嗅別種氣味,身也不會懶惰懈怠,名為都攝六根。都攝六根而念。凈念若能常常相繼,無有間斷,自可心歸一處,淺之則得一心,深之則得三昧,能真都攝六根而念,業障決定消除,善根增長,不須觀心,而心自清凈明了,又何致心火上炎之病乎?觀心乃教家修觀之法,念佛之人,不甚合機。都攝六根,凈念相繼,乃普被上中下若聖若凡,一切機之無上妙法也。須知都攝注重在聽,即心中默念也要聽,以心中起念即有聲相,自己耳聽自己心中之聲,仍是明明了了,果能字字句句聽得清楚,則六根通歸於一,較彼修別種觀法,為最穩當、最省力、最契理契機也。

《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是華嚴經的一品,在四十華嚴的第四十卷。誠如這段經文所云:「寧受地獄苦,得聞諸佛名,不受無量樂,而不聞佛名。以佛為境界,專念而不息,此人得見佛,其數與心等。」在生死茫茫苦海中,唯有佛菩薩的引渡,方得以超出三界輪迴苦。當然,自身的願力要與佛菩薩的悲心相應,方得登彼岸。

如經云:「普賢菩薩生諸菩薩,及善才言:善男子,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或復有人,以深信心,於此大願,受持讀誦,乃至書寫一四句偈,速能滅除五無間業。(以上是行持,以下是信願)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唯此願王,不相舍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此段經文強調,攝願若能入心,則臨命終時,以願力引導,即得往生西方凈土。

如偈云:

願我臨欲命終時 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 即得往生安樂剎

我既往生彼國已 現前成就此大願

一切圓滿盡無餘 利樂一切眾生界

彼佛眾會咸清凈 我時於勝蓮華生

親覲如來無量光 現前授我菩提記

結語

凈土法門,是佛陀以至極悲心,觀機施教,開示的念佛法門。在末法時代只有此念佛法門,以一句「阿彌陀佛」為修持總綱,方法簡易,實踐方便,可說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古來大德稱此法門是「一句彌陀法中王」。

推薦閱讀:

周星馳致敬李小龍的15個經典時刻
中華經典 | 從《論語》看孔子這個人
經典語句93
人民日報評出香港45部經典電影,上榜最多的卻不是周星馳?
席慕容經典語錄 一個人的世界,很安靜

TAG:經典 | 凈土宗 | 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