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中秘藏了多少體質養生智慧 黃帝內經, 秘藏, 體質, 智慧, 養生
《黃帝內經》博大精深,自問世以來,就指導著中醫的學術發展和臨床實踐。對於學習中醫的人來說,《黃帝內經》是一本必須研習的書籍;對於欲求用中醫養生智慧來養生防病的人來說,《黃帝內經》也是一本必須了解和學習的書籍。在我寫本書時,寫作思路也非常明確,就是以中華源頭文化論中醫文化,利用中華先賢的養生智慧——體質養生來破譯現代人的健康問題,教會人們如何順應自己的體質來合理地養生,防病治病。在這一章中,就讓我們挖掘《黃帝內經》中體質養生的智慧,認真學習體質養生的基本指導思想,為把體質養生落實到日常生活中,打下良好的基礎。 《黃帝內經》中最早提到體質養生「太陰之人,少陰之人,太陽之人,少陽之人,陰陽平和之人。凡五人者,其態不同,其筋骨氣血各不等」。 ——— 《黃帝內經·靈樞·通天》 有些人對《黃帝內經》中是否真的存在有關體質養生的內容存在懷疑。前一段時間, 我在給一家企業員工講養生保健課時, 一位自稱很喜歡中醫的女士就這樣問過我: 「劉教授, 您說體質養生最早來源於《黃帝內經》, 可是我怎麼沒發現《黃帝內經》中有哪句是講體質養生的呢」? 為了幫她正確理解《黃帝內經》中所藏的體質養生智慧, 我將《黃帝內經》中所暗藏的體質養生的內容大致地給她講解了一些。估計不少人都會有類似這位女士的困惑。因此,在這本書中,我也給大家列舉《黃帝內經》中幾個有關體質養生的內容。 翻開《黃帝內經》,無論是從體質的形成,還是從體質的分類或是不同人群體質差異等方面,我們都能從中找到相關的論據。 比如: 《靈樞·壽夭剛柔》中講道: 「人之生也,有剛有柔,有弱有強,有短有長,有陰有陽……」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體先天素質有剛柔、強弱、長短、陰陽等的不同,它很明確地點明了人的體質差異與生俱來,反映在性情、臟腑、形體、寒熱偏性上。 《靈樞· 陰陽二十五人》則根據人的形體、膚色、認識能力、情感反映、意志強弱、性格靜躁以及對季節氣候的適應能力等方面的差異, 將體質分為木、火、土、金、水五大類型, 這是傳統醫學對人體體質的最早分類。為了方便大家理解, 我根據原文製作成一個表格。 《黃帝內經》關於體質的分類頗為嚴謹,即使現代體質養生專家重新劃分中醫體質的不同類別時,也是脫胎於此。像上面的這個表格中的分類思想,在現代體質分類及判定標準中也有體現, 應該說《黃帝內經》中這段有關體質的論述是中醫體質分類的鼻祖和源頭。 另外,在《靈樞· 通天》中按人體陰陽偏頗的不同,又將不同的人分為「太陰之人, 少陰之人, 太陽之人, 少陽之人, 陰陽平和之人」。 「凡五人者,其態不同,其筋骨氣血各不等」。為了方便理解,我還是用根據原文製作的一個表格來說明這五種人的不同體質表現。 可以說,如果我們認真閱讀《黃帝內經》,就能從中找到很多有關體質養生智慧的論述。需要提醒各位的是:《黃帝內經》的確存在體質養生的論述,雖然《黃帝內經》中並未直接提出「體質」 這個概念,但像上文中這樣論述體質的文字比比皆是,後面的內容中,我將陸續介紹到! ◇問:中醫的體質和氣質是一回事嗎?什麼是體質養生? ◆答:中醫的體質概念和人們常說的氣質不同。所謂氣質,是指人體在先天和後天因素影響下形成的精神面貌、性格、行為等心理機能,即神的特徵。而體質是形與神的綜合反映。雖然二者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繫,就是說體質可以包括氣質,而氣質不等於體質。 所謂體質養生,即指在中醫藥學理論指導下,根據不同的體質,採用不同的養生方法和措施,糾正其體質之偏,達到防病延壽的目的。體質養生的方法很多,但一定都要符合人們千差萬別的體質。 陰陽平衡———體質養生的宗旨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 ——— 《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凡是有點「道行」 的中醫,都會依據陰陽來診病、治病。因為世界萬物,都包含著陰和陽相互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陰陽的對立統一運動,是自然界一切事物發生、發展、變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所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這裡從較為宏觀的角度給我們勾勒了什麼是陰陽,說明了陰陽是自然界的法則和規律,是萬物都要遵循的準則,是事物變化的根本所在,也是世間萬物運化的動力。人體疾病的形成是因為陰陽的失調,所以養生治病的關鍵也在於恢復陰陽平衡。 陰陽最初的涵義是很樸素的,表示陽光的向背,向日為陽,背日為陰。後來引申為氣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內外,運動狀態的動和靜等。 而在中醫的辨證論治中, 又把陰陽學說用以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等。《黃帝內經》把人體看成是各個層次的陰陽對立統一體,《素問· 金匱真言論》有這樣的說法: 「夫言人之陰陽,則外為陽,內為陰;言人身之陰陽,則背為陽,腹為陰;言人身之臟腑中陰陽,則臟者為陰,腑者為陽…… 故背為陽, 陰中之陽, 心也; 背為陽, 陽中之陰,肺也;腹為陰, 陰中之陰, 腎也; 腹為陰, 陰中之至陰, 脾也」。 這段話把人體的每一臟、每一腑都分出了陰陽,把人體的每一層次,無論是整體與局部,還是組織結構與生理功能,都概括成了陰陽的對立統一體,這充分說明了人本身就是陰陽的對立統一體。 體質是人體各層次陰陽運動的產物,是大自然中萬事萬物陰陽運動的產物。所以我們只有順應自然之陰陽、天地之陰陽、自身之陰陽……努力安排好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與自然相「合」,與天地相「合」,與自身本質相「合」,使人體內在的、外在的各種陰陽對立關係都達到平衡狀態,人才能健康長壽。 如果藐視陰陽平衡,不懂得自然界萬事萬物陰陽平衡的關係,而又慣於魯莽行事的人,無所忌諱,由性胡來,最終會在叛逆自然、叛逆陰陽平衡的生活狀態中,放縱自己,自掘墳墓。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要重視自然界的陰陽平衡關係,要把陰陽平衡當作體質養生的宗旨,順應體質,合理養生。 ◇ 問:陰和陽之間是對立的,那麼人體的陰陽之間有矛盾嗎? ◆答:人體陰陽之間的關係是一種動態平衡,不能單單用矛盾這個詞來概括。事實上,陰和陽之間的關係是此消彼長的,也就是說,如果陽氣偏旺,那麼陰氣就必然虧損。另外,隨著大自然的陰陽變化人體也相應地有陰陽的消長與轉化。比如夜晚屬陰、白天屬陽,人體的陰陽也會在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中出現陰陽消長交替。此外,陰陽也互相依賴而生,比如人體的機能活動(陽),必須有營養物質(陰)的滋養,但另一方面,機能活動(陽)又能促進營養物質(陰)的生成。當然人體的陰陽關係並不止這些,人體的任何一種生理變化都可以用陰陽來解釋,所以人體的陰陽關係非常複雜。 ◇問:體質的本質是陰陽平衡,那麼陰陽轉變在人體的生長過程中是怎麼表現出來的呢? ◆答:這個問題舉個例子來說明比較直觀。為什麼幼年的孩子很好動,喜歡到處玩,不喜睡覺,而年老的人就喜歡安安靜靜地待在房間里呢?這裡就有陰陽的區別,人在兒童時期是陽氣旺盛的時期,所以各個方面都代表著陽氣旺盛的一面,例如生長的特性,好動的特性 等;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到成年時人體的陰氣陽氣達到平衡,身體停止了生長;在成年以後,陽氣就逐漸衰減,人到老年時,就是陽氣不足的時期,陰盛陽衰,所以老年人喜靜惡動。由此,我們可以得知在人的生長過程中,陰陽的變化規律是:陽盛陰弱→陰陽平衡→陰盛陽衰,而人死亡之後則是全陰的狀態。 |
相關主題
曲黎敏《黃帝內經--養生
|
|
回復 引用 訂閱 報告 TOP |
|
|
劉建軍
發短消息
加為好友
劉建軍 當前在線 中醫養生版
- UID
- 938
- 帖子
- 1586
- 精華
- 2
- 復興幣
- 6845
- 閱讀許可權
- 150
- 在線時間
- 796 小時
- 註冊時間
- 2009-6-6
版主 (中醫養生版)
- UID
- 938
- 帖子
- 1586
- 精華
- 2
- 積分
- 24
- 復興幣
- 6845
- 推廣分
- 5
- 鮮花
- 311
- 雞蛋
- 0
- 閱讀許可權
- 150
- 註冊時間
- 2009-6-6
- 最後登錄
- 2009-11-10
|
2# 發表於 2009-10-27 10:17
體質先天有異,調養後天有別 「人之生也, 有剛有柔, 有弱有強, 有短有長, 有陰有陽……」 ——— 《黃帝內經·靈樞·壽夭剛柔》 人,沒有不關心自己的,也沒有不愛護自己的。尤其是現在, 各種養生理念大量宣傳,養生保健已經成了人們耳熟能詳的「新知」,茶餘飯後閑聊的主要話題, 並且很多人現在都已打響了「保衛自我」 的養生「戰役」。在我的身邊就有很多朋友為了養生,今天學炒菜,明天去健身,後天要修心…… 總之, 養生內容五花八門, 目的就是讓自己更健康些,更長壽些。這些願望是美好的, 可很多人常常是費力卻不討健康之好,不是因為沒能堅持自己的養生計劃,就是因為養生方法不適合自己的體質而導致身體出現新的健康問題,不得不放棄。 文清是我一個交往多年的朋友,上個月的一天深夜,我突然接到她的電話。原來她在網上看到人家推薦一種補血調血的「四物湯」 (當歸、熟地、川芎、白芍各15克,加4碗中等大小飯碗的水,煮到最後只剩一碗水的量就可以了),想到自己平日里總是面色蒼白、肌膚粗糙,文清馬上就購齊了材料,煲起了「四物湯」。結果,喝了才3天,就出現了意想 不到的癥狀:口乾舌燥,還有煩熱感,大便也解不出來了。聽她這麼說,我狠狠地把她訓了一頓。因為她是典型的陰虛體質,根本不適合喝這個「四物湯」。這個湯對於血虛的人來說, 養生效果頗佳, 可以補血美容,可是對於陰虛的人來說卻猶如「毒物」,不僅不能美容,還會使陰虛體質更加偏頗,出現「上火」 等癥狀,嚴重損害健康。我一邊教訓她, 一邊教給她一些適合她體質的美容養生方法,比如用滋陰雙耳湯來調補,做法是:黑木耳10克、銀耳10克、枸杞子3克,淘洗乾淨,放入碗中加適量的水和冰糖隔水燉1小時後溫服。陰虛體質者經常服此湯,可以滋陰,還能補血、排毒、悅澤肌膚。 不光是文清,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人對養生的認知都存在誤區,總是喜歡把別人的養生方法隨意「拿來」 用到自己的身上,可是人與人的體質不同,即使是同一類體質的人,別人的養生方法也未必就適合你,因為人的體質會有很多微妙的差異! 就像《靈樞· 壽夭剛柔》中所說:「人之生也,有剛有柔,有弱有強,有短有長,有陰有陽……」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出生以來, 其性情、臟腑、形體、寒熱偏性等就不同———有人強壯, 有人瘦弱, 有人高, 有人矮, 有人體質偏陽, 有人體質偏陰……除此之外,人在後天生活中由於受地域、經歷、習慣、年齡等因素的影響,使得人的體質進一步差異化。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身體,要認識到自己的身體是獨特的,沒有任何一個人的養生方法能完全適合於你,因此在養生保健時,不能盲目跟從,不能搞「一刀切」,一定要遵循「異」和「順」的原則。 「異」就是要了解不同的人體質有差異,對於別人的養生方法,不能隨便「拿來」;「順」 就是要順應自己的體質,以自我為主,有的放矢地選擇適合自己的養生方法。只有這樣做,才是養生的真諦,才不會因為錯誤的養生方法導致體質有失偏頗,而危害健康。 ◇問:「因人攝生」的理論基礎是什麼? ◆答:在體質與病因、病理的關係上, 《黃帝內經》中認為不同體質的人對不同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對相同致病因子的耐受性不同,某種體質的人易患某些病;感邪以後,因體質不同也會「為病各異」。 因此,應根據不同的體質,採取相應的養生方法和措施。例如,木型之人,耐春夏,不耐秋冬,因此在春夏就要採取措施,預先壯陽;火型之人,性情急迫,當注意緩和情緒,寧心靜神。這就是中醫養生學「因人攝生」的理論基礎。 體質養生要注重生活調攝 「上古之人……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 很多人一聽到「養生」 二字,就非要找個偏方、秘方什麼的用到自己的身上,才覺得管用。很多朋友要我給他們推薦一些養生的「秘方」和「偏方」,其實養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也不可能出現一個偏方或一個秘方就能讓你平安一生、健康長壽的奇蹟。如果一定要說「秘方」, 我倒覺得「重視日常生活調攝」, 應該是一個很重要、也很簡單的養生「秘方」。 《素問·上古天真論》中就有這樣的句子: 「上古之人, 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這是說那些懂得養生之道的人,都是能夠順應天地陰陽的自然變化,而合理地調適生活,做到飲食有節、作息順應天時、不妄事操勞、避免過度的房事等, 這樣就可以使人形神俱旺,陰陽協調統一,盡享天年。所以,我要提醒每一個人,不要把養生的事想得太複雜,本於生活,做好生活調攝,就是最好的養生方式,也是體質養生的重要指導思想。 也許有人會問了,從體質養生角度來看,生活調攝都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概括起來是三句話。 首先,要注意「防未病」。防未病是體質養生的核心內容。《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提出:「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葯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這段話點出了未病先防的重要性———不要等病已發生再去治療,而是在疾病發生之前行動,如果疾病已發生, 「亂子」 已經形成了, 再去治療,就如同口渴了才掘井,戰爭開始了再去造兵器,那不是太晚了嗎?所以為了健康長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要把「防未病」 貫穿於生活的每一個細節當中,注重飲食保健,科學睡眠,合理用腦,健康查體等。把「防未病」的內容也當作生活的一部分,這就是體質養生的重要組成內容。 其次,要順應體質合理生活。體質不同, 人生活環境、飲食需要、作息規律、疾病防治等都有自己的獨特要求。所以每一個人都要知道自己是什麼體質,再順應自己的體質特殊性,注意合理地調攝。比如陰虛體質的人,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滋陰清熱, 飲食宜清淡, 少吃肥膩厚味、燥烈之品;而陽虛體質的人,養生關鍵重在補陽,就要多食羊肉、狗肉、鹿肉、山藥、紅棗等具有壯陽、健脾功效的食物。 最後,要注意調「神」 養生,注重「心神合一」。《黃帝內經》中早就提出了「心神合一」 的養生理念。在人體這個統一整體中,起統帥和協調作用的是心神。只有在心神的統帥調節下,人體的生命活動才能正常有序地進行。無「神」 把持的人體就會喪失生命的活力,有「神」 把持的人體是人, 無「神」 把持的人體就只是一具「皮囊」 而已。正如 《素問·移精變氣論》中所說: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心神調養的重要性。既然如此, 我們每個人都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形神合一」的養生觀,充分重視「神」 的調養。調「神」 養生的內容很豐富,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自由選擇,比如通過繪畫、書法、音樂、下棋、雕刻、種花、集郵、垂釣、旅遊等來培養自己的情趣愛好, 使精神有所寄託,從而起到很好的養「神」作用。 體質養生除了在生活中要做好上面的各種調攝外,還要注意環境的衛生、合理的運動、預防職業病等,只有做好了必要的生活防護,順應天時、地利,保證人和,才能保證體質不失偏頗,健康長壽。 ◇問:《黃帝內經》中將人分為太陰、少陰、太陽、少陽和陰陽和平之人5類。這跟現在的中醫9種體質又有何關聯呢? ◆答:太陰之人,類似於陽虛體質、痰濕體質、血瘀體質等;少陰之人類似於氣虛體質、血虛體質等;太陽之人類似於陽熱體質(偏向於濕熱體質)等;少陽之人,類似於陰虛體質等;陰陽和平之人即類似於近代醫家所說的平和體質者。 |
|
|
回復 引用 報告 TOP
|
|
|
推薦閱讀:
※黃瓜怎麼美容,黃瓜的美容效用
※飲食養生:6個果蔬竟是營養全能王
※冬食白菜最養生
※ 道家養生功法之,行氣法門!
※調理脾胃有益養生
TAG:養生 | 智慧 | 體質 | 黃帝 | 黃帝內經 | 內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