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星光》 到《中國好聲音》

從檯面上來看,這是一場又一場的歌喉戰。但是,台底下,或許已經醞釀成為一場電視圈內的「割喉戰」。熟悉市場學的人都知道,在割喉戰中,市場往往會殺至剩下兩三名主要的競爭者……我是個選秀節目的「老」粉絲。從2007年的《超級星光大道》、《快樂星期天之校園歌喉戰》、《超級偶像》一路看到最近的《我是歌手》、《快樂男聲》、《中國好聲音》……不知不覺已經六七年了。最近赫然發現,我最常聽到的曲目已經從《家後》和《阿嫲的話》,慢慢變成了《天路》、《北京北京》。最常看到的評審老師已經從小胖袁惟仁、包小松、黃國倫,慢慢變成了章子怡、那英、陳坤、汪峰。換言之,我最常點擊的選秀綜藝節目,已經從台灣製作的慢慢過渡到中國大陸製作。大陸綜藝節目製作開始超越台灣台灣主持人高凌風曾經說過:「大陸綜藝至少落後台灣綜藝20年。」這句話一度是兩岸電視圈的共識,但是近年來,隨著大陸各大電視台綜藝節目紛紛砸重金製作,無論在製作實力、節目影響力、收視率,都開始超越台灣。據報道,《我是歌手》一季共13集的比賽,光是一季的製作費,就飆上3億新台幣。節目的開場,又是黑頭車、又是紅地毯,甚至還在總決賽之前,幫七位歌手製作形象廣告,現場又是百萬音響、動用47台攝影機,還有51人的伴奏大樂隊,連麥克風也是特別製作,整個錄製現場幾乎就是比照演唱會的規格。預算高、製作認真,不但觀眾看得過癮,參與比賽的歌手個個人氣飆漲,廣告商經濟效應也大增。節目產生了種種連鎖效益,不但有更多廣告商心甘情願地將花花綠綠的鈔票捧出來,也吸引到更多有實力的歌手前來參賽,甚至是港台的歌手和素人也紛紛到中國大陸尋找機會。就連台灣歌唱選秀節目的龍頭老大《超級星光大道》的主持人陶晶瑩,最近也放下主持棒子,到大陸彼岸的《快樂男聲》當起了評審老師。華人社群感受到大陸節目崛起大陸節目的崛起,應該是所有有華人社群的地方都開始感受到的一個趨勢。除了選秀節目,大陸戲劇如《後宮甄嬛傳》、《步步驚心》和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近年來也引起全球各地華人的追捧。即使是在「非我族類」的日本,據說《甄嬛傳》登陸後,也引起關注,收視率和播出效果創下中國電視劇走出去的多項紀錄。雖然中國大陸的節目在很多方面還是不如起步較早的香港、台灣、韓國、日本,不過由於觀眾群龐大,廣告商願意花錢、製作費高, 確實佔據一個先天的優勢。但中國最終是不是能夠成為一個主流的媒體潮流趨勢,仍須看當地有關當局的開放程度。中國軟實力其實已經慢慢向海外滲透了開來(這應該是大陸政府樂意看到的),不過,最近的選秀節目遍地開花卻也帶來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反效果。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最近宣布了對全國的歌唱選秀節目實行調控。據報道,單單這個夏天就有10多檔歌唱選秀節目開播,除了上面提到的《快樂男聲》和《中國好聲音》,還有東方衛視《中國夢之聲》、湖北衛視《我的中國星》、央視《夢想星搭檔》、天津衛視《天下無雙》、安徽衛視《我為歌狂》、山東衛視《中國星力量》、江西衛視《中國紅歌會》,以及即將開播的江蘇衛視《全能星戰》等。在新的調控條例下,電視台不得在調控期內製作新的歌唱類選拔節目。尚未開播的節目得推遲播出,避開暑期播出高峰。至於已經開播的節目,必須錯時安排播出,避免同類節目扎堆播出。調控選秀節目具有商業考量關於中國政府出手調控的原因,眾說紛紜。官方的說法是,類似節目太多了,為了避免節目形態「單一雷同」,為提供「更多選擇」,以才對這類節目實施控制、分散播出。不過,一些英文媒體卻不買賬,認為中國的這些選秀節目被喊停,是因為選秀節目中常常採用「西方式的民主投選方式,因此令到政府感到不安」。例如NBC的一篇報道指出,這些選秀節目的受歡迎程度,觸怒了中國國營的中央電視台。但我習慣從財經的角度思考,如果是從電視台的經營角度來看,這次官方對選秀節目進行調控,其實具有一定的商業考量。最近的歌唱選秀節目,評委甚至選手,都是一線明星,出場費本身就已經不菲,加上各家電視台彼此競爭,哄搶之下這些明星的出場費用更是水漲船高。再加上節目動輒出動上百人的團隊來策劃,燈光舞蹈音效都有專人責任,甚至邀請外國團隊操刀,因此製作費一個比一個高,據說投入都動輒過億元人民幣。有業內人士因此認為,各家電視台紛紛投入過億製作一個節目,風險其實非常大。一線的電視台還能夠這麼玩,二三線電視台就是在豪賭了。從檯面上來看,這是一場又一場的歌喉戰。但是,台底下,或許已經醞釀成為一場電視圈內的「割喉戰」。熟悉市場學的人都知道,在割喉戰中,市場往往會殺至剩下兩三名主要的競爭者,由於排名第四、第五和以後的品牌,都會被消費者遺忘,因此每個品牌都害怕在割喉戰中缺席,自己淪為第三、第四,甚至更後位。西方的自由經濟學推崇的是無為而治,讓一雙無形的手自己運作,適者生存,弱肉強食。不過,在中國,媒體的作用不同於一般產業,對媒體業仍屬受保護產業的中國來說,這未必是當局樂意見到的。大家都砸重金來玩,虧錢了最終會找誰來買單?限制其他電視台繼續跟風,製作同類節目,以及讓尚未開播的節目延遲播出,避開與現有的節目直接競爭、互相廝殺,無非是為了防止大家瓜分同一塊大餅,互相蠶吞彼此的市場份額,將自己的虧蝕程度降至最低,以免「血流成河」。當然,我只是一名小粉絲。站在我的立場來看,各電視台越是相互廝殺、直接競爭,我所能看到的節目內容其實應該會越來越精彩。
推薦閱讀:

這才中國好聲音,揭秘幕後最熟悉的聲音!
高曉松否認"好聲音"導師身價高:他們也請過我
《超模》楊媛草:《好聲音》到《超模》 成娛樂造夢者

TAG:中國 | 聲音 | 好聲音 | 中國好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