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有聲有色? 有情有理——評樊老師執教的《絕句》

有聲有色 有情有理

——評樊老師執教的《絕句》

李偉忠

「情」與「理」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話題,也是當今教育的一個基本問題。樊老師執教的《絕句》,有機而有效地做到了情理相融和情理合一。她在課堂教學中既注重情感、情境、情趣等感性因素,又凸顯文理、學理、道理等理性成分,以理為骨、以情為肉,使課堂教學骨肉豐滿。1.激發情感。「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壤上。」語言是情感的載體,小學課本中的文學作品,語言文字就是作者情感的最貼切的符號,這些美的語言給人如聞其聲、如歷其境之感。《絕句》描寫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機勃勃的景象,抒發了作者難以抑制的喜悅之情,這份情感淋漓盡致地浸透在28個文字之中。教學時,樊老師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之成為課堂教學的不竭動力,實現師生生命的存在意義。2011版課標指出:「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學生通過多樣化地誦讀詩歌,在誦讀中想像色彩、想像畫面,充分體驗了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2.創設情境。情境作用於人的感官,可以產生一系列心智活動。李吉林老師從情境教學、情境教育、情境課程的研究歷程進一步證明,感性的教學情境是非常有益於小學生的學習活動和智力發展的。在本課教學中,樊老師根據詩歌的具體內容和三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合理地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輕鬆的氣氛中激活思維、接受知識,在探究的樂趣中誘發動機、增長力量,在審美的體驗中豐富感受、陶冶情感,在多樣的活動中開闊視野、展現個性。在「融情想像,讀懂詩意」環節,樊老師聲情並茂地配樂范讀,讓學生閉上眼睛,一邊聽一邊想像,感受畫面的美。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彷彿置身於美麗的草堂,看到了春天的五彩斑斕,感受到田野的勃勃生機,陶醉於美妙的景緻。3.凸顯情趣。課堂情趣源自教材中提供的生動文本,它們是情趣萌生的客觀基礎;課堂情趣源自教師的教學語言、教學的組織形式、師生的互動水平,它們是情趣發展的必然條件;課堂情趣源自特定教學情境中的問題因素、情感因素和認知建構水平,它們是情趣盎然的決定因素。在教學時,樊老師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與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努力讓課堂充滿情趣,使學生在趣味中獲知、在求知中得趣、在情趣中悟理。她啟發學生通過有聲有色的朗讀來表達詩歌蘊含的情趣。在品味「窗含」一詞時,她拉開教室的窗帘,讓學生透過窗兒眯起眼睛向遠處眺望窗外的風景,進而理解詩中「含」的意趣,使課堂充滿了無限的情趣,學生學得有滋有味。4.遵從文理。一篇好作品不僅具有外在的形象性,也有其內在的邏輯性,這邏輯性便是文章的骨架。把握和領會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邏輯,這樣才能深刻地理解文本的內涵,真正地讀懂文本。像《絕句》中的經典名篇更是如此。樊老師的教學顯然不是僅僅停留在理解詩句的表層,她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深入詩歌的內核,分析其有機構成,啟發學生髮現並揭示對聯詩的特點。她通過男女生配合讀對聯,讓學生感受詩人用詞的精妙。並嘗試用「黃鸝鳴 白鷺 」的句式讓學生創作對聯詩句。在學生思考、創作、交流的過程中,適當提醒他們注意字數相等、詞性相對、押韻等對聯的要求。5.凸顯學理。語文教學要讓學生應通過語文學習掌握方法、悟得規律,發展思維能力。強調學理的課堂就是要變重「教」為重「學」,應著力去訓練學生學會思考,學會找規律,學會歸納總結,學會建立知識架構。要「授之以漁」,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讓學生逐步掌握合理的方法,能自主地進行語文學習活動,從而有效地獲得語文知識和技能,逐步建立起正確的語文思維體系、語文知識體系和學習方法體系,實現自身語文素養的全面發展。對於這一點,樊老師在《絕句》教學中體現得尤為明顯。在此,僅摘錄她的兩段課堂語言加以說明:「碰到多音字,我們要學會辨別,在不同的句子中讀准它們的音。再來讀這兩句詩,把字音給讀准了。」「孩子們,做個生活的有心人,經常去看看窗外千變萬化世界,你會看到很多美好的畫面。」6.傳授道理。文學是人學,文風體現著作者的思想情操和道德風尚。因此,在課堂中明白道理、悟得真理、理解哲理,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價值取向。語文學習重在「感悟」,教師要組織學生用心感受、深度解讀文本,去悟道,去明理。樊老師在教學時很好地做到了學科育人、文本育人與師本育人,這種有機的滲透在她的課堂小結語中得到了升華:同學們,古詩之所以能千百年流傳下來,成為咱們中華民族經典文化的瑰寶,是因為我們能感受到詩歌所描繪的畫面美,能從詩中讀到這樣一種韻律美。還有很多古詩,和《絕句》一樣,有著非常工整的對聯,希望大家用心去閱讀古詩,走進我們中華民族的經典文化。
推薦閱讀:

康偉老師講太極
學生如果真學,沒有老師教,佛菩薩都會化身來教你
老師們的婚禮祝詞
王行懿老師風水論文
老師的母親稱什麼?

TAG: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