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不相信什麼「窮養兒子富養女」
一
在網上,總能看到很多流傳已久的屁話,而這些屁話偏偏有很多人信,很多人傳。
比如這句話大家都聽說過吧?「窮養兒子富養女」。
聽見以後是不是有點頭的衝動?
比如人民日報就有過這樣的文章:
可惜這完全是一廂情願的屁話。
二
所謂「男孩要窮養」,我覺得這背後有一種樸素的直覺:你要是不給一個人吃飽,他自己覓食的慾望就會格外強烈。所以,你要是讓男孩受受窮,他們越會憋著勁出去撈錢、打天下。
這當然是一個幻覺。
我上大學的時候是在上的是理工大學,又處在九十年代,當然男同學裡普遍存在嚴重的性饑渴的問題。先不說物質,在性上至少是窮養了。按照上面的邏輯,我們理工男畢業後後在男女關係上大展宏圖,勇猛衝向普通漂亮妞,在性生活的豐富性上把中文系的、傳媒系的遠遠甩在後面。
看看那些一身花格子襯衣的IT男,我這麼說你信么?
在性上行不通的邏輯,在錢上為啥就行得通呢?
上初中的時候,我有一個同學對我很認真地感慨說:自古困境出人才,窮人的孩子總比富人的孩子更有出息,他家裡面要是窮一些就好了。當然現在想起來,他爸爸是公交司機,他媽媽是售貨員,他想的有點多。但是撇開這位同學的具體情況,這個邏輯本身也是個神經病邏輯。
事實上,物質上的匱乏和挫折,就像長期的性壓抑一樣,往往會讓人的性格扭曲。大家應該都有類似經驗,就是自己的班級大多會有貧困生,特困生,只吃素菜饅頭,只購買必需品,很少聚餐交際之類的。而這些貧困生很少會是開朗的,活潑的。特例當然有,但在統計數據上無疑會是如此。而且以後即便有錢了,這種陰鬱性格也很難徹底改變。
其實不光是這些比較極端的情形,就是一般性的窮,如果發生在青春期,也會給人的一生留下一些陰影。我上學的時候,經濟情況屬於中等,但那個時候大家都比較窮,畢竟是九十年代嘛。我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會覺得有些不快。如果當時我們住的宿舍大一些,個人空間多一些,衣著稍微好一些,手裡的錢稍微多一些,青春絕對也會變得更美好些。要說這種匱乏給我的性格帶來了什麼好處,那我是絕對不相信的。
「窮養孩子」這個說法里,有一種對錢的誤解。在表面上,它把錢看的太危險,骨子裡其實又把錢看的太重要。
三
當然,他們可以反駁說:我們說的窮養,又不是那麼極端,就是稍微緊一緊嘛。
那「富養女兒」這個邏輯又是為啥呢?
我一個朋友給我解釋過這個問題:為啥要富養女兒呢?你要是不富養,女孩子家啥都沒吃吃沒見過,到時候男孩拿一個糖豆就能把她哄走了。我反問:那要是男孩子啥都沒吃過沒見過,你就不擔心他為了一個糖豆去偷東西么?他想了想,說:應該不敢吧…….
我覺得這裡面很有問題。如果你家裡只能供養一個小家碧玉,你偏要當成公主養,她走上社會怎麼辦?誰替你接手養這個公主呢?
如果到時候糖豆是哄不走了,可卻沒有一個開著法拉利,手裡捧著兩克拉大鑽戒的男孩呼嘯而來,怎麼辦呢?
怎麼辦呢?怎麼辦呢?我想想都替他們著急。
四
本來養孩子有一顆平常心就好,不要刻意地用窮養讓他們體驗匱乏,也不要刻意地富養讓她們產生對物質的幻覺。但為什麼「窮養孩子富養女」的說法會流行呢?說到底,這裡有一個性別觀念的問題。
就像我開頭引的那篇狗屁文章里就說, 「富養女孩」可以讓她「樂觀」,那男孩就不需要樂觀了?「窮養男孩」可以培養男孩「經受挫折」「有責任感」。那麼女孩不需要「經受挫折」「有責任感」了?一個人要是沒有責任感,跟鹹魚有什麼區別?
「窮養男孩富養女」背後其實是一種赤裸裸的男權觀念。它假設的一點就是:男人是要用「飢餓療法」來攆去掙錢的,女孩是要養的嬌滴滴的,然後等著有錢男人來娶的。
一顆糖豆哄不走,一輛法拉利一個大鑽戒就哄走了,除了價格上的差異,說到底還是哄走、還是依附。
五
我也有一個女兒,而我對她有另一種期望。
我期望她長大以後,只會要自己真正想要的人,一顆糖豆哄不走她,一座金山也哄不走她。
————————————
推薦閱讀:
※相信什麼就能成為什麼
※Getting Over It到底好在哪?
※[原創]是上帝創造了宇宙萬物嗎?(你不必相信,但需認真看或思考) 【心靈驛站】
※趣圖:永遠不要輕易相信你看到的!
※不要相信一套衣物能搞掂所有聚會的鬼話,不同派對就應該穿不同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