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天地陰陽變化的奧妙

《天元紀大論》有云:

帝曰:善。何謂氣有多少,形有盛衰?

鬼臾區曰:陰陽之氣各有多少,故曰三陰三陽也。形有盛衰,謂五行之治,各有太過不及也。故其始也,有餘而往,不足隨之,不足而往,有餘從之,知迎知隨,氣可與期。應天為天符,承歲為歲直,三合為治。

天地陰陽的變化,通過三陰三陽的消長以及五行之治的盛衰來體現,那麼主宰形氣變化的力量是什麼呢?

在《天元紀大論》最後一段有這樣一段話:「子午之歲,上見少陰;......燥氣主之;太陽之上,寒氣主之。所謂本也,是謂六元。」

《天元紀大論》共有三次提到了元:

1)肇基化元

2)總統坤元

3)是謂六元

元是什麼意思?是一切生靈存在的基礎,所以寒熱燥濕風火這六元是組成宇宙間一切生命體的六種基礎存在。而這六氣的變化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司天之化

2)在泉之化

3)司左右之化

4)司氣之化

而在《至真要大論》有這樣一段話:

帝曰:善。歲主奈何?

岐伯曰:厥陰司天為風化,在泉為酸化,司氣為蒼化,間氣為動化。

少陰司天為熱化,在泉為苦化,不司氣化,居氣為灼化。

太陰司天為濕化,在泉為甘化,司氣為黅化,間氣為柔化。

少陽司天為火化,在泉為苦化,司氣為丹化,間氣為明化。

陽明司天為燥化,在泉為辛化,司氣為素化,間氣為清化。

太陽司天為寒化,在泉為咸化,司氣為玄化,間氣為藏化。

三陰三陽之變化,司天之化為寒熱燥濕風火,在泉之化為酸苦甘苦辛咸,司左右之化為動灼柔明清藏,司氣之化為蒼X黅丹素玄。

《天元紀大論》中提到:

變化之為用,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

玄生神,道生智,化生五味。

這段話和上一段話有什麼對應關係呢?

司天之化,是陰陽在天之變化;在泉之化,是陰陽在地之變化。司氣之化,是陰陽化五運之變化。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在《至真要大論》有這樣一句話:「司氣者主歲同」

也就是《天元紀大論》提到的:「甲己之歲,土運統之......」

主歲的是什麼,是土金水木火五運,與司氣之太陰,陽明,太陽,厥陰,少陽相對應,所以說五運是三陰三陽氣化的表現。氣化為五,是為五運,所以才有應天之氣,動而不息,故五歲而右遷的說法。也就是土金水木火五氣運轉每五年一個輪迴。

而三陰三陽的司天,在泉及左右間氣之化就是六氣的運轉模型,所以才有了應地之氣,靜而守位,故六期而環會。即少陰——太陰——少陽——陽明——太陽——厥陰的變化輪轉,每六年輪迴一次。

所以我們在上一篇文章提到了:時氣的變化決定了五運的運轉,而時位的變化決定了六氣的運轉。

除了氣、位的變化,內經還涉及到時間的變化,而時間是分陰陽的。

所以將五運六氣與時間相結合,就是時氣與時位的學問。氣和位是不同的概念,在內經之中是否有提及呢?其實是有的。

在《五運行大論》中,有兩個地方提到了「命其位」的說法,就是在辨別陰陽的上下左右方位時提及的。一次是「面北而命其位」,一次是「面南而命其位」。所以,黃帝內經對於太陰,少陽,少陰,太陽,陽明,厥陰這三陰三陽的變化是有指定的位置的。

同時在《五運行大論》中提及:「從其氣則和,違其氣則病,不當其位者病,跌移其位者病」

氣則是陰陽氣化而為五運,對人體產生影響。

位則是陰陽司天在泉及左右間氣之化,對人體產生影響。

從這個角度來看,可以更加明晰五運六氣的變化。當然,這其中還有一個時間要素,我們明天繼續討論!


推薦閱讀:

男人三十 N個讓人鬱悶的悄悄變化
當你墜入愛河時思想的變化
飲食直接影響血糖變化
?男女在戀愛過程中的變化,好生動形象!
女人身體有這些變化,證明她已經愛上你了!

TAG:變化 | 陰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