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中的易經思想——江鑄久九段應邀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演講

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法國阿爾多瓦大學聯合主辦的「國際跨文化學術研討會」 ,9月29日至10月2日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行。江鑄久九段演講的題目是《圍棋中的易經思想》

在演講稿的成型過程中,得到了秦芳華博士和劉樺博士的幫助,在此感謝!演講得到與會專家的肯定。講之前還是有點緊張的,謝謝各位老師的鼓勵。本次會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程錄像。所有演講稿將會以中、法、英等多種文字出版。

【演講稿全文】

圍棋中的易經思想

圍棋發展至今約有三千年的歷史。在所有的智力遊戲中最為複雜。繼上世紀九十年代電腦「深藍」在國際象棋領域攻克人類之後,今年五月電腦AIphaGo 超越人類圍棋的頂尖棋手。

相傳圍棋起源於中國上古,史書中有「堯造圍棋,以教丹朱」的記載。

如何能想像設計出這樣一種變化無窮的智力遊戲昵?依著怎樣的思路才能發明出能鍛煉人的邏輯思維、數理演算、哲學思辨、軍事大局、情感體驗的高強度智力鍛煉遊戲昵?

具有明確記載的史料不多,後人大體知曉的是古人什麼時候開始下棋。

在這裡俺的說法是以推測為主線,推測從學術來說是一件危險的事,因為並不是毫無根據,希望能夠拓展一下我們的思路。

有一種說法是:這樣成熟的智力遊戲是外星人發明的,不太好證明真偽。

有幾種線索是說與天文學有關。記錄天象的,與中國古人對當時的天體認識比較貼近。

中國古人認為天圓地方,天是以一個點為中心的。我們在圍著這個大大的天的中心在轉,日月星辰春夏秋冬。那個天體的中心點仔細觀察記錄下來雖說有些差異,不過不大,而中心點的星星還最為明亮,古人稱為「天極、天一」就是北極星。

上古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周易》。洛書、河圖、紫微、斗數、行星、天文等等均同此認識有密切的關聯。

而對於天體星辰的觀察是需要模型記錄的。既然北極星為「天極」那麼就是天上唯一的一點。也就是圍棋中的「天元」。

再來回看許多因觀天而產生的圖形是否很像小型圍棋盤?

可是如何能想像設計出這樣一種變化多端的智力遊戲呢?依著怎樣的思路才能發明出給人智力以多方鍛煉,包涵了邏輯、哲學、數學以及兵法及諸多學科的圍棋呢?

對於旁觀者來說,圍棋這東西里似乎總是充滿著神奇的元素。那一黑一白的小小棋子,彷彿是在演繹著什麼玄妙的哲理,詮釋著什麼隱諱的天機。就像一句話中說的,「世事如棋,乾坤莫測,笑盡英雄」。

與此相關的是 「洛書、河圖」中的圖案與圍棋有及其雷同的交合部分。

上古時,天降河圖洛書,伏羲氏創造先天易(先天八卦),神農氏創造連山易(連山八卦),軒轅氏創造歸藏易(歸藏八卦)。

三千年前,周文王根據伏羲八卦再創六十四卦,將其規範條理化,注了卦辭和爻辭,即為《周易》,與連山易、歸藏易合稱《易經》。它以簡單的圖像和數字,以陰和陽的對立變化,來闡述紛紜繁複的社會現象,以少示多,以簡示繁,論證萬物充滿變化,再經過後世周公和孔子等人推論解讀,留傳至今,成為中國的聖經、諸子百家之源,乃至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關。

三千年前,《易經》(主要指周易)的誕生,標誌著中華文明開始落地生根。圍棋恰恰也是在這段時期產生的(史料記載,春秋時博弈盛行)這也是我們今天尋找圍棋本源的線索之一。能夠想像的是,圍棋從初始就是一項高級的智力遊戲,而且成熟。因為其高級,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內,只存在於上層社會小範圍中。這一點在圍棋的旁支--藏棋中(西藏圍棋),也得到了旁證。

《易經》是解釋宇宙和開悟人生的天書,正像圍棋大師吳清源九段研究認為的,圍棋是解釋《易經》的工具。圍棋更像是實踐中的天書,是人間的宇宙模型,其思想內容可以包含演繹許多人間的哲理邏輯。其中演繹出許多與《易經》內容類似的思想。

《周易-繫辭》言:「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占筮(shi,音是)演算的蓍(shi,音師)草共五十根,實際運算用四十九根,有一根置而不用,象徵北極星的恆定不變,也就是棋盤中的天元。棋盤有三百六十一個交叉點,這是模擬一周天的數目,也就是一年的天數。棋盤分成四個角,模擬四季,每角九十個交叉點,象徵每季度的天數;棋盤外圍的七十二個交叉點模擬氣候時節中的七十二候。棋子黑白各佔一半,象徵陰陽。棋盤方正沉靜,棋子渾圓靈動。動靜之中,又有陰陽。

世界上有6000多種智力遊戲,與象棋、國際象棋這些棋類不同,圍棋沒有角色定位。沒有王、後、將、相,每一顆子都是平等的,一樣的,所不同的是,處在不同的位置,所起的作用不同。時不同,位不同,作用不同,在關鍵位置上就有了我們所說的關鍵子。關鍵子並不是子有多麼關鍵,而是它所處的位置有多麼關鍵。沒有事先設定,一切皆有可能,一切皆聽從時間條件的變化,這符合《易經》所反映的世界。

我們所說《易經》亦為《周易》。天行健,「行,則周乎地外,入乎地中而皆行矣,豈有位哉?」全局的概念在圍棋中的應用甚為廣泛。圍棋講究棋子間的配合,下棋時拘泥於局部,看重每一顆子的死活,而不看這顆子的死活是否大局的需要,就很容易走出敗招。圍棋的子是時刻隨著全局的變化而作用不同的。

有人說,《易經》必然產生於危亂之時。何以言此?乾卦九三曰:「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jiu,音就)」。君子整日勤勉健進,即便夜深人靜,仍然像會遇到危險一樣保持警惕,這樣,才會免除災禍。坤卦初六言:「初六,履霜,堅冰至」,可謂「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進一步,《易經》通篇也充滿了類似的危機意識。

「博弈之道,貴乎謹嚴」,「隨手而下者無謀之人也。不思而應者,取敗之道也」,居安思危,謹慎周全 ,顧全大局幾乎是棋手學棋之後隨身的基本功。

「棋者,以正合其勢,以權制其敵」。下棋,既要針對實際情況權變應對,也要尊重圍棋的一般規律。以正合,出奇勝。每位圍棋高手都會在下棋時有隨時應用的思路,似乎又像是一位出色的兵家。這就是《周易-繫辭》所謂的」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易經》認為變與不變都是必然的,變化之中有不變,不變是變的前提。因此,大衍筮法將一根蓍草置而不用,以象恆定不變。也因此,恆卦彖(tuan, 四聲)曰:「觀其所恆,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雖然如此,《易經》的重點仍然在「變」字。易者,陰陽也。然而遍尋《易經》經文,並無陰陽二字,而以—象陽,以- - 象陰。陰陽升降變化,相互推移摩盪,便為「易」。乾坤並建,陰陽一體。陰陽相合相爭,但圍棋是輸贏的遊戲,對弈雙方相爭相伐,陰陽消息,力量此消彼長。就一方對弈者言,幾乎隨時要隨著對方的應對招法在「變」。其行為招式則隨時存在爭合併存,彼此兼顧,陰陽平衡的問題。圍棋的思考又處處體現了為對方著想的合理平衡,以期達到對自己最為平衡有利的那一招。

「天行健」、「地勢坤」,乾健坤順,乾剛坤柔,乾動坤靜。但乾坤並建,一體兩面。陰陽之道存乎其中。

以棋道觀之,並非輸贏相爭便使勇鬥狠,招招致人死地,相反,圍棋招法上講究留有餘地,講究陰陽平衡,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不可偏廢。更多的時候,如果不替對方想到最好的應對,那麼自己的最好的一招反而是可能有破綻的。如果追求的是過度的效果,反襯的是自己的思考不夠周全。高質量的對局往往是兩位高手高度對抗之間下的勝負和諧,毫釐之間的勝負。

距今1400年前中國唐代高手王積薪寫下了圍棋十訣:不得貪勝,入界宜緩,攻彼顧我,棄子爭先,舍小就大,逢危須棄,慎勿輕速,動須相應,彼強自保,勢孤取和。體現了《易經》的諸多思想。

圍棋講入界宜緩,打入對方要徐徐圖之,不可一進到底,而要留下轉圜的餘地。剝卦大象曰:「山附於地,剝,上以厚下安宅」。此卦以一陽位於五陰之上,其所附不可謂不厚,但為上之人度其時勢,並不冒然追求大有作為,而是養晦圖存,未來可繼,安宅即可。

又以復卦言之。十二辟卦中,復卦對應十一月。卦象來看,復卦一陽在下,五陰於上。到了十一月,陽氣回復,此為冬至一陽生。復卦大象曰:「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雷在大地之中,陽氣來複。先王在冬至這天閉關,商賈旅客不遠行,君王不巡視四方邦國。下圍棋,則時機來時如陽氣初現,不必憂慮它不會生長,但要思慮周全,不要輕舉妄動輕易落子,考慮成熟了再走,此為慎勿輕速。

《易經》與圍棋是兩個系統,而《易經》這個系統是比喻的系統,是高屋建瓴的理論,理解的對時便有無窮之理。不要把《易經》當成是具象的,而要把它當成一個符號的系統。這樣參考來觀棋道就容易打開思路,提供更為廣闊的視角,協助人走向另一個高度。如果把《易經》教條性化,就容易讓人進入只認死理的死胡同。

比如它所說的訟,不要把它當成訴訟,而把它抽象成對抗紛爭。訟,大象言「君子以做事謀始」。君子做事謀其初始,善於察微知漸,由「履霜」,便知「堅冰至」,而不是等到不可收拾時再來謀劃,此時為時已晚。

此理於圍棋至為可貴。很多圍棋大師追求的是棋道,是竭盡全力下出自己對棋道的理解「神之一手」。如果僅僅是追求一時的勝負,以及所帶來的效果,「初心」可能就不是那麼純的,反而不容易達到一定的高度。也不容易發揮出最好的自己。

圍棋很多時候的勝負處,在於棋手的敏感。早於對手嗅到局面的微妙變化「堅冰至」勝負處的來臨,往往決定了一盤棋的走向。

再如大蓄「天在山中」,含養乾「雲行雨施,品物流性」之德于山中,各種品流皆可納蓄,從而避免了「執一」之害。圍棋講權變,講「臨時變通,宜勿執一」,孟子講「所謂執一者,為其賊道也,舉一而廢百也」。執著於一端,是乃賊道。

吳清源老師善察日本棋界流行三百餘年的定式進行改良,就是「臨時變通,宜勿執一」的很好例子。

《易經》又有「括囊」之說。坤卦六四言「六四,括囊,無咎無譽」。束緊口袋,就不會有過失,也不要求讚譽。

棋者,收口收心,安靜內斂,勿妄多言雜思,須知「動靜無度,招人所惡」。就棋者而言,也可觀照天水違行之訟卦。訟,紛爭,一般理解為一人對他人的紛爭。然而,棋者把它理解為自訟更為妥洽。「做事之始,兩端之謀,皆似可行,心意交爭,辯其貞勝,是非得失較然畫一,天高水流不相膠溷,無愧無悔,乃以坦然行於至正而不疑」。下棋,總有這樣那樣的選擇,似皆無不可,心中棋道聳然而立,是非得失便有了分辨的標準,可以坦然不疑。棋者又可觀照大過。大過大象言「君子以獨立不懼,遁世無悶」,既言不懼無悶,則有可懼者,有可悶者。在兇險的局勢中,也能安心定神,守貞篤志,由「守拙」始,去追求「通幽」「入神」。

在弈棋的過程中,往往同時存在相反的兩個目標,如正與奇、攻與守、先與後等等,什麼時候該用這個目標什麼時候該用那個目標,非有明時正位的觀念不得其用。世界是時空的,其中空間可以相對不變,但是時間必然向前,時間流動則條件形勢、力量的對比等一系列要素都會發生變化。這個時候就需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所處的環境條件,只有這樣,才會給出適合目前情況的方案。並非該方案一定合理,但如果沒有時時明時正位的觀念,這個方案就可能不那麼合理。

《易經》全篇都在講明時正位,在講選擇,圍棋也在講選擇,譬如哪裡大下哪裡,但是沒有明時正位作為基礎,做出這種選擇就可能喪失其基礎而效率低下。

艮卦彖曰「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 。我想,一個「易」,一個「明時正位」是我們能從《易經》中取得的很大教益。進而,從圍棋之象之用,體察《易經》之道,並廣及理解萬千世界,也不失為一種有趣的方式。

自己從事圍棋學習五十年,棋道博大精深,愈來愈覺得不懂的地方為多。很高興在這裡與大家分享所學的經驗,期待能夠與各位交流心得。謝謝!


推薦閱讀:

三、易經改運的活用法
從易經角度淺談「南水北調」工程
易經六十四卦 澤雷隨卦
專註於科學、道德經、黃帝內經、易經、佛經、儒學等東西方文明精粹的專家告訴我們《教育之道》一
《易經繫辭》通講(五)

TAG:思想 | 聯合國 | 圍棋 | 演講 | 易經 | 聯合國教科文 | 教科文組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