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與爭鳴》2016年第3期目錄 | 新刊

東園之樹,枝條載榮。競用新好,以招余情。靜寄東軒,春醪獨撫。良朋悠邈,搔首延佇。《探索與爭鳴》眾小編敬頌春祺~~

本刊特稿

社會韌性與經濟韌性的關係及建構 王思斌

進入新常態後我國經濟表現出一定韌性,從經濟與社會的互嵌和相互依賴的角度看,經濟韌性必須有社會韌性的支持。社會韌性是社會的結構性、各部分之間的連接性,是維繫社會結構和發展的力量與特性。社會韌性通過社會信心、人們的生存方式、社會關係等方面支持著經濟韌性的發展。當然,社會韌性也會發生變化,亟待從包容性增長、加強社會投資、實施積極的社會政策、加強社會心理建設等方面建構社會韌性。

費孝通家庭社會學研究的時代性 沈關寶

費孝通先生的家庭社會學研究,大致可分為 1957 年前和 1978 年後兩個階段和三個取向。在婚 姻家庭功能研究中,費老首要關注婚姻家庭的經濟功能和以生育為基礎的社會繼替功能。費老所提出的「隔 代內婚」、「世代參差」等新概念,不僅對觀察中國的婚姻家庭具有很強的解釋力,而且具有普世價值。在家庭結構研究中,費老比喻夫婦關係是家庭結構的橫軸,親子關係則是家庭結構的縱軸。在中國,親子關 系的縱軸較夫婦關係的橫軸重要得多,而農村體制改革正在對家庭結構發揮深刻影響。在家庭比較研究中,費老主要關注中西家庭形態、代際關係、家庭性質的比較,並以此關照中西社會結構的特點,最精彩的論 述為費老在《鄉土中國》中提出的「差序格局」和「團體格局」這對概念。

圓桌會議

學術原創、學術評獎與學術共同體建設

原創性:學術評獎制度的靈魂 韓經太

論學術創新與「接著講」 陳來

急功近利的評獎體制: 人文學術評獎之痛 葛劍雄

學術評獎要敢於突破權力陷阱 王曉朝

建立權威的人文社科評獎制度如何可能 陳衛平

中國當代人文學術如何「彎道超車」 ——從評獎亂象和創新焦慮說開去 蘇宏斌

建設獨創性和共識性相統一的學術共同體 童世駿

學術爭鳴

世界秩序:「重建」抑或「改良」 ——與趙汀陽先生商榷 徐英瑾在發表於《探索與爭鳴》2015 年第 11 期的長文《天下秩序的未來性》中,趙汀陽先生就未來的全球秩序的演化方式,作出了一種系統化的規範性闡述。雖然對於該文所表達的諸多洞見筆者均頗感贊同,但是依然在下述問題上與趙先生有所分歧:第一,在事實性描述的層面上,現存的世界秩序並不是已 經糟糕到需要用所謂「失效的世界」這樣的標籤,予以標識的地步;第二,「一個保證所有人和所有國家都 能夠受益的世界制度」,也並不是一個值得追求的「天下」目標,因為該目標內在的烏托邦性質本身,就是植根於某些成問題的本體論預設之上。人類的道德演化進程本身,是無法擺脫對於人類行為的自然科學描述(包括那些帶有自然科學色彩的社會科學描述)所給出的路徑選擇方案的。因此,關於全球倫理的規範 性描述,就必須經由「自然主義」這一管道自行注入現實主義的關懷,給出一種更富寬容色彩的現狀評估 和一種更富改良主義色彩的目標設定。

王道與民主:評陸台新儒家之爭 ——兼與劉悅笛先生商榷 陳喬見「港台新儒家」的繼承者李明輝與「大陸新儒家」的中心人物蔣慶之間的爭論,主要聚焦點在儒學與民主這一百年老問題。李明輝認為,儒學與民主沒有根本性矛盾,儒家也應該接納民主。蔣慶試圖以其「王道政治」否定或超越民主政治,從而表現出原教旨儒學的特色。然而,蔣慶的「王道三重合法性」和「三院制」的設想,卻未必盡合原始儒家的義理,亦難適用於現代社會。實際上,儒家王道政治的核心在於民本理念,民主政治是儒家民本理念的內在發展要求。應當承認儒家王道與西式民主各有其弊,中國民主政治的實踐,應該是儒學與民主相輔相成而非互相拆台。至於儒學的發展前途,無論是心性儒學、政治儒學,還是情理儒學,抑或其他任何形式的儒學,恐都難以獨佔鰲頭。對儒學的復興與發展應該秉持一種健康的開放的心態。

時事觀察

虛擬與虛無——技術時代的人類生活 孫周興

我們生活在一個技術的時代,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技術時代日益成為虛擬時代,虛擬化而致虛無,虛無使人自由,而以虛無為根的自由讓人無法擔當。在技術時代,人類生活世界產生巨大的變化。 原子彈造成的歷史虛無感、生活世界裡詞與物的萎靡和消逝、貨幣 / 金錢的虛擬化及其對人類精神 / 心性的 虛無化,所有這些現象的根本驅動力是現代技術,正是現代技術以及以之為基礎的工商業(資本社會)導 致人類精神文化生活的巨變。今天的人類生活可以概括為三點:普遍同質、質感喪失和判斷失據。

重新認識「被選舉權」 浦興祖對於「被選舉權」的研究應當進一步深化。泛指意義上的「被選舉權」,適用於任何選舉活動。 我國憲法所規定的「被選舉權」,適用於選舉各級人大代表和選舉 ( 除國家主席、副主席以外的 ) 各級國家 機關相關公職人員。我國選舉法所規定的「被選舉權」,適用於選舉各級人大代表;行使「被選舉權」需要 更高的參政素質與更強的參政能力,所以應考慮在年齡起點、居住狀況、文化教育程度與刑事前科等方面, 設置較行使「選舉權」更高的資格限定;在我國,「被選舉權」是公民最重要的基本「權利」而非「義務」。 對於「被選舉權」,既要看到一個「被」字,又要看到一個「權」字。前者表明其具有「被動」「消極」的 一面,後者表明其具有「主動」「積極」的一面。

政治冷漠與積極公民重塑 郭倩倩 秦 龍 政治冷漠並非反映了一種壓制之下的無奈,深層次原因在於大部分民眾仍然以狹隘個人利益為 主導價值取向,本質上體現為公民意識的淡漠。或者從國民性的角度來說,中國還沒有形成現代社會的合格「公民」。現代性的發展和消費主義的蔓延,使得個體的角色更加趨向於完全的消費者,而不是公民。公民身份作為個體在社會中的政治抽象,是個體與政治連通的橋樑。當今政治冷漠的蔓延、公共精神的衰落, 凸顯了現代公民身份回歸和積極公民重塑的緊迫性。培養公民身份認同和價值共識,保證邊緣群體和弱勢 群體的利益表達,對於消解民眾政治冷漠,促使其積極理性融入公共生活是非常必要的。

經濟改革

西方世界興起的全景解讀 ——中西經濟崛起的比較研究(上) 瞿商 鄔昶俊 在對西方世界興起的研究中,技術決定論、文化決定論、制度決定論以及地理環境決定論等是 最有代表性的觀點。但是,西方世界興起遠遠不是上述任何一種單一因素作用的結果,而是上述這些因素耦合的結果。實際上,西方世界的興起是以其政治、經濟、文化諸領域的先進優勢建立起對全球的軍事優勢,並依仗其軍事優勢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殖民掠奪。換言之,西方世界的興起是建立在以暴力的方式掠奪並利用國際資源的基礎之上的,這也是造成西方世界富裕和東方世界貧窮落後的根本原因。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崛起則完全呈現另一種圖景,它是建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以及和平利用國際 資源的基礎之上的。這也是中西經濟崛起的最大不同之處。

中國學術話語體系創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和實踐邏輯 高 帆

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與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一致的。政治經濟學尤其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既具有理論批判、制度分析、系統視角、社會關懷等科學內核,也面臨著導源於自身理論建構、時空背景轉化、學科競爭態勢和理論目標轉移的創新使命,這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邏輯。新中國成立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實踐不能完全基於西方主流經濟學進行闡釋,經濟實踐與已有理論之間存在著不匹配特徵,這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實踐邏輯。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應明確其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價值,並基於梳理已有理論、比照中國實踐、推進邏輯建構、形成學術影響等步驟積極推進。

文化視野

文化治理與社群自治 ——以網路耽美社群為例 楊玲 徐艷蕊 國內學界通常將文化治理理解為國家主導的多元共治的管理模式。然而,在共治模式之外,還存在著社群自治模式。網路耽美社群通過構建社群共識、開展輿論監督和仲裁、協商道德準則等多種方式 來維護社群的良性發展。網路耽美社群的自治模式,不僅揭示了新媒體時代中國社會日益複雜的權力分配格局,也為當代文化治理提供了一個有益的另類參考。

超級 IP 製造時代的「瑪麗蘇式神話」 管雪蓮近年來,「瑪麗蘇式神話」成為網文改編中的超級 IP,不斷地被複制與再生產。瑪麗蘇式故事之所以能得到廣大女性粉絲的擁躉,是因為它觸及到現代女性在「成人化」和「社會化」轉型中遇到的精神困境問題,並且提供了一套關於自身社會處境的轉喻及一些幻想性的解決方案。而其中所建構的關於自我的理想,雖然免不了大眾成功學的一些標籤,但其精神理念上,卻有對啟蒙精英主義「主體性」理念的化用。其所宣揚的人生理念對觀眾或讀者來說具有非常現實的啟蒙意義,對當前社會的總體倫理建設也具有 潛移默化的正面指導意義;而其對社會問題的代入部分則給讀者提供了感同身受的心靈慰藉。瑪麗蘇文本 的優劣也需要細分,批評的介入會有助於讓其中的積極意義分化出來並得到實現

從「穿越」到「穿越指南」: 網路文學如何實現內在規範 許苗苗歷史穿越小說在網路文學中佔據著很大的市場。為規避史實方面的錯誤,網路作者還會採取「架空」的方式。網路文學掙脫慣性、謀求發展的動力,蘊含在參與者的交互行為中。互動提供了歷練的機會, 是促使網路文學參與者自我反思、理性自覺的重要渠道。網路文學面臨外在規範和內在規範兩方面力量的制約。外在規範是政策法規的約束和文學經典的榜樣,但更重要的是其內在規範。從簡單的挑錯、專題評論帖,到創作具有科普性質的指南著作,其對價值提升的追求逐步超越了單純的快感,這個過程是網路文學內在規範的體現。

史海鉤沉

宋代的社會保障與社會穩定 李華瑞宋朝的社會保障涉及面廣泛,主要包括:自然災害造成的災民、饑民和遊民;弱勢群體,即無人供養的鰥寡孤獨者;貧困不能自存者和乞丐。宋代社會保障的基本措施有:官府經營的倉儲救助機構;官民互濟的社倉;社會救濟福利制度及機構。宋代社會保障的特點包括:損有餘補不足的社會共濟模式;確保社會保障落實到位的抄劄制度;抄劄的作用是為「計口給食」提供直接的依據。宋代的社會保障在很大程度上消弭了形成全國規模民變的可能性。

民生為重:宋代城市的官方醫療救助 陳國燦 陳雪瑤 入宋以後,隨著城市發展和市民貧富分化的不斷加劇,官方醫療救助日趨活躍,逐漸形成了相對完整的救助體制,並在不同時期呈現出不同的具體形態。宋政府面向城市的醫療救助主要有疾病救治、 醫藥救助和疾疫防治三方面,其救助對象以窮民和貧民為主,在特定情況下也包括普通市民、流動人員等諸多社會群體。與前代相比,宋代城市的官方醫療救助具有制度化、系統化、規範化的特點,但同時也存在諸多不足和局限,實際效果較為有限。

政治妥協與民國初年政治轉型的拐點 嚴泉民國初年的政治發展,經歷了一次短暫的民主轉型過程,1913 年國會制憲時刻出現政治拐點。 雖然《天壇憲法草案》在相對和平的環境中完成,但是由於國會憲法起草委員會中多數激進派議員的不妥協立場,以及憲法草案中「超議會制」政體制度的設計,最終粉碎了袁世凱實現總統制的政治企圖。民初 政治轉型失去北洋集團的支持,轉型失敗的結局在所難免。從歷史經驗來看,轉型成敗的關鍵要素——政治妥協,特別是制度性妥協決定了民初政治轉型的走向。

際會風雲

基於「命運共同體」理念的 北極治理機制創新 丁煌 朱寶林 目前北極的治理理念及其主導下的治理機制,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功能不足,不能很好地解 決北極治理中出現的新問題。「命運共同體」理念作為中國外交的新理念,對北極治理的機制創新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有利於在北極形成和諧共生、合作共贏的新機制,進而優化北極治理。中國作為「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積極倡導者和北極利益攸關者,有責任和義務在北極推廣「命運共同體」理念,推動構建「北極命運共同體」,實現自己和人類的共同利益。

青年論壇

由民主向革命的轉向 ——1848 年之前馬克思民主思想的一個側面 徐聖龍如何理解馬克思的民主思想無疑富有較大的爭議。在馬克思的理論體系中,民主並不是處於首 要的位置,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馬克思缺乏對於民主的闡述。通過分析 1848 年之前馬克思的理論著述,也 即青年馬克思時期,可以看出其存在一個由民主向革命轉化的明顯軌跡。由一開始從民主與自由來闡釋革 命思想,到將民主納入革命的框架之中,民主作為一種革命的內涵得以規定,馬克思並沒有摒棄民主在其 理論中的地位與作用,相反民主得以深化和提升。這一轉變來自於馬克思將革命作為框架性概念,實現由 哲學革命向政治革命的轉變。

鄭重聲明:

近日,本刊編輯部陸續接到或收到一些投稿者的電話、郵件,詢問、核實稿件徵用、錄用事宜,甚至涉及收取審稿費和版面費的情況。我們感謝作者對本刊的信任和愛護,同時我們也有責任向學界與公眾澄清事實。

我們鄭重聲明:

作為一份辦刊歷史悠久、社會聲譽良好的綜合性人文社科類學術刊物,《探索與爭鳴》從未委託過任何網路中介機構、個人從事徵稿或代發稿件錄用通知書事宜,也絕不向投稿作者收取審稿費和版面費。廣大作者投稿之際務必慎重,不要輕信網路中介。

推薦閱讀:

2016遊歷北歐
【2016新片前瞻】值得期待的恐怖片
2016年福氣旺的六大生肖
世局2016|中東局勢「亂中求治」,中國外交大有可為
2016年你會生病嗎?30秒馬上告訴您!

TAG:探索 | 2016年 | 目錄 |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