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藏敦煌宮廷寫經:公元676年《金剛經》書法欣賞
捲軸水墨紙本規格:26 x 442 cm
大英圖書館收藏編號:S.513
本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中題記:"上元三年(676)閏三月十一日左春坊楷書歐陽玄愆寫,用紙十二張,裝潢手解善集,初校書手蕭棉,再校書手蕭棉,三校書手蕭偉,詳閱太原寺大德神府,詳閱太原寺大德嘉尚,詳閱太原寺主慧立,詳閱太原寺上座道成.判官司農寺上林署令李德,使朝散大夫守尚舍奉御閻玄道監。"
【敦煌宮廷寫經的由來】
咸亨元年九月,武則天生母楊氏去世,其時,武則天已經取得至高無上的政治地位,她為了給已逝父母做功德,發願寫《金剛經》、《妙法蓮華經》各三千部,《金剛經》為一卷本,《妙法蓮華經》為七卷本,若全部完成,當寫有《妙法蓮華經》二萬一千卷,《金剛經》三千卷,真可謂一項浩大的工程。
為了完成這一工程。她首先將長安修祥坊中楊氏舊宅舍為太原寺,調慧立任寺主、道成任上座,可能同時也調集了一批高僧進入太原寺,籌備抄寫《妙法蓮華經》及《金剛經》的工作。隋唐時代,主人故去後,舍宅為寺是一種追福的形式,武則天也未能免俗。
其次,武則天任命虞昶為使,向義感為判官,調集門下省、秘書省、弘文館、左春坊等機構的楷書手專任抄寫工作;同時,又調集西明寺、大總持寺等長安城中至少十七座寺院的僧人擔任經卷的初校、再校、三校。為了鄭重,專門由宮廷調集或新制一批厚潢砑光麻紙作抄經之用,筆、墨及裝潢用料或由皇家供給。
第三,從現在已知的資料判斷,這項抄經工作持續了至少六年,因為目前所見時間最早的一卷寫經抄於「咸亨二年五月廿二日」,最晚的一卷寫經抄於「儀鳳二年五月廿一日」。從敦煌藏經洞已發現的53件寫經判斷,三千部《妙法蓮華經》及《金剛經》可能全部抄好後下發到州縣,只是不知此抄經機構何時結束。這批寫經中的一部分流傳到甘肅敦煌,賴敦煌石室得以保存至今。
宮廷寫經通常在卷尾題記有抄經的時間、抄經者、用紙數量、裝璜者、初校者、再校者、三校者、詳閱者、監製者,繁多的名目一一羅列於卷尾,這幾乎是所有官抄經書的規制。當時紙張尺寸較小,由於經書多長篇大論,故須將紙連成長卷。寫經者不一定深諳佛教,所以多用寺院僧人來初校、二校直至三校,詳閱者多是德高望重的高僧。上列詳閱的太原寺大德神符、大德嘉尚、上座道成均是玄奘大師的弟子,當時是很有名的。由此三僧主持詳閱的政府抄經很多,粗略翻閱台灣出版的《敦煌寶藏》可以發現,其中的斯1456、斯2573、斯2637、斯2956、斯3079、斯3094等經卷均為三人所詳閱。監製者多是政府掛銜的官員,其中虞昶是唐代書法家虞世南之子,也擔任過抄經的監製工作,如斯2573、斯3079等。正因為如此,宮廷經生所抄成千上萬的經卷十分整齊,塗字改字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推薦閱讀:
※敦煌旅遊全攻略
※為什麼敦煌不會被遺忘?地球知識局
※青海甘肅7日環線遊記
※敦煌壁畫:反手撥弦自在彈,盛唐流韻裊千年
※敦煌寫經 敦煌寫經書法欣賞 唐人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