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激素類藥物在婦科內分泌疾病中的臨床應用推薦

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婦科內分泌專業專家委員會

1 孕激素概述

1.1 分類

孕激素製劑可分為天然孕激素和人工合成孕激素。

天然孕激素製劑主要有黃體酮針劑、黃體酮膠囊(丸)等[1]。

人工合成孕激素主要分為以下4大類:

① 17α-羥孕酮類:為孕酮衍生物,包括甲羥孕酮(安宮黃體酮)、甲地孕酮、環丙孕酮;

② 19-去甲睾酮類:為睾酮衍生物,包括左炔諾孕酮、炔諾酮、去氧孕烯、孕二烯酮、諾孕酯、地諾孕素,是口服避孕藥常用的類型;

③ 19-去甲孕酮類:包括地美孕酮、普美孕酮、曲美孕酮、諾美孕酮、醋酸烯諾孕酮、己酸孕諾酮;

④ 螺旋內酯衍生物:屈螺酮,能有效拮抗雌激素製劑的水鈉瀦留副作用。

1.2 不良反應

① 生殖系統:輕微陰道出血、經期血量改變、閉經、乳房疼痛、性慾改變。極少數患者可出現突破出血, 一般增加劑量即可防止;

② 胃腸道:嘔吐、腹痛;

③ 肝臟:肝功能改變、黃疸;

④ 中樞神經系統:頭痛、偏頭痛、抑鬱、精神緊張;

⑤ 皮膚:皮膚過敏、蕁麻疹、瘙癢、水腫。

1.3 禁忌症

① 對藥物製劑成分過敏者;

② 不明原因陰道出血者;

③ 嚴重肝功能障礙者,如肝臟腫瘤(現病史或既往史)、Dubin-Johnson綜合征、Rotor綜合征、黃疸患者;

④ 妊娠期或應用性激素時發生或加重的疾病(或癥狀)者,如嚴重瘙癢症、阻塞性黃疸、妊娠期皰疹、卟啉病和耳硬化症患者;

⑤ 孕激素相關的腦膜瘤患者;

⑥ 血栓性疾病病史者。

1.4 臨床常用藥物及規格

① 天然孕激素

黃體酮針劑:10 mg/支;20 mg/支(規格:1 mL:10 mg;1 mL:20 mg);

黃體酮膠囊:商品名益瑪欣(50 mg/膠囊)、安琪坦、琪寧(100 mg/軟膠囊)。

② 合成孕激素

甲羥孕酮:即安宮黃體酮,2 mg/片,大劑量的有200 mg/片、250 mg/片、500 mg/片;

甲地孕酮:1 mg/片,大劑量的有40 mg/片、160 mg/片;

炔諾酮:即婦康片,0.625 mg/片;

孕三烯酮:商品名內美通,2.5 mg/膠囊;

地屈孕酮:商品名達芙通,10 mg/片。

1.5 常用藥物藥理特點

① 天然孕激素

黃體酮針劑:

通用名稱:黃體酮注射液;主要成分:黃體酮。性狀:本品為黃體酮的滅菌油溶液。化學名: 孕甾-4-烯-3,20-二酮。規格:1 mL:10 mg;1 mL:20 mg。分子式:C21H30O2;分子量:314。

葯代動力學:由注射液肌肉注射後迅速吸收。在肝內代謝,約12%代謝為孕烷二酮,代謝物與葡萄糖醛酸結合隨尿排出。注射100 mg,6~8 h血葯濃度達峰,以後逐漸下降,可持續48 h,72 h消失。

黃體酮膠囊:

通用名稱:黃體酮膠囊;商品名稱:益瑪欣;本品主要成份為黃體酮。化學名稱:孕甾-4-烯-3,20-二酮;分 子式:C21H30O2;分子量:314。本品為硬膠囊,內容物為白色或類白色粉末。規格:50 mg/膠囊。

葯代動力學:口服後在肝內代謝,約12%代謝為孕烷二醇,代謝物與葡萄糖醛酸結合隨尿排出。口服 100 mg後,2~3 h血葯濃度達峰,以後逐漸下降,約72 h後消失,半衰期為2.5 h左右。

黃體酮膠丸:

通用名稱:黃體酮膠丸;商品名:琪寧。主要成分:黃體酮。性狀:本品為軟膠囊,內容物為類白色或淡黃色稠乳狀物。規格:100 mg/膠丸。

葯代動力學:口服後在肝內代謝,約12%代謝為孕烷二醇,代謝物與葡萄糖醛酸結合隨尿排出。口服 100 mg後,2~3 h血葯濃度達峰,以後逐漸下降,約72 h後消失。半衰期為2.5 h左右。

② 合成孕激素

甲羥孕酮:

通用名稱:醋酸甲羥孕酮片;商品名:安宮黃體酮片;主要成分:醋酸甲羥孕酮。化學名稱: 6α-甲基-17α-羥基孕甾-4,6,-二烯-3,20-二酮醋酸酯。分子式:C24H34O4;分子量:387。

葯代動力學:口服後在胃腸道吸收,在肝內降解。肌肉注射後2~3天血葯濃度達到峰值。血葯峰值越高,藥物清除越快。肌肉注射150 mg後6~9個月才檢測不到藥物,血中醋酸甲羥孕酮水平超過 0.1 mg/mL時,黃體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均受到抑制而抑制排卵。

甲地孕酮:

通用名稱:醋酸甲地孕酮片;商品名:婦寧片;主要成分:醋酸甲地孕酮。化學名稱:6-甲基-17-α羥基孕 甾-4,6,-二烯-3,20-二酮17-醋酸酯。分子式:C24H32O4;分子量:385。

葯代動力學:口服後生物半衰期明顯比左炔諾孕酮短,大部分代謝產物以葡萄糖醛酸酯形式排出。

炔諾酮:

通用名稱:炔諾酮片;成份,炔諾酮。性狀,本品為糖衣片。規格:0.625 mg/片。

葯代動力學:口服後從胃腸道吸收,血葯峰值時間為0.5~4 h,平均1.17 h,半衰期為5~14 h,血漿蛋白結合率為80%,作用持續至少24 h,吸收後大多與葡糖醛酸結合,由尿排出。

孕三烯酮:

通用名稱:孕三烯酮膠囊;成分:主要成分孕三烯酮。化學名稱:D-18甲基-17α-乙炔基-17β羥基-4,9,11雌甾三烯-3-酮。形狀:本品為膠囊劑,內容物為微黃色粉末。規格:2.5 mg/片。

葯代動力學:口服後從胃腸道吸收,血葯峰值時間為0.5~4 h,平均1.17 h,半衰期為5~14 h,血漿蛋白結合率為80%,作用持續至少24 h,吸收後大多與葡糖醛酸結合,由尿排出。

地屈孕酮:

通用名稱:地屈孕酮片;商品名稱:達芙通;成份:地屈孕酮。化學結構式:分子式:C21H28O2;分子 量:322。

葯代動力學:口服標記過的地屈孕酮,平均63%隨尿排出,72 h體內完全清除。地屈孕酮在體內完全被代謝,主要的代謝物是10,11-二羥基衍生物(20α-dihydrogesterone,DHD),此成分大多以葡萄糖醛酸化物在尿中測得。所有代謝產物的結構均保持4,6-二烯-3-酮的構型,而不會產生17α-羥基化,該特性決定了本品無雌激素和雄性化作用。口服地屈孕酮之後,血漿DHD的濃度高於血漿中地屈孕酮原型葯的濃度。DHD對地屈孕酮葯時曲線下面積(AUC)和葯峰濃度(Cmax)的比值分別為40和25。地屈孕酮口服後被迅速吸收,地屈孕酮 和DHD分別在0.5 h和2.5 h達峰值。地屈孕酮和DHD的平均最終半衰期分別為5~7 h和14~17 h。地屈孕酮與內源性孕激素不同,在尿中不以孕烷二醇形式排出。因此,根據尿中孕烷二醇的排出量仍可測定內源性孕激素的產生。

2 孕激素臨床應用推薦

孕激素製劑在臨床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包括以下4大方面:

2.1 月經疾病

2.1.1 閉經

對於閉經,且已除外妊娠的患者,通常先採用孕激素試驗評估雌激素水平並確定閉經程度。 孕激素撤退後有出血者,說明體內有一定水平的內源性雌激素影響;停葯後無撤退性出血者, 則可能為內源性雌激素水平低下或子宮病變所致閉經。以常用兩種口服孕激素為例,口服微粒化黃體酮膠囊(益瑪欣),200~300 mg/d,口服共10~14天;口服醋酸甲羥孕酮(安宮黃體酮) 6~10 mg/d,共10~14天,或者黃體酮針劑20~40 mg/d,肌肉注射,1次/d,連用3~5天[2]。

參考建議:

① 孕激素試驗的機制是給予足量的孕激素誘導子宮內膜轉化,進而在停葯後出現類似月經的撤退性出血,因此了解不同孕激素製劑對於內膜轉化的劑量-效應關係尤為重要。

② 低於理論內膜轉化量的某些孕激素臨床習慣用法,通常也能夠誘導撤退性出血,但在撤退性出血率上有差別。③ 儘管有研究表明,子宮內膜厚度,<5 mm時,單用孕激素難以有撤退性出血,但並不絕對,無論內膜厚度如何都可以試用孕激素撤退,子宮內膜超聲檢查僅供參考。

孕激素試驗無撤退性出血的患者應進一步行雌、孕激素試驗,即在連續使用雌激素21~28天的情況下, 後半期加用孕激素,給藥方法以口服孕激素為例,口服微粒化黃體酮膠囊(益瑪欣),200~300 mg/d, 口服共10~14天;或者口服醋酸甲羥孕酮(安宮黃體酮)6~10 mg/d,共10~14天,地屈孕酮10 mg/d,共 10~14天。雌、孕激素同時停葯後有撤退性出血者可排除子宮性閉經;停葯後無出血者可確定為子宮性閉經。

注意事項:對於幼稚型子宮或者閉經時間較長、子宮內膜厚度<5 mm的患者,常規劑量的人工周期— 雌、孕激素方案可能不會馬上誘導月經樣出血,可以先單用雌激素或加大雌激素劑量後,出現突破性出血再定期加用孕激素。

2.1.2 功血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以下簡稱「功血」)是由於生殖內分泌軸功能紊亂造成的異常子宮出血,分為無排卵型和有排卵型兩大類。孕激素在各種功血中起重要作用,包括止血和調整月經周期。

2.1.2.1 無排卵型功血 青春期及絕經過渡期常見。因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發育不完善或卵巢功能下降導致無周期性排卵。功血是一個排除性診斷,是排除盆腔病理性疾病或基礎病所致的出血。

2.1.2.1.1 孕激素止血

2.1.2.1.1.1 孕激素撤退法 也稱「子宮內膜脫落法」或「藥物刮宮」,停葯後短期即有撤退性出血,適合於血紅蛋白(Hb)>80 g/L,生命體征平穩者,以常用孕激素為例,口服微粒化黃體酮膠囊(益瑪欣), 200~300 mg/d,口服共10~14天;口服醋酸甲羥孕酮(安宮黃體酮)6~10 mg/d,共10~14天,地屈孕酮 10 mg/d,共10~14天。或者黃體酮針劑20~40 mg,肌肉注射,1次/d,連用5~7天[3]。

2.1.2.1.1.2 孕激素內膜萎縮法 高效合成孕激素可使內膜萎縮,從而達到止血目的,此法適用於 Hb<80 g/L,不適用於青春期患者。可用左炔諾孕酮1.5~2.25 mg/d,血止後按每3天減1/3量的原則減量,至血色素恢復到100 g/L停葯,或炔諾酮5~15 mg/d,共計22天停葯,根據撤退性出血量決定下一周期炔諾酮用量, 建議服用3個周期。

參考建議:治療前首先強調診斷要明確,需要排除妊娠、血液病、腫瘤及炎症等器質性原因引起的異常子宮出血。使用孕激素撤退的前提條件是要檢查血常規,適用於患者Hb>80 g/L,生命體征平穩,能夠耐受撤退性出血,撤退出血如同一次月經來潮,有些患者撤退出血量較多,可以配合口服止血藥,或者在肌注黃體酮的同時注射丙酸睾丸酮,有助於減少出血量。

2.1.2.1.2 調整周期

因為功血的原因尚未去除,很容易複發,止血之後需要在月經後半期定期補充孕激素,每月於撤退性出血第15天起,用藥10~14天,酌情應用3~6個周期,甚至更長的時間。以常用口服孕激素為例,口服微粒化黃體酮膠囊(益瑪欣),200~300 mg/d,口服共10~14天,地屈孕酮10 mg/d,共10~14天;口服醋酸甲羥孕酮 (安宮黃體酮)6~10 mg/d,共10~14天。

參考建議:對於無避孕要求者,可以定期孕激素撤退出血;若有生育要求,可考慮促排卵治療。需要強調的是孕激素作用於子宮內膜的時間不得<10天,否則不能充分轉化為分泌期,起到保護子宮內膜的作用。

2.1.2.2 有排卵型功血 因為有周期性排卵,因此臨床上仍有可辨認的月經周期。臨床可表現為月經過多和月經周期間出血。

2.1.2.2.1 月經過多 指月經周期規則、經期正常,但經量增多>80 mL。常因子宮內膜纖溶酶活性過高或前列腺素血管舒縮因子分泌比例失調所致。可考慮口服避孕藥,或者局部緩釋製劑,如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LNG-IUS),其原理為在宮腔內局部釋放左炔諾孕酮,抑制內膜生長,對於月經量多且有避孕需求者最佳。有些患者使用期間有點滴樣出血,量較少,一般不需要處理。

2.1.2.2.2 月經周期間出血

2.1.2.2.2.1 黃體功能異常 分黃體萎縮不全及黃體功能不足兩類。前者由於黃體萎縮過程延長引起子宮內膜不規則脫落,臨床表現為經期延長,常在點滴出血後方有正式月經來潮,以後又常淋漓數日方凈;後者黃體孕酮分泌不足,黃體期縮短,臨床表現為周期縮短,經量可稍增多。兩者在治療上也是排卵後2~3天給予補充孕激素,支持黃體功能[4]。以常用口服孕激素為例,口服微粒化黃體酮膠囊(益瑪欣),200~300 mg/d,口服共 10~14天,地屈孕酮10 mg/d,共10~14天;口服醋酸甲羥孕酮(安宮黃體酮)6~10 mg/d,共10~14天[4]。

2.1.2.2.2.2 圍排卵期出血 原因不明,可能與排卵前後激素水平波動有關。出血期≤7天,血停數天後又出血, 量少,多數持續1~3天,時有時無,對症止血。

2.2 生殖領域應用

2.2.1 先兆流產

正常人體內孕激素(孕酮)是由月經黃體在LH作用下,顆粒黃體細胞和卵泡膜黃體細胞共同分泌產生。一旦有妊娠存在,月經黃體就會在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作用下轉化為妊娠黃體,其分泌孕激素的功能進一步增強,從而為妊娠做好物質準備。

黃體功能異常是導致早期妊娠流產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於黃體功能不足導致產生的孕激素水平低下會導致妊娠蛻膜反應不良、影響胚胎髮育;而且低水平孕酮會導致子宮平滑肌易激惹,導致流產。臨床生理情況下, 孕早期孕酮生理水平40 ng/mL左右,建議補充孕酮達到或者超過40 ng/mL的水平。目前針對先兆流產的治療手段十分有限,除了囑患者保持安靜休息以外,補充孕激素就是可以採取的僅有的幾項措施之一。

用於治療先兆流產必須選擇天然孕激素製劑,如黃體酮注射液或口服微粉化黃體酮膠囊,具體用量建議根據血清孕酮水平調整,例如: 如果測得孕酮水平在10 ng/mL,建議補充孕酮到40 ng/mL,如果單純肌注黃體酮針劑,需要 80~100 mg(4~5支),如果單純口服微粉化黃體酮膠囊需要500~600 mg(10~12粒),建議每日肌注黃體酮針劑40 mg 口服微粉化黃體酮膠囊300 mg(6粒)。

如果測得孕酮水平在20 ng/mL,建議補充孕酮到40 ng/mL,如果單純肌注黃體酮針劑,需要40~60 mg(2~3支),如果口服微粉化黃體酮膠囊需要400~500 mg(8~10粒),建議每日肌注黃體酮針劑 20 mg 口服微粉化黃體酮膠囊200 mg(4粒)。 如果測得孕酮水平在30 ng/mL,建議補充孕酮到40 ng/mL,如果單純肌注黃體酮針劑,需要20 mg (1支),如果口服微粉化黃體酮膠囊需要200~300 mg(4~6粒),建議每日單純口服微粉化黃體酮膠囊 200~300 mg(4~6粒)。

在過去一段時間內,曾經廣泛採用肌肉注射HCG進行保胎治療,其機理也是通過促進黃體生長,分泌孕酮起作用,由於需要依賴黃體起作用,因此對於部分原發性黃體功能異常的患者效果不甚理想。推薦在用藥保胎過程中監測血清孕酮水平,建議保持在40 ng/mL以上。目前用藥後可以測定到孕酮升高的藥物只有天然孕酮製劑。

2.2.2 試管嬰兒

從取卵或移植胚胎日開始使用孕激素進行黃體支持,到HCG陽性日及孕12周之間停葯不等。常用藥物有:黃體酮50~60 mg/d,肌肉注射;陰道用黃體酮凝膠(雪諾同)90 mg/d;口服微粉化黃體酮膠囊200 mg, 3次/天,陰道給葯。

參考建議:試管嬰兒技術中造成黃體功能不全,取卵後需要進行較大劑量的黃體支持的原因主要 有:(1)卵泡抽吸術損失了大量的顆粒細胞,造成顆粒黃體細胞數量減少,最終導致分泌孕酮水平降低;(2)GnRH激動劑和拮抗劑的使用造成LH水平明顯降低導致黃體發育不良[5];(3)超生理量的甾體激素通過短負反饋機制抑制垂體分泌LH[6]。而胎盤轉化形成期為妊娠6~9周,故建議應用到妊娠 8~10周[7-8]。肌肉注射黃體酮的血孕酮值較高,而陰道用黃體酮的子宮局部孕酮濃度較高,目前認為兩者效果無顯著差異。

2.2.3 黃體功能不全

從排卵日或HCG陽性日開始使用孕激素,到孕6周及孕12周之間停葯不等。常用藥物有:口服微粉化黃體酮膠囊200~300 mg/d;黃體酮20~40 mg/d,肌肉注射;陰道用黃體酮凝膠(雪諾同)90 mg/d,陰道用黃體酮膠囊,200~400 mg/d;黃體酮栓劑,25 mg/d,2~3次/d,肛塞。

參考建議:黃體功能不全是指黃體分泌黃體酮不足或黃體酮對子宮內膜的作用不足導致子宮內膜不能在正確的時間達到正確的狀態。目前對黃體功能不全的診斷方法不確切,常用的有:(1)時相法:尿LH陽性到月 經來潮少於13天;(2)孕酮測定:黃體中期血清孕酮水平<10 ng/mL;(3)內膜活檢:若子宮內膜形態較取 樣時的實際月經周期天數晚2天以上。

2.3 絕經相關激素治療

2.3.1 絕經過渡期激素治療

所謂「絕經過渡期」是指絕經前的一段時期,即從生殖年齡走向絕經的過渡階段,從臨床上或激素水平出現卵巢功能衰退的徵兆開始,直到最後一次月經為止。此階段雌激素水平波動性下降,相對而言並無明顯缺乏,而由於排卵稀發,主要缺乏的是孕激素,子宮內膜在無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作用下,可出現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適合以孕激素周期性撤退的方法進行激素補充治療,具體用法以常用口服孕激素為例,口服微粒化黃體酮膠囊(益瑪欣),200~300 mg/d,口服共10~14天;口服醋酸甲羥孕酮(安宮黃體酮)6~10 mg/d,共 10~14天,地屈孕酮10 mg/d,共10~14天。或者黃體酮針劑20~40 mg,肌肉注射,1次/d,連用3~5天。

2.3.2 絕經期激素治療

絕經期激素治療的核心是雌激素,孕激素使用的主要指征是對抗雌激素,從而保護子宮內膜。對於已經切除子宮的婦女,無需添加孕激素。僅有一種情況例外,即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患者,無論有無子宮,均建議採用連續聯合方案,同時雌激素採用超低劑量。

對於有子宮的圍絕經期婦女,在雌激素持續用藥的情況下,應持續性或周期性添加孕激素。周期性用藥,每月給予孕激素的時間不短於10~14天,會有預期的周期性出血,適用於年齡較輕、絕經早期或願意有月經樣定期出血的婦女,以常用口服孕激素為例,口服微粒化黃體酮膠囊(益瑪欣),200~300 mg/d,口服共10~14天,地屈孕酮10 mg/d,共10~14天;口服醋酸甲羥孕酮(安宮黃體酮) 6~10 mg/d,共10~14天。

連續聯合用藥可以採用口服黃體酮膠囊100 mg/d,地屈孕酮10 mg/d,醋酸甲羥孕酮2 mg/d,適用於年齡較長或不願有月經樣出血的婦女。有關使用含孕激素宮內節育器保護子宮內膜的方法,安全性資料尚不充分。

基於絕經期激素治療重要的研究結果,孕激素對乳腺癌的不利影響越來越受到關注。孕激素種類和劑量的選擇均需在保護內膜和不增加乳腺癌發生率間平衡。與合成孕激素相比,口服黃體酮膠囊或與雌激素聯合用藥,不增加甚至降低乳腺癌的風險。另外,孕激素會減弱雌激素對血脂譜的有益影響,並增加乳腺脹痛,影響長期用藥的依從性,儘管其可以放大雌激素對骨骼的保護作用和緩解潮熱出汗的療效,在推薦小劑量雌激素補充同時,盡量減少孕激素每日劑量或周期使用頻率亦成為重要趨勢。

2.4 子宮內膜病變

2.4.1 子宮內膜異位症

目前主要治療方法包括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及口服避孕藥等。孕激素可以用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治療,但目前不常使用。使用孕激素可抑制垂體和排卵功能造成閉經,使異位的子宮內膜轉變為蛻膜。周期用藥或持續不間斷用藥(推薦),配合少量雌激素,防止突破性出血。一般不少於3個月,多數為6~12個月。甲 羥孕酮4~10 mg/d或炔諾酮2.5~5 mg/d 炔雌醇0.05 mg/d。孕三烯酮(去氫炔諾酮),2.5 mg/次,每周2次, 第1次於月經第1天服用,3天後服用第2次,以後每周相同時間服用。

採用孕激素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只能緩解癥狀,縮小病變範圍,並不能根治,對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療效較差,治療後受孕率不高。

2.4.2 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

使用孕激素降低子宮內膜雌激素受體水平,抑制子宮內膜DNA合成,促進雌二醇向雌酮等活性較弱的雌激素轉換,可能作用於垂體,影響LH分泌。常用的全身藥物有:甲羥孕酮,250 mg/次/d;甲地孕酮, 160 mg/次/d,一般採用連續用藥。以3個月為一療程,每完成一個療程即刮宮或取子宮內膜作組織學檢查。 根據對藥物的反應,決定是否停止治療或增減藥量,也可放置左炔諾孕酮宮內釋放環(曼月樂)。

2.4.3 子宮內膜上皮內瘤樣病變

子宮內膜上皮內瘤樣病變(endometri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EIN)的發生與持續性雌激素刺激有密切關係。因為某些特定的原因,患者體內長期缺乏孕激素拮抗,在單純雌激素作用下子宮內膜腺體過度生長,腺上皮細胞增生,從而引起子宮內膜增生過長、不典型增生、甚至子宮內膜癌。孕激素藥物是治療EIN使用最多的藥物,它能夠拮抗雌激素的促增生效應,使子宮內膜增生的腺體發生分泌反應,間質蛻膜樣變,最後壞死脫落從而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可口服醋酸甲地孕酮40~160 mg/d,持續3月;安宮黃體酮10~30 mg/d,持續 3~4月;18-甲基炔諾酮,3~4 mg/d,連用3月;此外,放置左炔諾孕酮宮內釋放環也是一種便捷的給藥方式。

2.4.4 子宮內膜癌

高分化子宮內膜癌,除外肌層侵潤,有生育要求且有近期生育計劃,各種原因不適宜接受手術治療者,晚期病例,複發病例者均可使用孕激素。一般認為孕激素對大約1/3晚期或複發子宮內膜癌患者有效,可以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應用孕激素是比較適合這類患者的一種「姑息」的治療方法。對於具體用藥種類及藥物劑量, 目前尚無統一的意見。但是需要符合兩個原則。第一,劑量要大,每日的用量常須達到常規避孕劑量的10倍; 第二,用藥時間要長,因為需要持續一定的時間才會出現明顯的反應,具體時間意見不一,多主張持續時間不應少於1年。常用的孕激素類藥物劑量和用法如下:甲羥孕酮或甲孕酮200~500 mg,1次/d,肌肉注射或口服;甲地孕酮160~320 mg,1次/d,口服;氯地孕酮20~40 mg,1次/d,口服。孕激素治療因不良反應輕、安全性較高而為廣大醫生和患者所接受。常見的不良反應有輕度體液瀦留、消化道反應和精神抑鬱等。

採用三苯氧胺(Tamoxifen)進行輔助治療,可佔據雌激素受體而起抗雌激素作用,同時也可刺激產生孕 激素受體,從而有利於孕激素治療,用法為20 mg/次/d。

2.5 小結

孕激素相對於雌激素而言,是另一種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女性甾體激素,通常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礎上發揮 作用,既有協同效果,也有拮抗效應。

卵巢黃體產生的孕激素是孕酮,而現有的孕激素製劑主要包括天然孕激素的黃體酮注射液或膠丸以及微粉化黃體酮膠囊;接近天然的逆轉孕酮(地屈孕酮)和4大類合成孕激素。各種孕激素具有抑制下丘腦-垂體系統和轉化子宮內膜的共同特性,但也具有不同的生物學活性,在根據不同的臨床選擇特定製劑的時候,應該用其所長、 避其所短,掌握相應的藥理機制對避免不合理使用至關重要。

孕激素抑制子宮內膜過度增殖,將其轉化為分泌期子宮內膜的作用,是治療閉經、功血以及絕經期激素治療配伍使用的重要基礎。掌握周期和序貫用藥的原理;了解不同孕激素轉化內膜的有效劑量對合理使用孕激素至關重要。

孕激素在妊娠生理中的重要作用被用在輔助生育中的內膜轉化和黃體支持,應使用天然或近似天然的制 劑。適時、適量的外源性孕激素對受精卵著床和維持妊娠至關重要。

大劑量(即超生理劑量)孕激素可使在位和/或異位內膜蛻膜樣變或萎縮,用於治療子宮內膜增生及癌變以及子宮內膜異位症和子宮腺肌症。主要採用合成類孕激素製劑,應充分了解不同孕激素的藥物活性特點,合理選擇應用。儘管對大劑量孕激素治療尚無明確的「極量限制」,但適宜的劑量和規範的隨診對於避免或減少,以及儘早發現和治療副反應至關重要。

總之,掌握孕激素的生理、生殖基礎和孕激素製劑的藥用機理是融會貫通、合理使用孕激素的基礎。 本文所提供的孕激素使用方法建議,結合了多年的臨床經驗並參考了國內外重要文獻,相信能給廣大臨床婦產科醫生提供些許幫助,但仍強調重視個體化,因人施治,因時、因地、因葯制宜,切忌濫用!

參考文獻

[1] 孫愛軍,楊欣.實用生殖內分泌疾病診治精要.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3.

[2] 閉經診斷與治療指南(試行),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中華婦產科雜誌》編委會編著,中華婦產科雜誌臨床指南薈萃,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3] 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絕經學組.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臨床診斷治療指南(2009版).中華婦產科雜誌,2010,44(3):234-236.

[4] 葛秦生.實用女性生殖內分泌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5] Smitz J, Erard P, Camus M, Devroey P, Tournaye H, Wisanto A, et al.Pituitary gonadotrophin secretory capacity duri ng the luteal phase in superovulation usi ng GnRHa gonists and H mg in a desensitization or ? are-up protocol. Human Reproduction 1992;7(9):1225-9.

[6] Fatemi HM. The luteal phase after 3 decades of IVF: what do we know? Reproductive Biomedicine Online 2009; 19(4):4331.

[7] Vaisbuch, E; Leo ng, M; Shoham, Z. Progesterone support in IVF: is evidence-based medicine translated to clinical practice? A worldwide web-based survey. Reproductive Biomedicine Online,2012; 25 (2): 139.

[8] The Practice 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 The clinical relevance of luteal phase de? ciency: a committee opinion. 2012; 98(5):1112-7.

(來源:實用婦科內分泌雜誌 2015年1月第2卷/第一期)


推薦閱讀:

英國自曝53名里約奧運選手因疾病涉禁藥 國家隊1/7是病人
袁東峰:奇門遁甲測疾病
萬萬沒想到,工業革命和文藝復興竟然是由幾隻老鼠發端的
帶狀皰疹一般是怎麼治療?
六爻預測疾病-

TAG:婦科 | 藥物 | 推薦 | 疾病 | 激素 | 內分泌 | 應用推薦 | 性激素 | 分泌 |