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雜談:吳三桂請旨撤藩 康熙回復了4個字 吳三桂見後立馬反了

崇禎帝煤山自縊之後,明已無君,鎮守山海關的吳三桂也在考慮何去何從,面對關外的多爾袞和關內的李自成,吳三桂起初傾向于歸順李自成,但李自成扣押了吳三桂的家人,還把吳三桂愛妾陳圓圓據為己有,受此大辱的吳三桂拒絕了李自成的招降。

李自成親率十萬大順軍遠征山海關,吳三桂只有五萬邊軍,於是派人出關聯絡多爾袞,請求協助。多爾袞則以吳三桂必須剃髮降清為條件,於關外靜觀吳三桂與大順軍鏖戰,迫於形勢,吳三桂不得不向多爾袞請降。

隨後多爾袞親率8萬清軍鐵騎入山海關,配合吳三桂,在一片石地區進攻李自成的大順軍。此前,大順軍已經與吳軍激戰一日,人疲馬倦,在清吳聯軍的打擊下,大順軍被擊潰,死傷數萬人。李自成逃回北京後,屠殺吳家老少三十餘口,其中包括吳三桂父親吳襄。

吳三桂不遺餘力的剷除李自成余部,後入川剿滅張獻忠余部,平定四川。順治十四年時,吳三桂又幫助清朝平定雲南貴州兩省,並深入緬甸殺死了南明永曆帝。吳三桂的忠心與功績,受到了順治帝的認可。

由於為清朝入主中原立下汗馬功勞,吳三桂被封為平西王,鎮守雲貴;尚可喜被封為平南王,鎮守廣東;耿精忠被封為靖南王,鎮守福建,世稱「三藩」。尤以吳三桂功績最大。開清朝漢人封王爵之先河。這樣安排也是無奈,因為清初八旗兵力不足,需利用三藩的兵力來守疆。

三藩擁有獨立的軍政、財政大權,名義上歸屬清朝,但清朝並無法掌控三藩的屬地,三藩非但不向清朝繳稅納貢,清朝還要每年給三藩撥運軍餉,而且數量龐大。吳三桂甚至私自在雲貴鑄造錢幣,任選官員,完全就是個獨立王國。

康熙十一年,戶部大臣上書康熙,言稱天下稅賦,半數耗於三藩,財政已不堪重負。況且三藩手握重兵,對清朝也是潛在的巨大威脅。康熙無法容忍國中之國的存在,之前就已數次壓縮三藩的軍費開支,然而收效並不大。

朝廷的一系列動作,令尚可喜感覺到了清朝對於藩鎮的芥蒂之心。此時,尚可喜已年老多病,兒子尚之信驕橫暴虐,擔心兒子闖下大禍,尚可喜遂主動上書康熙帝,表示願意交出兵權,撤銷藩王稱號,回遼東老家頤養天年。

康熙見尚可喜主動提出撤藩,就想以此為契機,將三藩盡數裁撤,徹底解決藩鎮割據的狀態。而孝庄皇太后則忠告康熙,撤藩並非想像的那麼簡單,三藩問題猶如重症纏身,不可急攻,只可緩治。最穩妥的辦法是逐年削兵,操之過急則必生戰亂。

可康熙帝年方20,正值血氣方剛,四年前扳倒鰲拜已是自信爆棚,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儘管朝中反對撤藩的意見不在少數,康熙帝依然乾綱獨斷,堅持要撤藩,整日與群臣商討撤藩之策。

消息很快傳到雲南吳三桂耳中,吳三桂只想世鎮雲南,當個土皇帝足矣。而他這個平西王雖可世襲,但與滿族親王世襲罔替有所不同,吳三桂的爵位傳一代就要降一級,所以只有擁兵自重,才能福蔭子孫。若吳三桂想反清,多爾袞死後正是最佳時機,當時沒反就已說明吳三桂無意反清。

不過,既然尚可喜已主動提出撤藩,吳三桂雖不願意,也要做個姿態出來,順便試探下康熙的真實想法。吳三桂隨即奏請康熙帝,請旨撤藩,願交出平西王印,回遼東享漁耕之樂、人倫之情。

熟料,康熙在吳三桂的奏摺上批了四個字:允王所請。這實在是大大出乎吳三桂的意料,也使他看清了康熙撤藩的堅定意志。吳三桂由此下定決心,於康熙十二年末,打著興明討虜的旗號,正式起兵反清。

推薦閱讀:

『天涯雜談』奧運·感言·笑談·雜談
風水雜談
如何實現階層的跨越
【人生雜談】品、德、行
清代火槍雜談

TAG:吳三桂 | 回復 | 雜談 | 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