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的大人物系列——中東領袖納賽爾

筆者導言:在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後納賽爾感到埃及被歐洲人耍弄,所以決定發動起義,他之後成功的從歐洲人手中奪回了蘇伊士運河,讓他名聲大噪,但為何之後又陷入到衰落,他的思想與他的泛阿拉伯主義思想又該如何看待,這是文章關注的重點。

在奧斯曼帝國還存在時軍隊內部有一名軍官叫穆罕默德·阿里,他被派往與拿破崙開戰,隨著拿破崙在反法戰爭中的戰敗,導致他獲得了控制埃及的機會,這使得奧斯曼帝國的蘇丹(伊斯蘭教頭銜可理解為最高執政官)承認他為埃及的瓦利(地區執政官),之後穆罕默德·阿里開始獲得自己的發跡。

他一度威脅到了奧斯曼帝國的地位,到了孫子伊斯梅爾帕夏時代,奧斯曼帝國變得更加虛弱,只能被迫承認他子孫的地位以及接受他家族世襲這一地位,這逐漸標著埃及與當時的蘇丹地區成為一個新的勢力,可是在法國人離去後英國人又紛至沓來,隨著英國人的到來使得這裡的局勢發生變化,無法支撐改革的埃及政府決定引入英國勢力來對抗內部的變化,隨後英國入侵埃及並成立了英埃共管蘇丹。

英國人加強了對埃及的控制使得他們即獲得了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又對當時的法魯克一世形成了扶持,反過來說這也使得法魯克一世無所事事,這是他擁有很多糟糕表現和習慣的原因,可以這樣說在英國對埃及與蘇丹的控制中,埃及內部對於英國極度不滿,期間還爆發了馬赫迪革命,雖然之後戰敗,但英國人在中東的穩定卻是脆弱的。可又由於奧斯曼帝國的存在,這使得埃及以及很其他阿拉伯國家對這種勢力的存在又是欲拒還迎。

隨著奧斯曼帝國內部的問題越來越多,以及凱末爾在土耳其引發的革命,導致奧斯曼帝國崩潰,這樣一來埃及內部對於英國的支持就更加脆弱,再加上一個協議的出現導致這種問題走向更加極端。

這就是《貝福爾宣言》。

由於猶太人很長久以來都被歐洲歧視,這使得猶太人西奧多赫茨爾寫下《猶太國》一書,在書的作用下他逐漸形成了一種復國主義思想,而《貝福爾宣言》支持了很多猶太人回到巴勒斯坦地區的想法,其實這是英國的一種謀略,一方面他答應很多阿拉伯國家會幫他們擊敗奧斯曼,另一方面他們又對猶太人許諾可以建國,最後一方面則是自己想要擴大和強勢自己的控制力,這三種方式造成了一個結果的產生。

猶太人開始大量的因躲避歧視、屠殺等原因進入中東,在進入二戰後德國對於猶太人瘋狂屠殺後,使得巨量的猶太人前往這一地區,結果造成了第一次中東戰爭的爆發,在聯合國領土協議產生後,第一次中東戰爭隨即開始,然而這場戰爭更像是奧斯曼帝國衰落後,阿拉伯世界搶奪地盤的一種行動,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雖然早期取得了優勢卻與以色列停戰,在這個階段歐美武器運抵到了以色列,使得第一次中東戰爭功敗垂成。

埃及在失敗後,其內部對於英國的不滿集中爆發了出來,這使得賈邁勒·阿卜杜-納賽爾(1918年1月15日-1970年9月28日)決定發動起義,納賽爾出生於一個郵政官員的家庭,早年投身戰爭獲得中校軍銜。

之後他創造了自由軍官運動,這使得他逐漸成為該組織領袖,由於當時的法魯克一世被英國扶持,所以推翻法魯克王朝就是他當時的目標,1952年7月23日,納賽爾發動軍事政變,由於長期不受人支持,法魯克一世很快失敗。納吉布被推選為首領,但納賽爾與他的合作很快變化。

因為在如何對待穆兄會的問題上,納吉布沒有聽從納賽爾的意見,這使得納賽爾最終推翻了他,1954年納賽爾成為埃及總理。對納賽爾來說他有兩個目標,第一個是建立一個強力政府,另一個是要重新開始中東戰爭。

作為中東的一個強人,對他來說希望通過改革建立一個強大的阿拉伯聯盟,為此他實行了很多改革,他將很多企業國有化、推動土地改革、建設大型水利設施和基礎設施,這些行為使得他獲得了很高的支持,那麼為何納賽爾會與蘇聯進行交好呢?

因為對於美國和蘇聯來說,當時真正的想法是將英法勢力從中東趕出去,為此蘇聯決定支持納賽爾,而納賽爾為了更好的完成自己理想,逐漸退出泛阿拉伯主義思想,這一思想的本質即在於他想要聯合所有阿拉伯國家與歐洲對抗,但這種想法有兩個缺陷。

第一當時的阿拉伯國家並沒有完成整合,雖然阿拉伯世界的獨立大都在進行,可形成真正的風潮與強力統一的狀態並沒有能夠做到,另一方面納賽爾雖然得到了一些蘇聯支持,可他需要面對的是將其他歐美勢力擠壓出去,以當時埃及的能力來說確實有些薄弱。

但由於他進行了強力的改革,使得埃及內部的向心力增加,之後一場關係到他思想成敗的戰爭到來,這就是第二次中東戰爭。

由於想要獲得更大的收益就要回收和控制蘇伊士運河,這條運河的控制權如果回到埃及手中,他們能在貿易中的獲得利益就極大,這使得納賽爾決定與英國決裂,另一方面他關閉港口限制以色列船隻進出也導致雙方的矛盾升級,在這種情況下英、法、以三國在巴黎進行秘密會談,決定出兵攻打蘇伊士運河,一開始先由以色列軍隊控制蘇伊士運河,然後英法跳出來假裝調和,讓雙方形成公管蘇伊士運河的協議,納賽爾拒絕了導致雙方兵戎相見。

在軍事上他們的行動如果可以持續下去埃及軍隊將陷入不利,但是在國際政治上美國和蘇聯對於英法想要控制蘇伊士運河是極為不滿的,這導致美國對英國採取行動,另一方面蘇聯也號稱要動用核武器來進攻英法軍隊,在這種情況下這一場戰爭逐漸落幕。這樣一來阿拉伯世界認為納賽爾取得了這場賭局的勝利,視他為阿拉伯英雄。

可要看到的是第二次中東戰爭的背後實質上是什麼?

是美蘇逐漸對英法的優勢期到來,這一轉換逐漸使得英法在這些地區的地位慢慢下降,相反美蘇則逐漸強勢起來,埃及並不是在軍事上獲得了根本成功導致勝利,相反是列強之間關於如何分配上產生了分歧,這種分歧最終導致戰爭的逆轉。

這為第三次中東戰爭埋下了隱患,在納賽爾獲得成功之後,他的聲望達到了極致,在1958年時敘利亞地區突然提出要與埃及形成聯盟與合併,納賽爾表達了同意,於是泛阿拉伯主義思想得到了實踐阿拉伯聯合共和國成立,但需要看到的是雙方的這種聯盟在於敘利亞內部想要獲得自己的利益,可是阿拉伯的大多改革或者革命都是以民族式改革為基礎,並沒有能力快速讓社會資源上升,這導致了這種聯盟一旦利益無法上升就會產生問題,很快內部就產生矛盾。

對於納賽爾來說,他非常清楚的是自己必須要獲得更大的成功才能維持自己的思想,為此第三次中東戰爭的爆發顯然難以避免,為此他積極遊說其他阿拉伯國家同時也做了戰爭的準備,然而他一切的準備僅僅在六天內就灰飛煙滅。

當時很多人判斷以色列與阿拉伯之間的交戰會持續很久,而實際上在以色列也在積極準備,就在納賽爾決定開始自己的計劃時,以色列搶先發動了戰爭,對於這場戰爭的失敗,可以這樣理解,其實納賽爾變得孤立無援。

一方面對於納賽爾主義的出現阿拉伯人比較歡迎的同時,歐美各國自然是不樂見這一景象的出現,所以納賽爾的失敗來源於他認為他自己可以已經獲得了優勢可以發動這場戰爭的同時,以色列也獲得了他們想要的空間和歐美各國的暗中支持。

在這種情況下雙方在軍事實力上的差距出現很大變化,這導致了在幾天內西奈半島上的埃及軍隊就潰敗下來,這場戰爭也使得埃及失去了西奈半島,納賽爾隨之心力憔悴,最終數年後黯然離世。

那麼該如何看待納塞爾的成敗呢?

納賽爾作為一個埃及的革命者,他想要恢復阿拉伯人的成功,這是他推動納賽爾主義或者泛阿拉伯主義思想的根本,但是另一方面他在第二次中東戰爭的成功,更像是別人內部調整的結果,隨著中東戰爭的發展中東內部的控制者陣營發生了改變,由英法轉向了美蘇。

這使得納賽爾和埃及以自身脆弱的能力發動了一場大戰,在戰爭中失敗也是自然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失敗會永遠伴隨著阿拉伯世界,因為如果將阿拉伯世界試圖形成強大勢力作為分析角度的話,那麼相反以色列想要形成真正的大國亦會遭遇如此結果,所以在之後薩達特的第四次中東戰爭時,他說只要我們前進一步,世界必將為之改變。結果世界真的為之改變。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南非人物介紹-蘇華傑
你害怕被拋棄,愛情來臨時總在懷疑
如何對比及評價這幾個80後人物?
楊琦:我的「故鄉胃」從不會騙人
王大陸吃小孩是什麼意思?

TAG:歷史 | 中東 | 人物 | 領袖 | 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