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錶行業整體低迷 加強設計或能救市

"自強不息 —— 中國工業界的喉舌。」

手錶製造業在過去一直都是科技最前沿的代表產業之一,手錶被稱為世界五大精密儀器製造業,一個國家能否生產手錶,也代表著這個國家的工業水平是否達到了先進水平。1955年,我國第一批國產手錶品牌海鷗、上海、東風等機械錶誕生,標誌著中國擁有了自主鐘錶製造技術。但隨著80年代日本石英電子錶的誕生,包括中國、瑞士在內的傳統機械錶生產商受到強烈衝擊。當時瑞士製表業從業人員從巔峰9萬人下降到3萬人。

  近年,全球經濟增速放緩,鐘錶行業再受衝擊。據無時尚中文網的報道稱,2016年,瑞表出口產值9.9%至194.051億瑞士法郎,連續兩年下滑,僅好於2009年金融危機時22.3%的跌幅,連續18個月下跌的態勢歷史罕見,且出口量亦創7年最低紀錄,而出口產值也為5年來最差表現。

  在此背景下,中國的鐘錶行業該如何調結構抓升級、謀求持續發展,打出中國品牌是擺在業界面前的首要問題。

  中國創造 低迷之下求生存

  鐘錶消費增速明顯回落和製造成本的不斷上升,也讓中國企業面臨巨大挑戰。

  據中國鐘錶協會對全國251家營收在20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鐘錶企業統計顯示,2016年1~10月,累計完成主營業務收入330.8億元,同比增長5%;由於成本的增長快於收入,累計完成利潤總額則同比下降8.5%。其中虧損企業54家,佔21.5%,虧損企業的虧損額同比增加13.2%。

  儘管市場低迷、銷售萎縮,但是鐘錶企業面對困難主動出擊,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產品結構,實施品牌戰略,提升產品質量,增加網路銷售比重,取得較好效果。

  據中國鐘錶協會2016年8月1日公布的《中國鐘錶行業「十三五」規劃》顯示,「十二五」期間,我國建成「海鷗」、「飛亞達」、「羅西尼」、「天奧」4個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另外建成「海鷗」、「飛亞達」2個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陀飛輪、萬年曆、三問等多功能機械錶機心設計和精細加工技術有顯著突破,多家企業能實現小批量生產,接近國際水平。

  資料顯示,2015年中國出口成品表7億隻,佔世界出口量的80%,在世界日用消費鐘錶市場佔主導地位;國產表己占銷售總金額的47%,部分高端產品已進入世界高端手錶市場。

  加強設計 看準中國市場

  此前,瑞士鐘錶工業聯合會曾表示,中國香港、美國和中國大陸是瑞表出口的三大主戰場,然而由於人民幣對港幣的匯率下跌,大大影響了大陸客在香港的購買能力,導致香港市場最為慘烈;而美國市場也由於受到大選的影響,市場狀況及其不穩定;唯有中國大陸市場,受到了該組織的連續誇讚。

  瑞士鐘錶工業聯合會的此番評價,是否也同樣適用中國的鐘錶行業,這有待專業人士的分析,但這是否也預示著,中國大陸是一塊兒「被覬奪的肥肉」。在一向傲嬌的蘋果公司都開始推出「中國風」來迎合中國消費者的時代,工業設計或許真的可以拉上鐘錶行業一把。

  以天津海鷗為例,海鷗作為中國第一支手錶的生產者,一直以來以自主研發的機芯著稱,其生產的「三問表」、「萬年曆錶」、「兩軸陀飛輪表」和「2.5毫米薄型自動表」等高端技術產品只有瑞士幾家頂級鐘錶企業才能生產。

  但也有言論稱,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海鷗」為代表的製表企業往往「重內不重外」,忽視了外觀設計對於一個產品整體的重要性。而如今,海鷗建立起工業設計中心,將工業設計理念及美學概念融入到腕錶的設計中,追求「內外兼具」。

  海鷗表業集團產學研成果「潤世」水墨雙魚手錶,以中國傳統水墨畫為創意靈感,將視錯覺的理念安放於秒針之上,兩條游魚融入錶盤之中,使之在純機械結構的手錶上演繹動畫效果。簡約、時尚、現代、有活力,以此理念設計的產品也受到了良好的市場反饋以及行業內的認可。

  關注年輕人 避免青黃不接

  「腕錶設計發展到現在,已經不單單是一種計時工具,消費者在選擇腕錶的時候已經更多的考慮其文化認同和附加價值」,海鷗「潤世」手錶設計師宋新宇如此理解,「讓手錶可以自己講故事,讓佩戴者在觀看的時候可以有更多想像和回味的空間。」

  的確,如今的小宗商品的消費主力人群普遍向80、90後轉移,在互聯網時代下活躍的人群,對於商品的選擇更多元。購買一個產品的動機也千奇百怪,性價比、明星效應或許只是單單為了滿足搭配需求。一個品牌傳遞的信息觀念,如果與當下的消費主力人群不能同頻,就很難佔據市場。


推薦閱讀:

為中國而造的西洋鐘錶
二戰時的軍表這個樣
德國鍾與瑞士表 親訪世界鐘錶重鎮(轉載)
古鐘錶收藏實拍
巴塞爾表展那麼大,寶珀想帶你去看看

TAG:設計 | 行業 | 鐘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